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文化

古族的風俗習慣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世界上大部分的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又被譽為「草原驕子」。

清新的空氣,明麗的陽光,晶瑩的露水,給了蒙古族純潔的心靈;蒼茫的原野,狂暴的風雪,嚴峻的天氣,給了蒙古族粗獷和堅韌的性格。在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土地上,滲透著阿爸的汗水,阿媽的奶汁,珍藏著蒙古族人民勤勞、樸實的靈魂,記述著一個馬背民族的古樸生活。

13世紀初起,蒙古族開始根據回鶻、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創製蒙古文字。此後,各種形式的歷史、文學作品相繼問世,有些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歷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最為著名,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樂器,民族傳統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和筷子舞等等。

蒙古包為蒙古民族的傳統住房。蒙古民族的傳統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車輛兩種。役畜以馬和駱駝為主,車輛為勒勒車。蒙古族的飲食有糧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族最大的傳統節日性群眾集會為那達慕大會,八月的草原,金風秋爽,牛羊肥壯,牧民們喜慶豐收的季節到了。這時候他們便開始釀製馬奶酒,屠宰牛羊,縫製新衣,準備各種美味的食品,舉辦不同規模的「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還有馬奶節和白節(也稱白月)等。

蒙古族傳統服裝方面,內蒙古蒙古族仍然保留著傳統文化的特色,在傳統的節日里,蒙古族群眾仍然喜歡穿上民族服裝,參加騎馬、射箭、摔交等體育競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馬頭琴,跳傳統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即使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現代化與民族特色融為一體。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傳統蒙古袍的古樸特點,又洋溢著現代化的華美氣息。內蒙古地區城市公共建築上的蒙古包造型裝飾和大型彩繪奔馬圖及奔馬雕塑,鮮明地表現草原文化的風格。

蒙古族傳統服裝方面,內蒙古蒙古族仍然保留著傳統文化的特色,在傳統的節日里,蒙古族群眾仍然喜歡穿上民族服裝,參加騎馬、射箭、摔交等體育競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馬頭琴,跳傳統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即使在現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現代化與民族特色融為一體。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傳統蒙古袍的古樸特點,又洋溢著現代化的華美氣息。內蒙古地區城市公共建築上的蒙古包造型裝飾和大型彩繪奔馬圖及奔馬雕塑,鮮明地表現草原文化的風格。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飾似乎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件袍子,一雙靴子而已。其實,蒙古族的服飾是非常複雜而豐富多彩的。不僅各地形制有別,而且有年齡、婚否及盛裝與常服之別。

我國的蒙古族人口雖然分布在全國各地,但絕大多數自古就生活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內蒙古境內的陰山山脈和興安嶺山脈橫貫東西,地形與亞細亞大陸相連接,氣候常受大陸的支配,多風、乍寒乍暖,寒冷季節長,溫暖季節短,降水量少,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雪期漫長,從十月中降雪,到次年五月尚能見到雪飄,每年積雪深一尺以上的大雪有一、二次。蒙古族人民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或畜牧業,兼營種植業,散居的蒙古族人民多數以從事種植業為主,也經營一部分畜牧業生產。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事工業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從單純的畜牧業、種植業經濟向工業、商業和現代畜牧業及種植業全面發展。

由於蒙古族居住的地域不同,歷史發展情況不同,經濟生活不同,所以各地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如咯爾喀蒙古、兀良哈蒙古、額魯特蒙古、布里亞特蒙古等,他們的風俗習慣就不完全一樣。再如從事畜牧業生產和其他生產的蒙古人的風俗習慣也有不同。就是歷史延續下來的同屬從事一種生產活動的蒙古人的習俗,隨著地區的不同也有差異。正所謂「隔山不同風」,「隔水不同俗」,所以我們入鄉就要問俗,就是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現在的蒙古族的習俗就是在上述條下形成的,是通過語言和行動傳下來的習俗,但他同時也吸納了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變成本民族的風俗習慣,這是件好事!因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轉徙、發展和繼承是普遍現象,而蒙古民族是一個善於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的博大的民族。

宗教信仰:普遍信薩滿教。元朝以後蒙古族統治階級開始信仰喇嘛教(主要信仰寧瑪派即黃教)。飲食特色:喜愛喝用磚茶泡製的奶茶。還愛喝馬奶酒。牧區多以牛羊和奶食為主,農區以糧食為主,蔬菜、奶製品為輔。敬茶方面,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遊點上,主人或服務人員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或服務人員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客來敬茶是一種高尚的蒙古族傳統禮儀。在蒙古歷史上不論是富貴之家還是貧窮之家,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平民百姓,也不論在交際上或在家裡,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場合,莫不以茶為應酬品。家中有客來,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們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貴賓獻上一碗奶茶,接著主人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語稱嚼克)、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敬酒方面,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認為美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拿出最珍貴的食品敬獻,是表達草原牧人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是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不願以誠相待。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精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音樂舞蹈方面: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稱。每當宴會,慶祝節日,歌聲常常一個接一個。唱古老的民歌,民間傳說的故事,唱草原富饒美麗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蒙古歌曲,尾聲悠長而高亢,音調多激昂,歌的韻在句首不在句尾。一般宴會、節日、婚禮用的和奏樂器是兩股胡琴,四股胡琴、馬頭琴等。

舊時的婚姻習俗:一夫一妻制家庭,同姓不婚。結婚時,男方須出豐厚的彩禮。有轉房制習俗。財產由幼子繼承。

舊時的喪葬習俗:有土葬、火葬、野葬、三種葬式。一般人行土葬,僧侶行火葬,牧區居民行野葬。

禮儀禁忌:蒙古民族對來客,不論是熟人還是陌生人,一見面總是熱情問候:「他賽音百努。」(安好),隨後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請客人進蒙古包,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熱情談話,好似自家。蒙古族有獻哈達表示敬意的習俗。路過蒙古包時騎馬要輕騎慢行,進門前要把馬鞭放在門外。進入蒙古包應從門的左邊進入,進入蒙古包後在右邊坐下。離開時,要等主人已返回蒙古包內才能上馬離開。主人捧出奶茶和食物時,要用雙手接。如家中有人生病,主人會在蒙古包的左側拴一根繩子以謝絕訪客。

推薦閱讀:

請教各位:關於內蒙古的奶貝?
純純的蒙古族長相是什麼樣?
內蒙不比蒙古國富嗎?為什麼有些中國蒙古族不希望蒙古國併入中國?
蒙古族的「白食」與「紅食」
抖音里很多蒙古族的頭像都要掛個蒙古國旗,你怎麼看?

TAG:文化 | 蒙古族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