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佛》共修思考題

Re: 《為什麼學佛》共修思考題/同修道友思考題答案專帖

色想受行以及識未縛未解本非有行持菩提無怯心此是正士勝鎧甲

回復 #1 : 十一月 17, 2010, 11:33:38 上午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自去自來,自由自在。要生便生,莫找替代。


1、什麼是佛?如果有人不相信佛陀在人間出現過,你怎麼說服他?答:佛是正覺者之義。所謂正覺者,「正」是糾正一切罪障,「覺」是覺悟一切智慧。其中,覺又有自覺、覺他兩層含義,「自覺」是自身已徹底通達宇宙萬物的真相;「覺他」則是依靠這種智慧宣說佛法,令無量無邊的眾生脫離苦海。引用故事說:有一位國王故意刁難一位比丘:「你跟佛陀又不是同一時代,也沒有見過佛陀,怎麼知道有沒有佛陀這個人呢?」比丘反問道:「大王,您的王位是誰傳給您的?」國王答言:「我父親傳給我的。」「您父親的王位是誰傳給他?」「是我的祖父。」比丘繼續問:「這樣一代一代往上追溯,您是否相信您的國家有一位開國君主?」國王回答:「當然相信!」「您見過他嗎?」「沒有見過。」「沒有見過怎能相信呢?」「我們的開國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這些都有歷史記載。所以,雖然我沒見過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比丘微笑著說:「同樣,我相信佛陀確有其人,也是因為佛教中有佛、法、僧,有經、律、論等《大藏經》,有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歷史事迹,所以佛陀絕不是虛構的人物,這個道理與你們有開國君主是相同的。」聽到這樣的故事,如果對方是講道理的人,應該會相信。2、了解佛陀的這些歷史,對你有什麼幫助?除此之外,你還知道佛陀的哪些事迹?答:佛陀降生於公元前623年,圓寂於公元前543年。降生於藍毗尼花園,在尼連禪河苦行六年,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證悟成佛,49天後,為無量眾生轉了三轉法輪,最後於拘屍那伽之雙娑羅樹示現涅槃。由此可知,佛陀在人間確實存在過。並非神話或杜撰。悉達多太子,是個王子,但他看見當時印度四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滿意。他常想著:「首陀羅為什麼做奴隸?難道他們不是人嗎?有什麼辦法,使他們過著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達多太子隨著父王,到田野去遊玩。看見農夫在耕田,上身沒有穿衣服,在兇殘的陽光下曬著,全身是泥漿,大汗直流,氣喘不息。耕牛頸上勒著繩子,皮破血流,還要受農夫的鞭打。梨過的泥土,翻出許多小蟲,鳥雀飛來爭著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覺得為了求生存,貧民是多麼痛苦!而生命界的互相爭鬥殘殺,更是一幕大悲劇!他便在大樹下靜靜地想著:「應該怎樣去救濟他們,讓大家過著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幾乎忘記了回宮。 後來他出遊四城,遇見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樂神情,因此左右思維,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生老病死,且一切眾生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種種罪惡,甚至不惜互相殘殺,造成種種悲劇,結果還是向著老、病、死亡的路上走,這悲劇的生命界,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應如何去解脫痛苦呢? 這些問題,使太子不能安住於王宮,享受尊榮與富樂,終於在29歲那年的一個月圓輝夜裡,下了最大的決心,放棄了王位、財富與父母妻子。帶著侍從車匿,騎著犍陡白馬,偷偷離開王宮,越過了阿那瑪河,到深山曠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脫與人生的真理。3、什麼是佛法?不學佛有哪些過失?學佛有哪些利益?對此你有什麼體會?答:佛法分教法和證法。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是教法,自凈其意是證法。不學佛的過失:如果我們沒有學佛,來世間只是追求權力、地位、財產、感情、家庭,就會浪費了這難得而易逝的人身,因不懂取捨因果,造了太多不善業,死後只有墮入惡趣,感受難忍的痛苦,並將隨業力在輪迴中不斷流轉。學佛的利益:佛法所講的宇宙人生之真相,可以引導我們「離苦、得樂」。依靠佛法和三寶的加持,即生中煩惱就會減輕,平息暫時的痛苦。究竟能斷除輪迴的一切痛苦。趨向涅槃的彼岸。

最後編輯時間: 十一月 18, 2010, 10:24:40 上午 作者 忘憂樹

提!

Re: 《怎麼樣學佛》共修思考題/同修道友思考題答案專帖

回復 #1 : 十一月 24, 2010, 10:37:30 上午


頂禮上師三寶!1、在學佛的過程中,我們應具足哪幾個要素?各自起到什麼作用?請一一說明。答:在學佛過程中,我們應具足以下幾個要素:一、依止善知識;二、發菩提心;三、次第聞思修行。這三個內容,可以說是修學佛法的三個要訣。(1)依止善知識。 A:教證: 《法華經》也說:「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華嚴經》中亦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 《大寶積經》說過:「能舍惡知識,親近善知識,菩提道增長,猶月漸圓滿。」 《大般涅槃經》中云:「善知識者,能教眾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是義故,名善知識。」 B:世間知識和技能要掌握,都要依止相應的老師,出世間的佛法,因為其湛深廣大之故,更要依止具相善知識。當然依止善知識前也要如理觀察,不能隨隨便便,不然的話,還是有過失的。只有真正依止具德善知識,才會善惡因果取捨,進而修學菩提心和證悟無二慧。 2.發菩提心。學習佛法最根本的就是發心。所謂發心,其實就是制定目標,比如你想前往拉薩,方向和目的地一定不能弄錯。發菩提心是古今藏漢高僧大德所共同提倡的,因地發廣大之菩提心,圓滿的佛果才能得到,因果規律如此。菩提心的力量是很大的,不可思議的,《華嚴經》也說:「欲得一切佛,明凈智慧燈,應建弘誓願,速發菩提心。」要想獲得一切佛的智慧,就要先建立宏大的誓願,速速發起度化無邊眾生的菩提心。總而言之,修行要用利他的菩提心來攝持,這一點非常關鍵。 3.次第聞思修行。修學佛法必須要有次第,而這個次第,就是聞、思、修。 1)首先聽聞正法.我們相續中的智慧日光,被無始以來烏雲般的濃厚習氣所覆蓋,很難自然而然現前,所以必須依止一位上師,在上師那裡聽受佛法,令心逐漸得以調整.如云:「以聞法故,心得調伏。」如《大寶積經》云:「多聞解了法,多聞不造惡,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2)如理思維。大家若要如理思維,就應從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皈依三寶、菩提心之利益……一層一層上去,若能如此,最後定可安住於禪宗的明心見性、大圓滿的覺空無二、中觀的離戲空性等境界中。 3)如實修行。我們理論上再精通、嘴巴上講得再漂亮,但內在沒有修證的話,還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所以,廣聞和實修比起來,實修更為重要。六祖慧能大師云:「凡夫口說,聖者心行」。修行之中,要通達方便。在修行過程中,顯宗、密宗的法門特別多,但最契合我們,對直斷煩惱、往生凈土最有幫助的,應該是凈土宗、禪宗、密宗。在修持這些法門時,我們一定要有方便方法,若以殊勝竅訣來攝持,便可如《華嚴經》所言:「以一方便,入一切佛法。」《法王經》中說:「若有慧者,則方便解;若無慧者,則方便縛。」2、有些人認為:「佛法自學就可以,沒必要去依止善知識。」這種觀點正確嗎?為什麼?你是如何依止善知識的?答:這種想法不正確。佛法不可能以自力來通達,自古以來的佛教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能以自力證悟。佛陀在《華嚴經》中亦云:「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譬如漆黑暗室中的寶物,沒有燈光則無法照見,同樣,佛法中的甚深教義,若沒有具證善知識的開示,縱然你才華橫溢、智慧超群,也不可能通達,更無法趨入解脫正道。因此,有些人不要以為自己很有智慧、很了不起,你若想修學真正的佛法,必須要依止一位善知識。在依止善知識之前,首先務必要觀察,要尋找一位有德行的人。如果你特別著急,剛聽到某人的名字,剛剛見到他,就認定他是善知識,馬上特別激動地去依止,這樣會比較草率。《事師五十頌釋》中講過,依止上師之前,師徒間要互相觀察六年或十二年。《大寶積經》說過:「能舍惡知識,親近善知識,菩提道增長,猶月漸圓滿。」只有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我們相續中的菩提心、大悲心、信心、智慧,才會如初一到十五的上弦月般,越來越增上、越來越圓滿。因此,道友們有機會依止善知識時,一定要好好珍惜!3、為什麼說發大心利他的話,自己也很容易成就?你對此有哪些體會?答:我們作為大乘行人,學佛時一定要利益眾生,千萬不能困於自利的發心。只要你把方向搞對了,有了大乘的發心,那麼成就一定很快。以自利心修學佛法,即使有成就也不大,而只有發心為利益一切眾生成佛,這種力量才不可思議。只要心能承受一切,就沒有面對不了的事。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利他心都特別重要。現在有些學凈土宗的人,認為自己往生就可以,其他眾生都不管。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絕對無法往生。《勸修西方偈》說 :「若能勸兩人念佛行善,超過自己精進的功德;勸十人行善,有無量的福德;勸千百人行善,是真正的菩薩;勸萬餘人行善,此人即是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應該發願:為利益一切眾生,我要示現成佛!總而言之,修行要用利他的菩提心來攝持,這一點非常關鍵。

最後編輯時間: 十一月 24, 2010, 11:17:35 上午 作者 真空妙有

已記錄


上師啊,您是離我最近的佛祖!

圓語

正式會員帖子: 765

Re: 《怎麼樣學佛》共修思考題/同修道友思考題答案專帖

回復 #2 : 十一月 24, 2010, 07:56:03 下午


在《金剛乘和大手印》(葛瑪聽列上師著)中說:「在金剛乘中,佛道直接顯現於三根本中,就是上師,本尊和空行及護法,也可以說是金剛乘三寶。上師是「加持」的根本,因為是他揭示了我們心中的佛性。本尊是成就根本,為利益不同資質和傾向的眾生,佛道以多種不同外型的本尊示現,因此瑜伽士可做一種或多種本尊的心靈修行。本尊是適合自己根性的覺悟轉化者。空行和護法合而為事業根本,空行代表覺悟的女性能量,可以引導瑜伽士使他恢復於平衡狀態。護法有男女二相,他們的作用相似,都是護衛瑜伽士修行,並且守護瑜伽士由佛法各種傳承處聚集的加持力。

隨喜!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 十一月 30, 2010, 10:23:15 下午


*思考題1、現在社會上,人們對密宗有哪些誤解?請舉例說明。對此你該如何駁斥?2、在澄清人們對密宗的邪見時,為何不引用密續中的金剛語,而通篇引用漢地佛經中的教言?依此可以了知,度化眾生時需要什麼樣的善巧方便?3、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頂禮文殊智慧勇識!頂禮傳承大恩上師!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為度化一切眾生而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本課提綱:疑惑一:密宗為何要保密?疑惑二:為何學密的人越來越多?疑惑三:密宗是專搞神通的喇嘛教嗎?疑惑四:密宗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嗎?疑惑五:學密宗有何必要?一、學密宗的必要性(一)、密宗的見解和修法能使修行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佛法要義(二)、密宗契合分別念較重的人(三)、相對於禪宗來說,修密宗比較保險二、對學密宗的人的一個建議疑惑六:密宗的雙運是否佛說?一、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二、如何理解密宗的雙運修法疑惑七:視師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上師開示一】把上師視為佛、依止上師而成就的說法,不僅是密宗或藏傳佛教中有。【上師開示二】務必守持「視師如佛」的見解【上師開示三】密宗境界甚深,勿輕易誹謗疑惑八:密宗可以涵攝一切乘嗎?疑惑九:密宗的即生成佛是否合理?【上師開示一】密宗在斷除煩惱、即生成就方面,的的確確相當殊勝。【上師開示二】正因為對密法不認識,有些人確實也作過誹謗。【上師開示三】之所以本節課中要引用漢地佛經作為教證的原因【上師開示四】法法相融不相違


《什麼是密宗》摘錄.doc (45 KB - 已被下載 39 次.)四依顛倒 解釋.doc (20.5 KB - 已被下載 29 次.)慧燈之光之顯密異同.doc (62 KB - 已被下載 30 次.)見性成佛與即身成佛.doc (25 KB - 已被下載 38 次.)

最後編輯時間: 十一月 30, 2010, 11:50:14 下午 作者 親和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1 : 十一月 30, 2010, 10:30:50 下午


*本課內容概述疑惑一:密宗為何要保密?【上師開示】眾所周知,密宗的見解、修行、行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隨便公之於眾。之所以如此,續部中說,並不是因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過失,而是因為它特別珍貴、稀罕,許多人對此無法接受。 密宗由於對我們自己極為珍貴,對別人有時也不一定有利,故應採取保密的態度,這樣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無上的。疑惑二:為何學密的人越來越多?【上師開示】現在許多人對密宗的信心相當不錯,這一點是有原因的。【大德教言】像法王如意寶、貝諾法王、敦珠法王等,這些公認的大成就者都講過:末法時代,密法對眾生的調伏或者加持極為迅猛。 【引用教證】誠如噶托度達所言:「五濁黑暗越深之時,蓮師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說,時代越末法,眾生煩惱越強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熾盛。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密宗生起信心,也是一種大勢所趨。疑惑三:密宗是專搞神通的喇嘛教嗎?【上師開示】這些說法都不合理。第一、把密宗視為搞神通的教派,這是非常可笑的事。 密續的內容博大精深。 密宗並非如一般人想像得那麼簡單。第二、說密宗是喇嘛教也不正確。 「喇嘛」有無上、出家人、上師的意思,把這套在密宗的頭上,顯然名稱不相合。比如,「喇嘛」若取出家人之義的 話,密宗就成出家人的聖教了,這顯而易見不合理,因為學密者不一定都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中也有。疑惑四:密宗是藏傳佛教獨有的嗎?【上師開示】有人認為,密宗為藏地所獨有,其他地方都沒有。這也是孤陋寡聞的表現。 其實,密宗不僅在藏地有,漢地也有。據《中國百科全書》記載,玄奘、義凈等高僧都傳譯過密法,後世稱之為「雜密」。後來善無畏、不空等弘傳純粹密教,並正式形成宗派,史稱「純密」。這些都是漢地的密宗。 公元8世紀,日本的空海法師來唐學法,從惠果法師那裡接受密法後,回國創立真言宗,這叫做「東密」。(這段歷史也有不同說法。) 像印度最初興盛的密宗,根本不叫「藏密」;漢地原有的密宗,也不叫「藏密」。 所以說,若認為密宗是藏傳佛教獨有的,這是沒有詳細了解所導致。疑惑五:學密宗有何必要? 一、學密宗的必要性 (一)、密宗的見解和修法能使修行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佛法要義【法王教言】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很多地方講《文殊大圓滿》時也說過,密宗是特別簡單的法門,所謂「簡單」,指這個法門將很多內容攝在一起,以一種最方便的方式讓修行人來受持。【上師開示】長期修學佛法,對末法眾生來講不現實。因此,我們很需要殊勝的密法,如果沒有密法的竅訣、灌頂、理論,僅僅依靠顯宗的教理和儀軌,要度化有緣眾生有一定的困難。 當今時代,密宗非常適合大多數人。 大家懂得密宗的見解和修法後,整個佛法也就一覽無餘、了如指掌了。所以,密宗的道理確實極為殊勝。(二)、密宗契合分別念較重的人【上師開示】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口咬定,說「現在的眾生全是密宗根基」。 但對分別念較重的知識分子來說,這種方法就不太實用了。因為他們在自己邪慧的趨勢下,會造各種各樣的罪業,此時就必須用藏傳的中觀、因明、俱舍等法門來調伏他們的分別念。(三)、相對於禪宗來說,修密宗比較保險【上師開示】禪宗,雖然從歷代《高僧傳》來看,的確相當殊勝。但現在學禪的人有個誤區:一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墮於斷見,什麼善事都不做,剛開始就住於如如不動的狀態中。相比之下,密宗就不會這樣,除了極個別的利根者、頓悟者以外,一般來講,修密宗的人都要從加行開始,直至正行認識光明之間,有一步一步的次第,這是比較保險的,不會有任何危險性。二、對學密宗的人的一個建議【上師開示】希望你們要先懂得密宗的歷史、教義、儀軌,甚至一些簡單的咒語,並在此基礎上,再作深入了解。這一點很重要! 你若想了解密宗的真相,就應該從歷史、修法等方方面面學習,只有如此,你才會知道,密宗原來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體系,並非只是一個念咒語的簡單法門。而且,密宗的很多道理,在顯宗中根本沒有提及。我們學顯宗時,處處都有一些疑問,但系統學了密宗之後,就能完全解開這些謎。

最後編輯時間: 十一月 30, 2010, 10:33:01 下午 作者 親和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2 : 十一月 30, 2010, 10:41:13 下午


疑惑六:密宗的雙運是否佛說?【上師開示】如果密法真有過失,我們也會實事求是,不會故意隱藏。但事實上,這些過失的確沒有。一、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上師開示】密宗承許的「煩惱即菩提」,即煩惱在認識本面時怎麼變成菩提。 比如我們有貪心的話,按照小乘觀點,它是三毒之一,對菩提是有障礙的,永遠不可能成為菩提之因。但在密宗看來,依靠認識它本體的方式,馬上就可以轉化成菩提。【密宗教證】《大圓滿心性休息》。學了之後就會豁然開悟,不會有絲毫懷疑。【顯宗教證】這個道理,在顯宗的《大集經》 、《大寶積經》也講過。《中觀根本慧論》亦云:「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只不過沒有像密宗那樣詳細地講解而已。 【公案】《前行》中星宿婆羅門的公案,本來按別解脫戒的觀點,做了不凈行就要墮地獄,但他以菩提心攝持之後,不但沒有墮入地獄,反而還積累了廣大資糧。 這個公案,在顯宗的《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中也有記載,只是「星宿」的名字叫做樹提。 。【公案總結】在特定條件下,貪心可以轉為智慧,這一點,佛陀在顯宗經典中也講得很清楚。二、如何理解密宗的雙運修法【上師開示】雙運、降伏並不是凡夫人所能做的,藏傳佛教任何一個正規寺院,都不允許直接行持雙運、殺生。但在密宗的教法中,倘若你修行到了一定境界,這些行為是有開許的。如果你對此無法理解,那隻能說明你的智慧跟不上,實際上,當修行人達到最高境界時,確實有這麼一個方便道。 大家在不了解密宗時,千萬不要對某些甚深行為生邪見。【引用教言】日照法師翻譯的《大乘密嚴經》中,也有一句與密宗雙修類似的教言:「與諸明妃眾,離欲常歡娛,此之觀行法,薩埵之境界。」【公案】米拉日巴尊者拒納明妃的公案 有人勸米拉日巴尊者娶妻結婚,繼承上師的宗風。尊者說:「我上師非常了不起,他有這樣的境界,但我沒有。大獅子跳躍的地方,小兔子自不量力跟著去跳,一定會摔死的。」【公案總結】絕對不是不是所有密宗行者都能修雙運!在這個世界上,米拉日巴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的大成就者,但他仍不能與馬爾巴羅扎相提並論,可見,雙運並非一般人可以行持。疑惑七:視師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上師開示一】把上師視為佛、依止上師而成就的說法,不僅是密宗或藏傳佛教中有。 關於此說法在漢地經典中的教證:【教證1】《蘇悉地經》 云:「弟子之法,視阿闍梨,猶如三寶及菩薩等。為能授與歸依之處,於諸善事,而為因首。現世安樂,當來獲果,為依阿闍梨故。」【教證2】《大辯邪正經》中也說:「汝若學此安心妙法,先洹歸依真善知識。何以故?未知者令知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覺者令覺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悟者令悟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通者令通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未證菩提者令證菩提亦當歸依真善知識。」【教證3】《般舟三昧經》云:「當敬於師,承事供養,視當如佛。」【教證4】《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云:「了知秘密真實者,此阿闍黎佛無異。」【教證5】《瑜伽大教王經》云:「所有三世諸佛,皆來詣阿闍梨所恭敬供養。何以故?此金剛阿闍梨,即是一切如來。」【結論】以上皆為漢地經典中的教證,可見,上師確實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上師開示二】務必守持視師如佛的見解 因此,大家在聞思過程中,一定要排除邪知邪見者的影響。 對上師一點都不恭敬,這樣的話,你加持來源的溪流就斷了,若想完全依靠自學,以研究的方式證悟心的本來面目,這是非常困難的。 密宗有很多開悟的方便,有時依靠上師或證悟者的加持,哪怕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你心的本體也會當下呈現。到了那時,不管從空性方面還是光明方面,你已經通達了萬法真相,即使所有的智者聚集在你前否定它,你也不會有絲毫動搖。這一點,對很多道友而言,可能並不會太困難。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捨棄視師如佛的見解。【上師開示三】密宗境界甚深,勿輕易誹謗 當然,密宗的甚深境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證悟的。因為密宗所講的清凈、光明,層次比較高,不要說我們,連舍利子最初也無法接受。【公案】當時他(舍利子)和螺髻梵王辯論時,舍利子認為釋迦牟尼佛的剎土不清凈,是個具五濁煩惱的世界。但從東方剎土來的螺髻梵王說:「在我的眼中,釋迦牟尼佛的剎土清凈無垢,宛如自在天宮。」他們兩人在爭執不下時,佛陀出來說:「我的器情世界本來就是清凈的,只不過舍利子沒有見到而已。」 這段教言,出自漢地的《維摩詰經佛國品》,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中引用過,無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網續釋》等中也引用過。【公案總結】其實,此處所講的「萬法皆為清凈」、「煩惱即菩提」之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通達的。由於它的內容很甚深,剛皈依佛門的人絕不會懂,但你不能因為不懂就駁斥它,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疑惑八:密宗可以涵攝一切乘嗎?【上師開示】續部中常說:密宗能涵蓋其他一切乘。【教證】宋朝法天翻譯的《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中亦云:「彼金剛大乘即攝一切乘,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亦復如是。」此經還講了八大成就 、視師如佛等道理。藕益大師在《閱藏知津》中也介紹過這部經。疑惑九:密宗的即生成佛是否合理?【上師開示一】密宗在斷除煩惱、即生成就方面,的的確確相當殊勝。【教證】《印光大師文鈔》----在《復周志誠居士書一》中,印祖云:「密宗現身成佛,或雲即生成佛,此與禪宗見性成佛之話相同,皆稱其工夫湛深之謂,不可認做真能現身成佛。須知現身成佛,唯釋迦牟尼佛一人也。」【上師開示二】正因為對密法不認識,有些人確實也作過誹謗。【公案】比如,弘一大師在《佛法宗派大概》中說:十幾年前,他對密宗還不太了解時,只看了《密宗儀軌》,就對密宗開始誹謗。但後來翻閱了《大日經疏》後,才發現密宗教義之高深,因而在諸菩薩面前懺悔,並把這段經歷寫成了文字。對我們後學者來講,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公案。【上師開示三】之所以本節課中要引用漢地佛經作為教證的原因 我今天所引用的教證,並非來自於藏傳密續,而統統是源於漢地佛經。對漢地那些愛誹謗密宗的人來講,這也不失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果你對自己的經典一無所知,就隨隨便便信口開河、故意造業,那實在太不應理了。【上師開示四】法法相融不相違【大德教言】虛雲老和尚在《年譜》中講過:「密宗的確是佛法,法法相通,不應分別庭戶、彼此攻擊。倘若佛教各派之間互相內戰,這不僅違背佛陀方便設教的本懷,而且也給他人以攻擊的機會,妨礙佛教前途的發展,毀壞自己的善根。如果再這般下去,最後便是死路一條。」【上師開示】可見,高僧大德們在究竟意趣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有時受附近環境或周圍人的影響,顯現上好像對密宗有不理解的地方。但這可能也有一些密意,比如為了攝受有緣弟子,讓他們不要學得太雜、太亂。所以,我們對高僧大德要觀清凈心。至於其他人,如果沒有太大必要,還是應該明白密宗的不共殊勝。 當然,對密宗的觀點有爭議,自古以來這種現象也不乏其數。比如,對寧瑪巴的大圓滿,格魯派或其他教派的有些大德,也有顯得不理解的。然而,也有些大德不但完全理解,而且還造了很多論典。 其實,寧瑪、格魯的究竟觀點沒什麼差別。在證悟者看來,漢地的禪宗、凈土宗也好,藏地的各大教派也好,法法都是相融的,沒有任何矛盾。但在沒有證悟的人眼裡,所有的法始終格格不入。就像人們常說,佛陀看到的全是清凈相,而凡夫人看到的全是凡夫相。本課總結 總而言之,大家以後對密宗不能隨便誹謗,而應該次第地聞思修行。若能如此,你在顯宗里解決不了的問題,不管是理論上還是修行上,學了密宗以後,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而且,密宗的許多竅訣非常簡單,對我們末法眾生很適合。 對大多數人來講,開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最好還是遵循無垢光尊者的傳統,次第性地修行,這樣到最後修密法時,將煩惱轉為菩提也很方便!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3 : 十一月 30, 2010, 10:57:38 下午


學習參考資料一慧燈之光五 顯密異同----------諸法是佛的壇城 顯宗認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幻覺,本身就是不清凈的現象,但是密宗卻認為,現在我們看到的現象本身,實際上就是清凈的現象——佛的壇城。 上次我們提到過,雖然顯宗已經默認了這一點,卻不是很強調。顯宗認為,在獲得八地的時候,八地菩薩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清凈的,但這並不是一直都清凈,而是過去不清凈,後來通過修行,將不清凈的東西轉化為清凈的東西了。 密宗告訴我們:八地菩薩所看到的清凈現象,並不是把過去不清凈的現象轉化為清凈,而是自來就清凈,始終都清凈的,只是因為我們以前有煩惱障、所知障等障礙,有無明,所以不能感知到清凈的佛的壇城,但實際上佛的壇城始終存在,永遠清凈。到了八地的時候,因為心裡的無明差不多清凈了,所以就能開始接觸到世界的真相,在此之前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不是真相而是假相。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術師一樣,通過一些技巧,把有的東西變成沒有,沒有的東西變成有等等,也不是外在物體本身的一種變化。 煩惱也一樣。顯宗,特別是唯識宗經典都承認有八識。在獲得八地果位時,除了阿賴耶識沒有轉換以外,其他的七識都已經轉換了。過去不清凈的煩惱,基本上已經通過修行而轉化成了清凈的現象——佛的智慧。 密宗告訴我們:通過修行,最後我們的意識可以變成清凈的佛智,這一點沒有爭論,是肯定的,但實際上,在我們有煩惱、有無明的時候,煩惱本身就是清凈的,那時就已經是佛的智慧、如來藏了,但那個時候因為我們有煩惱、有無明,修行不到位,所以我們感覺不到。 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說明這個問題:當人患膽病的時候,會將周邊白色的東西,比如紙、白色的牆壁等等,全都看成是黃色的。假如所有的人都得了這種病,則所有人所看到的牆壁都是黃色的,任何一個人都看不出是白色的牆壁。但實際上牆壁是不是黃色的呢?肯定不是。只是因為大家的眼睛有病,所以才將白色的牆壁看成是黃色的。在通過服藥慢慢治療使病好轉以後,大家就會慢慢看到牆壁的真相,當大家的眼病完全康復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知道,牆壁是白色的,在牆壁上面根本沒有黃色的成分。 顯宗就是這樣,意識不到修行者自身的變化,而認為是外在事物的變化。也即像比喻中所說的,認為是牆壁在變——牆壁原來是黃色的,後來慢慢地變成了白色。 密宗認為,不是外在事物的變化,外在事物本身就是原本清凈的。就像比喻中所說的一樣,是我們的眼睛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顯宗的見解本身,是不夠究竟的。顯宗的證據,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心裡有煩惱,通過修行以後,就變得清凈而沒有煩惱了,所以僅僅依靠這一點來證明,事物本身是不清凈的,後來才變成清凈的,這個說法沒有什麼說服力。 而密宗的說法卻很有說服力,認為一切萬法本來就是清凈的。 其實,在顯宗極少數的經典裡面也提過,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我們的世界本身就是清凈的,只是你們沒有看見而已。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任何一個顯宗經典和論典裡面,都根本沒有講到,應該如何修行,使一切顯現為清凈,而只是教了菩提心與空性的修法。通過長期而艱難地修習,當修到八地的時候,清凈的現象自然而然會顯現出來。 類似的情況在佛教裡面還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裡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還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在小乘的經典裡面也講了,但小乘經典裡面沒有提及具體的修法,只是像講故事一樣描述了一下:釋迦牟尼佛在沒有成佛的時候,怎麼樣發菩提心,怎麼樣修持六度而已。同樣,雖然在顯宗經典裡面,也描述了世界的本性清凈,但也沒有宣講具體的修法。當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雖然出現了清凈的現象,但卻不是以專門針對轉不凈為清凈的某個修法而修成的,而是通過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在減少無明以後,清凈現象水到渠成地顯現出來的。 其實,八地菩薩事先也沒有修這些清凈現象的修法,因為顯宗經典里沒有這樣的修法,只是後來無意間便功到自然成了。 密宗卻與此不同,密宗經典告訴我們,這一切本來清凈,萬事萬物原來就是這樣。密宗學得比較好的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他的眼、耳、鼻、舌還是能感覺到不清凈的現象,但在他的意識中,卻並沒有不清凈的觀念,因為他知道一切都是本來清凈的。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目的而修的。藉助於生起次第的修法,首先不需要等那麼久,其次凡夫也可以修成,當修到最高境界以後,就能看到周圍全都是佛的現象,沒有任何不清凈的現象。即使是沒有證悟一地的凡夫,都可以達到這種境界,所以,在凈化現象方面,密宗有一些特有的快捷法門。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規範的上等根機,如果專心專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最快六個月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境界。不僅如此,光是生起次第,也有很多種修法可以選擇,這些修法最後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當然,修生起次第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加行修得很標準,如果沒有修加行,不要說六個月,永遠都修不好。 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機呢?從密宗的角度來說,就是根據對法的信心來界定。比如說,大圓滿的上等根機,就是對大圓滿法有上等信心的人;對大圓滿有中等信心的人,就是大圓滿的中等根機;沒有信心的人,就是沒有根機。 雖然釋迦牟尼佛自己,不會去分什麼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機就是這樣,這是不能迴避的,所以,釋迦牟尼佛為不同根機的人提供的修法也不一樣,觀點也有差異。 儘管生起次第相對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彎路。我們也知道,生起次第修法也無法直接進入佛的壇城,而是首先要觀唐卡,而唐卡本身,卻是人畫出來的東西,所以不夠究竟。而大圓滿卻把這些彎路全部拋開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點,通過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凈的現象,這一點很重要。不過,對於能修密宗,卻不能修大圓滿的這種根機的人來說,就必須要先走一點彎路,才能走到最後的終點。 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兩種最嚴重的執著:一種執著,是認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凈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煩惱、有生、老、病、死等等;還有一個執著,是認為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物質,都是實有的東西。 顯宗解決了其中的一個執著,通過顯宗中觀,可以解決實有的執著——人我、法我、人我執、法我執,但顯宗始終沒有一個修法能解決不清凈的執著。按顯宗的說法,包括證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薩在出座以後,還是會看到不清凈的現象,會認為一切現象就是不清凈的,但也是不實在的,是如幻如夢的。顯宗就只能解決這一個執著,另外一個它不能解決。 而密宗就可以同時解決兩個執著,密宗不是特彆強調空性,因為之前顯宗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強調的,就是顯宗沒有解決的事——一切現象都是佛的壇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這就是顯宗和密宗的差別,這個相當重要。 當然,假如對密宗的信心不足,認識不夠的話,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對任何一種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沒有要求所有人都學密,無論大乘、小乘、顯宗、密宗,都是佛為不同眾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條路,但如果對密法有相當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為密法的成就是極其神速的。[/color]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4 : 十一月 30, 2010, 11:03:35 下午


空性修法的差別 顯宗最基礎的修法,是四念處的修法。到現在都是這樣,修顯宗的人一般先會修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裡面講的無常、不凈、無我等修法。 顯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種:首先順著《中論》、《入中論》裡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維,從而明白一切萬物是空性;第二個步驟,在體會到空性的時候,就慢慢地串習、延長這個感受。這樣雖然也可以證悟,但進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修法,可以說,整個印度內密的所有精華,都全部引入了西藏,並在藏傳佛教的各大教派裡面體現出來了。這些教派並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為不團結、不合作,你說一個觀點,我說一個理由,最後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個教派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特長,都是相輔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證悟空性的方法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 有相圓滿次第也即氣脈明點的修法。氣脈明點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條件,如果加行沒有修好,就不會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簡單地說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說,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都希望心裡沒有雜念,能安靜下來,但卻很難靜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體氣脈明點當中的氣,與內心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從意識方面著手,可以控制氣脈明點;反之,如果從氣脈明點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識。此處所說的氣,不是指我們的呼吸,而是指運轉於脈輪當中的氣。 按照密宗的說法,在身體的胸口、喉間等處,有很多脈輪,這些脈輪和氣是一般的肉眼、儀器觀察不出來的,但它卻是一直存在的。當把這些氣控制了以後,所有的雜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為我們現在無法控制氣的運轉或活動,所以就會有雜念。 通過氣脈明點的修法,把雜念全部解決完了以後,心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但在此基礎上,還要加上金剛上師的訣竅。如果沒有訣竅,哪怕心性顯露出來也沒有用。實際上,在我們每一次死的時候,心的本性都顯露出來過,但我們從來都感覺不到;每天晚上睡覺進入深度睡眠的時候,也有一瞬間我們會接觸到心的本性,但我們從來也沒有感覺到,所以這個時候需要有訣竅,一用上師訣竅,立即就可以證悟,這就是密宗證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顯宗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方法,因為修顯宗的人相對來說還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給他們推薦了一些簡單的修法。在顯宗修行人看來,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們學了那麼長時間的顯宗五部大論,從來沒有從中學到這樣的修法。在五部大論裡面,只有《現觀莊嚴論》涉及到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現觀莊嚴論》,也從頭到尾沒有講這些修法,因為《現觀莊嚴論》的來源,都是顯宗的經典。而顯宗經典本身,就沒有提供這些方法,所以顯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於此。 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來推翻我們的不清凈觀念;而圓滿次第,則用來推翻我們實有的執著,兩種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哪個上師圓寂了,圓寂的時候,肉體如何縮小了等等之類的密宗和大圓滿裡面所說的成就標誌。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轉*輪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今天誰證悟了阿羅漢果位,明天誰證悟了一地菩薩的果位一樣,這也證明了密宗修法的優點。 不過,如果讓一些對密法沒有什麼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來,而且會出問題,所以這種人只有修顯宗。 打個比方說,如果準備去一個地方,雖然坐飛機很快,但是對買不起機票的人來說,還是只有乘火車,道理就是這樣。 在藏傳佛教的大藏經中,佛所宣說的佛經被稱為甘珠爾,甘珠爾裡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屬於顯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藏傳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學習顯宗,最後才進入密宗。 而漢傳佛教就只有顯宗,內密方面的內容根本沒有。從漢文版的大藏經里可以看得出來,雖然其中有很多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和論典,卻很難看到能把這些經論歸納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很系統、很完整的修法。雖然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等聖者也總結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傳佛教很多過去有證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將畢生的經歷,投入到研究、探討、實修顯密教法的事業中,並把其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彙集成從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個很完整而系統的體系,無論是格魯派、寧瑪派還是噶舉派,都有自己獨特的修法。 雖然藏傳、漢傳,顯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上,還是要客觀公正,不能不合實際,不講原則地當好好先生,說這個也好,那個也好。當然,對不同根機的人來說,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從整體方面看,還是有上下的層次,高低的差別。 密宗裡面不僅講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體修法,而且還有廣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簡單。所謂簡單的意思,不是說它的內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簡單,通過很簡單的方法,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就是密宗的訣竅。 我上次也說過,密宗非常適合現代人,因為現代人都喜歡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沒有時間去看那麼多的經論,都比較容易接受一些簡單的修法。比如,上次我們講禪定修法時,其中的一個修法就非常簡單,但修起來的效果還是一樣的。如果能達到同樣的效果,當然是方法越簡單越好了。方法如果複雜了,很多人反而不會獲得什麼利益。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5 : 十一月 30, 2010, 11:07:23 下午


煩惱即菩提 儘管在很多顯宗比較深奧的大乘經典裡面,也提過煩惱是菩提,業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為何煩惱是菩提,顯宗卻一直沒有非常透徹的解釋。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釋清楚。當然,密宗也有很多層次,這些觀點在外密裡面講得也比較模糊。不僅是外密,有些內密講得也不是很究竟,儘管都是內密,但表達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別。只有在大圓滿裡面,才有直截了當的答案。 大家不要誤會,這並不意味著佛在宣講顯宗法門時,還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是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成熟,所以佛在顯宗經典裡面,只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描述了諸法無我等觀點。 煩惱即菩提,與外境是佛的壇城,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因為我們現在都有內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別念,所以佛就分成內外兩個部分來講,當我們的所有執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後,內外就會融為一體,那時兩個觀點就融合到一起了。 煩惱是菩提,也即煩惱就是佛的智慧。這是不是說明,當我們有煩惱的時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嗔恨心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內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這個原因。本來密宗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只是密宗的觀點很容易讓別人產生兩種誤解:第一個誤解,是有些人會憑藉自己的感覺而加以反駁,否認密宗的觀點,造謗法罪;另外一批人又會走到另一個極端,認為既然煩惱是菩提,就沒有必要去斷除煩惱,可以胡作非為、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沒有真正的引導,只是很簡單地說,煩惱就是菩提、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會產生不好的念頭,同時也可能造罪,畢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奧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見解還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對根機成熟的人,才能說煩惱是菩提。佛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開。但保密也是相對的,也不會絕對保密,如果什麼都絕對保密,那密宗也沒有什麼存在價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還有什麼用呢? 本來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開的,但如今也沒有辦法不公開了,現在外面都在大張旗鼓地銷售各種各樣密法的典籍與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開了,也沒有人真正知道在說些什麼,頂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6 : 十一月 30, 2010, 11:22:17 下午


學習參考資料二首頁 > 菩提文庫 > 索達吉堪布 > 妙法寶庫 > 14.遣疑明炬 > 藏密問答錄 http://www.zhibeifw.com/book/zangmiwdl/02.htm雙運與戒律...... 說到淫戒,其實在密宗的所有宗派之中,從未開許過任何一個修行人在未了達貪慾本質的前提下去搞所謂的雙身修法。不過與上舉十不善業的道理一樣,如果一個修行人已達到了很高的修證境界,此時他便可以方便法攝受雙身修法。不僅密乘中有如此開許,聲聞乘中同樣對此作過相同的解釋。如果一個修行者已斷除了自相續中的煩惱,他也可依方便法在顯現上暫時「破戒」。...... 至於密宗道場中供奉著的男女雙身像,只可在此略作說明:對這種雙身塑像不應以世間凡夫不清凈的分別念去妄加揣度,它們根本就不是男歡女愛的象徵,也絕非是在鼓動眾生的無明與貪愛。男身代表的一般是方便或顯現,女身則代表了智慧或空性。這方面的道理只能暫時講到這裡,因在未經密法灌頂者面前宣講這些會引起諸多過失。密宗戒律里有嚴格規定,以圖片、文字、講說等方式,在非為密宗根基者前公開展示、宣傳密法,並令彼等生起對密法的邪見,此等行為均屬破戒之舉。 然而放眼當今社會,有多少雙身像都在各種公共場合中被多方展覽、暴露著;商店裡也公開出售各式各樣的唐卡;打開計算機,網路里有著數不清的五花八門的雙身寂忿像,這些作為都嚴重違反了密宗戒律中有關要求保密的條文,這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關於雙身修法還有一點要予以說明,即這種修法毫無疑問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在佛陀臨近圓寂之前,他於印度南方哲蚌地方為眾人宣講了《時輪金剛》法門,而《時輪金剛》中則廣講了雙身修法。再比如釋迦牟尼佛以報身佛的形象在密嚴剎土宣說了《大幻化網續》,那裡面就提到了四十二尊寂靜本尊以及五十八尊忿怒本尊,這一百位本尊就全以雙身的方式出現。講到雙身的續部經典還有很多,這些全部是佛在不同環境中為不同根基的眾生開示的無上大法。如果連這些都要懷疑的話,那所有的大小乘經論就都得面臨同樣的可信度問題。 其實佛陀在顯宗經典中也絕非隻字未提密法、未提密法中的雙身修法,只不過他提到的方式比較隱秘而已,這也是佛陀一貫的傳法方式。他在大乘經典中明顯、廣泛宣示的教義,在小乘佛法中往往是以不明顯、略說的方式出現。比如講到空性,佛陀就在小乘根基眾生前著重抉擇了人無我空性,至於遠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性則並未作明顯、公開的開示,但也早已在其中留下了可供利根者未來向更究竟的空性境界邁進的階梯。同樣,佛陀也在部分顯宗經典中暗示了密法的某些方便法門,只是未作更多的引申與鋪陳,否則也就不會有顯密之分了。比如《女身令佛歡喜經》中就說道:「菩薩者,為令諸佛生喜,將自身化為女身,常行於善逝之前。」這就是所謂的以隱藏方式宣說,類似的經典教證還有許多。 密宗修行者並不一定各個都得修學雙身大法,密法的萬千法門中,有很多種都與雙身修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不謀而合。而且密宗中能真正實修雙運法的人非常少,故而密宗歷來都不是最強調此種修法。假雙身修法之修行路徑在密法中被稱之為方便道,除此之外的萬千法門則可大致歸納為解脫道。在條條大道中,最穩妥的便是解脫道,這才是從古至今的大成就者們所共稱的最勝解脫方便法門,已有無數密宗行者依此而獲得成就。當一個人的貪心強烈且又難以認清貪慾的本性時,最保險的修行法門便是依止解脫道,否則就很有可能出偏差。對凡夫而言,連自私自利的心性都難以克服,再假雙身修法之名而隨順自己的貪慾,如此修行,離解脫的目的地又何其遙遠! 密宗大成就者布瑪莫扎在其所著的《成智慧論》中說過,密宗中的雙身修法絕對不是讓修行者去執著自身的生理感受,空樂無別才是它應該達到的目標。此論還嚴厲譴責了所謂學密一定要煉雙身法的謬論。就以我們大圓滿的教法來說,就不曾過多強調過雙身修法。 當然了,如果有個別根基對路的人,他們已能認清煩惱即是菩提的本質,並對諸法自性有了清醒、堅定的定解,他們則可以此方式而成就,這一點在顯宗經論中也有所反映,如《楞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華嚴經》云:「吾與一切佛,自性平等住,不住亦無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識,無數善逝眾,彼成大能仁。」;《維摩詰所說經》又云:「為增上慢,說離淫怒痴名為解脫;無增上慢者,說淫怒痴性,即是解脫。一切塵勞,即如來種。」;《文殊幻化經》則云:「非除輪迴而修涅槃,是緣輪迴即是涅槃。」;六祖惠能大師也說「煩惱即菩提」……這些教證都在明確告訴我們,大乘顯宗同樣認為依靠煩惱即能獲得無上正等覺,此種思想在《無垢稱經》中表達得更明顯。此經中云:「蓮花非從曠野乾地里生,而從泥水中生也。如是無上正覺菩提亦非從聲聞斷惑、見無為法而生,若生如山之薩迦耶見,則能生無上正圓菩提心。是故,諸煩惱為善逝之舍利也。」這種觀點與聲聞乘的看法並不盡相同,因聲聞乘要求修行者必須斷除煩惱方能證果。同理,密宗中對貪慾的本質也自有其與顯宗不大一致的觀點,但在五毒即五智這一點上,密法與禪宗無疑有著相同的指導思想。...... 如果本身就屬慧淺重之流,但卻假借雙身修法的名義為自己的貪慾大開綠燈,這樣的密宗行者實在是玷污了密法的聖潔。但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有少數密法修習者的行為不如法,就一股腦地把密法本身一悶棍打死,人之過失豈能連帶法本身也跟著遭殃!...... 一千多年前的藏王赤松德贊在位期間,曾下達過這一所有藏民都要遵照執行的命令:「藏地僧俗,今後見解需依龍樹菩薩的中觀見,行為需像靜命大堪布一樣嚴謹奉行別解脫戒。」這已經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藏地的戒律基礎問題。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亦云:「夜空的星星雖然繁多,但啟明星只有一顆,除大瑜伽師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須以別解脫戒律為首,破別解脫根本戒者不得與僧團共住。」由此觀之,藏地毫無疑問是三戒並重的,雙身修其實並不具備代表及典型意義。它具體的方便之處以及指導思想,我們已略作宣說,此處不再贅敘。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7 : 十一月 30, 2010, 11:27:39 下午


見性成佛與即身成佛問(7):禪宗有「見性成佛」之說,但這個「佛」主要成就的是法性意義上的「佛」。而密宗則有「即身成佛」之說,我想知道的是,密宗所說的「即身成佛」的「佛」,和禪宗所說的「見性成佛」的「佛」是否一樣? 答:不論禪宗標榜的是「見自本心、識自本性」還是「見性成佛」,強調的都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概念。一個修行人若能當下回光反照、溯本還原,透過種種色相而見境後之心,他便可謂已深解祖師西來密意了。正所謂:「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異,故云即心即佛。若離於心,別更無佛。」所謂的「見性」也即是「明心」,那麼修行者到底要悟一顆什麼樣的「心」呢?這種「心」又具備什麼樣的功德與特徵?通達「明心見性」的途徑又是什麼?禪宗的碩德黃檗斷際禪師對此曾作過異常精闢的闡述: 「即心是佛。上至諸佛,下至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同一心體。所以達磨從西天來,唯傳一心法,直指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識取自心,見自本性,更莫別求。云何識自心?即如今言語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語,又不作用,心體如虛空相似,無有相貌,亦無方所。亦不一向是無,有而不可見故。祖師云:『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若應緣之時,不可言其有無。正應之時,亦無蹤跡。既知如此,如今但向無中棲泊,即是行諸佛路。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眾生輪迴不息生死者,意緣走作心於六道不停,致使受種種苦。凈名云:『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然後調伏。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故知一切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六道、地獄修羅,盡由心造。如今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會此意,縱你廣學、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識自心,皆名邪行,盡作天魔外道、水陸諸神。如此修行,當復何益?志公云:『本體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識自心,息卻思惟妄想,塵勞自然不生。凈名云:『唯置一床,寢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人卧疾,攀緣都息,妄想歇滅,即是菩提。……」 這些話非常清楚地表明了禪宗所謂的「見性」指的是見自本性,也即見到自身本具的天真佛性;而「成佛」則依靠「狂心頓歇,歇即菩提。」這些說法在密宗中都能找到一一對應之處。不過,也許是語言文字本身造成的障礙,也許是個人理解能力上的差異,也就是在這裡,顯密對成佛的理解,或者說是表述,或多或少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 密宗中「即身成佛」所謂的「佛」,不僅僅是指一個修行人「見」到眾生本性意義上所具的佛性,也並不僅僅代表他單從理論意義上明了了心、眾生與佛毫無差別的道理。密法中的成佛不光是從眾生心的本體角度而言,依靠密法不共的特殊加持力,除了成就法性意義上的「佛」以外,還同時成就了色身意義上的佛。我相信真正的禪宗祖師,當他們「見性成佛」時,也同樣成就了色身佛。只不過因漢傳佛教歷來乏少對大光明見的闡述,而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代表的空性見又深入人心,故而一些宗門大德便在顯現上不過多地宣示有關色身成就與否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理解沒有出現偏差,禪宗一直強調的「見性成佛」指的是圓滿了三身的佛,那禪宗的「佛」與密宗的「佛」就無甚差別;如果按目前普遍的理解,大家都覺得禪宗的「佛」重點指的是心性本體意義層次上的「佛」,是說一切眾生都本具佛性,而非過多強調修行者必須真正獲得相好圓滿的色身,那這樣的「佛」就顯現而言,肯定與密法的「佛」存在著一定差異。 在佛法看來,三身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禪宗當然也同樣認為,只是未廣說、明顯說而已。)一個修行人若獲證了法身,他要是不同時得到色身,這在邏輯推理上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藏地的寧瑪派、格魯派、薩迦派、噶舉派等四大教派一致公認,一個凡夫是可以即身成就圓滿佛果的,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米拉日巴尊者。格魯派的嘎丹江措格西也曾說過,若能依宗喀巴大師所傳之顯密圓融修法修持,最快可六個月成就佛果。而宗大師在圓寂之時,若按續部所言的成佛之相衡量,則大師本人已全部完備了所有徵象。而熟悉《五燈會元》、《古尊宿語錄》、《指月錄》等禪宗典籍的讀者也一定清楚,在這些典籍中同樣記載了一些在臨圓寂或圓寂後呈現出種種成就相的禪師生平,因此我們說,從最究竟的角度來看,禪宗與密宗在所成之佛的本性上並無差別;但在顯現上,以及具體的成佛路徑、方便及表達方式上卻存在著一些區分。寧瑪巴也認為「即身成佛」是指一生即獲得金剛持如來之果位,且具足相好圓滿之佛身。在各大教派的發展歷史上,均記載有無數個這樣的即身成就者。 有人也許會問,既然密宗、禪宗中有這麼多的「佛」,那為何不見他們也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廣轉法輪呢?其實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難解,不論顯宗密宗都承認,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浩瀚時空中,有無數個獲得各種果位的大菩薩,但並非所有的大菩薩都要示現為八大菩薩;同理,修學顯密的漢藏修行人中,真正成就佛果的也不可勝數,他們各按因緣與自己的願力而在不同剎土利益眾生。不僅我們所處的娑婆世界有無數佛陀,別的剎土也同樣。無數佛陀就這樣以各自的大悲願力而住持各自剎土,他們不一定非要顯現在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眼前。就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初發願要攝受濁時眾生,我們這才有了與他結緣的可能性。如果大家能對不可思議之華嚴境界有所了解,相信這個問題也就不成其為問題了。 上文著重談的主要是「成佛」的問題,下面重點談一談「見性」的問題。 如果所謂的「見性」指的是成就圓滿的法、報、化三身,則禪宗的「見性成佛」與密宗的「即身成佛」即成無二無別。但密法中除去有上述的「見性」外,更有多層次的「見性」,這一點就與禪宗所著重強調的頓悟似的「見性」有了一些差別。有些密宗行者證悟到了資糧道的境界,這也是一種層次的「見性」;有些尚未斷除煩惱,但在上師的幫助下也通達了心的本性,這也可算作是一種「見性」;有些修行人則通過上師的灌頂、開示、加持而證悟心的本性,這同樣是一種「見性」;除此而外,尚有一地等地菩薩的「見性」;還有無學道的見性等很多層次,因而密宗中才有畫月、水月、真實之月等表明「見性」之不同層次的比喻。 總括以上論述,我們應能明白:若以實相論之,三身圓滿之「佛」應為顯密所共同承認;而在現相上,密法的大光明見同樣提倡三身圓滿。特別是在密法的具體修行中,有太多不共且殊勝的修法可令修行者即身在顯現上成就三身圓滿之果位,這實在是密宗最引人之處。 而禪宗的所謂「見性」往往並無密法如此詳細之劃分,因它本身標榜的就是超離名相、遠離分別,正所謂遮詮到底、空諸所有。在這種宗風影響下,要它舉揚法身、色身並舉倒是勉為其難了。 不過,不光是在禪宗中有對包括色身成就之「即身成佛」的略說、不明顯說,別的顯宗宗派中同樣有對「即身成佛」的宣說。只不過就像釋迦牟尼佛一貫的傳法風格一樣,他在顯宗中經常隱含性地宣說密法,一如在小乘佛法中隱含性地宣講大乘佛法一樣。要說區別的話,一個在於廣與略的區分;一個是在密法中有不共的竅訣及方便。再加上上師口耳相傳的加持,以及灌頂等儀軌的殊勝作用,使得密法在萬千法門中脫穎而出、與眾不同。但萬勿以為密宗是多麼得怪異,是多麼得異類,其實它的指導思想在顯宗的很多宗派中都已略見端倪。 僅舉一例:《妙法蓮花經》中的龍女八歲成佛一事,難道不是即身成佛,且轉變色身的一個典型事例?故而還是用那句老生常談作結尾以幫助大家明了佛法大義:顯密本來就是圓融不二、可以而且理當融會貫通的。

已記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有海諸有情。

親和(圓微)

版主正式會員帖子: 494

Re: 《什麼是密宗》摘錄及參考資料

回復 #8 : 十一月 30, 2010, 11:47:23 下午


法本P45「四依顛倒」:參考《解義慧劍》頌詞及解釋具此四種理,具備妙慧光,不隨他轉智,定生四法依。不具如此慧,如盲依盲人,為名句易了,四依成顛倒。那麼,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品嘗到佛陀這些教法的甘露美味呢?對於上面已經講述的具有四種道理之法的共相以及自身的法相,具備自己明了並也能讓他眾明了的智慧光芒,不是隨聲附和等隨他所轉而是憑藉自己的智慧力,依靠四種理,從而決定能生起誰也無法轉變的四依定解。如果不具備以這樣的自力來分析的智慧,那麼就如同盲人依止盲人一樣。僅僅為了名揚世界了不起的大上師等美名、僅僅為了受持詞句、僅僅因為不了義與心識的行境二者容易通達的,顛倒了不依人而依法等四法依的次第,也就是不依法而依人、不依義而依句、不依究竟的了義而依具有密意的不了義,不依見本義自相的智慧而依見義共相的心識。因此,在進行聞思的過程中,說法的善知識與他所說的法二者中,不要依人而要依法,法也有句義兩種,不能依句而要依義,義也有不了義與了義兩種,不要依不了義而要依了義,了義也有心識與智慧兩種行境,不要依心識而要依智慧。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自相續中生起正確無誤領會真義的智慧光芒。

190、你在觀修餓鬼的痛苦時,是如何觀修的?你自己有哪些收穫?觀修餓鬼的痛苦時要思維: 串習慳貪之眾生,將轉生在餓鬼界中,有內障、外障、特障餓鬼等。它們在千萬年中恆常處於極度飢餓、乾渴之中。餓鬼皮肉枯槁,形似干焦樹榦。一般它也能看見與人間差不多的景象,但是,它只能看到遠處有青山綠水、繁茂的果樹、累累的果實,以及許多豐盛的食品,當拖著僵硬的身體、艱難地支撐著巨大的腹部,走上前來想解渴充饑時,美景便倏然消失:青山變成荒山;剛才遠望時,明明有一條很大的河流,一到近旁,河流也已乾涸,只見河底的沙石;同樣,遠處所見的美食,此時卻被很多手持兇器的人守護著,不讓它吃。另有一種餓鬼,口如針眼、咽喉比馬尾毛還細,腹部大如盆地一般,僅管如此,它還是能夠喝下一點點水,但是,一到晚上,這麽一點食物在胃裡也要變成火燃燒起來,燒掉全部的內臟。對餓鬼來說,四季是顛倒的。夏季的月亮原本清清涼涼,但在它們感覺中,卻是火燒火燎;冬季的太陽原本非常溫暖,但對它們而言,卻是寒氣逼人、十分刺骨,實在是受盡了折磨。這樣觀想時不要把自己當成旁觀者,而是把自己觀想懚齬硇生,此時正在受痛苦。觀修餓鬼的收穫是: 會使自己對轉生為餓鬼生起強烈的恐懼心 -- 我幾天不飲不食,尚難忍受,又豈能忍受餓鬼界中的恆常饑渴?以前,我也曾造過無數慳貪之業,無法保證以後不會去受如此的痛苦,那麽,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痛懺前愆,並發願,從今以後寧死不再造慳貪之業,這樣才不會墮入餓鬼道。同時,也要想到在這個世間上,有無量無邊的餓鬼,也有不計其數的妖魔鬼怪,它們都在感受難忍的痛苦。應懷著一顆慈悲心,發願代受這些眾生的痛苦,並盡量對它們給予幫助。平時吐口水、倒洗臉水,應以善心念些觀音心咒迴向,以令大量的餓鬼得到利益。191、漢地寺院在布施餓鬼時,採用的是什麼儀軌?它出自哪個經典?具體應當如何施食?漢地布施餓鬼的儀軌,主要是《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中的施食法。佛說咒曰:「納美薩瓦達塔嘎達 阿瓦洛格得 嗡 桑巴 桑巴 吽。」這是《喇榮課誦集》里《燒施儀軌》的咒語。漢文《大藏經》中則是:「南無薩嚩怛他誐多 嚩嚕枳帝 唵 三跋啰三跋啰吽。」若持誦此咒施食,便可不墮餓鬼。具體的施食是: 先準備好一些飲食放在乾淨的器皿中,誦此咒語七遍作加持,灑一點水之後,將飲食置於戶外,或者把它燒掉,這些煙所接觸的眾生都會得到利益。若能常誦此咒並供奉飲食,可令無量餓鬼皆得飽足,亦為供養百千俱胝如來。此外,在為餓鬼作《燒施儀軌》時,藏地通常會念四位如來的名號:「仁欽芒拉香擦洛、熱賊丹巴拉香擦洛、格嘉利拉香擦洛、傑巴檀嘉永色抓沃拉拉香擦洛。」譯成漢文則是:「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持此四位如來的名號,可以救度無量餓鬼,令其從痛苦中解脫出來。漢地寺院晚課放蒙山時,都要持此四位如來的名號,以加持所施飲食。尤其是人剛死時,若依此儀軌作施食,對中陰身有極大幫助,同時對鬼神、土地神、非人等,也有很大利益。漢地寺院作施食時,實際上會念許多密咒,如普召請真言、解怨仇真言、開咽喉真言、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供佛真言、施無遮真言等。蒙山施食是專門為餓鬼所作的施食儀軌,由甘露法師在四川雅安的蒙山所造,故名「蒙山施食」。蒙山施食有大小之分,小蒙山指每天晚課所作的施食,大蒙山則指放焰口。漢地施食的起源,最早應追溯至梁武帝時代。當時梁武帝依志公禪師建議,博覽佛經,編成儀軌,舉辦水陸大法會,普濟六道群生,後來又慢慢產生了蒙山施食等儀軌。192、漢地早晚課的內容,其來源是否可靠?為什麼?為何說學了漢地早晚課之後,就知道不該隨便毀謗密宗了?現在無論去漢地哪個寺院,早晚課誦基本都相同,都有《阿彌陀經》、《八十八佛懺悔文》、蒙山施食等。漢地早晚課的真言和佛號,其來源是可靠的,皆出自《大藏經》的金剛語,這是玉琳國師等大德編集時要求的。因此,課誦不分哪個教派、哪個上師,都是佛菩薩的金剛語,都值得我們恭敬受持。漢地寺院的課誦,跟藏傳佛教的幾乎相同,尤其在每天傍晚祈禱護法、布施餓鬼,這些傳統,包括所念的咒語、四佛名號,都並無二致。所以學了漢地早晚課顯宗的道友也不要毀謗密宗,因為你每天早晚念的都是密咒,如果你一邊念密咒一邊說密宗不好,這樣就不對了。不管你是修顯宗還是密宗,念課誦都非常有必要。193、請總結一下墮入餓鬼的因都有哪些?你以前是否造過?今後打算怎麼辦?墮入餓鬼道的主因是是貪心,吝嗇,和嫉妒心。《成實論》云:「於飲食等,生慳貪心,故墮餓鬼。」《正法念處經》云:「一切餓鬼皆為慳貪嫉妒因緣,生於彼處。」在人間時,吝嗇惜財、捨不得上供下施,或障礙別人的布施供養;對沙門等修行人,無恭敬心,橫加辱罵, 以此因緣會生為餓鬼。《業報差別經》中也講了餓鬼的十種因,如云:「一者身行輕惡業;二者口行輕惡業;三者意行輕惡業;四者起於多貪;五者起於惡貪;六者嫉妒;七者邪見;八者愛著資生,即便命終;九者因飢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業,得餓鬼報。」又《佛說護凈經》云:「以不清凈手,觸眾僧凈器;以不凈手,觸沙門凈食;以不凈食,著沙門凈食中;以不凈食,食眾僧故,後五百世中,墮餓鬼中。」《正法念處經》裡面分了36種餓鬼,轉生之因也各不相同。觀察墮入餓鬼之因後,知道自己在有意無意間都已經造下許多墮入餓鬼之因。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貪心、吝嗇,和嫉妒心的心態一不注意很容易產生, 招致餓鬼的果報。所以我們一方面必須要下定決心,盡己所能地懺悔、布施,最後願自他一切眾生斷除這些業因,尚未轉生為餓鬼的永遠不要轉生,已轉生為餓鬼的,隨時隨地要為它們念經迴向,哪怕倒一點點剩飯,也應念觀音心咒加持,以悲憫心觀想成千上萬的餓鬼都能得到。要圓滿具足三殊勝而誠心誠意觀修。也就是說,前行時要好好發菩提心;正行時,或者觀想餓鬼的痛苦及轉生之因,或者思維自己轉生為餓鬼怎麼辦,或者憶念如今無數老母有情正在餓鬼界感受痛苦,對它們應該生起慈悲心……諸如此類的許多內容都可以觀;後行時,將這一座的觀修功德迴向一切眾生。隨喜感恩少光師兄的法布施!


推薦閱讀:

這裡可能是全國最好的學佛道場 ——一個新皈依學員眼中的龍泉寺
凈土法門法語:淫慾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業因--學佛網
《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譯文
學佛的目的【四】
首愚法師:成佛作祖的禪宗三綱要--學佛網

TAG:思考 | 學佛 | 思考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