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火器沒有被普及明代刀劍完全可以發揚光大?

明初, (damascus twistcore) 花紋鋼技術流入中國. 推算是從東南亞國家傳來。當時, 用燒土來淬刃並不普遍, 鑄劍師看來多次運用無燒土淬刃技術。

明中晚期, 鑄劍師因為薪水低, 管制不嚴, 而製品質下級的兵器. 抗倭寇時, 刀比不上倭寇用的日本刀. 抗倭名將戚繼光採取強烈措施, 命令鑄劍師製品質更好的兵器.

明刀始終與倭刀有一定的差距。因為中國刀劍在鍛造結構上有著致命的缺陷,中國的傳統鍛造方法自宋以來以夾鋼為主,刃體結構為刀體軟,刀刃硬,硬度有餘,彈性不足,在格鬥中無法有效的消除應力。

而熱處理方面,倭刀運用的是從中國學習但經過改進的「敷土燒刃」法,這樣倭刀的刃口硬度極高,而刃體相對較軟,並且倭刀的鍛造結構類似於中國的包鋼,是堅硬的皮鐵包裹著柔軟的,有彈性的芯鐵,屬於竹子外硬里韌形結構。所以單純從武器方面比較,倭刀普遍要比中國刀質量要好。

明早期高級別刀劍的旋焊工藝已經相當成功,當時的工匠已經完全掌握了從中西亞傳播過來的大馬士革刃的製作方法,同時予以改進,出現了旋焊嵌鋼和旋焊馬齒夾鋼等工藝。而且明代一直保持包鋼工藝,只不過多在貴重刀劍上使用。

明代刀劍,實在優越於前朝,亦不輸於西亞東洋。如果不是火器的普及和西洋近現代科技的發達,明代刀劍完全可以發揚光大,繼續並創造鋼鐵兵器的輝煌。

奈何明代晚期,封建社會已漸走向衰敗,國之興亡,根源在政治,取決於科技,彼時彼刻,大勢已去,實非刀劍所可以回天也!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潺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這首《渡易水》是明末民族英雄陳子龍一生中最後的絕唱,也是明代鋼鐵刀劍悲壯命運的真實寫照 。


推薦閱讀:

200M寬頻正在普及,可是你滿足使用條件嗎?
「滬港通」知識普及貼
探索門命理普及班筆記之三
為什麼施樂公司開發出的圖形界面,卻被蘋果和微軟發揚光大?
生肖知識普及,你到底屬啥?

TAG:沒有 | 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