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明清之際軍事將領、民族英雄)—搜狗百科
鄭成功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先祖由中原固始縣入閩,其父鄭芝龍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港、母為出身日本肥前國平戶島(本長崎縣平戶市)的田川氏;他出生於母親的故鄉平戶,六歲時為父親接往福建老家,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後繼承發展父業,曾壟斷福建和東洋的貿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鄭氏納稅,若不交稅必遭"倭寇"襲擊。又組織福建移民屯田台灣,因此與荷蘭人的遠東利益衝突。在明朝尚存時,尚與荷蘭人殖民的台灣和睦共處,向荷蘭福爾摩沙殖民當局交稅。而在明朝政權陷落後,鄭成功失去大陸基地,為奪得台灣為落腳點,其令福建商船不與荷蘭人管理的台灣貿易,斷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終成功驅逐荷蘭人的福爾摩沙殖民政府,以台灣為基地建立南明政權。
鄭成功抗清的同時,收復了被荷蘭佔領38年之久的台灣,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後,鼓勵墾荒種田,大力發展生產,興辦學校,促進了台灣的發展。
鄭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現分屬晉江安海鎮,南安石井鎮),祖籍莆田和漳州,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 《漳浦營里鄭氏族譜》明確記載,鄭成功祖先由固始縣入閩,於東晉永嘉年間,自河南固始縣白沙鎮避地到閩,後又從莆田遷往漳州,再遷南安,約在1144年至1210年間,鄭成功先祖自莆田遷往龍溪縣,後代再遷南安。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閩台關係族譜資料選編》收錄的鄭氏族譜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鄭氏入閩,「或於三山,於莆漳,於潮,是不一處」。其中到達漳州的這一支,在宋末時安居在龍溪,也就是現在的龍海洋西村,在元朝又從洋西播遷到鄱山,也就是現在的龍海顏厝鎮古縣。隨後,又從古縣播遷到南安。晉江安平鄭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銘由明朝三邊總督洪承疇撰寫,洪承疇在鄭成功墓志銘闡述:「鄭之入閩也初居仙游之楓亭,遷徙攀鱗故里,原有楓亭橋圾,今其名猶存焉始祖祖道公,數傳而至珏號果齋生謚號後崖生思誨」。墓志銘還提到,因倭寇頻頻侵犯,被迫南遷晉江安平地區,也就是現如今的安海地區。
六歲時為父親接往福建老家,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成功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曾聯合另一位明末名將集結南明江南83營共計17萬餘人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前明南京),但因為相信清軍會投降,故一直等待,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4月,鄭成功率領兩萬餘名將士跨過海峽,經過數月英勇戰鬥,打敗侵佔台灣達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者,還給了台灣人民自由。
1661年率軍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大員(在今台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明鄭時期,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台灣民間設有廟宇(包括後來的延平郡王祠)加以祭祀。
鄭成功收復台灣要圖鄭成功兒時名福松,7歲自日本回國,住在安平(今晉江安海)鄭府。鄭芝龍為兒子聘請教師教他讀書。教師即給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肅,叢眾茂盛之意。鄭成功21歲從家鄉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就學,師從大名士錢謙益,錢謙益非常喜歡,為他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大木。
1645年5月15日,清軍攻佔南京,摧毀了弘光政權。由於清廷在江南採取殘酷野蠻的高壓政策,強行下達剃髮令,激起各地抗清鬥爭蜂起。一些明朝遺臣和抗清力量,在福州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建號隆武。當時鄭芝龍手握重兵,成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隆武帝即位後不久,鄭芝龍把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讚賞鄭成功的才華,他嘆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兒給人做妻子,在封建時代是最高的榮譽,為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把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並把原名森改為成功。從這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內外都稱朱為國姓,普通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
推薦閱讀:
※你所認為的英雄是什麼樣?
※【1977邵氏精品電影版】射鵰英雄傳I,在線觀看
※真正的英雄敢於直面內心
※相比Dota2賽事 為何LOL的賽事中選手的英雄池那麼少?
※206《創造與魔法》做自己喜歡的事今日全平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