蘇聯解體源於失敗的民族政策

——熊飛駿

不明真相的中國人常常把蘇聯解體歸咎於民主化和戈爾巴喬夫的攪局。其實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由其失敗的民族政策造成的。

對於一個多民族大國來說,威脅國家統一的主要敵人並非來自外部敵對勢力;而是來自內部的民族問題。

多民族大國能否保持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關鍵在於能否處理好內部民族問題。

蘇聯、美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個多民族國家。美國的民族政策相當成功,蘇聯的民族政策則極為失敗。

蘇聯民族政策的最大敗筆就是「民族區域自治」和「籠絡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導致國家分裂的「民族分離運動」有三個要件:

一是民族文化的內向認同;

二是相對固定的聚居領地;

三是專註民族內部事務的精英團隊。

美國民族政策相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用制度的力量化解了「民族分離運動」的三個要件。

下面拿美國黑人來說事:

美國的教育體制宏揚「美利堅文化」,沒有強調要保護什麼「黑人文化傳統」,沒有在基礎教育領域為黑人族群留下獨立空間,更沒有「搶救」黑人文字和歷史。所以美國黑人雖然是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但沒有形成本民族的語言、文化、歷史和民族學校,沒有民族文化的內向認同感。

美國政府沒有為黑人劃定相對固定的聚居領地,黑人不容易產生控制土地或保護領地不受外族干預的訴求。

美國教育體制培養出的黑人精英是為全體美利堅民族服務,而不只是為黑人族群服務,不容易形成專註民族內部事務的精英團隊。

美國沒有給予黑人群體任何超越白人主體民族的優惠政策,因而也沒造就黑人的「特權自大」意識。

美國民族政策的最大優勢是:建立了一套「把權力裝進籠子」的民主憲政體制,維護了各族群成員的尊嚴平等,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為各族群提供了自由生存發展的廣闊空間。國家成了各族群可以信賴依託的「靠山」和「主心骨」。

因為美國的民族政策很科學很人性,各少數民族成員的「國民認同感」遠遠大於「族群認同感」,分離意識也就無從萌生。美國各少數民族別說沒想過鬧獨立,如果美國政府強行給予他們「獨立」,他們將不惜和美國政府玩命也要留在合眾國內。

蘇聯的民族政策與美國剛好相反:

一是設立民族學校,構建民族歷史,在保護少數民族文化上下大功夫,用「民族教育」替代「公民教育」,使少數民族成員隨時意識到自身有別於主體民族的獨立性。

二是設立少數民族自治區,讓少數民族聚居在相對固定的領地,滋長少數民族對自治區領地的獨佔排他意識。

三是對少數民族的人才培養不是立足於「蘇聯公民」視野,而是專註少數民族內部事務目標。

四是實施籠絡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蘇聯少數民族政策結出的惡果是:不斷少數民族紛紛鬧獨立,最後連主體民族俄羅斯也成了叛變蘇聯的主力軍。

…………

新中國的民族政策在建國之初效法蘇聯。改革開放尤其是蘇聯解體後因為官僚政治的固執惰性,沒有對過時民族政策「去蘇聯化」,在民族政策上存在和前蘇聯相似的失誤,如不及時作出與時俱進的大調整大變革將會威脅到未來中國的版圖安全。

新中國成立之初,效仿蘇聯在全國各地組織「民族識別」工作。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中央政府組織各地民族識別工作組,1954年識別出38個民族,1964年識別出14個民族,1965年和1979年確認珞巴族和基諾族,加上漢族,中國政府先後「識別」出56個「民族」。「民族識別」工作完成後,各民族努力構建或偽造本「民族」歷史、發掘「獨特」文化傳統,堅守或誇大本民族與漢族的「差異」、「特色」和「與眾不同」之處……政府為每個國民確定了「民族成分」,成為每個人終身保持的「身份標記」之一,以此享受政府為不同民族制定的不同政策待遇。

新中國在「蘇聯化」民族政策的長期作用下,多數少數民族尤其是設立自治區的藏、回、蒙、維等西部族群的「民族」意識有了明顯的加強。

因為「蘇聯化」的結果,前蘇聯民族政策的四大敗筆我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內蒙古自治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民國時期整個內蒙古地區劃分為熱河、綏遠、察哈爾、內蒙古四大獨立聽命於中央政府的行政實體。因為分隔在四個相互獨立的行政實體內,蒙古族想聯合起來鬧獨立就相當困難。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把四大省級行政實體合併為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的民族意識自然因「聚為一團」得到加強。

對於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各民族「強化本民族意識」可不是什麼好事!

在「籠絡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方面,我們甚至比蘇聯走得更遠,負面效應也比蘇聯嚴重得多。

在「少數民族優惠政策」作用下,除了增加各少數民族的「特權自大」意識外,還導致我國主體民族漢族存在越來越濃烈的「二等公民」感受。

因為很多「體面機會」尤其是「高校招生」對少數民族傾斜,越來越多的漢族成員通過「婚姻」或「造假」拋棄自己的漢族公民身份,加入少數民族隊伍。漢族與少數民族通婚組成的家庭,子女的民族身份多與「漢族」拜拜!

拋棄主體民族身份消尖腦袋鑽進少數民族陣營,是新中國最為匪夷所思的「特色景觀」。

除了漢族成員為了享受優惠政策背叛自身民族成分加入少數民族陣營外,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極大地改變了我國民族人口的組成比例。在「計劃生育」和「民族移民」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漢族佔總人口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並呈加速趨勢。長此以往,中國將不再是大漢民族的國家了。

「籠絡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效果常常適得其反,不但沒贏得少數民族「感恩」,增加對國家的忠誠和歸屬感,相反增長了少數民族的「特權自大」意識。對於聚居在相對固定區域的少數民數來說,「特權自大」意識是分離的精神鴉片,對國家的統一不利。

當少數民族「特權自大」時,主體民族漢族因為長期承受來自國家施予的不公正待遇,也容易產生對國家的疏離感。俄羅斯民族反叛蘇聯就是一個傷心的前車之鑒。

新中國民族政策除了上述和蘇聯相似的四大失誤外,最大的失誤是我們在民族自治區奉行的官僚專制人事體制,極大的挫傷了少數民族民眾對共和國的歸屬感和向心力。

下面是拙作《中國民族政策反思》里的一段文字:

三十年改革開放成果多數被特權集團攫取是因為「官僚專制體制」,該體制的主要特徵是各級官僚壟斷對公共資源和利益的分配權力。因為沒有有效的民主機構來監督制約這一權力,特權階層就會利用職權在「公共蛋糕」上為自己切取儘可能大的一份。

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一樣實行「官僚專制體制」,少數民族官員在轄地擁有不加限制的絕對權力,有充分條件利用這一絕對權力來侵吞「公共蛋糕」。

國家對少數民族群體的優惠政策無疑是一塊每個少數民族成員都可公平分享的「公共蛋糕」;但少數民族特權階層利用職權把「公共蛋糕」的絕大部分據為己有。

結果少數民族的大部分成員沒有充分感受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愛」。

「官僚專制體制」反映在「人事」上的特徵是「劣勝優汰」、「獎惡懲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的「單向負責制」,決定了走上領導崗位的少數民族權力人物要想保住自己的職位並獲得升遷,就只能以權謀私貪污受賄強姦民意,同時糟蹋納稅人的血汗錢折騰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單向負責制」有效地阻止了有過人能力品格的志士仁人走上領導崗位,在仕途上春風得意者多半是「用不尊嚴手段達到尊嚴地位」的勢利政客。

當民族自治區的各級官僚多是無視民生疾苦只知弄權受賄的勢利政客時,這個民族的群體不滿情緒就會滋長蔓延。因為少數民族在人數占絕對優勢的漢族汪洋大海中有一種「民族弱勢心態」,容易滋長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當民族政客挑起民眾的不滿情緒里,民族成員容易不自覺地把不滿的矛頭對準國家政府,誤認為國家政府是他們不幸的直接根源;儘管傷害他們的人也許是他們本民族的官僚政客。

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國民來說,「公平」比「發展」更重要!國家的威信不是在「發展」中產生;而是在「公平」中產生。

…………

綜上所述,我國民族政策到了急需作出大調整大變革的時候,首先從「重新劃分省級行政區」,「淡化民族教育」,「減少民族學校」,取消「籠絡性優惠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推行「基層政務官直選」做起……最終達到各少數民族成員在共和國境內「人人平等」,首先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然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中國人」在他們心靈上烙下的標記遠遠大於「族群標記」。

我國的民族政策變革刻不容緩!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推薦閱讀:

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新時代——紀念十月革命勝利九十九周年
任人打扮的拉脫維亞歷史小姑娘一一蘇聯對拉脫維亞歷史的官方觀點
【翻拍】【54圖】小蘇聯-前蘇聯城市明斯克風貌(2000年)
《大國悲劇》之 蘇聯:從改革到解體 作者:雷日科夫(蘇聯總理)

TAG:民族 | 政策 | 民族政策 | 蘇聯 | 失敗 | 蘇聯解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