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60年,那些難以忘懷的消費記憶1(圖)

皮皮狗/編選 安若子 2009-09-20 轉載雪花膏、白球鞋、的確良、喇叭褲、北冰洋汽水、大白兔奶糖、BP機、大哥大……這一串串記憶,猶如沙灘上的腳印,雖然被時間之浪淘洗,卻在回憶里日久彌新。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回力到耐克、從公交車到私家車,記憶中這一次次的消費變化,承載著60年的滄桑。回味溫馨而柔軟的記憶,體會飽滿而豐盛的果實,我們再一次被幸福感深深地浸滿……

[飽經風霜的票證]糧票、米票、油票、購物證……這些曾經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票證,誕生於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轟轟烈烈,如夏花般絢爛了40年,1993年戛然而止,見證了新中國經濟生活的風風雨雨。1953年,年輕的祖國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窮二白的家底,把捉襟見肘的商品平均分配的理念,造就了票證。全國一盤棋,計劃體制促使了票證的誕生。當時全國發行統一的票證,各地方又根據自己的需要發行具有地方特色的票證。就在這些票證中,留下了那個時代每一個家庭消費生活的酸甜苦辣……[時髦的「的確良」]綠軍裝,武裝帶,語錄包。曾幾何時,在幾億中國人的衣櫃里,綠、藍、黑、灰等幾種顏色的衣服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1958年8月26日,北京市染織一廠將新試製出的「的確良」新產品向老百姓報喜。的確良,也曾被人叫「的確涼」,是一種蠶絲和人造棉交織品,質地柔軟,和尼龍料差不多,有各種顏色和美麗的圖案,適宜做夏季服裝。這種產品很便宜,3元多錢就可以買到1米。的確良筆挺、順滑,尤其是顏色很是鮮亮。在那個時代,擁有一件「的確涼」襯衫即使算不上時髦,起碼也是「洋氣」的象徵。那時候的男孩子,標準的形象是腳踏一雙白球鞋,穿條藍布褲,套件緞面般軟滑的的確良。最會裝扮的姑娘則穿質地是的確良的白裙子,為防止「走光」,她們又套上一層襯裙,走起路來裙角飛揚,儀態萬方。不過,的確良事實上並不「涼」。不貼身,冬天不抵寒,夏天透氣性差;不吸汗,一出汗,就粘在身上;一遇上水,透明性極強,一到下雨天,愛美的女孩們淋了雨就得把雙手護在胸前走路,不然,就全「走光」了。

[浪漫的「布拉吉」]蘇維埃風尚帶動了1958年的女性服飾消費崛起,連幼兒園的小女孩也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布拉吉」,大街上的漂亮姑娘更是穿著五顏六色的「布拉吉」。當時的女同志幾乎每人一件,大概穿不穿「布拉吉」,不僅僅是風尚的取向了,更多的是思想覺悟的問題。[標準的中山裝]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中山裝是一個時代的生命符號,這一符號帶動了男性服飾消費,它的出現與當時的政治息息相關。中山裝作為服裝雖然是一種革命性的設計,但也繼承了中國服裝的一些傳統元素。當然,它最大的特點還是開放性。首先,它顛覆了清朝時期的「長袍馬褂」,吸取了西歐獵裝和日本服裝的元素,並結合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和學生裝風格,又參照了西服平整、挺括、有衣兜的特點,表現出強烈的開明開放精神。[讓人羨慕的「四個兜」]上世紀50年代,軍裝上的四個兜是當時人民解放軍軍裝的一種特殊標誌,只有排級以上的軍官上衣才有四個兜,一般的戰士軍服只有上面的兩個兜。在軍裝成為最時髦服裝的時代,「四個兜」顯得尤為珍貴,也構成了一段服裝消費印記。

[流行的假領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了一種沒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襯衫,當然它不是襯衫,僅僅只是一個領子,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時在頸部露出領子,一時間成為流行。別誤會,這不是誰家的巧手媳婦自己動手裁剪出來的,當時的服裝店貨架上隨處可見,比今天的領帶還要普遍。[人人有份的白球鞋]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白球鞋非常熱門。它是白帆布運動鞋的別稱,估計幾乎所有30歲以上的人對這三個字都懷有強烈的懷舊情結,具有同等懷念價值的東西還有與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更年輕一些的朋友可以向父母一輩打聽一下,沒準他們的同學裡就有叫「小白鞋」或「白鞋粉」外號的人。[國際大牌的皮爾卡丹]1978年,皮爾卡丹作為一位旅遊者第一次進入中國,一些官員聽說,「一個法國裁縫」來了。在一張流傳甚廣的照片上,他穿著毛料大衣走在北京街頭,身前身後滿是好奇打量他的中國人。在此後30年中,他來中國超過了30次,「皮爾卡丹」成了中國人知道的第一個國際品牌。皮爾卡丹的一些隨行人員私下稱他為「老頭」。「老頭」始終用他的行動告訴你,他總是前衛,總是走在所有人的前面,是潮流的引導者,如同他一貫的時裝設計風格,正如30年前他來到中國的「冒險」。[歸去來兮的可口可樂]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飯店簽訂協議,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可口可樂曾於1927年進入中國,1949年隨著美國勢力一同退出中國內地。巧合的是,4天之後的12月17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時隔近30年後,這個曾經與美國大兵形象聯繫緊密的飲料,再次進入中國內地。1981年4月,中國第一條可口可樂裝瓶生產線投產,主體設備由美方提供,每分鐘可裝300瓶。這個「含有中藥味」的飲料,自此開始逐漸為中國民眾所接受。[嶄露頭角的商業廣告]1979年的廣告,可看作市場經濟浮出水面的第一口呼吸。1979年,中國的廣告世界裡出現了如此多的第一。這一年年初,上海延安路恢復了戶外廣告,廣告牌對面就是外賓雲集的錦江飯店。1月4日,《天津日報》通欄刊登了「天津牙膏廠」廣告,成為首個刊登廣告的新聞媒體。3月,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它的第一個電視商業廣告,產品是上海汽水廠的幸福可樂,廣告語是:清爽可口,芬芳提神。當年3月15日,「雷達表」廣告在上海電視台播出,成為第一個在內地做廣告的外國品牌。同一天,雷達表還在《文匯報》做了手繪的插畫廣告。據說發布廣告後3天內,有700多人到黃浦區商場詢問雷達表情況。事實上,4年後,雷達表才真正進入中國市場。

[驚世駭俗的喇叭褲]喇叭褲上細下寬,細得把整個屁股綳得圓滾滾的,寬得足以當掃帚掃完幾條大街。據傳,喇叭褲起源於法國,後來在美國、香港等地流行起來,年輕人都穿上緊繃著臀部的大喇叭褲、留著長頭髮或燙髮,以此為時尚。這種風氣很快通過一些華僑傳了進來。穿著喇叭褲上街是有「風險」的。當時一些地方對喇叭褲的譴責還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穿喇叭褲成了「盲目模仿西方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於是,就有了「剪褲運動」。看到馬路上有青年褲腿飄揚的,就拉過來丈量一下,一般超過七寸的就剪。剪法還很有技巧,沿線腳左右各剪一刀,然後用手一扯,「嘶」一聲褲子就報廢了……[神奇的外匯券]外匯兌換券是一種含有外匯價值的人民幣憑證,外國人、華僑、港澳台同胞進入中國內地時,須將所持外幣在中國銀行或指定的外匯代兌點以當時的匯率兌換成外匯券,並在指定範圍內與人民幣等值使用。使用兌換券可以購買一些用人民幣買不到的緊缺商品,一時間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種「紙」。後來東西多了,人民幣啥都能買到了,進友誼商店也不用看護照了,1995年1月1日外匯券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充滿洋味的蛤蟆鏡]蛤蟆鏡,墨鏡的一種,大鏡片,淺顏色,擋風養目,防晒遮陽,上世紀80年代在城市青年中風靡一時,成為時髦男女的專寵。為什麼叫蛤蟆鏡?也許是因為鏡片大,顏色淺,戴在人的臉上像蛤蟆的兩隻大眼睛,故而得名。那時候人們戴的蛤蟆鏡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上面貼的商標不揭下來,以顯示那是正宗的「舶來品」,招搖過市,因為商標上那兩行外國字母多少能滿足他們小小的虛榮心。其實,當年的蛤蟆鏡極少有真正進口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廠家仿造的。相對於老式的墨鏡而言,蛤蟆鏡的確是樣式新穎,美觀漂亮。
推薦閱讀:

如何完成你的小目標:認清消費升級帶來的變化
肉鬆麵包里竟然不含「肉鬆」
億高黃金:助消費晉級 促經濟回暖
消費升級下產品應考慮用戶哪些深層次需求

TAG:消費 | 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