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蕭紅《呼蘭河傳》簡介

《呼蘭河傳》創作於1942年,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她以自己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了這部小說。它在藝術形式上是一部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 造就了她 「回憶式」的巔峰之作。茅盾曾這樣評價它的藝術成就:「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呼蘭河傳》是蕭紅最著名的代表作,始創作於1938年武漢,定稿於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開始在香港《星島日報》上連載,至12月27日截止。後在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成書出版。《呼蘭河傳》以蕭紅故鄉呼蘭鎮為寫作對象。呼蘭縣因為呼蘭河而得名,它位於哈爾濱北部,距市中心二十五公里,現劃為哈爾濱市的一個區——呼蘭區。《呼蘭河傳》描寫的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黑龍江省呼蘭河畔小縣城呼蘭鎮的富有東北農村地方色彩的風土人情,生動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閑散和閉鎖、落後的生活,一方面描述了他們勇敢、善良、追求幸福的精神和麻木、愚昧、保守、得過且過的心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自己童年的留戀,對兒時的生活流露出一種牧歌式的情調。《呼蘭河傳》全文共七章,每章由十個左右的小片斷構成。《呼蘭河傳》的前四章寫出了呼蘭河的鄉土、風俗、人情,後三章則是各自獨立的小說,描寫了三個人物。全書結構是比較鬆散的,情節都是普通、簡單而平淡無奇的生活瑣事。全書運用散文的表現形式和散文詩的意境,使用不加雕飾的樸素、率直,沉鬱的文筆,採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日常生活用語。但這種平平凡凡、恬淡美好卻深深打動眾多讀者。《呼蘭河傳》特別之處在於它是一本小說,但它沒有貫串全書的線索和人物,人物是零散的,故事是片段的,不像一本小說有一個完整的整體;還在於《呼蘭河傳》好像是自傳,卻又不完全像自傳;更在於賦予小說以散文和詩歌的抒情格調和詩情畫意。這三方面可以說是蕭紅開了中國文學創作的先河。親自看看《呼蘭河傳》,你一定會喜歡它的。《呼蘭河傳》內容梗概呼蘭河是一個既僻遠又熱鬧的小城。小城沒有大城市的競爭,也沒有農村為農活奔波的勞碌,它顯得悠閑而又庸懶。呼蘭河人「按照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生活」。在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騾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說應該拆牆,有的說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說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又到了小城舉行盛舉的日子,人們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燈的、看野檯子戲的、看廟會的,熱鬧異常。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個慈祥、溫和的老人,家裡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門裡門外,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著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著無窮的快樂。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餵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著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裡還住著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裡還住著個趕大車的胡家。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為,都說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時間也越打越長,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後終於死去了。我有一個親戚有二伯,他是個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卻喜歡同石頭、麻雀、黃狗談天。聽祖父講,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戰征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傷心的大哭起來。人們都管拉磨的那個鄰居叫「磨官馮歪嘴子」,他不但會拉磨,還會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買年糕,看到裡面炕上躺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才知道馮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大家都說王大姐壞,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常常含著眼淚,但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絕望。在兒子身上,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代表作,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畫面,表達出作者對於舊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種「孤寂與苦悶」的情懷,其實也可以從這一角度予以理解。
推薦閱讀:

格局微調救空間 120平現代簡約時尚家
〖詩詞鑒賞〗現代詩(二七八) 陳魚/冰心的詩
近現代科學名人 詹天佑
《千家詩》-含現代譯文(5)
古人穿越到現代,到底能看懂幾成中國話?

TAG:中國 | 作家 | 現代 | 簡介 | 呼蘭河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