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的氈子衚衕
標籤: 老北京文化 | 分類: 人文歷史 |
氈子衚衕北口,前方為恭王府院牆。
氈子衚衕建於清代初期,曾叫「廠門口」。起因是衚衕內曾經用作明代內府供應廠倉儲之地。
據專家考證供應廠早年是慈恩寺舊址。慈恩寺在明代早期為什剎海較大寺廟,李東陽等名士留有眾多佳句。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三月,「初,禁苑北牆下,故有大慈恩寺一區,為西域群僧所住,至是,上以為邪穢,不宜邇禁地,詔所司毀之,驅置番僧於他住」。當年嘉靖皇帝把慈恩寺毀掉主要是為了崇奉道教。後來慈恩寺舊址成為皇家倉儲之地。明人蔣一葵在《長安客話》記載:「海子橋北舊有海印寺,宣德年重建,改名慈恩。今廢為廠」。供應廠也稱供用廠,是內府供應庫的一個下屬機構。「專司皇城內二十四雁門、山陵等處內官食米。」另外皇帝御用的白蠟、黃蠟、沉香也從此庫房取辦。清初,撤消了為明皇室服務的內府機構,但在街巷名稱上卻保留下「廠門口」。宣統年間改為「氈子房」, 或許當年朝廷在此設有生產氈子的作坊。1965年更名為氈子衚衕。
現在氈子衚衕全長 92米,平均寬度3米,南北走向,因衚衕西側有阿拉善府,府的北側,衚衕順勢變成東西走向,然後向北拐,直抵大翔鳳衚衕。它與前海西街、南官房衚衕、東煤廠衚衕等相通。
阿拉善府——西城區文保單位
氈子衚衕7號為阿拉善王府,又稱「羅王府」、「塔王府」、「蒙古王府」。元太祖弟後裔阿寶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賜第京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始襲札薩克多羅貝勒;雍正二年(1724年)晉封多羅郡王,府第升為郡王府。乾隆四年(1739年)阿寶次子羅卜藏多爾濟襲貝勒;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軍功晉封多羅郡王,參贊大臣;三十七年(1772年)又晉和碩親王,府第升為親王府。解放後曾為蘇聯專家住所,後為公安部職工宿舍,雖王府多處被翻修改建,但舊的景觀隨處可見。阿拉善王府東側院牆內有座供奉真武大帝的古剎——北極禪林舊址。古剎建於明代,又名北極寺、北極庵,真武廟,共有殿堂十七間。據傳明代為供應廠太監們辦公場地,因明代太監的衙署一般置於寺中。有些紅學家認為阿拉善王府和恭親王府為曹雪芹筆下《紅樓夢》中的寧、榮二府,恭王府花園為大觀園,和珅之子豐紳殷德為賈寶玉的原形。甚至有的學者認為曹雪芹曾經住過什剎海,地址在恭王府北牆外的大翔鳳衚衕6號。
府夾道
阿拉善王府花園
氈子衚衕14號傳說是恭王府下人居住的地方,俗稱「太監房」。 在氈子房設置下人休息住所,更多的是王府考慮方便,就像東口袋衚衕2號傳說是和珅府大管家劉全的住所,可能圖的就是路近便捷,隨叫隨到,省去了路遙誤事之虞。
推薦閱讀:
※北京衚衕英文導遊詞
※百街千巷|清晰衚衕定位,提升衚衕生活品質。
※暴走衚衕 | 八大胡同,很正經的說說那些「不正經」的事兒
TAG:衚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