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與中醫學1——陰陽理論

道家思想與中醫學1——陰陽理論

題記:這是我剛學習中醫時候寫的第一篇文章,參加學校的論文比賽。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現在回過頭來再看,真的寫得很膚淺,整篇泛泛而談,還大量的引用、抄襲其他資料,缺乏獨創的思想,或者說理解還不夠深刻。不過,凡事總有邁出去的第一步。畢竟,當時曾經努力過。感謝參加文章創作的好夥伴,是你們陪我一起打造了學校史上最龐大最強悍的論文創作團隊

想當年,電腦還不太普及,是我的好夥伴們利用課餘時間到學校圖書館的機房,一字一字的把文章敲上去的。謝謝你們!現在把文章放上來,算是對過去歲月的一種懷念吧。(文章比較長,分開來發)

本文網路版最早發表於我的QZONE空間,轉載請保留本文網址:本文來源:Qi的博客=====================================================

道家思想與中醫學的關係

摘要:自古醫道一家。道家思想對中醫學有深遠的影響,道家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本文試從陰陽五行、九宮八卦、天人合一、重人貴生、我命在我、精氣神關係、守一致靜、清心寡欲、道法自然等具有濃郁道家思想特色的內容入手,對道家思想與中醫學基礎理論、中醫預防醫學(養生學)、中醫臨床醫學的關係進行論述。關鍵詞:道家思想,陰陽,五行,天人合一,重人貴生,我命在我,精氣神學說,守一致靜,清心寡欲,道法自然,中醫學基礎,中醫養生學,中醫氣功學,中醫臨床,醫德緒論在中醫學形成之初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他們的思想對中醫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其中,以老子為首的道家,因其研究的生命科學與醫學最貼近,而對中醫學的影響最深,最有指導意義。《素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帶有明顯的濃郁道家思想。道家首先將陰陽五行用於生命科學和醫學,以致陰陽五行學說成為中醫的基礎理論;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被引入中醫,成為中醫有別於西醫的一大特點;中醫的精、氣、神學說與道家的精氣神一脈相承;道家「重人貴生」,並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追求長生不老,發展出豐富的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全部為中醫學吸收而成為中醫養生學。歷史上,不少著名的道家同時也是著名的醫家,如晉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還有一些醫家雖未入道教,但推崇老莊之學,將道家思想引入醫學中,如晉代皇甫謐,隋代楊上善、明代張景岳等。特別是唐代醫學家王冰,增補了金元起本《素問》所無的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的五行六氣的七篇大論,是中醫的理論更完善。還有一些著名的道教中人,如東漢魏伯陽、宋代陳摶、姚瓊真人、金元馬丹陽等,對中醫學都作出不同程度的貢獻。所有這些都使得道與醫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形成了獨特的道家醫學。一、陰陽五行道家首先將陰陽五行用於生命科學和醫學,使陰陽五行學說成為中醫的基礎理論。1、太極圖與陰陽學說宋代著名道家學者陳摶繪製出太極圖,對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進行描繪,反映了陰陽的對立統一、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1)太極陰陽對立與統一太極圖兩個陰陽魚,就表示老子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陰、陽相互對立而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這兩條陰陽魚兩個顏色不同,運動方向不同,說明陰陽雙方是對立的。但是它們又在同一個圓圈內,說明又是統一的。太極圖的那個大圓圈,陳摶稱為「無極」,即老子所說的「道」,它可以無限大,如老子所說的「大者無外」;也可以無限小,如老子說的「小者無內」。不管它怎樣大,怎樣小,它都是「一生二」,即《易經》上說的「兩儀」。這「二」或「兩儀」就是太極圖上的陰陽魚。所以張景岳說「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從陰陽魚的眼睛看,陽魚是黑眼睛;陰魚是白眼睛。說明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每一個事物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為陰陽。可見事物遵循「一分為二」的法則,可以無窮無盡的分下去。兩條陰陽魚在同一圓圈內相互環抱,說明陰陽雙方是相互依存的,誰也不能離開對方而獨立存在。這在中醫學上叫「陰陽互根」。陰陽魚的眼睛,就說明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這就是陰陽的統一性。(2)陰陽平衡與消長太極圖中的S線,分成兩個運動著的陰陽魚,而不是一條直線,把一個圓分成兩半。表明事物內部對立的陰陽雙方是在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太極圖的S線居中,表示運動變化的陰陽雙方是協調的平衡的,健康無病的。但這是相對的動態平衡。如果運動變化超出一定的限度,陰陽就會異常消長,出現偏盛偏衰的狀態。如果種種因素使陰陽失調,屬陽的一方長勢太盛,屬陰的一方必然消退,即陽戰勝了陰,而形成陽盛陰衰(或稱陰虛陽亢)的局面。,這就出現了《內經》所說的「陰勝則陰病」。提示醫家在臨床上要抑陽扶陰,養陰瀉火。如果屬陰的一方長勢太盛,屬陽的一方也必然消退,即陰戰勝了陽,而形成陰盛陽衰落(或稱為陽虛陰盛)的局面。這就出現了《內經》所說的「陰勝則陽病」。提示醫家在臨床上要抑陰扶陽,溫陽利水。(3)陰陽相互轉化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各自向著相反的方向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可以轉化為陰。即《內經》說的「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就是通常所說的「物極必反」。寒(陰)、發展到極點,就要向熱(陽)方面轉化。臨床上見到患寒證的病人,久不治便可轉化成熱證。熱(陽)發展到極點,也要向寒證的方面轉化。臨床上常可見到的、持續高溫的病人,突然體溫下降,面色蒼白,脈微如絕,四肢厥冷等一派陰寒危象。這提示醫家在臨床上要密切觀察人體陰陽的動態變化,以便及時採取相應治療措施。以上可見,道家的「太極圖」實際上是對陰陽學說的圖示。太極陰陽對中醫學起著全面的指導作用。太極圖促進了宋以後中醫學的發展。如明代醫學家孫一奎、趙獻倡導的命門學說,都指出命門就是太極。孫一奎在《醫旨緒餘·命門圖說》中提出了命門位於兩腎中間,是人身的先天太極,在形質上下班不是有形在臟器,而只是兩腎間的一種「動氣」,生生不息,是陰陽這根蒂,臟腑這本,生命之源。對後世中醫產生很大的影響。2、河圖洛書與五行學說河圖洛書反映了五行的相生相剋規律,並把陰陽學說喝五行統一起來。今人認為河圖洛書是宇宙整體觀的數學表達模式。其起源很早,但繪成圖流傳下來的還是道家陳摶。河圖所示數字稱為河圖生成數,即五行成數,表示了五行相生規律。河圖的外四方數字(成數)與內四方數字(生數)相減,均等於五。這個五也是五行,五行的排列順序為: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土居中央,符合五行的對應方位(古代地圖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也反映了火曰炎上、水曰潤下等五行特性。並且按順時針方向表示了五行相生的關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中每一行都由兩個數字代表,奇數陽,偶數陰,即每一行都有陰陽。五行有代表五臟,這提示任何一臟都有陰陽。如心陰心陽,脾陰脾陽……一旦得病,都可表現出陰病陽或陽病,陰虛或陽虛。這是臨床辨證時必須辨明的。洛書是由九個數字構成的魔方陣(見表),橫豎、斜行的數字相加都等於15。洛書的八個方位,相對稱的兩個數相加除以2都於5。按逆時針方向,表示五行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又五行中每一行都有陰陽兩個屬性。奇數陽,偶數陰。因而五行相剋順序又有陰陽相錯的克法。如陰水克陽火,陽火被克則陰火偏盛,陰火盛則克陽金,造成陰金穡懷念感而克陽木,等等。這種陰陽相錯的層次排列形成了類似螺旋的立體(三維)結構,表示事物的變化是一種開放式的螺旋式發展,啟示臨床辨證要注意層次,要更準確精細。如木克土,在病理狀態下是肝木乘脾土,還是膽木乘胃土。還啟示針灸要得氣,除找准穴位外,進針還要到一定深度,一定角度,等等。道家還依據河圖洛書理論的啟示創造了針灸上的靈龜八法。

4 (辛金)

9 (庚金)

2 (丁火)

3 (甲木)

5 (戊土)

7 (丙火)

8 (乙木)

1 (壬水)

6 (癸水)

洛書象術(九宮八卦方陣圖)3、八卦伏羲發明的八卦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所以八卦反映了宇宙萬事萬物的陰陽變化。魏伯陽首先應用卦義,闡述人體的真氣運行,尤其強調練氣功的坎離心腎相交。在魏伯陽的啟發下,中醫學將八卦配臟腑,闡明臟腑的生理病理。如用坎卦表示腎,離卦表示心。坎卦代表水,說明腎屬水,藏有陰精。腎精發揮腎主骨,生髓,主生殖等功能;但因其卦象是一陽居於二陰之中,說明腎陰精之中還潛藏有腎陽,發揮腎主生長發育的功能。離卦代表火,說明心主血脈的功能是靠心火的推動作用。其卦象是二陽夾一陰,說明陽根於陰,其火因有油(陰)作基礎,故明亮而閃耀著智慧之光,所以心主神明。道家除用八卦卦義解釋醫方的功效外,還直接用八卦給醫方命名。明代張景岳受八卦的啟發,將中醫方劑分為古方八陣、新方八陣。這可視為醫方的八卦分類法。運用八卦分類,即反映了道家的特色,又能讓人們從卦義上了解醫方的功效,便於查尋,便於臨床應用。例如,巽卦類:《易經》說「巽為木為風。」乃像風之卦。正常之風是和風,異常之風是暴風、狂風。風善行而數變,因而凡防治急症、暴病、傳染性瘟疫以及動風之病(卒然昏倒、痙攣抽搐)的均屬巽卦類,如葛仙翁治卒心痛方等。震卦類:《易經》說:「震,動也。」春雷震動,一陽初生,草木萌發。震位東方,在五行屬木,在五臟屬肝。木喜條達,肝喜疏泄,故凡調肝疏肝、柔肝平肝、養肝等以治肝功能失調為主的均屬震卦類,如瑞南道人治肝諸方等。乾卦類:《易經》謂「乾為天」,在人體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亦像天,所以乾卦代表肺。凡屬補益肺氣,祛痰止咳,降氣平喘治肺功能失調為主的均屬乾卦類,如《道藏》黃芪膏等。坤卦類:《易經》說:「坤,地也。萬物皆致養焉。」五行屬土,在臟屬脾。脾主運化,所以凡健脾除濕,補脾益氣等治脾功能失調的均屬坤卦類,如《道藏》白朮膏等。艮卦類:《易經》謂「艮為山」,山亦屬土,在腑屬胃。胃為陽土,脾為陰土。胃為水谷之海,生氣之源,故凡補中益氣以及治胃病的均屬於艮卦類,如霞棲子王君河車放等。兌卦,《易經》曰:「兌,說也。」喜悅之意。又謂:「象曰麗澤兌。」即美麗潤澤,因此凡潤膚美容、充身(使瘦人豐腴)、輕身(減肥使人苗條)具美容作用的均屬於兌卦類,如西嶽真人靈飛散方、好顏色方等。離卦,《易經》說:「離為火為日」,在五行屬火,在臟屬心。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君火又稱真火、真陽。中醫所說的腎陽、命門火,實屬心之君火。任意全賴此真陽之火生生不息,性命才能長久。即真陽之火既能強性又能延命。因而凡能補火壯陽,增強性功能,延長壽命的均屬於離卦類,如返老神仙丹等。離又為心之卦,所以凡屬養心安神、益智強記的,亦屬此類,如朱雀丸等。坎卦,《易經》說:「坎者水也。」故在五行屬水,在臟屬腎。腎藏真陰、腎精,亦能主宰人的性命,所以凡屬滋陰補腎,增強性功能,延長壽命的都屬於坎卦類,如赤松子枸杞煎丸等。伏羲還將八卦每兩卦交互重疊而變成六十四卦,更能反映事物間的相互關係。在八卦之中,道家最重視乾坤和坎離。伏羲先天八卦以乾坤為父母,周文王后天八卦以坎離為總綱。乾坤代表陰陽,坎離代表水火。人體陰陽協調,水火既濟,才能健康長壽。所以道家醫學家除了喜用這四類卦的醫方外,還愛用乾下坤上形成的泰卦醫方,如乾坤丹以調節人體陰陽平衡,使病體恢復康泰。如果是乾下坤上,則是否,這意外著人體陰陽不協調平衡,需要通過針灸藥石等等方法把他調整為泰,即使得人身體健康。又如坎與離交互重疊形成坎上離下的濟卦和坎下離上的未濟卦。既濟,表示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即心火下交於腎,腎水上濟的心,心火腎水的相互交濟,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反,若心火上炎而不下交於腎,腎水下流而不上濟於心,就形成心腎不交的病理現象,而稱為未濟。臨床上就得採用針灸或藥物促使心腎相交,使心火下交於腎,腎水上濟於心,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恢復其既濟的正常生理狀態。確保人體健康無病。如此等等用八卦或六十四卦闡明人體臟腑經絡生理病理的不勝枚舉。八卦結合天干(即八卦納甲法),啟迪了針灸上的子午流注納甲法和飛騰八卦的發明,八卦眼針,八卦耳針,八卦臍針等等;還有根據八卦、六十四卦的卦義而發明針灸子午補瀉手法的;也有用八卦配十四經絡,發明了一系列的易理針法。這些針法都是在道學理論的啟迪下發明的,八卦學說為其提供了理論依據。使之成為頗具特色的中醫時空治療法,在臨床上取得神奇的療效。現代科學技術和時間醫學的發展,更證實了一系列時間針法的科學性,它的開發研究前景美好。若能使它與現代高新科技有機地結合,這一古老針法必會煥發青春,為人類造福。


推薦閱讀:

[備份]關於想學醫的童鞋的一點建議
...推薦文章索引…Up18.04.17
太實用了!中醫殿堂檢測篇——肩部病變的檢查
潘曉川論氣(七):實踐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中醫顏面望診

TAG:醫學 | 中醫 | 思想 | 理論 | 道家 | 中醫學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