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為什麼2928名學生在這學雅思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 2014-01-06 08:05閱讀:5,099 相比盧浮宮的鎮館三寶(蒙娜麗莎、勝利女神和維納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說法不一,但其中的第一寶還是當屬來自埃及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Stone)」,之所以沒把它放在前面的埃及文物中介紹,就是因為它的重要地位。大英博物館導覽圖封面使用的就是它的圖片。羅塞塔石碑就放立在一個玻璃箱子內,前面總是有這麼多的人,我上午一直沒有機會靠近它,直到中午出去吃完飯回來才有機會靠近。

X石碑的正面

背面

從石碑的正面可以看出上面的碑文似乎有上中下三層,那它們都是些什麼文字,什麼內容呢?

左側面的文字是近代刻上去的,"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1801"(1801年由英國軍隊在埃及繳獲)。

石碑高114.4cm,寬72.3cm,厚27.9cm,約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760Kg重。

仔細看石碑的左上角有一小部分淺色的,這是因為現在看到的石碑在1998年被專家用現代手段清理修復過,特地留下這一點沒有修復,從而可以想像沒有修復之前的原貌。之前曾認為它是塊黑色玄武岩,現在則認定為是黑色花崗岩。

它是什麼來歷,有什麼歷史背景,怎麼被發現的,牽扯到哪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一塊看似普通的石碑,為什麼說它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呢?後面將做仔細解釋。

現在開始解釋前面的問題。大約在公元前330年左右,古埃及在經歷了30(或31)個王朝之後,被來自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進入希臘化時代,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英年早逝,沒有安排好繼承人問題(當一大群部將問他誰是繼承者時,他只留下一句話,最強者),導致他的部將混戰數十載,最後塞琉古佔據了敘利亞,安提柯留在馬其頓希臘地區,而托勒密(一世)則統治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大概統治埃及近300年,著名的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就是托勒密的後代,埃及的最後一位法老。此後埃及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從亞歷山大開始到托勒密王朝的法老們都一直很重視與埃及的寺廟的關係,亞歷山大自己就稱其為阿蒙神的兒子,到了托勒密王朝也懂得君權神授的道理,托勒密五世(PtolemyV Epiphanes,在位204–181BC)在公元前196(或197)年頒布法令賜予神廟免稅權,而祭祀們也對國王的恩賜大加吹捧,並將這些事情刻在一塊石碑上,同時還記載了法老為寺廟賞賜銀器和糧食以及法老修建水壩抵禦洪水保護農耕的功績,作為回報,祭司們將法老的生日及加冕日定為節日每年都要慶祝,內容都是由寺廟的祭司們所撰寫,就是這塊羅塞塔石碑。碑文以三種文字形式發布,聖書體、世俗體和古希臘文,羅塞塔是地中海邊的一個地名(現今的埃及城市拉希德Rashid),但當時的石碑是立在距羅塞塔200公里以南的古城孟斐斯(古埃及最早的首都白城,托勒密五世在此加冕)的一個寺廟內的,怎麼會跑到羅塞塔來的呢,後面會提到。再說說碑上的文字,上面第一層文字是埃及傳統的象形文字,大概有三千幾百年的歷史。隨著埃及這塊寶地不斷被入侵征服,公元四世紀時已經很少人能讀懂象形文字了,到了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I,347-395,定基督教為國教,並拆分了羅馬帝國)關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寺廟,從此後的一千五六百年,象形文字在埃及逐漸被科普特語(古希臘字母和世俗體的結合)和阿拉伯語所取代。而隨著寺廟的關閉或損毀,石碑也被弄斷並運到200公里外的海邊城市羅塞塔,可能是用來當石料修建防禦要塞,所以在發現石碑的現場沒有再發現其他的殘餘部分。

再放大些看象形文字,這種歷史最長的傳統的象形文字被稱為「聖書體」,我們在各類埃及文物上見到的最多。

中間部分的是「世俗體」,是由聖書體逐漸演變過來的,相當於簡化的象形文字,主要在民間使用流行。

最下層的是古希臘文,這點很好理解,亞歷山大和托勒密都是埃及的統治者,當然不能不使用自己的語言了。不過古希臘文與現代希臘文還是有不同的,但不存在無法識讀的問題。

前面提過,古埃及象形文字從公元4世紀後的1500多年逐漸失傳,沒有人能看得懂,當近代的人們想了解古埃及的神秘時,面對無處不在的象形文字卻無法明白其中的意思。羅塞塔石碑出現後,正是由於它三種文字同時存在,更重要的是古希臘文成為破解古埃及文字的主要線索,也就是說破解密碼的「密碼本」出現了。埃及幾千年的神秘歷史將要被揭開,這就是它的重要意義。

我們再說說羅塞塔石碑是怎麼被發現的。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鋒芒漸露,在翻越阿爾卑斯山取得進軍義大利的勝利後,在法國人心目中聲望越來越高,但也引起督政府的警覺,這時聰明的拿破崙主動申請遠征埃及(進而進軍印度),一來避免遭督政府的暗算,二來可以效仿凱撒通過征戰建立更大的功勛。督政府也樂得,於是任命拿破崙為埃及遠征軍司令。拿破崙不僅是軍事天才,也熱愛科學和藝術,他在遠征埃及的時候,同時還帶去了170多名學者,他有一句名言「讓驢子和學者走在(行軍隊伍)中間」。1798年拿破崙攻下亞歷山大里亞,而羅塞塔距離亞歷山大港不遠。1799年7月15日,他的士兵在修建工事時挖出了這塊石板(石碑以前也是作為修建要塞的石料來到的這裡),巧的是當時在場的中尉布夏爾(Pierre-Fran?oisBouchard)注意到了這塊看似普通但又有些不同的石板並報告給了拿破崙,如果沒有他的細心,石板可能修進了工事,也許到現在古埃及歷史對於我們還是個迷。拿破崙在埃及陸上戰爭取得了勝利,但海軍卻被反法同盟國英國著名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幾乎徹底消滅,被迫求和,羅塞塔石碑也同其他一些文物被英國繳獲。法國只是得到了石碑的拓印本。1799年11月拿破崙從埃及回到巴黎不久即發動了「霧月政變」並成為了第一執政。拿破崙自己對遠征埃及的失利並不認為,他辯解說帶回來的無數埃及寶物(金字塔及法老墳墓中的文物等)價值就是無可估量的。法國盧浮宮埃及館的大量文物都是拿破崙弄回來的,羅塞塔石碑也差一點就成為了盧浮宮的寶物。

石碑被發現後,立即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大家都認為破解埃及象形文字有了希望。但真正的功臣還要算是法國著名的青年學者商博良。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oisChampollion,1790—1832年),法國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埃及學家,埃及學的創始人。商博良年輕時就已表現出天才的語言天賦,20歲就已經掌握除法語以外的拉丁語、希臘語和許多古代東方語言,包括希伯來語、衣索比亞的阿姆哈拉語、古印度梵文、古代伊朗的阿維斯坦語和帕拉維語、阿拉伯語、古敘利亞語、古代小亞細亞半島流行的迦勒底語,波斯語和漢語。1809年19歲的商博良就已經成為歷史學教授。商博良對東方語言,尤其是古代埃及的科普特語也深感興趣,他從1822年到1824年完全投入到對羅塞塔石碑的研究,最終成功地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這些符號有些是字母,有些是音節文字(以前的學者也部分破解過象形文字,但發現象形文字也能表示音節是商博良的首創),有些則是義符,一個符號代表一整個事物,最終完成了羅塞塔碑文的全文翻譯。他編製出完整的埃及文字元號和希臘字母的對照表,為後來解讀大量的古埃及遺留下的紙草文書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他還發現了一份記載著從拉美西斯二世以來所有埃及法老名錄的紙草書。中斷了一千五六百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重新又被人類所認識。商博良於1826年擔任盧浮宮埃及文物館館長,1828年率領考古工作隊去埃及考察,盧浮宮的很多埃及石棺也是他從埃及帶回來的。1831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專為他開設的埃及學講座教授。

埃及政府為了感謝商博良對象形文字的破譯,特送一座方尖碑給法國政府,就是現在巴黎協和廣場中間的那座方尖碑。

羅塞塔石碑的想像復原圖,埃及政府近些年來一直在努力想讓羅塞塔石碑回到埃及。

iPad mini2低至1699元 下一個飆升個股是誰 測一測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7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我的更多文章

  • 大英博物館(歐洲文物)
  • 大英博物館(羅馬文物)
  • 大英博物館(古希臘文物-額爾金大理石)
  • 大英博物館(埃及文物)
  • 人大會堂的新年音樂會
  • 推薦閱讀:

    TAG: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