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沉丹田 任督兩脈 人體三關
(2010-12-20 08:06:44)
轉載
標籤: 雜談 |
人體「三關」揭秘
養生 2009-06-10 13:30 閱讀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大自然有24節氣,人體的頸椎,胸椎,腰椎共有24節,正好與大自然的24節氣暗合。頸椎1,2,3節為大雪,小雪,立冬。腰椎的3,4,5節為大寒,小寒,冬至。根據24節氣與椎體對應情況,以及頸椎1-3節,胸椎5-8節,腰椎3-5節,在人體中的作用,我們把頸椎1-3節稱作「風寒關」,胸椎5-8節稱作「氣血關」,腰椎3-5節稱作「寒冷關」。
節令 |
對應脊椎 |
穴位所屬 |
三關 |
冬至 |
腰椎第5節 |
尾閭(十七椎) |
寒冷關 |
小寒 |
腰椎第4節 |
腰陽關 |
|
大寒 |
腰椎第3節 |
下極俞 |
|
立春 |
腰椎第2節 |
命門 |
|
雨水 |
腰椎第1節 |
懸樞 |
|
驚蟄 |
胸椎第12節 |
接脊 |
|
春分 |
胸椎第11節 |
脊中 |
|
清明 |
胸椎第10節 |
中樞 |
|
穀雨 |
胸椎第9節 |
筋縮 |
|
立夏 |
胸椎第8節 |
八椎下 |
氣血關 |
小滿 |
胸椎第7節 |
至陽 |
|
芒種 |
胸椎第6節 |
靈台 |
|
夏至 |
胸椎第5節 |
神道 |
|
小暑 |
胸椎第4節 |
巨闕 |
|
大暑 |
胸椎第3節 |
身柱 |
|
立秋 |
胸椎第2節 |
無名 |
|
處暑 |
胸椎第1節 |
陶道 |
|
白露 |
頸椎第7節 |
大椎 |
|
秋分 |
頸椎第6節 |
— |
|
寒露 |
頸椎第5節 |
— |
|
霜降 |
頸椎第4節 |
— |
|
立冬 |
頸椎第3節 |
— |
風寒關 |
小雪 |
頸椎第2節 |
— |
|
大雪 |
頸椎第1節 |
啞門 |
1.風寒關一旦受到損傷,如寒冷的侵襲,可出現腦血栓,腦梗塞,可因激動造成陰陽失調發生腦溢血,過度疲勞和長期的寒冷刺激,可導致血管的激烈收縮及腦部疾病,中樞神經的指令不能正常下傳,還可造成各系統功能失調而出現功能性疾病。風寒關因其「冰天雪地」,當用手感探病時,會有麻木,發刺,陰寒之感。要想打通此關,應先解開肩中腧穴,打開神經通道,該穴可主全身氣血,通七竅,這樣才會冰雪融化,大地回春。
2.氣血關主管全身氣血,各系統功能失調可導致坐卧不安,心煩意亂,力不從心等,長期失調還可導致脾胃虛弱,食少納差,氣短,臟腑功能失調等症。
3.寒冷關一身正氣,如營衛不當就會導致胃腸,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胃腸炎,胃腸功能紊亂,月經不調,宮頸炎,附件炎,盆腔炎,腫瘤,腰膝冷痛,頭暈眼花,健忘,失眠多夢等。
打通三關的一般方法有:輕慢拍打(痛擊病灶法),點穴按摩,魔掌療法,意火。必須注意:拍打不宜過重
附:介紹一種新的自然療法 ——節氣養生法 據《黃帝內經》所載,人體每一個器官的能量,都是由特定的脊椎位置所控制,與大自然24個節氣所對應。當節令交替時,能量會大量流失,使身體免疫功能降低,久而久之,導致慢性病和機體老化。所以,採取適當的方法,在節令交替時段調理相對應的椎體(穴位),可以獲得良好的養生保健效果。 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觀點之一,也是傳統中醫的基本指導思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人體與宇宙天體的運行互相感應,信息相通,與大自然的萬千變化緊密聯繫。節令交替的一瞬間雖然時間很短,但足可以對人體的生命活動造成深遠的影響,所以,巧妙地利用這一時段養生保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具體操作方法是: 1、在每個節氣來前15分鐘開始靜坐,意念集中於脊柱上所對應的椎體(穴位),時間共半小時左右; 2、每個節氣交替之時,在對應脊椎(穴位)上香熏10~20分鐘; 3、從每個節氣的前三天開始,每天在脊柱上所對應部位用太極指調理10~20分鐘,或在手部脊柱反射區所對應的部位上點按,每天1~2次,連做6天。 4、體弱或患病者在節令交替之時,可香熏肚臍半小時左右,對增強體質,恢復健康很有益處。 上述方法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另附:2009年24節氣交替時間以及對應的脊椎(穴位)表
|
尾閭」一詞,從廣義來說是五節骶骨和四節尾骨的總稱:狹義來說則專指尾骨而言至於「意注尾閭」,則是指意注尾骨末端的長強穴。「尾閭正中」所論及的尾閭指的是廣義尾閭。「尾閭正中」是武派太極拳特彆強調的身法要點。武澄清(武禹襄之兄)在舞陽縣所得殊抄本文章之一的(十三勢行功歌》中有」尾間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一句,應是武派太極拳以「尾閭正中」為重要身法的契機。「尾閭正中神貫頂」在有些拳譜中寫作尾閭中正神貫頂」。其實尾閭中正和「尾閭正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尾閭中正和「立身中正」都是相對靜態的概念。由第一頸椎到尾骨末端的整條脊椎,節節鬆開,虛虛對準成為一條垂直的立軸,居於身體中線;不偏不倚,即是「立身中正」。能「立身中正」則同時也能做到尾閭中正。至於「尾閭正中」則複雜得多。郝月如《太極拳的走架打手》中說:「習太極拳者必先求尾閭正中。正中者,脊骨根對臉之中間也。邁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邁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則尾閭自然正中;能正中,則能八面支撐;能八面支撐,則能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可見「尾閭正中」是運動中的動態概念。 現對有關「尾閭正中」的幾個問題闡述如下:1.尾閭的扭曲在太極拳運動中,當進行邁步、旋轉和獨立等動作時,如果沒有協調的兩胯抽托活動;則尾閭就會處於不正中的狀態,或交靠於實腿,或偏倚於虛腿,形成扭曲,因而破壞了「立身中正安舒」的身法。2、尾閭的扭轉「立身中正」從外形看來,如果兩胯之間連成直線,兩肩之間連成直線,同側肩胯之間也連成直線的話,則在這四條直線所構成的四邊形範圍內的軀體就應該是在一個平面上的整體。這個整體的所有部分在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和上升下落時都應當是同步的,不可出現前後肩、前後肩和肩胯連線的扭轉或扭曲而引致脊椎的某一部分發生扭轉的現象。由於尾閭是脊椎的基座,因此,脊椎任何部分的扭轉都是尾閭不正中的表現。此外,還有兩種尾閭扭轉的情況需要注意,一是頭部與尾閭的動作不同步,亦即脊骨根不能對準臉之中間;二是當左右旋轉時髖骨與骶骨的動作不同步,會產生扭臀現象。尾閭不正中(扭曲或扭轉)是身法的大失誤;會產生很多弊病,主要有:1、破壞了立身中正安舒,不能八面支撐和八面轉換; 2、全身勁力分散,形不成整體力;3、削弱了身弓的彈簧勁;4、底座的偏移扭轉形成下盤搖動不沉穩;5、脊椎的任何扭曲或扭轉都會使內氣和勁力通路受阻,導致因氣機不暢順而運動滯重不靈;也形不成節節貫串的勁大;6、部分脊神經受阻影響知覺和運動的反應速度,神貫不了項;7、尾閭不正中則全身虛實不清楚,無法避免雙重之病; 8、發勁豎尾無力。這就是郝月如強調「習太極拳者必先求尾閭正中」的道理所在。有關尾閭的作用還有必要提到下列幾點:1、尾閭是攻守力量的要素之一、尾閭長強穴有下沉前去之急,百會穴意向上領,大推虛虛上拔,脊椎節節鬆開,則頂勁自然顯露,神貫於頂,骶骨可以產生很大的支持力量,身弓之勢得以形成。可蓄可發,可攻可守;2、尾閭猶如前敵總指揮,前進後退(指動步進退而言,非指步不動而重心前後移動),左旋右轉都要由尾閭帶動。這是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基本條件之一;3、比手時如不動步則尾閭切不可向後移動或左右直線擺動,只可旋轉或向左右有少量旋移。尾閭正中,向下松沉,長強穴有前去之意,則佔據了有利形勢。如我尾閭向後移動或左右直線擺動,則必失勢,為敵所乘。這就是陳鑫《太極拳經譜》中所提到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腸(我認為是指五骶骨、四尾骨合為尾閭而言,不知原意是否如此),不可稍讓。如讓他人,人立我跌。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多佔一分,我據形勝」的道理;4、發勁前,我尾閭於對方不知不覺中向前侵佔一、二分,則可以自然地掀起對方,使發勁沉著松凈,順暢眼快。
1,經穴名,長強穴別稱。
[經屬]: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
[取穴]:位於尾骨尖與肛門中點。
[主治]:腸風下血,久痔瘺,腰脊痛,兩便難,頭重,洞泄,嘔血,驚恐,斜視。
[用法]:針二至三分,貼尾骨入針,免傷大腸;灸五壯。日灸三十壯,至二百壯,主痔瘺。
2,骨名。即尾骨。詳尾骶骨條。
3,推拿部位名。即龜尾。位於尾骨端。
夾脊穴
經外穴名。 ①指背部脊椎兩旁的穴位。《素問·繆刺論》:「從項數脊椎俠背,疾按之應手而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楊上善註:「脊有二十一椎,以兩手俠脊當推按之,痛處即是足太陽絡,其輸兩旁,各刺三痏也。」《華佗別傳》:「又有人病腳躄不能行,……後灸愈。灸處夾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調如引繩也。」即指脊椎旁0.5寸處為穴位。近代諸書多同此說。即自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左右共34穴。亦稱華佗穴、華佗夾脊、佗脊、脊旁等。亦有以第1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開0.5-1寸為穴者,計48穴(《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 ②《類經圖翼》:「夾脊穴:《肘後》雲,此華佗法。《千金翼》云:治霍亂轉筋,令病者合面而卧,伸兩手著身,以繩橫牽兩肘尖,當脊間繩下兩旁,相去各一寸半所。」
玉枕穴 Yù zhěn(BL9)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
〖解剖〗 有枕肌;有枕動、靜脈;布有枕大神經分支。
〖主治疾病〗 頭項痛,目痛,鼻塞。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大椎穴治頭項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穴義〗膀胱經氣血在此化為涼濕水氣。
〖名解〗玉,金性器物,肺金之氣也。枕,頭與枕接觸之部位,言穴所在的位置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化為涼濕水氣。本穴物質為絡卻穴傳來的寒濕水氣與天柱穴傳來的強勁風氣,至本穴後匯合而成天部的涼濕水氣,其性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徵,故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性涼冷。
〖運行規律〗既散熱又冷降,所散之熱循膀胱上行,冷降之氣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濁。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玉枕,又是一種糕點,是從外地流傳進來的。外形長方體,呈金黃色。鬆軟可口,非常美味。很受人歡迎,多為婦女兒童。
原是道教修鍊內丹中的精氣神時用的術語,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為督脈印堂之處,又稱「泥丸宮」;中丹田為胸中膻中穴處,為宗氣之所聚;下丹田為任脈關元穴,臍下三寸之處,為藏精之所。但現在已被各門各派氣功或運氣方法(如唱歌及說話用丹田氣,可減小聲帶受損機會),廣為引用。上丹田為性根,下丹田為命蒂。性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達到煉神還虛的境界。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儲藏精氣神的地方,因此對丹田極為重視,有如「性命之根本」。
詞目:丹田
拼音:dān tián
基本解釋
[dantian elixir field;pubic region] 重要穴位;一般指下丹田,臍下三寸的地方
詳細解釋
1. 人體部位名。道教稱人體有三丹田:在兩眉間者為上丹田,在心下者為中丹田,在臍下者為下丹田。見 晉 葛洪《抱·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黃庭外景經·上部經》:「呼吸廬間入丹田。」 務成子 註:「呼吸元氣會丹田中。丹田中者,臍下三寸陰陽戶,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滸傳》第回:「 徐寧 聽罷,只叫那連聲的苦,從丹田底下直滾出口角來。」
2. 針灸穴位名。腹部臍下的陰交、氣海、石門、關元四個穴位都別稱「丹田」。
所謂的丹田都處於人體的黃金分割線上。
上丹田,從下巴算起,頭部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兩眉之間的印堂穴。)
中丹田,從下陰算起,軀幹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兩乳頭的膻中穴)。
下丹田,從腳部算起,身高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 臍下三寸的關元穴)
只要認真研究,你還會發現人體的另外幾個大穴位都與黃金分割有關。
①穴位,關元、陰交、氣海、石門四個穴位位於腹部臍下,都叫做丹田。
②人體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上丹田在在兩眉間印堂穴。
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
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分,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有說在臍上神闕,又稱祖竅,有說為足掌心之湧泉穴,其說不一。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鍊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鑒》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範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範圍更合適些。
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彙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並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通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處,說法不一。多數氣功家認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頭頂百會穴,有的說在兩眉間印堂穴。中丹田叫「絳宮」,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體積,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還有人認為丹田在臍上,又稱祖竅。也有人說巨闕穴為中丹田,又名靈台。下丹田為足掌心之湧泉。其說不一。
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臟腑皆潤,關係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上丹田:為印堂所在,亦即泥丸宮、昇陽府、崑崙頂、靈台等,道家所指名稱甚多,可以說是各自命名,眾說紛紜,不過多指腦而言。其中玄關所指在兩目兩眉與額、鼻骨之十字中心處,道家對此也十分重視,認為是入道之門,或泛指氣功基礎,認為是天地靈根,是祖竅、祖氣,至寶至貴。
上丹田在督脈的循行路上,屬於陽性,是陽氣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識活動的神經中樞所在。是練功入靜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鍛煉神經系統,控制自己的意識活動,調節、增強神經中樞,抑制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貯能性效應。這有助於休養生息,積聚精力與疾病作鬥爭,獲得健康。所以,練功後感到體力增強,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頭部,頭部為諸陽之會,凡氣虛下陷,頭部怕風寒,以及腦貧血、低血壓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學氣功者,不要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氣機上竄引起頭暈;陽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陽上亢、高血壓)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為膻中所在,為自承漿下十二層樓(指喉管)至黃庭(指人體內中虛空竅,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為陽,有肝膽脾均各自專職,共同耕種心田,故有「我家專種自家田,可育靈苗活萬年……灌溉須憑上谷泉(指舌頂上顎,所謂白頭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鵲橋),有朝一日功行滿,便是蓬萊大羅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氣下陷,婦女月經過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悶,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臍下,或有稱之為氣海,藏命之所,以織女代表腎為陰性。
按道家以織女喻腎,為真陰,在卦為坎;以牛郎喻心,為真陽,在卦為離,陰陽合則為真夫妻,陰陽合則生丹藥,所以還有坎離交媾,男女媾精陰陽合而生丹藥之喻。心腎交,水火交,龍虎交之類等等,也都是指練功中之術語。圖中「水火交煉池」即喻心腎相交之處所。
下丹田,是練功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鍛煉體液系統,激發體內的能量物質,以調節、充實體液循環,提高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激能性效應。這對人體充實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歷代氣功家多主張意守下丹田;因為這個部位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關係最為密切,它位於人體中心,是任脈、督脈、沖脈三脈經氣運行的起點,十二經脈也都是直接或間接通過丹田而輸入本經,再轉入本臟。下丹田是真氣升降、開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養胎的地方。《難經》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所以氣功家多以下丹田為鍛煉、匯聚、儲存真氣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氣發源於腎,藏於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人體的強弱,生死存亡,全賴丹田元氣之盛衰。所以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保養丹田元氣。丹田元氣充實旺盛,就可以調動人體潛力,使真氣能在全身循環運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真氣充實暢通八脈,恢復先天之生理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長壽。
氣沉丹田
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盡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因為「先天之氣宜穩,後天之氣宜順」。後天之氣宜順就是指的呼吸要順其自然。腹穩,呼吸自然就順,下盤就能穩固。氣沉丹田的煉精化氣,是積累內氣,以成內勁功夫。然後鍊氣化神,以使內勁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功能。這樣,內氣、外形匹配合一,可有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實施於較技攻防中。
推薦閱讀:
※五大行星與人體五髒的天人感應
※[中醫]十二時辰與人體經絡 -
※揭秘人體痣相解說 您是屬什麼呢【圖】
※世界名畫系列之人體名畫(4):查驗女奴
TAG:人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