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后到太后到太皇太后,她都做得很出色,被贊女中堯舜!
在豫、皖、蘇、魯四省接合部,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歷史上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斬蛇起義,被譽為「漢興之地」,如今更有「豫東明珠」之稱。
它,就是河南永城。
很少有人知道,這座小城在明代曾出過一位賢后,相繼輔佐三位皇帝。
她,就是張皇后。
張皇后
1
張皇后,是指揮使贈彭城侯張麒之女。
關於她的身世,史書上記載不多,査繼佐《罪惟錄》中有這樣一段:
「初頭面創瘠,一病完好若二人。偶盥盆,躍金魚二,提之不見。」
大概是為了凸顯張皇后的不平凡,有意杜撰出來的。
不過,張皇后的確是個人物。
2
1390年,她被封為燕世子妃。
1404年,她被封為皇太子妃。
明仁宗登基僅兩個月,就冊封她為皇后。
為啥?因為,是她保住了仁宗的太子之位。
朱棣雖遵照規矩,立朱高熾為太子,但其實對這個兒子並不滿意。
朱棣靠起兵奪得天下,重視文韜武略,但朱高熾「體肥碩不能騎射」,曾下令削減太子宮膳食,逼著太子減肥。漢王、趙王又從旁多加陷害,使得朱高熾有幾次差點被廢掉。
張氏深得成祖和徐皇后喜愛,在她的小心維護下,才保住老公的太子之位。史書上曾記載:
「嘗曲宴內苑,仁宗侍,成祖見仁宗色變,唾而詈移時,指後曰:此佳婦,他日當承我家,脫微此,廢爾久矣。』」
這個橋段極有可能是後人杜撰,但《明史》中也明確說:
「瀕易者屢矣,卒以後故得不廢。」
可見,朱高熾能夠順利登基,與張氏的周旋當有密切關係。
仁宗非常信任張皇后,「中外政事,莫不周知」,是其得力助手。
電視劇照
3
仁宗在位很短,宣宗即位後,張皇后作為生母被尊為皇太后。
宣宗特別孝順,軍國大事都會稟告母親,並徵得其同意。
不過,張太后並沒有藉此聽政自居,擅政外朝。
宣宗經常陪母親出行。
有次,看到百姓夾道拜觀,張太后告誡宣宗說:
「百姓愛戴君上,以能安之。古帝王保有天下,垂裕子孫,令聞長世千載之下,人猶仰慕,亦惟能安民耳。國家恆輕搖薄賦,以存恤為務,庶幾為民父母之道。」
張太后還視察了周邊農家,召問農婦是否安居樂業,鄰里婦女和兒童皆踴躍作答,就像家人一般。
張太后非常高興,賜眾人鈔、帛、布、飲食。還有人給張太后進獻蔬菜和酒裝,太后品嘗後,又給宣宗介紹到:「此農家食也,當知之。」
應當說,「仁宣之治」局面的開創,離不開張氏的輔佐。
電視劇照
4
英宗即位時年僅九歲,宮中傳言,張氏將召立仁宗第五子襄王朱瞻墡。
為了維護「嫡長子繼承製」的皇位繼承法則,她急召大臣至乾清宮,指太子朱祁鎮曰:「此新天子也」。群臣乃呼萬歲,流言也隨之而止。
張太后,也變身太皇太后。
當時,有大臣提出請她垂簾聽政,她以不能破壞祖宗法而拒絕。
為了減少政府開支,她下令停止宣宗時一切玩樂和不急之務,裁撤大量相關人員。
在抑制宦官勢力上,張氏也表現得可圈可點。
5
電視劇照
自永樂年間開始,宦官權力有所增長。
正統初年,宦官中出了一位叫王振的,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史料記載:
「狡黠,得帝歡,遂越金英等數人掌司禮監,導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於是大臣下獄者不絕,而振得因以市權。」
他仗著皇帝喜愛,蔑視內閣群臣。
有一次,他當面奚落了楊士奇。張氏得知後,派人鞭打王振,並出言警告:「再爾,必殺無赦。」
還有一次,張氏抓了王振,指著鼻子罵他:
「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當賜汝死。」
當時,女官已經把刀架在王振脖子上。
結果,皇帝和大臣紛紛求情,張氏遂說:
「皇帝年幼,豈知此輩自古禍人家國!我聽帝暨諸大臣留振,此後不得令干國事也。」
可以說,在張氏的威懾下,王振收斂了很多。史書上稱:
「以故王振雖寵於帝,終太后世不敢專大權。」
張氏去世以後,王振「遂跋扈不可制」,最終鼓動英宗親征來犯的瓦剌,釀成「土木之變」,險些葬送大明國祚。
6
電視劇照
在限制外戚方面,張氏也以身作則。
她父親張麒去世後,被追封為彭城伯,謚號「恭靖」,後又進為彭城侯。
父親死後,她多次告誡兩位哥哥:
「外戚所以與國家同享富貴於永久者,以其能謹守禮法,不敢逾越。苟不知禮而恣肆分外,朝廷必不私親、廢公道。」
正統年間,她還親自起草《太皇太后諭二兄書》,告誡兄長切莫貪戀權力。
長兄張昶在靖難之役中立有軍功,永樂初即授錦衣衛指揮使,仁宗即位後,授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五軍右哨軍馬,襲彭城伯爵。
他的族孫張玘殺了人,按律當斬,因是皇親國戚,有人提議減罪,但遭到張氏堅決反對,最終被斬首。
次兄次兄張昇,靖難之役立有軍功,授千戶、府軍衛指揮僉事。洪熙年間授後府都督同知,宣德年間授左都督掌左府事。
楊士奇稱讚張昇賢德,非其他外戚所能比肩,請求張氏加以委任,她始終沒有同意,並嚴禁他預議國事。張昇去世後,太后念外家僅一人,加封他為惠安伯。
1529年,世宗革除外戚世爵,僅彭城、惠安獲存,可知張氏家族始終謹慎處事。
明史
7
1442年,張氏去世。
去世前,她召楊士奇、楊溥入宮,問國家尚有何大事未辦。楊士奇列舉三事:
其一建庶人雖亡,當修實錄;
其二太宗下詔處死藏有方孝孺等建文臣之書者,希望能夠解除此禁;
其三未及奏上張氏己崩。
英宗上張氏謚號「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將她與仁宗合
葬獻陵、祔太廟。
8
明成祖曾評價張氏:
「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
張氏的確聰慧、處事得體,在仁宗、宣宗、英宗的皇位繼承上,出力頗多,實現平穩交接。
張氏重用「三楊」等賢臣、抑制宦官勢力的發展、經濟上休養生息,為「仁宣之治」局面的出現,貢獻不少。
張氏能嚴格控制自己,謝絕垂簾聽政;又能控制外戚,使其無法干預朝政。
後世史家稱讚她:
「宣英二朝,天下治平,後之力居多,人稱女中堯舜。」
推薦閱讀:
※第二十講 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后的關係之謎(五)
※日本歷任皇太后宮大夫
※康熙為什麼38年不安葬祖母孝庄皇太后?
※第二十二講 多爾袞與孝庄皇太后的關係之謎(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