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搞定一些寶寶的小癥狀~轉
關於咳的經歷 3月23日前天下午聽到寶寶呼吸聲音粗而急,彷彿從肺里抽出一樣,很是擔心,好害怕是哮喘。雖然這是第一次出現這樣情況,可還是很害怕。昨天上午讓社區醫生聽了肺部說是雙肺羅音重,估計會是支氣管肺炎後,一下子沒扛住,還是決定上兒童醫院了。醫生聽了一下就說是肺炎,因為是第一次感覺喘,暫不能說是哮喘。開始要求住院,堅持沒同意,然後開了吊水和一堆葯。交涉了半天,決定先肌注一針,回家到社區醫院再注剩下的五針。欣寶寶並沒有發燒,精神和心情都好得不行,一直問個沒完: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幹什麼用的,那是幹什麼用的。看了醫生喊醫生阿姨,問清楚那些東西是檢查嘴巴聽肚子聽背的後,輪到自己時非常配合,簡直讓醫生無法相信這是個一歲九個月的孩子的表現。可憐的她還是挨了一針,哭得好可憐,虧她打之前還喊醫生阿姨輕點兒,真是心痛啊。回家欣寶寶就拉肚子了,我知道這是抗生素的原因。雖然我告訴醫生欣寶寶極少用藥,讓她用點普通葯,看這情況那醫生肯定還是下狠手了。趕緊餵了益生菌。中午總算找到了那位中醫朋友,下定決心不打下午那針了。按他說的方法拍了痰,吃了化痰葯和解風寒的中藥沖劑,到了晚上睡覺時那肺里的絲絲聲音就輕了許多。一夜沒睡好,總是爬起來聽她的呼吸聲。早上還是不得不上班了,打電話回家陳姨說那肺里的聲音更輕了,精神心情還是特別好,正玩得高興呢。這才放下一顆心來。仔細想想,真是大教訓啊。1.應該先找到那個中醫朋友問清楚再決定是否去醫院。2.醫生還沒驗血沒有照片,怎麼就可以直接判斷是肺炎呢。3.明知那是抗擊素,居然還讓欣挨了一針。4.自己藥理知識還是要惡補!經驗:1.她流有清涕,微咳,舌白,這是明顯的風寒癥狀。最好的葯是小兒至寶丸,我這買不到,只好買了三九的風寒感冒顆粒,減量吃。2.她肺的聲音主要是痰堵住了,前天還有清涕說明不是特別嚴重,昨天沒有了清涕就是全部堵在肺里了。要把痰拍散,以便將肺和氣管里的痰排出,再加吃化痰的葯。拍痰的辦法是:小兒趴著,可以趴在大人腿上或被子上,注意底下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軟。手掌扣成中空狀,在寶寶後背兩側肺的位置拍,左右輪拍,自肺下端向上移動,以便讓肺中痰液散開向喉嚨走。左右共50到100次。拍的時候要稍用力,不要太輕,稍重不會影響寶寶。痰到嗓子,很容易在咳嗽時進入嘴裡,寶寶不會吐痰,但咽到肚子里就沒事了。祛痰葯:沐舒坦:西藥,稀釋痰液,以便排除,適合痰非常嚴重,粘稠無法吐出,甚至呼吸困難的情況,沒有專門針對嬰兒的,通用,按體重計算:1.2~1.6mg/kg/日計算,分兩次飯後吃,粗算2歲以下每次用片劑的1/3片,每天2次。用糖漿更容易喂,計算方法一樣。粗算方法如下:6歲以上兒童:每天2-3次,總量45mg2-6歲兒童:每天3次,總量45mg2歲以下兒童:每天2次,總量15mg(半片片劑或2ml糖漿)注意是總量分2次。3.我們還煮了陳皮、甘草、菊花、山楂、薑絲水,泡在奶里早晚喝。希望明天,欣寶寶可以快點好起來呀!3月30日 已經有兩天沒聽到欣寶寶喉嚨里的痰音了,偶爾有一點兒小咳,也不算個事了。和朋友友聊起這個事,再次感嘆自己沒扛住,讓欣寶寶白挨了一針。平時感覺挺有經驗的,一遇上自己沒碰到的情況,就慌神了,真是。再總結一次經驗教訓。1.最重要一點,寶寶精神好時,一定不能考慮往醫院送。2.小朋友咳嗽一般都帶痰,得先化痰,盲目止咳只會更加嚴重。3.咳的現象出來了,不可能幾天就消,需要時間慢慢康復的,得有耐心。4.積食也會導致咳,欣寶寶此次就是因為先積食吃不下飯,然後受了寒。所以得消食散寒。現在她已經恢復胃口,每天從幼兒園回來,還要吃個包子或卷子,再來一碗湯。5.欣寶寶後來停掉前的葯,吃王氏保赤丸三天,煮陳皮、山楂、杭菊水。這水可以多喝幾天的。5.咳要分清寒熱,針對性的煮水喝。
風寒咳嗽:周身肌肉酸痛、畏寒怕冷、喉痛、無汗、吐白色痰,伴有頭痛、流清涕及發燒等。(特點:其色白)西醫多診斷為病毒(血相不高或血相低)血相高,如果同時具有前面的癥狀,也可以先按風寒治,再配合抗生素。治:主要是風寒入肺造成痰多咳嗽,這時候首要暖肺驅寒。用小兒風寒感冒沖劑或小兒至寶丸,咳嗽里還可以用通宣理肺。同時配合姜水,和其它化痰的食療水;風熱咳嗽:發燒、口乾、鼻塞、吐黃痰且吐痰不爽、喉痛。。(特點:其色紅、黃)治:四季可能發生,用健兒清解液。喝進印花水。另外,還有:燥火咳嗽:乾咳、少痰、唇及咽喉乾燥。(特點:其色紅)痰濕咳嗽:痰多黏稠,喉中呼嚕作響,可能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癥狀。(特點:其色黃、白)積食咳嗽:和痰濕咳嗽類似,因脾胃消化不良或大腸秘結影響肺部功能。治:根據身體情況用消積止咳口服液或醒脾養兒顆粒。體虛咳嗽:咳嗽時發時止,面目蒼白、兩顴發紅、提氣不上或手足發燒,有時痰中帶血或咯血。。(特點:其色黑、白)夜咳:可能是蟲咳,是寄生蟲進入呼吸道造成咳嗽;可能是過敏,灰塵、蟎蟲造成咳嗽;可能是鼻涕或睡前喝水,有流入呼吸道;可能是積食;可能是陽虛。夜裡和早上咳嗽,可能是乾燥,可能是陰虛,可能是蓋被太熱,可能是寒咳,這些可以用烏梅煮水放薑絲。附那個中醫朋友的觀點:最近,因為春天冷熱不調,很多小孩受涼咳嗽,而且病毒細菌猖獗的時候到了,寒咳比較多,這些咳嗽通常表現為早上、白天咳嗽,或者突然冷一下就咳嗽。現給以下建議:1/熏醋,一半醋、一半水睡覺前薰卧室1個小時,醋殺菌,水增加濕度,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咳嗽;2/大蒜,大人炒菜的熟大蒜給寶寶吃,可以增強抵抗力,防止感冒,也可以殺菌止咳。3/如果開始咳嗽,重要的是不要吃止咳藥。可以用山楂、陳皮、甘草少量煮水,流清鼻涕的放薑絲。也可以用山楂甘草白蘿蔔水。多喝熱水。4/咳嗽有痰就拍,貼子里寫了方法,好好看。5/咳嗽不會很快好,3-15天都可能,只要能控制住,精神好,不要急於去醫院,防止因咳嗽去醫院又交叉感染。6/如果咳嗽發燒,這個季節多數是風寒引起,不要吃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吃至寶丸或感冒清熱沖劑(裡面都有紫蘇)。7/咳嗽病程後,會因為久病脾虛,食慾不旺,甚至發展為積食咳嗽,這時的咳嗽已經轉化成熱咳,通常是表現為夜裡咳嗽厲害。需要消積止咳。喝山楂水(山楂、白蘿蔔在整個治療中都非常重要),嚴重的夜裡總咳嗽,要吃消積止咳口服液。5月10日 欣寶寶於7日下午吹風著涼,痰多,劇咳,清鼻涕。當天晚上發燒最高達38.5以上。沒有吃退燒藥,下半夜燒退。吃了一天小兒至寶丸,鼻涕轉黃,改吃小兒葫蘆散。沒想到8日下午痰音極重,又有絲絲聲。鼻涕流時清,打噴嚏又有黃,分不清寒熱了。在中醫朋友的指導下,還繼續吃小兒至寶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無名指。9日,痰音減輕,咳的頻率降低。10日繼續吃小兒至寶丸加沐舒坦,拍痰,按摩無名指。這一次發燒和聽到痰音並沒有像上次那樣亂了陣腳,主要是因為積累了大量的相關知識,心中有底,遇事就不慌了。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問題是還不能自如運用,還得加強學習和領悟。再附咳嗽知識,希望更多的孩子受益。統一說一下近來感冒咳嗽的問題:癥狀主要是咳嗽有痰,早晚多,流清鼻涕,打噴嚏后里面有黃鼻涕.發燒或不發燒.食慾一般良好,舌苔不厚,大小便基本正常.判斷:冷熱不均,毛孔閉塞,導致肺閉痰雍咳嗽.判斷為外寒內熱,西醫為病毒感嚴重的,西醫判斷為支氣管肺炎治療方法:葯:同仁堂或達仁堂 小而至寶丸,一般吃1-2天基本好,然後可以調養維護主要方法是打開汗腺,排除寒氣.如果沒有至寶丸,用其它含有紫蘇的感冒藥也可以,如果還沒有,只有用姜水。如果痰多難咳,加沐舒坦食療:白蘿蔔+姜,多吃白蘿蔔.停葯判斷:出汗後,不發燒,咳嗽較少,就可以停至寶丸和沐舒坦.停葯後食療:山楂陳皮甘草水.直到咳嗽非常輕微,多喝熱白開水就可以.愈後調養:生津補氣健脾,用百合瘦肉粥,放少量薑絲和鹽.觀察鼻涕,流鼻涕是最好的,說明肺的提升功能還好,能把寒氣排出,如果咳嗽,不流鼻涕,要用沐舒坦和陳皮\甘草水,幫助提升肺氣,稀釋攆痰。中間觀察:鼻涕變黃,喝白開水,多吃白蘿蔔就可以了.其他癥狀都好了,鼻涕長期不止,用黃芪3小片,紅棗5-10枚煮水.喝一天就可以止,之後還要多喝熱水注意事項:整個過程一定不要用任何含有寒性成分或麻醉方式的止咳藥,西藥止咳一定不能用,注意呼吸新鮮空氣,如果趕上下雨低溫,趕緊出去呼吸冷空氣,進屋立刻喝熱水,鼻涕嘩嘩一流就好了.痰多護理:拍痰、按摩肺經。吃沐舒坦,晚上多吃白蘿蔔。脖子上圍絲巾保暖。晚上睡覺盡量側卧或趴著。注意背部和腳保暖。 預防:春夏之交,寒熱不均,外邪萌生,病多難防,要注意,不能熱,不能撐,經常喝菊花水,適當喝薏米山藥粥。注意根據情況增減衣物,以後背不出漢為準,出汗立刻擦乾不能見風 咳嗽變化1:感冒久咳之後,脾胃功能漸差,轉為積食咳嗽,表現為舌苔厚夜裡睡覺也咳嗽。用山楂陳皮甘草水,如果白天已經不咳,說明感冒咳嗽已經好了,可以用消積止咳口服液2:感冒久咳之後,傷浸傷陰,缺水,表現為鼻涕白粘、口紅、臉頰紅,虛汗盜汗,口渴,沒有精神。此時要多吃百合,百合、冬瓜瘦肉粥3:感冒久咳之後,氣血不足,容易貧血,便秘,此時,病後吃醒脾養兒或太子參,多吃黑色、白色食品4:感冒久咳之後,感冒發燒等癥狀都好,還是繼續咳嗽,此時可以考慮是前面所說積食咳嗽,消積止咳,也可以考慮是陰虛咳嗽,可以喝酸梅湯,幫助滋陰潛陽,同時多吃生津食品。
積食引起的癥狀 脾胃是一個系統,脾為藏,胃為腑,可以理解為,脾是爐子、胃是鍋。脾胃麻煩多,調養最重要。注意我們這裡說的脾胃並不包括腸道,而且脾胃並不是解剖所說的器官,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並不僅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問題都出於脾。所有前面說的問題,都需要以健脾為基礎,我們先說健脾基礎,再說個案治療 。基本的健脾方法基礎是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早納五穀、多用雜糧以前的觀念喜歡撐胖小孩,認為這樣才健康,實際上這樣容易傷害脾胃,留下後患。小孩的身體要慢慢調養,讓脾胃逐漸適應。基本的方法是食療和合理餵養,食療最好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山藥、大米、胡蘿蔔粥 ,主要是山藥,健 脾、固腸、補氣,而且常吃無妨,另外它生於土,也可以潤土,對於水土不服也可以有效。如果脾虛嚴重,可以用藥物治療.通常我建議的葯是王氏保赤丸和醒脾養兒顆粒。王氏保赤丸用於積食引起的各種癥狀,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迅速消積,大人腹脹也可以吃,但王氏保赤丸只用於應急,如積食發燒,腹脹,驚嚇,疳積(疳積就是嚴重的積食)等情況。王氏保赤丸中含有巴豆、黃連、硃砂,目前還不知道是否還有硃砂。硃砂的主要成分是汞,不能多用,但少用無妨。使用硃砂主要是安定精神,目前多數中藥已經不用硃砂了。對高燒驚厥有很好的預防作用。至於硃砂的危害,相對於驚厥的危害,要小得多,只要控制好,不會有問題,這些葯都有一定毒性,但並不可怕,中藥都有毒性,實際上是偏性(偏性 是中藥治病的基礎,這個以後說吧,眼前就說脾胃)。注意,王氏只用於應急,和輔助治療,有實驗證明王氏保赤丸輔助治療支氣管肺炎效果很好,實際上就利用了王氏保赤丸針對脾胃、肺的作用。基本上可以把王氏保赤丸當成兒科萬能葯。相對於猴棗散、保嬰丹,王氏毒性小,價格低,適應面廣。另外一個葯是醒脾養兒顆粒。是苗葯 ,可以健脾補血,針對脾虛造成的厭食、腹瀉、盜汗、睡覺不安等情況,同時因為它有補血補氣的作用,也可以治療脾虛造成的便秘。這個葯不是應急的,建議在脾虛比較嚴重,但還沒有其他特殊癥狀(如發燒、嚴重腹瀉)的時候吃。王氏可以用於任何階段的寶寶,新生兒也可以吃,但醒脾養兒最好在6個月以後吃,可以比較鞏固。脾虛比較嚴重 是針對前面使用食療而言的,這時候已經出現了那些脾虛癥狀,並且時間比較長,綜合問題比較多了。醒脾養兒建議在6個月以後吃,每天吃一袋,分兩次喝,連續吃7-14天。要注意的是,吃醒脾養兒的同時,必須配合食療鞏固,以前有人吃後各方面情況非常好,但過一段又不行了。要記住,葯只能起到激發作用,並不能解決以後的問題,葯尤其是不能幫助強健身體。王氏的吃法 可以沾在奶嘴或***上喂小寶寶,或夾在饅頭等固體裡面喂稍大寶寶,盡量不要用水沖。如果4個月左右的時候出現嚴重的脾虛問題,也可以吃醒脾養兒顆粒,但要注意鞏固。關鍵的是防範於未然,在不必吃藥前就保護好脾胃。脾虛的各種癥狀除了剛才說的基本食療和藥物,作為治療脾虛的基礎,還有就是脾虛引發的各種問題。按照出生順序,脾虛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問題是1、脾熱 2、脾寒 3、脾濕。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脾實。前面說的1、脾熱 2、脾寒 3、脾濕 三個可能會結合在一起引發各種癥狀。脾熱主要是積食造成,往往和脾濕結合在一起,形成濕熱。濕熱是最普遍的問題,濕熱就是腐爛的垃圾聚集而成,人體要調節濕熱,就要給濕熱一個出口。這個出口在哪就會引發哪裡的問題。濕熱引發的癥狀有發燒、腹瀉、濕疹、鵝口瘡、黃疸、以及其他表現為熱、毒、霉的病。濕熱的主要表現是熱、毒、霉、臭,容易引發細菌和病毒感染,如腹瀉發展成痢疾、黴菌、濕疹潰爛發臭、發燒導致各種炎症。(咳嗽另外說,不光脾胃問題。)濕熱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瀉、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斷為濕熱,濕疹最後會流黃水,也是濕熱。黃疸表現為暗黃,也是濕熱。鵝口瘡是濕熱從口腔排出,則容易生黴菌,形成鵝口瘡。這是濕熱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濕熱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濕熱,就容易在各處形成粘液,這些粘液里滋生細菌,就形成各種炎症,這種道理對大人也適用。因此,有以上這些癥狀,就可以判斷是濕熱,治療濕熱的方法,簡單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濕,而且性情相對平和,好調味,容易喂。其它還有茵陳、茯苓、澤瀉等,但因為味道不好,不建議給寶寶用,除非嚴重的濕熱情況下。薏米除濕,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濕熱,健脾。一個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湯。但因為薏米帶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並不適合吃,就是脾寒的。一般寶寶不會脾寒。脾寒多因為久病、寒風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現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顏色淺,胃痙攣哭鬧,打嗝 ,打嗝並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脾寒可以用少量薑絲沖水吃飯前喝。如脾寒吐奶,可以在餵奶前根據年齡喝5-30ml姜水。很小的寶寶,可以用薑汁滴在舌頭上。姜的作用主要用於暖胃,不要用多,特別晚上要注意使用。脾寒會導致脾胃蠕動緩慢,食物不消化或過久停留於胃裡。所以脾寒也會導致濕,就是濕寒,濕寒主要表現為虛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飲水、咳嗽白痰,大便溏瀉色淺,無味有粘液。這就用炒薏米煮粥。炒薏米(薏米放炒鍋裡面干炒,發黃即可煮粥)、大米、薑絲粥,嚴重的可以用澤瀉、桂皮、炒白朮,不過小兒一般不會到這種情況。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湯勺薏米。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脾熱,這與濕熱不同的是身體內濕氣不大。脾熱是因為積食久了,或久病傷津,有火的表現,所以也常說心脾積熱。可以理解為,鍋(胃)里水燒乾了,火卻沒法關。脾熱引發的癥狀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體炎、咽喉炎等熱症。脾熱容易發生在身體健壯、食慾旺盛的寶寶身上,因為飲食無節制,有些寶寶身體看上去很好,卻總是發燒,就是這個原因。 熱、濕、寒三種情況組合,可以得出各種毛病。一般的脾熱可以用綠豆百合粥。綠豆百合粥清熱,生津,可以去脾熱,嚴重的脾熱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銀花。 脾熱的外部表現是,舌苔黃厚,看上去乾燥,喜飲水。嘴唇面頰紅,舌頭紅,總之是大旱的表現。舌苔黃厚也可能是濕熱,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黃膩,好像一層水膜,就是濕熱。 身體弱的小孩一樣可能脾熱,但這種脾熱根在陰虛,而不是脾虛。多數因為久病傷津、陰虛火旺,這種情況不能以清熱為主,而應當以滋陰生津為主。舌苔裂開(可吃百合綠豆粥調理),當然是大旱之象,脾熱不濕,但還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覺就不一樣。陰虛造成的熱和脾熱不同在於 脾熱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興奮過度,相對而言陰虛的小孩萎靡不振,無論陰虛還是脾熱,多吃生津食物就好。陰虛的小孩是虛火上浮,一般表現為煩躁嬌氣,實熱的小孩一般表現為煩躁氣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圍長泡,多數是脾熱。脾熱,毒氣上升,從口而出,
所有脾氣問題,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體,小寶寶的脾氣和身體有很大關係
夏季發燒(轉)夏天屬火,火為能量,促進身體各部分運動,火旺運動過盛,造成熱的病症。同時因為火的蒸騰作用,水汽瀰漫,夏季人體內部主要問題是濕熱,外界影響主要是暑濕。可能的疾病: 小兒得了「夏季熱」,表現為發熱,煩燥,易哭,唇乾活燥,口渴欲飲,飲水量多,小便次數多,量也多,無汗或少汗,皮膚乾燥灼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疲乏嗜睡,形體消 瘦。而作血常規、大小便常規及其他功能檢驗時,又無病理性改變。醫生常把「夏季熱」的 癥狀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發熱、多口渴、多尿、少汗。發熱呈遷延性,熱程可持續1 至3個月左右,熱型不定或不規則,體溫多在38℃至39.5℃之間,氣候愈熱,體溫愈高,即使用解熱葯,也無法使體溫下降,只有在氣候涼爽或雨後,體溫才有所下降。到秋涼之後,上述癥狀便可不藥而癒 1/ 內熱亢進(發燒): 就是夏季熱,所謂夏季熱,西醫難治難懂,用中醫的理論很好解釋,即火熱造成身體功能亢進,同時火大傷陰,導致體內生熱,可以想像飛速旋轉的發動機沒有機油潤滑的結果。表現為口舌紅、舌苔黃厚、無汗、高熱。這種問題不僅僅要清熱,還要生津。可以用薄荷、金銀花、麥冬、玄參、甘草煮水,加冰糖喝。多吃冬瓜、百合、銀耳,多喝水。 2/濕熱鬱熱(發燒):內部濕熱是夏季很難避免的情況,由於環境高溫高熱,導致濕熱在體內無法排出。導致發燒,這種情況口唇紅,舌苔表面水多,頭部大汗不止,表現熱症,口渴卻不喜飲水。這種情況要用解暑除濕的方法,可用藿香正氣口服液(嘗試有甜味的才可以),食療用薏米、綠豆、金銀花水。 3/內熱外感(發燒):這是夏天常有,卻最麻煩的問題,就是人體內熱,卻受外寒,如突然進入空調房,或空調房中睡覺,或早晚著涼,這些是遇寒的表現,由於遇寒人體表面毛孔閉塞,人體內部鬱熱嚴重導致發燒,與冬天不同的是內熱非常嚴重,發燒溫度高,而且更危險。表現為體表無汗,毛孔緊縮,四肢冰涼,面白唇紅,高熱不退。這時候採用解表散熱法,必須先解表散寒,再清內熱,可以用紫蘇發汗,或洗熱水澡,通過按摩和促進血液循環打開毛孔。早上寒的表現明顯,可以喝姜水,晚上熱的表現明顯,可以用前面清熱的方法,如綠豆湯等,最好還是白蘿蔔。治療的關鍵還是保持內部清爽,同時注意打開表面毛孔散熱。 4/腹瀉:夏季腹瀉主要表現為濕熱腹瀉,大便惡臭,有粘液,腹痛,檢驗可能診斷為痢疾。可以用王氏保赤丸或其它清熱除濕藥物,同時配合薏米、大米、胡蘿蔔粥。同時吃熟大蒜,也可以用藿香正氣。夏季調養以清熱除濕為主,保證體內清爽最重要
關於發燒(轉)小兒身體最健康,通常感冒發燒,處理得當,用藥輕靈,兩三日就應該好,如果兩三天不見效果,就要考慮用藥、調養、飲食、環境、衣著等方面是否有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寶寶感冒,不看醫生自己找來感冒藥吃,有些好了,有些卻遷延不好,日趨嚴重,皆因為用藥不當,輕則遷延不好,重則雪上加霜,越治越重。 中醫認為感冒是因為人們感受了外邪,如風寒、風熱暑熱等邪氣,侵犯人體而產生的一種疾病,由於風邪是主要邪氣,由此,人們又把感冒稱之為傷風,或傷風感冒。感冒的癥狀,一般比較輕淺,在治療中,中醫多主張疏風解表,通過發散祛邪,就可達到治癒的目的。感冒一般分為三型: 1/風寒感冒:多發生在初冬至冬末初春之時,表現為頭痛、怕冷、無汗、發熱、鼻堵、流清涕,咳嗽,喉嚨發癢。此時病人咽部一般不紅,化驗白血球不高,西醫多認為是病毒感染。治療時採用疏風溫內散寒之法。中成藥可以選至寶丸、風寒感冒沖劑。 民間有用薑糖水治感冒,或吃一大碗熱湯麵後,捂汗退熱等方法。但要注意此二法只適用於風寒感冒初起。若有熱症,咽紅腫痛,流黃涕,舌紅等,切不可濫用此法。小兒只要喝淡姜水或用淡姜水沖奶喝就可以,如果咳嗽痰多,可飲用甘草、陳皮、薑絲、蜂蜜水。 2/風熱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它的癥狀是發熱較重,一般不怕冷,有汗,流黃涕,咳嗽,吐黃痰,咽紅腫痛,口渴,大便干,尿黃。中成藥可以選小兒感冒沖劑、風熱感冒沖劑、板藍根、雙黃連。 發熱較高時,可用牛黃清熱散,或紫雪散與湯藥同用此型要注意飲食,盡量少食或不食魚、肉等食物。以清淡流食或十流食為宜。並保持大便通暢。 3/暑熱感冒:多發生於夏季氣候炎熱之時。主要癥狀為高熱,口渴,煩悶,無汗或大汗出,頭暈目昏,精神出倦,無食慾,嘔吐或腹瀉等等。 中成藥可用藿香正氣丸等葯。食物亦以清淡為主,可多吃些西瓜等果類。也可用鮮蘆根煮水頻服。 4/積食發熱:因脾虛、飲食不節、久病造成積食。主要癥狀為舌苔厚、手心熱、食欲不振、嘔吐、哭鬧或腹脹。用王氏保赤丸或其他消積葯。 飲食可用山楂煮水。控制飲食。寶寶發燒的處理: 1/ 發燒初起:首先要根據最近發生的事情判斷原因,可能與著涼、受熱、吃多傷食、流行病、嬰兒急疹等有關,很多並不需要特別治療。發燒說明身體還有一定免疫能力,這時候千萬不能退燒,要用輔助身體散熱、提高免疫力、去毒化積的方法治療。 散熱:用溫水(與體溫同)擦身,也可以用溫毛巾綁兩個小腿,15分鐘一換;用食物散熱:葛根、蔥白(含根須)、生薑煮紅糖水可以解表發汗,適用於寒症,但不能用於熱症發熱; 提高免疫力:補充維生素、益生菌; 去毒化積:中藥消積瀉毒能很好退燒,推薦王氏保赤丸,發燒初起按量服用,對多數發燒有效。也可以根據風熱或風寒情況用金銀花、藿香、板藍根等感冒藥清熱。 2/ 發燒中期:發燒38到39之間是免疫力活動最強的時期,這時候不要用藥物退燒,採用物理降溫法最好。同時應當去看醫生,密切關注是否有其他癥狀發生。特別小心不要讓醫生隨便用藥(這點只是根據現狀而提)。如果用藥,家長要記住,抗生素只是對細菌有效,而發燒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如病毒等,如果可以用中藥雙黃連、板藍根等對消炎和殺毒都有效果,這時候吃健兒清解液也可以起到健脾退燒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須多喝水。這時候最好看中醫,記住,中藥的效果並不慢,況且我們是要治病,不是治癥狀。 3/ 高燒:發燒39.5度以下是安全溫度,超過39.5就很容易上升,容易引起驚厥反應,超過41度有可能對大腦造成損害。 物理降溫:溫水擦拭,2歲以上高燒可以用酒精(普通情況不要用酒精)加溫水擦拭,控制體溫在39.5左右。 用退燒藥:注意不可常用,退燒藥會麻痹中樞神經系統,3歲以上的寶寶可以用柴胡針退燒,三歲以下不要用肌肉注射治療。 中藥灌腸:中藥灌腸只有大型中醫院可以做,主要是控制溫度發展,去毒化積,直接用藥,提高藥物吸收能力; 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如果使用這類藥物治療,首先要做細菌培養,一般細菌培養要24小時,所以在去醫院治療,就要先做,不要等到病情嚴重再做。目前只有30%的醫生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培養,家長要特別提醒,以免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或廣譜抗生素。同時要注意一旦使用抗生素,之後2-8小時內一定補充益生菌,保證消化系統健康。
常用小兒食療及食物藥性 健脾潤肺的食療:銀耳、百合、蓮子湯;冬瓜、薏米、陳皮湯;紅豆、黑豆、黃芪湯可以提高禦寒能力薏米山藥湯:大米、薏米、胡蘿蔔、山藥煮粥,飲水或喝粥。這是以前用的最多的止瀉湯,用於濕熱腹瀉,可以固腸養胃。通常我以大米粥為基礎,養胃潤肺,再根據情況增減其他相應食物。冬瓜薏米湯:冬瓜、薏米、山藥、陳皮,煮爛放鹽食用。健脾安神、利尿生津。用於脾虛火燥引起的煩躁不安,睡眠不實。香蕉陳皮綠豆沙:綠豆、陳皮煮爛,關火放入香蕉,涼後飲用。可以生津和氣,清熱解毒,滑腸通便。太子參百合湯:太子參、百合、銀耳、白糖煮水。養氣滋陰潤肺,適合久病體虛、咳嗽、消化不良、食慾不佳。綠豆海帶糖水:綠豆、海帶、陳皮、冰糖煮水。清熱解毒,減少夏日皮膚病毒,補碘。綠豆性寒,體虛胃寒者不能用。紅豆冬瓜湯:紅豆、冬瓜,煮爛放白糖後關火。補肺治咳,生津去暑,健脾。夏天用好。菊花山楂水:白菊花、金銀花、山楂煮水,(注意先煮山楂,關火前放菊花和金銀花)常溫後放蜜糖飲用。清熱解毒,消食明目。一歲以內寶寶不要用蜂蜜,此湯涼,身體虛寒勿用。白蘿蔔梨水:白蘿蔔、雪梨、冰糖煮水。養胃潤肺,治療咳嗽初起,非常有效。如果寒咳,可放少量姜。蓮子雞蛋牛奶:蓮子、姜、雞蛋、冰糖、牛奶。先將蓮子泡軟,蓮子和姜用清水煮軟,撈出姜,放入冰糖,水開後放入牛奶煮開,打入雞蛋,關火即可。可以補氣益脾,促進大腦發育,夏天汗多體虛,適當喝此奶,可以保持氣力。注意水中姜不可多,也不可在晚上睡覺前喝。黑豆黃芪水:黑豆、黃芪、紅糖。補腎止汗,養顏烏髮。其中黃芪紅糖偏熱,夏季少用,可以早上吃。胡蘿蔔鯽魚湯:胡蘿蔔、鯽魚、姜。炒鍋放油,放入姜爆,然後放入鯽魚煎香,放少量料酒,之後倒入開水,放入胡蘿蔔,微火煮一小時。健脾溫胃,健身補血。營養豐富,注意鯽魚刺多。食物藥性:大米:大米性平,味甘。可補脾、養胃、滋養、強壯。大米為五穀之首,煮粥為引,常用。薏米:又稱「薏仁」、「苡仁」。性涼,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清肺熱、止泄瀉等作用。我常推薦用於濕熱引起的腹瀉、濕疹等情況。小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麥: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 高粱:高粱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治療小兒消化不良。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黃豆: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消暑利濕、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潤喉止渴、明目降壓、清膽養胃等作用。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調中下氣、滋陰補腎、補血明目、利水消腫、活血美膚等作用。紅豆: 性平,味甘、酸。具有利尿除溫、和血排濃、消腫解毒等作用。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具有消積、散淤、解毒、化痰、清胃、活血、醒腦、提神、增進食慾、降脂降壓、防暑、驅除絛蟲等作用。烏梅:通稱「酸梅」,又稱「青梅」。烏梅是用未成熟的梅子,經過熏制而成。烏梅性平,味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鎮咳、驅蟲抑菌的作用。推薦用於夏日防痢防暑,久病咳嗽。冰糖:味甘、性平,能補中益氣,潤肺和胃。太子參:性平、味甘,補氣生津,推薦用於氣虛所致自汗氣喘,不思飲食。松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益氣、養血潤腸、滑腸通便、潤肺止咳等作用。陳皮: 理氣、除燥、利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蓮子: 性平、味甘,可以健脾、養神、補腎。豆腐:性涼,味甘、咸。具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等作用。鯽魚:性溫,味甘。具有溫中下氣、補虛開胃、利水消腫、下乳止渴等作用。但忌食豬肝、麥冬、芥菜;反厚朴。姜:性溫,味辛。具有和胃止嘔、解表發汗、殺菌解毒、消腫活血等作用。蒲公英:性涼,味苦。具有清肺利痰、養陰涼血、散結消癰、通乳益精、舒筋固齒等作用。海帶:性寒、滑,味咸。海帶具有消痰、消腫、軟堅、散結、利尿、清熱等作用。還有補碘作用,食用時,不要把上面的白粉全洗掉。胡蘿蔔:性涼,味甘、辛。具有順氣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等作用。常推薦用於腹瀉、體虛咳嗽等。山藥: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氣、滋肺養陰、補腎固精、滋養強壯等作用。我常推薦用於脾虛身弱,免疫力低下,春天吃最好。百合:性微寒,味甘淡。具有補中益氣、溫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作用。苦瓜:氣味苦,寒,無毒,具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可以適當吃,病後不可吃。
小兒流鼻涕(轉)小兒流鼻涕基本分清鼻涕、白粘鼻涕、黃鼻涕三種。流鼻涕因為寒氣侵肺,導致人體自我防禦的一種現象,鼻涕和汗、眼淚一樣是調節體內寒熱的一種方式。小兒氣道短,更容易做出流鼻涕的反應,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流鼻涕反而是好現象,如風寒感冒高燒,此時能流鼻涕,說明病在好轉。要注意的是,流鼻涕是非常正常的反應,不能一概用藥,更不能用西藥的抑制類感冒藥,那些葯只是抑制人體流鼻涕的功能,並不能排除問題,長此以往,寒氣聚集體內,會不斷生病,越來越弱。流鼻涕的幾個過程1/流清鼻涕,小兒哭鬧、情致悲哀會侵犯肺氣,導致流鼻涕,不用管,多喝水就可以。2/遇風寒,寒氣初入,打噴嚏流清鼻涕,如果剛發現,立刻大量喝熱水或熱水擦臉,增強身體禦寒能力即可,如果時間長了,或寒氣已經閉塞毛孔,汗不能出,只流鼻涕,可以用姜、蔥白、桂皮等熱性食物煮水,產熱發汗,去除寒氣。3/鼻涕流時間長導致傷津,體內生熱,或身體抵抗基本成功,鼻涕會變粘稠,此時多喝熱開水就可以。4/鼻涕變黃,使用熱葯過頭、病時間過久、病後陰虛導致虛火上浮,出現黃鼻涕,可以根據嚴重程度,逐級使用白開水、菊花水、金銀花水調整。另外多吃生津食物。流鼻涕不是病,不要隨意用藥,特別是西藥。如果有其他癥狀無法控制,可以看醫生解決,但我建議的原則是不用抑制類藥物,要用輔助身體的方式治療。平時經常冷水洗臉,能增強抵抗寒氣的能力。
痱子痱子就是濕疹的一種,以前我們常說的濕疹是脾胃不運化導致的內邪濕熱所致,夏天外邪暑熱,加上內邪濕熱,所以痱子比濕疹還難受。方法是清熱去濕,很多東西可以清熱去濕。比如綠豆、薏米、海帶湯,加上百合可以在清熱去濕同時不傷津傷脾。所以推薦吃綠豆百合薏米海帶湯。身體虛弱汗多的可以放少量姜。外用藿香正氣、十滴水等去暑濕的東西。但關鍵還是內治,讓身體內外保持清爽是最重要的。
所謂秋季腹瀉(轉)秋季腹瀉是一種癥狀的概念,四季都可能發生,其實就是感冒,有人感冒發到肺,有人感冒發到大腸,大腸和肺互為表裡,所以不管在哪,是一樣的感冒,但西醫就叫秋季腹瀉和肺炎 。好的西醫,治療秋季腹瀉,只用補液鹽,讓他們自己好,但國內不良醫生,一定會抗病毒、抗生素一起上點滴,起碼7天,直到肺炎、腦炎,然後心肌炎,最後的結論是秋季腹瀉會死人。秋季腹瀉與普通腹瀉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秋瀉直接侵犯大腸,很容易造成脫水,就和咳嗽和肺炎的區別 。咳嗽是普遍的,肺炎是病邪直接侵犯肺。普通腹瀉,也會脫水,但不會那麼嚴重,我所說普通腹瀉,是脾虛腹瀉或濕熱腹瀉 。出現嚴重脫水性腹瀉,可以吃藿香正氣,肚臍貼附子理中丸1/5。如果很難喝,可以用藿香正氣放兩片姜,一個棗,少量水煮,加紅糖喝。兩天就好等到後期,出現粘液,再吃王氏。貼的一天一次,藿香正氣一天2到3次。貼肚臍是因為,肚臍是很重要的開竅,直通腸道,人在母體就是靠這個口的。
高燒驚厥的中醫觀點 西醫對高燒驚厥沒有答案,所謂遺傳和神經脆弱全是無稽之談,話外的意思就是這個沒有辦法,所以他們會那樣解釋,並說多數6歲以後就好了。而解決方案更是可怕,用安定和點滴,如此治療不傷腦子才怪。中醫的解釋是:津液不能布散於太陽,寒邪恰好收引於項背。乃太陽經筋痙攣所致。按這種解釋,高燒驚厥與腦無關,病在項背,所以我們看到高燒驚厥小兒多數全身僵直。產生的原因是體內寒或熱化風。看看他以往的病史,是否有引起高燒驚厥的幾個可能:1/ 發燒就急於退燒,特別是西藥退燒,傷害中樞神經系統,有些退燒藥會突破小兒腦血屏障,影響神經系統,但這不是重要原因,重要的是西藥退燒只是麻痹人體,不允許人體進行自我調節,加上降溫迅速,無後盾支持,導致寒熱差別生風驚厥。2/ 冷水退燒,同樣是寒熱致風。3/ 傷風,發燒的時候,如果毛孔打開,不能吹風,否則外風乘虛而入,導致驚厥。3/ 長期使用點滴治病,導致寒邪深入,本次發燒僅是爆發。長期點滴治療,輕則身體虛弱,寒邪不斷侵擾,重則寒入膏肓,如白血病、癲癇等症。根據張仲景的理論,對高燒驚厥的解決方法是,葛根湯{葛根4,麻黃3,桂枝3,白芍3,炙甘草2,生薑2片,大棗1枚(掰開)開水泡服,早六時,上午九時,下午三時各服一碗。二劑。}
很多錯誤必須糾正:過低溫度吃退燒藥,如肛溫37.8就吃退燒藥,非常危險,而且高燒後無法用藥,退燒藥每天只能吃4次,間隔至少4個小時,低溫吃退燒藥除藥物損傷和導致退燒過度外,還可能導致高燒時不能用藥。屢次高燒驚厥還在用西藥退燒和點滴,這樣很容易造成腦炎,並且導致寒邪深入,造成驚厥問題越來越嚴重,最終可能影響大腦。建議下次高燒,採用葛根湯治療,或至寶丸,同時用熱水(加姜和桂枝更好)泡腳,並錯熱腳,不能用冷水外擦,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少驚厥。容易驚厥的寶寶平時多喝菊花水,發熱的時候注意溫中,同時保持清爽。用對葯,抽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看的醫院沒有一個說清楚他為什麼抽風。看的中醫院,一個中醫的方法、結論或葯都沒有,叫什麼中醫?
捏脊能增強小兒免疫力!操作方法:小兒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於小兒背脊之上,拇指與食指挾住小兒背脊皮膚,拇指後退,食指向前,作翻捲動作,自小兒臀部尾椎開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動,直至背頸交界處的大椎穴,每捏3把,將皮膚提一提。如此,反覆5趟,每天1次。 操作時用力適當,不要擰轉,操作時沿脊柱直線前進,不要歪斜。開始時可能動作遲鈍,不靈巧,但操作幾次後動作就會熟練,小兒感覺舒適。 現在夏季正是作捏脊保健的好時節
為什麼全是喉嚨發炎(轉)所謂喉嚨發炎是因為喉嚨疼,簡單說,小兒身體運化能力弱,所以小兒一有問題,不管因風寒還是風熱,多數會最終導致脾胃鬱熱,熱氣從喉嚨走是最容易的,另外,著涼咳嗽或氣不能按照原來的方式運行導致嘔逆,都會導致喉嚨充血的癥狀。這是正常的,並不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的紅,如果發熱或感冒時間長的時候如果看肛門,也會紅。這是體內 鬱熱的表現,現在應該做的是,針對癥狀,判斷病因,然後治療,基本問題排除、疏通了,喉嚨就會慢慢恢復。最近很多孩子發燒,有主要兩種情況一個是暑濕導致積熱.一個是貪涼導致風寒咳嗽是因為感冒或發燒用了涼葯嗓子紅,發燒不出汗 是著涼用999風寒感冒藥就是麻黃葛根湯999風寒感冒藥就是麻黃葛根湯 嗓子紅 只能說明充血,不能說明是上火發熱肯定會充血,熱氣不能通過皮膚排除,聚集體內,嘴巴有白色的包 是因為感冒發燒,導致脾虛濕氣,一樣的道理,汗不能出,液體只好到最容易聚集的地方熱一定要發出來,而不是壓下去任何季節都一樣,熱必須發出來,皮膚是人和外界交流的界限皮膚和肺相通,如果不能讓皮膚通暢,只壓住癥狀,就會傷肺,所以多數人感冒發燒錯誤治療後,一定會咳嗽能出汗,口唇紅,舌苔黃厚,黃濃鼻涕,口渴喜飲,這些情況下用健兒夏天用姜,幫助發散,因為夏天內外均熱,體內濕熱不能發散,所以要姜幫助,而且姜可以生津,促進器官運動甘草少用,有提升血壓作用.一般情況下少用,但甘草可以升清,讓體內清氣上升,所以用來潤肺,潤喉嚨.治療咳嗽用.還可以健脾\揉和藥性.大人低血壓,可以用甘草低燒持續不退 是病後脾胃虛弱,暑濕不能運化健脾化濕,簡單說,就是喝薏米百合湯
治療鼻塞:用熱姜水,還可以薰鼻,用莘夷如果痰多,用山楂\陳皮\甘草\菊花,少量姜 健脾除濕溫陽:白朮10,茯苓4,白芍3,陳皮4,半夏4,炙甘草5,生薑3片,黑附子6,孩子建議去掉黑附子。晨起愛哭 -脾虛濕重 難於入睡 -脾虛神弱 發炎當時吃板藍根最快,但平時補脾最重要半夜咳嗽是脾虛積食,不要老喝,烏梅湯滋陰潛陽,喝多傷陽腹瀉 口腔潰瘍和熱沒關係,是脾虛,如果吃了熱得就潰瘍,四川\湖南等地人都是爛嘴了 上半夜哭補脾陰,下半夜哭補脾陽 ,積食會夜啼,多數夜啼是脾虛造成 。風寒感冒吃999風寒感冒沖劑,和小兒至寶丸類似,都是治風寒感冒,喝999也會發汗,治高燒無汗的情況 。邊燒邊出汗不能用紫蘇,邊燒邊出汗是中風,應當用桂枝黃芪,自然有六邪.風是其中之一 , 吹風就會導致毛孔打開,這樣的感冒叫傷風,是太陽中風,太陽就是人最外面的防護,可以理解為皮膚,毛孔 ,中風要用補氣的,可以用桂枝溫內,用玉屏風 。桂枝不是發汗的。桂枝湯:桂枝3-6g 炙甘草3g 杏仁6g 姜兩片(厚3mm) 紅棗2顆(20mm)掰開煮水兩碗放紅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麻黃湯:麻黃3-6g 桂枝3-6g 炙甘草3g 杏仁6g 姜兩片(厚3mm) 紅棗2顆(20mm)掰開煮水兩碗放紅糖或白糖。早上和傍晚喝。 發燒感冒用了涼葯治療,寒進里了--小青龍湯
小兒日常保健按摩(轉)銘爸是個讀了八年西醫並且目前這個時間還在繼續增長,因此,銘銘的身體健康基本就交給了他。客觀地說,是利弊摻半的。利在於:對孩子的疾病有足夠的重視,不象銘媽「無知者無畏」,總覺得孩子抗抗就過去了,所以一般治療還是比較及時的。弊在於:一般都是在發病時銘爸才會表現出他無以倫比的細緻入微的關懷,所以日常保健這一環節比較薄弱,而且,身為西醫的銘爸雖然很認同不可以亂用抗生素這一觀點,但對孩子的愛迷糊了他的眼睛,所以我們銘銘,抗生素用得還是挺重的(當然,不是銘爸自己的責任,孩子一發燒銘媽往往也會犯迷糊)。 現在銘爸到外地上學去了,所以我義無反顧的把原來他管轄範圍內的孩子健康問題攬到自己身上。任重而道遠,如果繼續無知者無畏恐怕銘銘就慘了。所以現在銘媽我在網上網下關注所有關於孩子的健康養育話題。得出兩個結論:1、預防甚於治療 2、抗病不吃藥是以科學的護理為前提的 銘銘已經連著三個月,每個月的月末都莫名其妙的先低燒,後高燒。前兩次都是抗生素解決的問題。後一次,我借鑒網上很多帖子提到的推天河水退燒,推四縫穴、捏積消積,最後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有效,竟然真得沒吃藥就好了。於是,開始關注按摩,以後將逐漸記錄一些找到的小兒按摩方法,希望能成長為銘銘的"家庭醫生"。 在一個網站的在線課程上找到了小兒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記錄如下:小兒保健按摩四大手法:補脾經:【位置】拇指橈側緣從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橈側緣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稱補脾經;離心方向推稱清脾經;來回推法稱調脾經。【次數】100~300次。摩腹【位置】腹部。【操作方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稱摩腹。【次數】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鐘。捏積【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線。【操作方法】用拇指後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節橈側後按,拇指在前,兩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稱捏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後1次只捏不提,中間第2~4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後可分別在心、肝、脾、肺、腎俞穴上點按2~3次,再輕輕搓摩背部數下。【次數】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按揉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1寸處。【操作方法】按揉法:用拇指端按揉本穴(雙側同時操作),稱按揉足三里。【次數】50~100次。給銘銘試過捏積和補脾經,現在堅持的時間還不太長,貌似對銘銘不好好吃飯的現象有幫助,會繼續堅持下去,希望會更好。
補血方法小兒問題多在脾胃,脾胃不好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血虛,因此產生很多問題,如皮膚瘙癢、陰虛便秘、盜汗、食慾不佳、肝火旺盛、抵抗力弱等情況。因此健脾補血為第一基礎。除健脾升血外,也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血。以下為幾種主要的素食。紅棗 桂圓 黃芪 當歸 黑木耳 葡萄乾 紅糖這些可以一起煮,也可以分別配伍煮水喝,好吃的可以吃掉。1/盡量不用藥補,其中黃芪、當歸藥性強,要適當用。2/不能長期吃,紅棗、桂圓、紅糖偏熱,容易導致脾熱生痰。3/不能一次大量吃,以免消化不良。4/脾虛,正逢積食者或內熱者如不會辯證調整用量,就不能吃。5/感冒發熱,如表未解,不能用,以免加重內熱。6/黃芪要少量開始用。
中醫觀點—小兒脾胃(1) 中醫認為脾為小兒之本,很多疾病源於脾胃,如腹瀉、便秘、咳嗽、濕疹、感冒、微量元素缺乏、營養不良等等,因此養胃健脾成為父母們的重要任務。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資料供參考(盡量不斷添加):腹瀉:原因: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進食不潔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可能會腹瀉,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亦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產生腹痛和腹瀉癥狀。另一方面,若受了涼,特別是小腹受涼,亦會導致腹瀉。腹瀉的另一個原因,是身體對某類食物過敏,以致影響消化吸收,例如許多寶寶因缺乏乳糖酵素,無法消化乳類製品的乳糖,便會腹瀉。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用中醫判斷的各類腹瀉。因脾虛和其它很多問題都會導致腹瀉。一、細菌感染性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每天數次至十餘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並呈黃綠色,還伴有發熱、腹脹和嘔吐。如果是細菌性痢疾,大便次數頻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膿血便,臭味較重,嚴重者可有高熱、抽搐等。重症腹瀉的患兒,還可出現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脫水癥狀。1、 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多在夏季發病,起病比較緩慢,開始輕,逐漸加重。出現嘔吐、低熱及脫水癥狀,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較多粘粹,亦可有便血情況。 2、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瀉多由於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菌群失調所致。主要特點為不同程度的發燒、腹瀉和嘔吐,大便開始呈黃綠色,3-4天後變成有腥臭味的暗綠色水樣便。次數極多,每天可達10-20次,小兒脫水情況嚴重。 3、 黴菌引起的腹瀉多並發於其他感染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病兒。大便每天3-4次,為黃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狀,有的呈綠色,泡沫多,帶有粘液。治療方法:不要將兩種或三種抗生素一起使用,更不要頻繁地更換用藥。大腸桿菌感染可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基苄青黴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選用青黴素或紅霉素;黴菌感染應選用制黴菌素或克霉唑。 二、病毒感染性腹瀉:輕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繼之腹瀉,一天內大便3—6次,不超過10次,大便黃綠色,水分較多,或呈蛋花湯樣,沒有失水表現,精神尚好,偶爾有噁心、嘔吐,糞便顯微鏡檢查僅有少許白細胞和脂肪滴。一般5天左右可以痊癒。較重的腹瀉,每天可達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故不久可以引起失水癥狀,如皮膚彈性減低、口乾、眼眶及前囟凹陷、哭時無淚或少淚、精神委糜、面色蒼白等,同時有酸中毒的表現,如口唇櫻紅、呼吸深快、嗜睡等。如得到及時治療,一般在1周左右可以痊癒。治療方法:目前尚無特效的西藥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小兒秋季腹瀉有豐富的經驗。若大便清稀,色淡不臭,常用霍香10克,蘇葉10克,半夏10克,陳皮5克,茯苓10克;若為發熱,舌質紅,咽紅,小便短赤者可用葛根10克,黃岑10克,黃連3克,澤瀉10克,廣木香3克。中草藥鐵莧菜、地錦草、律草也有較好效果。三、非感染性腹瀉:多由餵養不當致使胃腸功能紊亂,如過早、過多地添加大量澱粉或脂肪類食物。這類患兒往往有腹脹、腹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減;大便氣味酸臭,同時伴有嘔吐,不思飲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長期濫用抗生素引起的繼發性腹瀉,大便則呈豆腐渣樣。有時患兒患感冒、肺炎、中耳炎後,也常會伴有腹瀉。1、寒瀉 因為過食生冷,感受風寒引起癥狀:症見腹瀉清稀,含有泡沫,臭氣不大,腸鳴腹疼,或兼見惡寒發熱,舌苔白膩。主要是由於肚腹受寒,寒凝氣滯,氣機不暢所發。治療上當以疏風散寒,理氣止瀉為法。用藥可以選服藿香正氣膠囊,每次2粒,一日2次。外用「小兒敷臍止瀉散」貼臍,一日換一次。2、熱瀉 病兒腸胃積熱,外受暑濕引起腹瀉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小便黃。可選用「葛根芩連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3、水瀉 病兒貪食生冷食物,引起水瀉不止,每天大便次數多,腸鳴腹脹,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後腸鳴腹脹減輕。病兒病情很容易加重,發生脫水。一般應到醫院請醫生治療。4、傷食瀉 主要由於過食或添加輔食不當引起腹脹腹痛,便前哭鬧,大便酸臭,或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如臭雞蛋味,肚腹脹氣,口臭氣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舌苔厚膩,或微黃。治療應以消食化積為法,常用的中成藥有保和丸、至保錠。傷食瀉當積滯被消導後,腹瀉自然會止。5、脾虛瀉:寶寶大多是腹瀉治療不及時或餵養不當,腹瀉遷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見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後就泄,時輕時重,面色萎黃,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精神不振,嚴重者有便後脫肛,手腳發涼等癥狀。可用啟脾丸、醒脾養兒顆粒。6、寒濕、脾虛:大便稀薄或蛋花湯樣,或有泡沫,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呈黃色或黃綠色,無粘液及膿血;大便常規檢查無紅、白細胞及膿細胞,或偶有數個白細胞;無發熱、腹痛及嘔吐,無脫水及酸中毒;接受過抗生素及其它治療,療效不佳;中醫辨證為寒濕瀉或脾虛瀉。7、濕熱泄:症見瀉下水分較多如水注,糞色深黃而臭.或見少許粘液,時有腹痛,食欲不振,噁心、疲勞不愛動,有時可出現發熱,口渴,小便黃少,舌苔黃膩。本證是因濕熱之邪,蘊結脾胃,下走大腸而發。治法應為清熱利濕,常用的中成藥有加味香連丸。8、脾腎陽虛瀉:癥狀有久瀉不止,糞質清稀或為不消化食物,有的脫肛,小嬰兒可見睡時露睛,舌淡苔白。治法以補脾溫腎為主。中成藥可選用附子理中丸。治療方法:根據體質病症不同,辯證施治,不可隨意用藥,用錯藥物反而加重病情。很多家長按西醫方法注重添加鈣劑和其他各種微量元素,長期添加不見有效,反傷脾胃,造成惡性循環,小兒脾胃多虛弱,應以健脾強胃為主要目標,其意義遠大於添加各類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脾胃強健,營養從各種食品中吸收足以。
脾胃還會影響其它臟腑,產生看似與脾胃無關的問題,以下問題不一定都因脾胃產生,但都可能與脾胃有關。咳嗽: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人們的生長發育,以及健康與否、或患病後的恢復,全靠脾胃的功能。如果您的脾胃功能不好,輕者不愛吃飯,時常胃脘腹痛;重者會影響到全身各個臟器所以脾不好的小兒身患感冒,並且,咳嗽不易痊癒。脾虛型咳嗽,表現為體虛多汗、百色黃白、咳嗽時輕時重,經常感冒,吃飯不好,大便不成形,等。應採取健脾益肺法,用太子參、桔紅、茯苓、半夏,病情重加黃芪。中成藥用玉屏風沖劑。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寶寶的抗病能力。某2歲多小姑娘活潑可愛,就是常生病。近1年來經常感冒咳嗽每次都吃消炎藥,不然轉成肺炎,一輸液就是五、六天。莉莉體質弱,怕交叉感染,不敢送幼兒園。平時吃飯也不香,愛出汗,又瘦又小。醫生診斷為「復感兒」,是由於免疫功能低造成的。中醫說是肺氣虛,脾也虛。像莉莉這樣的孩子很多,最好是在平時用中藥調理一段時間,可以用健脾補肺的葯,只有脾胃健了,能吃飯,大便正常了,肌肉結實了,才有抗病能力,減少感冒。扁桃體發炎:扁桃體發炎有以下幾個原因,小兒多屬於第三個原因,積食生熱,消積就好,不必過分用藥。一因少陰君火為病,或由外挾風熱,與君火協化;或本經素有火邪,發泄不暢,上刑於肺,少陰之脈挾咽喉,咽喉窄狹,火氣太甚,欲發泄而不能,薰蒸於上,而生蛾子。其人定多心煩,小便短赤,口渴飲冷。若挾風熱,多現發熱、身疼、頭痛。法當祛風清熱,如導赤散 加荊、防、銀花之類。無風熱而獨君火旺為病者,輕則甘桔湯,重者黃連解毒湯之類。二因腎氣不藏,上攻於喉而致者(俗雲陰虛火旺,不知腎氣以潛藏為順,上行為逆,實由君火太弱,不能鎮納群陰,非陰之虛,實陰之盛,世人錯認)。原由君火弱而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於咽喉而生蛾子,其人口內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即或唇紅甚,而口氣溫,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薑桂飲、白通、潛陽等方,皆可令服。三因積熱上攻而致者,其人必過食厚味,或胃中素有伏熱,上攻於肺,亦生蛾子。多煩渴飲冷,二便不利,口臭氣粗,紅腫痛甚。法宜去積熱,如大、小承氣湯,或平胃散加丑牛、檳榔、大黃、三稜、莪術之類。四因怒動肝火,上攻於肺而生蛾子,其人兩脅必痛,動輒躁煩,面青口苦,脈必弦洪,法宜清肝,如丹梔逍遙散、大青飲、小柴胡湯加丹、梔之類。濕疹:嬰兒濕疹,又稱奶癬,中醫認為因小兒五臟運化不暢,脾虛生濕所致。西醫認為是過敏所致,經常用藥膏抹,往往暫時可以治療,隨後又起,反覆使用激素藥膏,對嬰兒造成很大損害。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健脾除濕為主。外擦可以用 苦參、茵陳、黃連、白蘚皮、金銀花等煮水擦洗效果最好,也可以用其中單品擦洗。同時輔助食療,用薏米、大米煮粥喝湯,連續喝可去除體內濕氣。鼻出血: 鼻出血有很多原因,必須辨症施治,小兒飲食不調、脾肺不健也會導致鼻出血,所以我們將與脾胃有關的鼻出血病狀放在這裡介紹。中醫對於除外鼻腔器質性病變及血液系統疾病之外,其它原因引起的鼻出血有較好的療效。 肺胃熱盛型,主要癥狀為:鼻出血病程較短,多在一年以內,鼻血鮮紅,常伴有口鼻乾燥,面色紅赤,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小便黃等。治療以清肺潤燥,健脾胃為主,中成藥可選用羚羊清肺丸、荷葉丸治療。 脾失統血型,主要癥狀為:鼻出血病程長,多在五年以上,鼻血滲滲而出,量少色淡,頻頻發作,反覆不止。常伴有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倦怠乏力,形體消瘦等癥狀。治療以健脾養血為主,中成藥可選用醒脾養兒顆粒、人蔘健脾丸、參苓白朮丸治療
小兒嘔吐嘔吐最傷身,古人對小兒嘔吐有具體分類,辨吐證和起因,予以不同方劑治療。所謂「嘔吐」有三征,即:「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乃吐征」;「無物有聲謂之噦」。此乃區別嘔、吐、噦等三種不同情況。從經絡學上追溯,嘔屬陽明,氣血俱病;吐屬太陽,其病在血;而噦屬少陽,其病在氣。因此,施治宜區別虛實寒熱和起因,辨證施治。 一、傷乳吐 乳食過飽,胃納乳片運化不及,致頻吐,吐物多為乳片。證為身熱,面黃,肚腹膨脹。治則:減少食量,消乳安胃。 二、傷食吐 過食,尤以油膩,胃納充盈,腹脹熱,口臭厭食,頻吐酸性粘稠物,眼瞼虛浮,身感潮熱。治則:減食,清胃止吐,湯化其滯。 三、夾驚吐 飲食時受驚駭,頻吐清涎,身熱心煩神躁,睡卧不寧。治則:先截風,次定吐。 四、痰飲吐 小兒過飲,膈阻氣逆,頭目眩暈,面青吐涎沫。治則:健胃順氣。 五、蟲吐 胃經熱或寒,令蟲不安,亂胃作吐。唇色熱紅寒白,胃不時作痛,頻嘔清涎。治則:辨熱寒起因,暖胃驅蟲。 六、虛吐 胃氣虛弱,消納乳食受障,小兒精倦神怠,囟門煽動,睡卧露睛,頻嘔頻吐。治則:補胃溫脾。 七、實吐 多為壯實兒,偶滯致胸腹脹滿,二便秘澀,痞硬疼痛,口渴思飲寒涼,吐物酸臭。治則:滌滯通塞,利二便,吐自止。 八、寒吐 過食生冷或當風喂哺受涼,致冷吐。朝食暮吐,為不化之物,無臭無酸,四肢逆冷,面唇色白。治則:溫中散寒,吃飯前喝點姜水。 九、熱吐 過食煎烤之物或因乳母過食厚味,致熱積兒胃,進食即吐,口渴思飲冷,吐酸涎,身熱唇紅,小便赤色。治則:清熱溫膽。簡單的嘔吐判斷和治療:如果排除受傷和其他神經系統問題,基本的治療原則是讓脾胃運化得當,水谷上升下降合宜。所以先考慮用健脾的方法。嘔吐先看吐和排泄的關係:a/ 上吐下泄,先考慮外邪侵入,寒、熱、菌都可能,病同時在腸、胃。此時可以用王氏或平和的健脾葯,令腸胃運化就好。如果可以判斷是寒,可以用姜、米湯暖胃;判斷吃壞肚子,可以用黃連素(小兒用王氏保赤丸)讓外邪瀉出就好;b/ 只吐不拉,吃什麼都吐,先考慮寒和吃髒東西導致胃不運化,病在胃為主,吃消積健脾的葯,讓胃運動起來,另外用熱水泡腳,讓下部血液循環好。吃健脾消積口服液(好娃娃或其他含有黃芪的消積葯)和醒脾養兒顆粒。c/ 吐但大便正常,如果以前不吐,此時考慮其他非外邪問題,積食為主,還有喉嚨、食管等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問題。b/ 咳嗽吐,先治咳嗽
小兒問題關鍵在健脾補血 中醫派別很多,各自適應當地環境,有其長處,但對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中心議題,這點我在以前的《中醫派別》中已經說明,加上時代變化,今天人們的生活與過去已經全然不同,因此防治疾病,更要辯證而論。下面是我綜合各派小兒問題的一點非專業心得。由於歷史原因,當今醫藥界最流行的是清火,咳嗽、積食、睡眠不安,必用苦寒攻下藥,加上舉國濫用點滴、激素。搞得小兒已無陽氣可言,甚至陰也虛極。而奉行火攻者,又以大力葯驟攻驟補,全不顧小兒臟器稚嫩。小兒身體雖稚嫩,但上蒼已賦予大多數嬰兒生存能力來對抗各種疾病外邪,偶有小恙,只需以葯食稍加輔助,身體自然能調整好。如果大量用藥、甚至動輒點滴相加,本病未除,新患已生。因此小兒用藥必輕靈是小兒用藥第一原則。脾為後天之本,脾屬土,萬物之基。關於脾的問題,在其他文章中已經寫過很多,這裡不再贅述,只是再強調,無論生病與否,保護脾胃,是第一要務。即便生病而不知病因,也先將保脾放於第一位。血生於水谷精華,是滋養人體的重要物質,是人體的動力。小兒發育與血關係密切,因此小兒調養的第一指標是血液充足。中醫書中提到小兒乃「純陽之體」,有些醫派據此給小兒大用寒葯,而有些醫派則對此大加批駁。個人認為,小兒「陽有餘,陰不足」的原因是因外力導致的陰虛陽亢,非真「純陽」而是真「陰虛」。因此小兒問題,不可用寒涼消伐其稚陽,而應以滋陰潛陽,使其陰陽平衡。對今日大人,也是如此。滋陰為清火第一方法。滋陰的主要方法是補腎健脾,令水谷分布均勻。小兒陰虛的主要癥狀包括盜汗、咳嗽、睡眠不安、下身怕熱、肝火旺盛、急躁、便秘、扁桃體發炎、皮膚瘙癢,還有其他一些「上火」癥狀。前面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大多數小兒問題的道理其實很簡單——1/健脾、2/補血、3/滋陰。脾胃好了,血自然充足,血液充足,身體得到滋養,陰虛癥狀即消除。反過來,陰陽調和,血液充足,五臟都受到滋養,脾胃自然也不會有問題了。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根據各人先天條件和後天情況進一步調整,小兒身體自然好。目前本文只是理論,治療方法,請參考以往的健脾和補血方法。至於滋陰補腎的方法,由於腎為先天之本,多數小兒先天稟賦不弱,所以小兒階段不必特別補腎,只需平常食療調整即可。但對於部分小兒,腎有先天不足(天生腎系統弱),或後天傷害(過度用藥、腦損傷等)需要特別用藥補腎。
關於近期多發問題的判斷——深秋疾病秋五行屬金,性堅寒,對應人體 肺、大腸、皮膚等,出問題主要在這三個地方,有風、寒、燥三邪要防,還易傷肝木。保養應潤燥、防風、驅寒,適時變更衣物,調節寒熱。飲食的總原則是多吃應季食物。 滋陰,補水養木護肝。除以前常用的百合、麥冬。此時滋陰還應以補腎為主,多吃各類乾果,另外酸味食物滋陰、潛陽、入肝,可以在此時吃,對防秋燥也很好。中心:研究好桂枝湯、秋梨膏、健脾葯三個的用法,這個秋冬基本問題都可以解決了。秋季以感冒為中心,變化出各類疾病。常見問題如下:盜汗:由於秋燥,陰虛盜汗是主要原因,表現為唇舌紅,身上發熱,煩躁不安,多吃滋陰補腎的食物。另外還有一種原因是脾虛盜汗,表現為唇舌相對白,身上發冷,看大便稀,消化不好。二者可能會互相轉換,而且都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癥狀。治療方法:1/黃芪黑豆核桃紅糖水;(陰虛)2/山藥、大米、姜粥(脾虛)。盜汗是多數小孩都有的問題,但處理不好,汗後易導致感冒消化系統問題:對小兒來說四季不變的話題——健脾。此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除陰虛便秘、消化不良外,還可能發生秋季腹瀉,秋季腹瀉是一個統稱,並不一定是輪狀病毒,但不管什麼原因,多數秋季腹瀉可以理解為風寒感冒,病在大腸。以溫內固腸的方法。姜、米湯放鹽和糖,就是最好的葯,另外注意捂腳、肚臍。經常吃一兩片熟大蒜,可以殺菌防蟲。咳嗽:這是秋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原因也比其它季節複雜,陰虛、脾虛、肺燥、肝被克等都可能引起咳嗽。直接的誘因也可能是盜汗著涼,常見早上咳嗽。我們這裡經常介紹的 山楂、陳皮(此時青皮更好)、菊花、甘草、姜水有比較好的綜合治療效果。另外因為陰虛導致的咳嗽還可以用烏梅薑絲水。還有,房間熏醋既可以軟化血管,防止咳喘,又能濕潤空氣,殺菌。方法是醋:水=1:3,睡前薰1小時。還有很多外在的按摩方法,參考《咳嗽難治》一貼。飲食上經常用銀耳、梨、姜、蜂蜜水做秋梨膏,也可以買現成的,不過怕有防腐劑。打噴嚏、流鼻涕:一般的打噴嚏是寒氣襲表,立刻用熱手掌搓熱孩子後背,幾下即好,然後看衣服是否合適,過涼過熱都可能引起噴嚏,這是感冒前奏,及時調整預防。流鼻涕如果總是黃鼻涕,要考慮陰虛所致,但這時候多數小孩會流清鼻涕,這是身體調節寒氣的方法。可以輔助身體,用姜、桂圓、紅棗、黃芪水收鼻涕。早上有些會流黃鼻涕,是夜裡傷津鬱熱造成,還不能判斷寒熱,要看起來1、2個小時後是否清鼻涕。發熱:此時發熱病多在皮膚表面,因風寒閉肺,導致毛孔閉塞,宣洩不利,多數情況要考慮風寒感冒導致的發熱,不要因為喉嚨紅就用寒葯,先看錶征是否解決,風寒感冒沖劑就可以,最好的是桂枝湯。服藥後喝熱米湯,然後睡覺出汗即好,大人也可以用此法。另外,1.5歲內小孩可以考慮積食,用王氏治療。飲食用山楂白蘿蔔水。如果發熱還有汗出,用葛根湯,或桂枝、黃芪、大米湯。其他注意事項參考發燒相關帖子。目前市面可用食療東西很多,梨可以吃,但最好放少量姜煮水,否則多吃傷脾。青橘子,一定要留下青橘皮,用來治療咳嗽、肝火非常有用。山藥不但是我們一直推薦的食物,更是這個季節的好東西,可以健脾、滋陰、固腸,正好抵抗秋季各類邪氣。咳嗽哮喘的寶寶這時候可以抓緊潤肺補氣,條件允許,可以每天一盅黃芪燉老鴨。平素身體虛弱,血氣不足,容易感冒的寶寶可以用少量玉屏風散,或黃芪大米粥。不管大人孩子,秋冬早上以溫熱性湯水為主,可以大幅提高免疫力,常用的有薑湯、紅糖水、桂圓水、糖姜,少量常吃,不可急於求成。特別提示:如果痰多難咳,可以選擇西藥沐舒坦;如果咳嗽久且有痰,適當吃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以上是秋季容易發生的問題,根本原因在秋天風燥寒三邪所致,可能會幾種問題綜合而來,基本保健原則不變。盡量通過飲食調節提前克服這些因素,防患於未然。少用藥物,一樣能夠達到防病效果。
與您再談抗菌素與普通感冒 今年1A刊出的專題「感冒、流感、抗菌素」,在讀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響,許多讀者紛紛來電、來信諮詢,我們將一部分信件轉給了上海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陸權,由於讀者的大量信件陸權教授沒有時間一一答覆,為此,他特地再次撰文,與讀者進一步探討有關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問題,並對讀者提出的一些疑問作了解答。――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 「感冒?流感?抗菌素」專題在《為了孩子》雜誌2003年第1期刊出後,引起讀者很大反響,這是一個可喜現象。年輕父母的來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慨,也認同我國兒童患普通感冒時過多使用抗菌素的事實,但字裡行間又流露了對這一事實的無奈。雖然我無法與讀者進行零距離溝通,但我想在此再次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本意仍是希望引起共鳴,小兒普通感冒時不必常規而無一例外地使用抗菌素。 細細追究目前過多使用抗菌素的原因種種,其中有醫生處方行為的不規範,有抗菌素作為處方葯管理不嚴,也有來自家長要求使用抗菌素的壓力,更有年輕父母對此問題認識上的種種誤區。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寶貝,感冒發高燒「不用抗菌素消炎」怎麼行?要儘早糾正這種不合理的現象,醫患雙方必須共同努力。 1.普通感冒不等於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是指從鼻腔到喉部的氣道炎症;普通感冒又稱急性鼻咽炎,也就是以鼻部、咽部癥狀為突出的炎症,其歸屬於「上感」。「上感」是一個廣義的診斷,除普通感冒外還包括急性扁桃體咽炎、喉炎、會厭炎、鼻竇炎和中耳炎等,這些不同部位「上感」的病原學差異導致抗菌素應用指征不盡相同。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和中華兒科雜誌編委會於世紀之交制定了《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其中明確指出:對「上感」要作上述病變部位的定位診斷,而不宜籠統診斷「上感」,否則極易在客觀上為濫用抗菌素創造條件。 使用抗菌素對患扁桃體咽炎、會厭炎、中耳炎、鼻竇炎的患兒而言相對要多一些,而對普通感冒、喉炎患兒則相對要少一些。所以,醫生有責任悉心檢查,作出「上感」病變部位的定位診斷並遵循指南原則合理使用抗菌素。 愛心提醒:作為家長,你也不要滿足「上感」的診斷,應該詢問醫生自己寶寶的「上感」屬於哪一個病變部位,如果是普通感冒,就不宜都要求補液、都要求使用抗菌素,更不宜要求使用高級抗菌素。 2.為什麼普通感冒患兒不必常規使用抗菌素? 普通感冒病原90%以上是各種病毒,病毒是一種有別於細菌的致病微生物,迄今尚無特效抗菌素對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明確殺滅或抑制作用,因此指望今天補液、使用抗菌素,明天就可以退熱、病癒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病毒侵入呼吸道粘膜上皮,在上皮細胞中繁殖,導致上皮細胞損傷、剝脫,粘膜水腫、血管充血(引起鼻塞癥狀),滲出增加(引起流涕癥狀),病毒致炎性反應和病毒血症引起發熱。同時機體則通過免疫功能,包括吞噬病毒、產生抗體、活化免疫細胞等抑制病毒複製,最終控制普通感冒的癥狀。這是一個動態漸進過程,根據不同病毒、不同機體反應,大約需5~7天,這也就是所謂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自然病程與使用抗菌素是全然無關的。 愛心提醒: 1、寶寶發燒了,父母指望今天補液、使用抗菌素,明天就可以退熱病癒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2、普通感冒的自然病程與使用抗菌素全然無關。 3.發熱不是使用抗菌素的指征 許多家長看到寶寶發熱,尤其令人緊張的是寶寶高熱2~3天不退,都認為有必要使用抗菌素,這是一種誤解。既然我們已經明白普通感冒如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其自然病程是5~7天,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在對症治療基礎上進行觀察,年輕父母尤其要警惕這正是容易濫用抗菌素的時候! 發熱是一個非特異癥狀,可以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引起,也可以由許多非感染因素如腫瘤、風濕病、類風濕病等等引起。發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講是機體的防衛機能,動物實驗提示發熱可以提高動物存活率,可以使鼻分泌物中存活的病毒數量減少;發熱可以增強機體免疫防禦功能,包括免疫淋巴細胞增殖或活力提高、抗體生成增加等;許多致病微生物在體溫升高時由於其生長環境的改變而被抑制,所以家長要明白髮熱是機體對病毒致熱原的一種反應。 發熱高低和病情輕重並不成正比,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嚴重感染患兒僅有低熱甚至體溫不升。當然,發熱對機體也有某些害處,如增加耗氧量和心輸出量,加大心肺負擔,增加出汗失水,使胃液和胃腸道消化酶分泌異常,影響胃腸功能;部分嬰幼兒有可能導致高熱驚厥,超高熱更有可能損害寶寶的神經系統。因此,對發熱的普通感冒寶寶重要的是加強退熱等對症治療,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小病用重葯和無原則地濫用抗菌素。 愛心提醒:對發熱的普通感冒寶寶重要的是加強退熱等對症治療,而不是病急亂投醫、小病用重葯和無原則地濫用抗菌素。 4.什麼是普通感冒最恰當的治療? 治療普通感冒我們強調充分休息、對症治療、加強護理、供給充足水分和預防併發症等,所以說最好的治療應該是母親的關愛和悉心護理。 大部分家長對不常規使用抗菌素總是不放心,但我們靜心思索就不難發現:事實上,我們大人得感冒者使用抗菌素並不多,常常是吃些感冒沖劑、退熱葯,3~5天就好,為什麼孩子得了感冒就要頻繁地使用抗菌素呢? 不少家長向我諮詢:「孩子發燒,用退熱葯後體溫下降,但『藥性』一過,體溫又上來了。」實際上這是必然的,退熱葯的功效僅限於解熱鎮痛,並不能殺滅普通感冒病毒,所以我們可以每日3~4次使用退熱葯,這種用藥使發熱不至於太高,家長也就不會過分緊張,到了病程第5~7天體溫降至正常,這實際上是普通感冒自然病程所驅使,並不是抗菌素治好的,抗菌素不能縮短普通感冒病程,也不能因此而預防其細菌併發症。 我們主張合理使用抗菌素,不等於不使用抗菌素。普通感冒的寶寶如果並發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扁桃體炎、會厭炎等,很可能就必須使用抗菌素,因為這些併發症很多是由細菌引起的。 走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提倡「循證醫學」,治療普通感冒的原則是必須重視其病原。如果我們每一位醫生、每一位家長都能以此為準則,去分析、去判斷、去追尋,那麼我們就會發現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要做的是:從我做起,跨出合理使用抗菌素關鍵的第一步!我相信,中國總有一天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規範而合理地使用抗菌素。讓這一天早點到來吧,這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健康的重要標誌!
9月健康提示2008-09-18 10:469月,夏末秋初,土熱金寒,健脾潤肺為主要。健脾的主要工作是修復夏季暑濕和貪食含量導致的傷害。秋傷於濕,冬生咳嗽。當然也有醫生認為這句話錯了,應當是秋傷於燥。實際上,秋季濕燥都容易傷。而最重要的是,如果此時不能將夏季濕氣去除,還脾胃健康,儲存足夠能量,秋冬兩季都不會好過。即便如何潤肺,咳嗽問題也不會解決。注意關鍵字:脾熱、肺寒、生津1、健脾:脾土當運是這個月的有利因素,健脾容易,現在健脾,為深秋存貨越冬做好準備。經過一夏,脾胃久被濕困,至秋季可以解困。健脾應當以去除脾胃濕熱為主。可以用薏米湯、茯苓等去濕,南瓜、山藥、蓮藕、蓮子和其他當令根莖健脾。推薦食品:百合、山藥、紅棗、薏米、排骨湯。鮮鹹味,可放蔥姜。平素陰虛血虛便秘者加當歸,氣虛便秘加黃芪,胃寒、手腳寒者加肉桂、桂圓。2、潤肺:潤肺的基礎是脾的問題解決,培土生金。同時要滋腎陰生津潤肺,所以應當補腎健脾。可以多吃黑色、白色食品。肺金開始復甦,但還虛弱,還不能適應早晚寒燥。加上脾熱蒸騰,所以容易生咳嗽、鼻塞、流鼻血、流鼻涕、風寒感冒、腸道等疾病。要注意,肺、皮膚、大腸、鼻腔均屬肺金,所以這些地方問題,統一按肺的問題解決。總體上要潤肺、暖肺,此時皮膚正復甦,腠理打開,不可吹風預寒。一般情況可以用秋梨膏(梨、甘草、陳皮、姜、蜂蜜)潤肺保健;身體虛弱,可以用玉屏風散。推薦食品:銀耳、蓮子、紅棗、梨、冰糖羹,甜品。已經咳嗽可以加甘草、陳皮。積食加山楂。平素脾虛寒,加姜、桂圓。咳嗽:此時咳嗽,多為傷津、燥咳,重者用止咳橘紅丸;輕者用秋梨膏;如有其他感冒癥狀,用桂枝湯加減。特別注意多喝米湯。晚上還可以喝烏梅、薑絲水。鼻塞:此時鼻塞有兩種情況。其一,脾熱蒸騰,預寒肺,水氣凝結,如果津液充足,則成濃鼻涕流出,如果不充足,則濕氣凝結,此多發在早晨,如果不嚴重,只要搓熱後腰,喝熱水,用熱水敷鼻子,令氣血上升,就可以打通。治療應當以薏米、麥冬、甘草、陳皮、姜水;其二,受涼鼻塞,受涼也有前面的情況,但還有血脈受到影響。用藥。桂枝、陳皮、川芎、甘草、蔥白、姜。另外用水蒸氣熏鼻子也可以。流鼻血:小兒偶爾流鼻血不是嚴重問題,不用擔心。多為心脾積熱,熱無處出,加上秋季乾燥,所以鼻腔血管破裂。此時用力勾住其左右中指可以止血。另外用帶芯蓮子、薏米等水去脾熱就好,沒有明確判斷,不要隨便用寒葯清熱。另外一種流鼻血是物理損傷,如揉鼻子、流鼻涕、乾燥,導致鼻腔毛細血管破裂。只要注意治療源頭問題就可以。風寒感冒:此時風寒傷肺與皮毛,容易打噴嚏、流鼻涕、皮膚涼、汗出,治療用桂枝湯即可。如果此時經常感冒,可以喝黃芪、白朮水,或單獨黃芪蜂蜜水預防。發燒:這時候發燒比較麻煩,多為內熱外感,不論因何而起,很快轉變為高熱、無汗、或汗出後不退熱。治療特別注意補充水分,並根據具體情況治療,治療兼顧解表和清內熱。白天用桂枝湯,睡覺前用健兒清解液。超過39.5可以用退燒藥。燒得久了,桂枝湯加石膏,要找醫生開。瘧疾:即打擺子,夏季傷於暑,秋季就容易生瘧。預防是清掉暑熱余邪,方法同健脾祛濕,用夏季的綠豆海帶湯,加蓮子、桂圓、紅棗。如果發病,中醫用小柴胡湯。但如果不能熟練掌握者,強烈建議看醫生治療,不能自己等。秋季腹瀉:秋季腹瀉是個統稱,西醫認為是病毒感染,但從中醫角度分析,秋季腹瀉有很多原因,如夏季貪涼導致脾胃虛弱,不能抵抗秋季風寒,有些腹瀉實際上是風寒感冒,病在大腸,按照普通風寒感冒,用桂枝湯,配合糯米、薑湯治療就可以。如果腹瀉已經變熱(臭味大,顏色深)可以用王氏或其他助消化葯清除大腸熱,後用藥暖大腸。如果已經有熱或化驗細菌感染,一定不可再用糯米、蒙脫石散等固腸止瀉藥,只可健脾疏導。其他治療和腹瀉一樣,不再寫。特別提醒多看以前的文章。另外,這個冬季恐怕雪多天寒,儘早準備好抵抗力,最重要的是鍛煉。增加遠足、爬山、跑步和其它耐力型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秋季調理寶寶腸胃 秋季空氣乾燥,很容易使孩子出現陰傷津液不足的狀況,如果不進行飲食調理,進而可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等癥狀。特別是現在的寶寶,由於生活條件優越加上有些父母存在育兒誤區,常給孩子吃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零食,便秘更是常事。 中醫專家提示:假如寶寶秋天總便秘,到了冬天就容易反覆感冒,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不符合邏輯。但中醫學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腸胃一旦出了問題定會影響到肺部功能,如長期便秘會使病毒長時間滯留腸胃,造成"積滯蘊熱",使感冒容易反覆發作並加重。因此,如果不想在入冬以後隔三岔五地帶著孩子往醫院跑,就得從現在開始,調理好孩子的腸胃。 因此,專家建議,要想避免孩子冬天感冒,在秋天就要行動起來,讓孩子多吃"三養"食物。 1、養腸胃:即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筍、蘋果等,及一些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2、養肺:除了用人們熟知的銀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燉湯外,還可多讓孩子吃些山藥、荸薺、蘿蔔及大蒜、洋蔥,也都能起到清心潤肺,防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作用。 3、養身:孩子多吃些顏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預防傷風感冒的作用。芒果、黃桃、獼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都比較高,對於抗感冒、增加身體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
2009年1月提示新年、新春快樂!這個月節日不斷,春節很早,春天很快就到。這是冬季最後一個的月份,除了注意防病,還要抓緊為春天做準備。注意防病:雖然是冬天最後一個月,但寒氣依舊可以傷人,而且消耗、收藏一冬的身體也變得虛弱。要注意問題較多,主要如下:1、傷熱燥,熱燥本應是夏秋問題,但因現在人們有機會任意改變溫度、保暖,房間往往乾燥(從12月以來,天氣從濕熱轉為乾燥),特別是北方暖氣乾燥。小兒多傷於熱燥,或者直接咽痛乾咳,扁桃體發炎;或者內熱厲害,易感外寒,導致內熱外寒,都可會發燒、咳嗽、舌體紅、聲音嘶啞。處理方法應先解表(僅內熱不用解表)、清內熱。藥用小兒感冒藥,針對風熱的就可以。內熱用銀黃、雙黃連、板藍根。解表可以用加紫蘇的葯。同時做好消積工作。如果發燒使用退燒藥,必須配合米湯,不可傷津,很多用了發汗的方法也不出汗,因為本身就燥熱傷津,再發汗,反而更傷,特別注意,這時候的發燒要用滋陰治療。飲食上清茶淡飯,蘿蔔白菜海帶。如果扁桃體發炎,喉嚨腫脹,用紅豆、綠豆、薏米、百合粥。當然用寒葯清熱後,還要調整回來。保護脾胃。可以用豆類加紅棗粥。傷燥後期可能會發展為痰多咳嗽,可以清脾消積就好。多喝水、米湯。預防應注意房間加濕,注意三分飢與寒,多吃山藥、百合等潤肺補氣的,可以經常用秋梨膏,經常吃熟大蒜,每次幾片,隨炒菜吃,可以預防很多問題。經常呼吸潮濕空氣。保證腳、後背、脖子(脖子上面有圍巾,衣服穿少也沒事)保暖外,注意前胸不可以捂。2、傷食:節日多,好吃的就多,人冬季不應多吃,食物應少而寒素,不可大魚大肉。不要吃太多溫熱的食物,否則容易內熱外感。及時處理積食問題。傷食和傷寒一起導致積食咳嗽,這在大多數感冒後期都會出現,表現為夜間咳嗽,早上咳嗽。注意晚上少吃點,或吃山楂丸消積。還要想辦法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傷食咳嗽往往是大家覺得感冒咳嗽總不好的最後一個階段,如果不能度過,又會反覆傷寒、傷燥咳嗽。3、傷鼻子:流鼻涕是小兒冬季免不了的情況,呼吸道短,容易傷寒,流涕。正常情況下,鼻涕流出,馬上熱捂處理好就沒事。如果嚴重長期鼻涕,可能導致鼻炎的癥狀。問題出在脾肺虛,用健脾方法。鼻炎久的用補腎。具體看《流鼻涕的寶寶》。特別提示一點,流清鼻涕也未必就是著涼了,很多是因為穿太熱,遇到寒氣就流清鼻涕,這種情況少穿點,注意脖子保暖就可以。千萬不要再捂。注意情況:冬季的最後一個月,應當做好準備迎接新春,春季屬木,是生髮季節,身體生長最好,但應冬季做好準備。此時應當儲存好充分的水,以備供春季木氣生髮。所以此時多補腎,用乾果、黑芝麻、黑豆等食物。如果腎有問題的,可以此時用六味地黃丸,大人小孩都可以。春季木火厲害,容易出肝、燥、熱等問題,流感多顯示為熱證,容易傳染,注意提防。主要的預防方法是提升衛氣,多加運動,保證身體清爽。及時清熱。多吃西紅柿等富含維生素的蔬菜。適當喝茶。
二月健康提示匯總2010年2月健康提示:根據1月份健康調查看。當前主要問題是咳嗽和鼻塞。主要癥狀為咳嗽、鼻塞、舌紅(或白)苔薄白,有些突然發高熱。主要原因是內熱外寒。2月春寒料峭,南北氣候差大,南熱北寒,各地應按照當地情況注意調整。必備關鍵藥物:同仁堂小兒清肺口服液,大山楂丸,桂枝湯,同仁堂感冒清熱沖劑,小柴胡沖劑,藿香正氣,王氏保赤丸,益生菌,啟脾丸,生脈飲,紫蘇。藿香正氣:治療內濕、寒症,小兒虛弱、腹瀉、寒重,特別是脾胃寒重情況下用。通常用於傷寒重的感冒中後期,和感冒發熱治療後遺留的內寒問題。柴黃顆粒:治療發熱,咳嗽。同仁堂小兒清肺口服液:治療表實的咳嗽,西醫診斷為氣管炎、肺炎等。一般晚上用效果好,按照桂枝湯用法,配合米湯。小柴胡沖劑:治少陽病,主要問題在肝,忽冷忽熱,一般在感冒後期,內虛。生脈飲:感冒發熱治療過程中傷津嚴重,導致病後陰虛,氣虛。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點滴治療和過度發汗治療發燒後,容易導致短期內再次發燒。用生脈飲調理,但不可多用,發熱期間不可用。基本原則:保養應遵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治療發熱不可過度發汗,以免傷津導致病情變化和加重。基本食療:米湯,白菜、蘿蔔、豆腐湯輔助藥品:維生素,可以吃水果,果汁,但不可以用太甜的飲料,也不要涼。也可以買兒童用的維生素沖劑。
特別提示:春季開始運動,夏季身體好。北方:北方小孩容易吃熱性食物,然後穿很多,房間里熱,外面寒。這導致的主要問題是內熱外寒,如果在外面凍或者吹風,會導致比較嚴重的發熱情況。家長應當隨時注意情況,及時處理。基本原則是「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變化和處理方式見後。以下建議僅針對完全適應症,並不構成通用處理法,因此不要搞混。其它辯證應尋求醫生幫助):1、里實:產生積食內熱:一般積熱不會被及時發現,所以應當經常觀察,簡單癥狀如下:舌體紅甚至暗紅,舌苔白或黃厚,特別注意舌體後部情況,舌苔乾等。此時應用食療消積清熱,不必用藥。2、表實:風寒束表:通常傷風會開始咳嗽,唇紅,面白頰紅,聲音嘶啞,有些會出汗(冬季較少)。傷寒者畏寒怕冷,流清鼻涕,面白唇白,尿清長或突然尿床,不喜動。一般情況下,傷風者用防風桂枝湯,傷寒者用普通桂枝湯,但特別注意,如果同時發現舌苔干白或黃等陰虛積熱現象,不能直接用桂枝湯,即內熱外寒,不能用桂枝湯。可以用感冒清熱沖劑,配合消積的葯,如大山楂丸。原則是解表清內熱。如果突然發熱,唇紅,頰紅,耳紅,舌體紅,有咳嗽,可以考慮是肺熱導致內熱外寒,用同仁堂兒童清肺口服液或其它成分類似的葯,解表清肺。外治方法:紫蘇水泡腳,解表溫經。可以配合各類外感,但切記解表不可過度傷津。3、里虛:傷寒:傷寒發熱,面白,唇白,舌體淡,苔薄白,食慾不佳,並伴有嘔吐腹瀉等情況,所謂秋季腹瀉也算其中一種。治療用藿香正氣或桂枝加術湯。如果之後沒有傷津的癥狀,退熱後可以用紅糖水暖胃活血。
南方:近期南方氣候偏熱,冬季熱,並不是好事,意味著疾病多。從健康調查看,多數還是內熱外寒,所不同的是內濕熱較重,及時祛濕。健脾藥用參苓白朮散,濕重舌苔膩、腹瀉,用小兒香橘丸。內濕重,傷肺導致內濕外寒,可以用藿香正氣。如有咳嗽痰重,用柴黃顆粒加小兒香橘丸。
2010年4月健康提示4月中旬,逢春夏之交,木氣逐漸消去,土氣漸旺,是補脾的最佳機會,不管病還是健身都以脾為中心。但此時肝火餘熱尚在,還可能傷脾胃。所以本月關鍵在補脾和防脾胃問題——手足口。另外,由於今年恐怕會發生熱性肺部疾病,此時補脾和如何補脾則更為重要。關鍵病:手足口關鍵葯:黃連素,大山楂丸,健脾散關鍵食療:五豆湯,冬瓜汁手足口——今年的手足口與去年不同在於,今年是熱性手足口,發病更快,病情更嚴重。尤其平素脾胃虛弱者,發病更複雜,不易治療。平時注意肝熱、脾熱的癥狀:眼睛頻眨,眼紅,眼屎多,口唇紅,便秘,腹痛,食慾不佳,脾氣暴躁。防治原則:清肝熱,潤脾胃預防:主要清肝脾熱,食療一(五豆湯)綠豆,紅豆,黑豆,黃豆,芸豆,根據身體情況加減,目前以綠豆為主材,濕熱重,容易生口瘡,尿少加紅豆利尿,陰虛,乾熱,加黑豆,平素脾虛,多用黃豆芸豆。同時可以加陳皮,山藥。主要是清肝脾熱,去濕,比較平和,可以慢慢拔去內熱而不傷脾胃。食療二(山藥湯)山藥為主材,健脾為主,山藥最好買藥房的山藥干。咳嗽,加陳皮,濕熱重,加炒薏米;脾胃虛寒,加紅棗、姜;血氣不足,加當歸、黃芪。可以用肉湯,少量放姜蔥調味,鮮鹹味。食療三(菊花枸杞水):菊花枸杞泡水喝,肝熱重,眼屎干,加決明子,梔子,薄荷。肝熱咳嗽,加甘草,陳皮。藥物預防:楊樹花,楊樹花煮水,可以清肝熱,預防流感、手足口、痢疾等病。治療:手足口雖然癥狀相同,但各人不同,西醫方法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方案。中醫治療比較好,但因辯證較多,建議看好中醫調養。簡單輔助控制可以用王氏保赤丸(黃連素),大山楂丸,消食清熱。特彆強調,手足口辯證多,變化快,必須在不同階段用不同方法。輔助治療:泡腳,姜水,多運動出汗,助內熱從皮膚散出。其它同類相關病:猩紅熱,紅眼病,沙眼,麥粒腫。
推薦閱讀:
※月經不調癥狀有5種 你"中槍"了沒?
※2型糖尿病易被忽視的8癥狀
※男性更年期癥狀表現在哪些方面
※氣短肋痛翼狀肩——前鋸肌損傷易發癥狀
※出現哪些癥狀可能是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