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清史(連載)二十二、李自成進京及明朝的滅亡

李自成作為明代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在推翻明朝的鬥爭中,可謂歷盡汗馬功勞。他從崇禎二年(1629年)舉起反明的大旗,到 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十三年的艱苦征戰,終於圓了李自成的皇帝夢。在同年三月十八日,他率部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坐上了大順皇帝的寶座。明崇禎皇帝於李自成稱帝的第二天即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弔死在北京煤山歪脖樹上,明朝滅亡。

李自成在剛剛拉起起義隊伍的時候,似乎沒有忘記自己的角色,為推翻明朝,解救百姓而嚴肅軍紀,他提出過「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女如淫我母」的口號。正是這樣的口號,讓老百姓知道李闖王的軍隊是一支好隊伍。「開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貧苦的百姓紛紛參加到這支大軍中。但是,李的軍隊進入北京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時李自成十幾萬大軍駐紮城內,按規定是京城居民五戶供養一兵,且嚴令禁止燒殺搶掠。這樣,軍餉的來源不足,一些沒撈到多少好處的將領也頗有微詞。此事啟發了李自成,他本就對這些輕易拋棄舊主的厚顏無恥的官員充滿了鄙視,第一次上朝時就感嘆:「此輩無義如此,天下安得不亂?」 追贓剛好是一舉三得的事情,即可籌備軍餉,又可懲罰這些無義之輩,還讓將士可以得些好處。然而,此例一開便一發不可收拾。僅僅是三月二十七日,追贓第一天就處死了五百名官宦。前大學士魏藻德在交出萬兩黃金贖身仍嫌不夠拷打至死;襄城伯李國禎受刑不過,自縊而死;英國公張世澤因為沒湊夠數額,連同妻小均被打死;陳演為贖身交了黃金4萬兩,駱養性交了3萬兩,才暫免一死。追贓網越來越擴大,逐漸演變成了搶劫和勒索,共計有1000多名士大夫遭勒索拷打致死。劫掠很快就波及到了平民百姓。既然將領們可以勒索官宦,部下自然就向民間下手了。此後大順士兵搜查平民宅院,搶奪私財,凌辱房東,侮辱婦女等事件接二連三,「劫富濟貧」本就是造反者最樸素的心理動機,一旦放開根本無法遏制,即使李自成也無能為力。在將士們看來,你作你的皇帝,我搶我的東西,大家各取所需,天經地義。據說,他們在京城掄得7000萬兩白銀,相當於明朝三年半的國庫收入。從五月起,他就讓手下將金銀重鑄為錠,徵用騾馬往西安運回了。這是得知吳三桂正式與李自成為敵的消息後,李自成作出的第一反應。這個反應居然是撤退!「陝西,吾故鄉也;富貴必歸故鄉,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坐上了金鸞寶殿的李自成始終沒有適應從山大王到皇帝這一角色轉變。李自成及其手下沒有真正具有長遠戰略眼光和治理國家(地方)之才者,他們善於破壞而不會建設。最有見識的李岩在攻下北京後的意見沒有得到李自成採納,後來也被他殺了。牛金星之流只一意慫恿李趕緊攻入京城做名副其實的皇帝,似乎一攻佔北京,登上龍椅就解決了一切問題。李自成東征西討,靠的是以戰養戰,手下也多為桀驁不遜之徒,一旦安定,反而無所適從了。陝西本是李自成的家鄉,又是根據地所在,所以他嚴令禁止劫掠,甚至規定「馬騰入苗者斬」,可「未一月抄掠如故」。畢竟這是長期以來養成的傳統,何況戰亂多年,經濟恢復緩慢,自從採納李岩「不納糧」建議之後,不再擾民的軍隊就只能從官吏巨賈、士紳大戶那兒進行搶劫搜刮勒索以維持軍費開支,甚至發展到「悉索諸薦紳,搒掠征其金,死者瘞一穴」的地步。這樣社會難以穩定,民心無法安定,政權亦無法得到本地知識分子的支持。雖有一套政府班底,但管理無方,政令不通,更約束不了軍隊,基本上可以說,李自成固守一地的結局就是耗盡地方民脂民膏之後難以為繼。在清

軍和吳三桂很快佔據山海關,並進軍北京,迫使大順軍撤出北京,由山西退人陝西,又由陝西轉至襄陽,直退到武昌、蒲圻、通城,李自成在通山縣九宮山查看地形時,遭受地主武裝的突然襲擊犧牲,年僅39歲。一說李自成當時未死,兵敗後隱於石門(今湖南石門)夾山靈泉寺為僧,1674年病死。。


推薦閱讀:

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受傷的幾條記載
明朝進士地域分布:東南進士占天下進士一半
明朝本完全可以延續下去,卻被崇禎的面子和大臣的自私毀了
讓明朝最終滅亡的一役
為什麼薩爾滸之戰,明軍銀餉緊張,必須速戰速決。而一年之後,明光宗即位立即向遼東撥出了100多萬兩銀子?

TAG:明朝 | 李自成 | 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