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楚辭》講座
(2015-04-07 15:34:17)
轉載▼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楚辭》講座作者:周嘯天
《楚辭》講座
(屈原作賦圖)
時間:2015年2月14號
地點:成都圖書館
主講:周嘯天,四川大學教授、四川詩詞協會副會長,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主要著作有《唐絕句史》、《詩經鑒賞集成》、《楚辭鑒賞集成》、《史記全本導讀辭典》、《唐詩鑒賞辭典》(重要撰稿人)、《中國分體文學史(詩歌卷)》、《詩詞創作十日談》、《詩詞賞析七講》、《周嘯天談藝錄》、《將進茶——周嘯天詩詞選》。
周嘯天:
《文心雕龍》云:「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固以軒翥詩人之後,奮飛辭家之前。豈去聖之未遠,而楚人之多才乎!」
這段話說的是春秋至戰國,周王室禮崩樂壞,采詩獻詩體制無以為繼。詩神的青睞,朝向南方的一片樂土。「去聖未遠」即離孔子不遠,「楚人多才」即楚國出人。《楚辭》出現標誌著中國詩史個體創作時代的到來。產生了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產生了一部宏篇巨著《離騷》。
《離騷》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偉大的詩篇,它開創了一種詩體,開創了一個時代,影響很大。魏晉南北朝時有一個人叫王恭,字孝伯,他說了這麼一句話:「名士不必須奇才」,只要你有閑,「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這個條件我們在座很多人都具備,你只要能喝酒,熟讀《離騷》,就可稱名士。我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喝酒,熟讀《離騷》也不能稱名士。
這話使人想起唐代,唐代的歌伎是要招聘的,就像現在的藝考一樣,不是說隨便哪一個人,你想當歌妓就能當歌妓的。白居易跟元稹寫得一封信中提到,他說我第二次到長安,聽說有一個節度使叫高霞寓的人,要聘軍妓,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部隊的文藝工作者,從事演藝的。有一個應聘者說了一句話,面試時問她有什麼本領,她說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妓哉」,我同那些人不在一個檔次上,這個人由此因此得分比較高。這是白居易跟元稹講的事情。恰如王恭說的,只要背的《離騷》,肯定跟其他人不同,便可稱名士。我有一個學生在成都七中當語文老師,他是怎麼應聘成功的呢。面試時有一題,就是背《離騷》。他就背了這首長詩在中學語文課本上節選的部分,背完之後,主考滿意。他就當上七中的語文老師。總之,《離騷》是中國詩史上很重要的作品,影響很大。
《楚辭》,或《離騷》,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土壤當中產生,是在什麼條件當中產生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楚國和楚文化。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相對於其他的諸侯國,是比較獨特的一片土地。第一,它在中國的南方,不在中原,因此它的文化跟中原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地域的特色,很強的地域特色。比方說,我們都屬於中華民族大家庭,而藏文化跟漢文化之間就既有聯繫,又有很強的地域特色。比如服裝,楚人的服裝跟中原人就不一樣。楚人的帽子跟中原人戴的帽子就不同,比較高一點,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南冠」。楚國的音樂叫「南音」,跟北方的音樂曲調不一樣。《左傳》記載,晉國國君去軍府里去視察,看到一個人,像是楚國人的樣子,因為他戴著楚人的帽子,就問了一句:「南冠而縶者誰也?」那個戴著南冠的、用繩子拴住的人是誰?主事者告訴他,是鄭國人所獻楚國的俘虜。然後就問那俘虜的家世。回答說:「伶人也。」說是出生在音樂世家。晉侯問:「能樂乎?」你會音樂嗎,能操樂器嗎?回答說:「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那是我家傳的職業,難道能改做別的職業么?意思就是當然能操音樂。「使與之琴」,他彈琴時,「操南音」,即彈奏楚國曲調。從這個記載能看到,楚國的文化、楚國的服飾、楚國的音樂跟中原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晉侯一看這人的穿戴,就很打眼。還有一件事,是《戰國策·秦策》記錄的。秦始皇的父親,後來的秦莊襄王,最初是一個落難的公子,曾經被作為人質扣在趙國。後來碰到呂不韋,這個商人很有政治野心。呂不韋一見秦始皇的父親,這個「異人」,便覺得是個「奇貨」。商人嘛,就是要囤積居奇,奇貨可居。看到這個人可做政治投資,如果控制起來,將來在政治上可以撈一把。他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秦孝文王、當時的安國君,是「異人」的父親。安國君的兒女很多,這些子女的母親地位不一樣。「異人」因母親地位不高,並不受父親的寵愛,不然的話怎麼會讓他去作人質呢。但呂不韋在「異人」身上打主意,就帶他去見安國君的夫人,很受寵的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她是楚國人,呂不韋就讓「異人」穿著楚人的服裝,即民族服裝,去見華陽夫人。華陽夫人一看就覺得親切,又覺得他智商高,「高其智曰:吾楚人也。」我們是老鄉啊。「而自子之」,就把他收為養子。「異人」本來就是安國君的兒子,得寵的華陽夫人又收為養子,這就提高了他的地位。所以後來他繼承了秦孝文王的王位。從這個記載也可以看到,楚人的著裝,跟中原是不一樣的。
楚國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地大物博。說它富庶,明顯的對照就是宋國,現在屬於河南。《墨子》中有一名篇《公輸》,講楚王因為請公輸班造了雲梯,就想攻打宋國,試一下雲梯的威力。而墨子是主張「兼愛」、「非攻」的。「非攻」就是反戰。於是就去說服楚王,不要攻打宋國。他去後先不說別的,先講一個故事,說現在有一人家裡有豪車不坐,想偷鄰居家的板車;家裡有綾羅綢緞不穿,想偷鄰居家的麻布衣服;家裡面有大魚大肉不吃,想偷鄰居家裡的糟糠,你說這是個什麼人?楚王隨口就說,這人肯定有病。於是墨子就說,楚國方圓五千里,宋國方圓五百里,好比豪車與板車的區別;楚國有雲夢、物產豐富,有很多的動物、很多的水產,但是宋國沒有這些東西,好比大魚大肉與糟糠的區別;楚國有那麼多的經濟的林木,宋國連大樹都找不到,好比綾羅綢緞和麻布衣服的區別。這一段話表明,楚國在諸侯國里是最富庶的地方。《楚辭》產生在這個地方,就不是偶然的。
楚國在諸侯國地位很高,春秋五霸有楚國,戰國七雄有楚國,如果說三強,也有楚國。另外兩個強國是秦國和齊國。《戰國策·秦策》里,一個叫頓弱的說客遊說秦王,說了這樣一番話:「天下未嘗無事也,非縱即橫也。」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諸侯國間的外交策略,不是合縱就是連橫。「橫成」,要是連橫成功,「則秦帝」,秦國就要統一天下;「縱成」,要是合縱成功,「則楚王」,楚國就要稱王。也就是說,在戰國時代所有的諸侯國當中,有兩個超級大國,就是秦國和楚國。惟一能和秦國相對抗的國家,也就是楚國。而屈原,就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而且是一個貴族。是一個政治家。
《漢書·地理志》記載楚國風俗,用了六個字:「信巫鬼,重淫祀。」怎麼講?就是說,楚國的民間信仰、民間祭祀活動非常活躍,風氣很盛。中原不是這樣。中原重禮治,禮教,對鬼神的態度很謹慎。孔子的態度最為典型,《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是不輕易談神說鬼,倒不是唯物主義,而是持敬畏態度,叫「敬鬼神而遠之」。但是楚國不同,對鬼神不是「敬而遠之」,反而是走得很近,和鬼神套近乎。民間有許多廟會,以歌舞娛神,弄神,祀神。桓譚《新論》記載,楚靈王迷信到一個什麼程度呢?國君自己去跳神,拿著道具「起舞於壇前」。吳國人打來了,國人告急,雞毛信都送到面前了,楚靈王還「鼓舞自若」,仍然跳他的神,一點也不慌張。他為什麼這麼鎮定呢?因為有神靈保佑。就像義和團一樣,以為念著咒語、畫著符,就可以刀槍不入。就是這麼一個情況。這件事很荒唐,然而對文學的影響很大,對《楚辭》的影響很大。大家在屈原的作品當中,看到一種非常浪漫的氣息,嗅到祭祀活動里那種香火的氣息。《聊齋志異》序言說,「披籮戴荔」,就是把花花草草的東西披在身上,這是迎神的裝束,「三閭氏賦而為騷」,屈原把他寫進《離騷》。《離騷》里寫了很多花花草草,還有編製花環之類的事,這跟楚國風俗有很大的關係。影響到唐詩的「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被稱為「騷之苗裔」。
總而言之,《楚辭》是一個具有很強的地域特色的詩歌體裁。宋人黃伯思用了四句話概括了《楚辭》的地域特色:「屈宋諸騷,皆書楚語」,屈原宋玉的作品皆用楚國的方言;「作楚聲」,用楚國的曲調;「紀楚地」,有很多楚國的地名(含水名);「名楚物」,有很多楚國的名物,植物動物之類,「故可謂之楚辭」。《楚辭》里的方言,最有特色就是感嘆詞「兮」,「兮」是大量運用的,就是感嘆詞,除了兮之外,還有那個「些( suò )」,寫著那個「些」的那個字,他也是一個語尾的助詞,還有那個「只」也是,《詩經》裡面也用這個語詞如「母也天只,不量人只。」《楚辭》里的方言,可以編一個辭書了,常用詞還有:羌(qiāng):語助詞。蹇:語助詞。誶(suì):進諫。邅(zhān):轉向。偭(miǎn):違背。姱(kuā):美好貌。侘傺(chàchì):失志貌。陸離:參差絢麗貌。偃蹇(yǎnjiǎn):美盛貌。晻藹(ǎnǎi):旌旗蔽日貌。汨(mì):水疾流狀。嬋媛(chányuán):牽掛狀。緯繣(wěihuà):乖戾狀。軑(dài):輪。於菟(wūtú):老虎。鵜鴂(tíjué):杜鵑或伯勞。崦嵫(yānzī):傳說中日入之山。等等。在《楚辭》的註解里凡是這些方言都有註解,這個我們就不去詳細說了,因為我們不是講古代漢語課。
《楚辭》運用的騷體,這個是屈原的創造。但不是憑空創造。他是根據楚國民歌,根據楚歌創造的。楚歌跟楚辭有什麼區別呢?楚歌比較短小,基本上是抒情的。楚辭則多是鴻篇巨製,通過鋪敘、鋪張的方法,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這是屈原的創造。還有就是運用賦比興手法上的區別。楚歌當中最有名的幾首,一個是孟子《離婁》和楚辭《漁夫》里都引用過的一首歌,《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河裡的水如果很清,我可以洗帽帶,河裡的水很渾濁,我可以洗腳。當然這是一個興語,本意沒有說。這兩句寫得非常好,興,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話中有話,你可以自去體會,本意沒說,有一層含義應該是:身逢治世可以有所作用,身逢亂世可以歸隱。這是非常高明的。
還有一首很有名的歌,剛才課前播發了一下宋祖英的演唱,就是這個《越人歌》。那個楚歌怎麼會叫「越人歌」呢?原來這是用楚語翻譯的一首越語的歌。劉向《說苑》有個故事引用了這首歌,其楚譯是:「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首歌本來是一個越國的一個船夫唱的。其本事是:楚王的弟弟鄂君子皙,有一次出遊,在水上有一個盛大的船隊,舉行了盛大的儀式,音樂演奏完畢,划船的一位越國船工抱著那個船槳,唱了一首越語歌。是越語,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那個「粵語」。他唱得非常迷人,但是鄂君子皙聽不懂,不知道他唱了些什麼。於是找一個楚國歌手來翻譯,那個歌手很厲害,懂雙語,於是譯成楚歌。這首歌的歌詞大意是:今天晚上多麼美好啊,我在河裡面划船。今天是一個多麼的好日子啊,我給王子划船。王子對我這麼好,一點不因為我的身份低賤而感到委屈。我的心很激動,也感到很不安。王子恩重如山,山裡有樹啊樹有樹枝。我是多麼傾慕你啊,但是你未必知道。鄂君子皙聽了這個翻譯之後,非常感動,就上去跟那位越人擁抱,並把華麗的衣服披在他身上。這個故事,實際上是一個古代的同性戀的故事。作為戀歌,同性之戀跟異性之戀也沒有本質的區別,反正都是愛戀。過去,異性戀者不懂得同性戀,以為是一種病態。其實是DNA決定的,這個也沒有辦法,對吧。這個歌本身非常的動人,這點是沒有問題的。席慕蓉文章中說這越人是一個女性,是沒有看這個故事完整的版本的誤讀。完整的版本中,這個故事被另一個故事套著。另一個故事說,楚國的襄城君是個美男子,在他受封那一天,穿著華麗。楚國大夫庄辛非常動心,想上去牽他的手。襄城君的臉色就變了,覺得受到了侮辱。庄辛說你不要生氣,於是就講了鄂君子皙與「越人歌」的故事。進而質問道:難道我的身份還不如那個越國的船夫嗎?你跟鄂君子皙都很高貴,我也不低賤啊。襄城君聽了這個故事,於是諒解了他。
在中國詩歌史上這首歌是非常優秀的作品,但是譯詩!還有一首詩同樣是譯詩,同樣有名,就是《敕勒川》:「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有的說見(xian)牛羊,有的說見(jian)牛羊,都沒有問題,只不過表達出來的意思稍微有點不同。《敕勒川》原來是鮮卑語的歌,最後被翻譯成漢語。由於翻譯得好,最後成了漢語詩歌的事實。
《史記·項羽本紀》寫到項羽兵敗垓下時,劉邦曾經採用了一個攻心的策略,就是晚上讓包圍項羽的那些軍隊全部唱楚歌。項羽聽到四面楚歌,戰鬥的意志就瓦解了。他說,難道劉邦已經把整個楚國都打下來了嗎?怎麼楚人這麼多。他不知道這是一種計謀。還有,項羽跟虞姬分別的時候,唱了一首歌,《史記》上說是項羽的創作:「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那也是寫得非常動人的一首歌,只不過後人提出質疑,就是在那樣危急的關頭,這首歌是誰聽到的,又是誰記下的。但不管怎麼樣,不管是項羽做的,還是講故事的人編的,總是一首楚歌。而楚歌,便是屈原進行創作的土壤,他的基礎,或者說他的源頭。
下面介紹一下屈原。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他是貴族,跟楚王同姓。在楚懷王的時候做左徒。左徒相當於副總理,管外交。屈原起草過憲令,也就是國家的法令。他的政敵上官大夫,名字叫做靳尚,還有楚懷王身邊的寵妃,叫鄭袖,還有一個公子子椒,與屈原在外交路線、內政路線上持反對意見。這些人就在楚懷王面前讒毀他,最後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流放。這個流放,不必是嚴格意義上的流放,也可能是疏遠。等於撤銷一切職務,還可以到處走走,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那種流放,或者說押到那個地方看管起來。
近代某些學者提出了一個很奇特的見解,因為屈原《離騷》裡面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這樣的話,以及屈原作品裡面有很多花花草草,就作出了一個判斷,說屈原是一個弄臣。什麼叫「弄臣」呢,就是在楚王身邊陪他尋歡作樂的近侍,不排除搞同性戀。剛才談到「越人歌」,可見楚國有這種事情。但是從史傳,正史裡面的記載,我的感覺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第一,他是貴族,跟楚王同姓;第二,他是重臣,是作大事的,搞外交,起草憲令,掌管王族的三姓,做「三閭大夫」,做這種大事的人,日理萬機,很忙很累。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國家的總理副總理,工作有多忙。要他陪楚王去玩,去尋歡作樂,叫做「沒有作案時間」。我的直覺判斷,這不可能的事情。
楚辭里一名篇叫《漁父》,就是一個推船的老頭。這篇一直系在屈原名下。但是讀起來不像是屈原寫的。但確實寫得很好,文章用第三人稱敘事。說「屈原既放」,屈原被楚王疏遠了,流放了,「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個寫得非常生動,可見屈原被楚王疏遠、流放之後,心情非常不好,身體也受到摧殘。「漁父見而問之」,一個推船的老頭見了他,那老頭不是一個等閑的人物,而是一個文化很高的人物,可能是隱士,他見到屈原就問:「子非三閭大夫與?」你不是三閭大夫嗎?看來這個老頭多識廣對,起碼看過新聞圖片吧,曉得眼前這人是三閭大夫。「何故至於斯」?怎麼搞成這個樣子。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世間都渾濁只有我是乾淨的,「眾人皆醉我獨醒」,大家都喝醉了只有我醒著,「是以見放」,所以呢我被楚王疏遠了。老頭說:「聖人不凝滯於物」,看來這漁父確實文化程度很高,他教訓屈原說,聖人不古板不固執。「而能與世推移」,能與時俱進。「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世界上既然渾濁,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嘛。「眾人皆醉」,大家喝得酩酊大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你為什麼不吃一吃醪糟。「何故深思高舉」,為什麼要做得那麼高深的樣子,「自令放為」,等於自我放逐。完全用不著嘛。既然天下渾濁,大家都混水摸魚嘛。他就這樣教育屈原。但屈原是個沒有靈活性的人,他只講原則性。毛主席曾批評劉少奇,說他有原則性,但沒有靈活性。說鄧小平既又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洗過澡的人,戴帽子的時候要拍一下灰。「新浴者必振衣」。剛洗過澡的人,穿衣服都要抖一下。也就是愛惜羽毛的意思。「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怎麼能用乾淨的身體去接觸那些髒東西。「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寧肯跳到湘江裡面餵魚,「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怎麼能用我雪白的身體,沾上世間的灰塵呢。那個漁父一聽,便覺不可救藥,不能再交談下去。於是「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打著船槳走了,一邊走一邊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不再跟屈原搭話,留點口水養牙齒,對吧。假如這篇作品真的是屈原寫的話,那屈原就該是一個幽默,靈活的人。如果他幽默而靈話,最後就不會跳江。通過反證法,可以結論,本篇是寫屈原的,而不是屈原寫的。出自莊子那樣的高手,最後歸到了屈原的名下。這個作品裡面實際上講了兩種思想,一種就是儒家的思想,就是孔孟的思想,就是「殺生成仁」、「捨身取義」。一種是道家思想,莊子的思想,叫做「明哲保身」,「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基本上是一篇小說,或小小說,寫得非常精彩。
屈原的作品一共二十五篇,這是《漢書·藝文志》里的記載。到現在這二十五篇作品全部都在,有《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離騷》一篇、《天問》一篇、《招魂》一篇、《卜居》一篇、《漁父》各一篇,一共二十五篇。現在能夠確定是屈原寫的有《離騷》、《天問》,《天問》也是一篇非常奇特的長詩,一共有170多句,全部是問題,讀起來比較痛苦。只問不答。如果是問一句,答一句,就要好些。「你問一個一,我對一個一」嘛,就要輕鬆一些。你170個問題完全沒有答案,讀起來就比較的累。但它是一篇傑作,而且是獨一無二,裡面充滿了一些哲理性的思考,對古代的神話傳說,歷史記載,提出一些質疑,表示一些懷疑。《九章》是屈原寫的,是屈原的政治抒情詩,加上《九歌》十一篇,就二十篇了。《離騷》《天問》確實是屈原寫的,這就二十二篇了。其他幾篇,如《招魂》《卜居》《漁父》,這幾篇有不同說法和爭議,總之,可以肯定有二十二篇是屈原寫的。
以下重點說一下《離騷》。剛才我們說道魏晉南北朝人那麼看重這一篇,說只要讀一篇《離騷》,其他的可以不讀,話里有這個意思。
《文心雕龍·辨騷》談這一篇有這樣的話:「不有屈原,豈見《離騷》!」如果沒有屈原這樣偉大的作家,哪來這樣一篇宏偉的巨著。給屈原《離騷》很高的評價,這算是一句。給還有一句:「雖取熔經意,亦自鑄偉辭」,什麼意思呢?這是說《離騷》繼承了《詩經》,比方說比興手法。不過從語言上講,是有獨特創造的。這兩句話,可以說非常的簡要、非常扼要地概括了屈原《離騷》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再看漢代人對屈原作品的評價,《文心雕龍》引用了兩位漢人的評價。一是淮南王劉安對屈原《離騷》的評價。這個劉安對屈原的作品非常推崇,可以說是屈原的一個粉絲了。《文心雕龍》說「漢武愛騷」,漢武帝愛離騷,「而淮南作傳」,淮南王劉安有個闡釋。下面便是淮南王劉安的話:「《國風》好色而不淫」,國風多情詩,但不過分,這個叫「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小雅》裡面雖然有很多批評時政的東西,但它的立場是忠君的。「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離騷》可以說兼有兩者之長。「蟬蛻穢濁之中,浮游塵埃之外」,它表現的精神境界非常高潔。「皭然涅而不緇,出淤泥而不染」,「涅而不緇」,就是在黑色的水裡面也不會染黑。「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是最高的評價了,這也是屈原作品裡有的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涉江》)這是漢人的一個意見。
另外一個是歷史學家班固,正統的史學家,對屈原有一些批評性的意見。「班固以為露才揚己」,「露才揚己」就是太張揚個性,太鋒芒畢露。因為在《離騷》裡面有很多批評楚王,指責權臣,諷刺世道的話。班固還認為,「忿懟沉江」,因怨氣太大而投江,也是不對的。「羿澆二姚,與左氏不合」,《離騷》裡面寫的一些傳說人物,跟正規的歷史書如《左傳》講的不吻合。「崑崙懸圃」,神話地名,「非經義所載」,在儒家經典上找不到依據。這就是批評家班固自己的不是了。一個文學作品,你怎麼要求他像一個史學著作一樣地必須核實呢?不能核實。不過,最後班固還是加以肯定,說《離騷》的文學成就很高,「然其文辭麗雅」,說它很有文采,「為詞賦之宗」,是後來辭賦的一個鼻祖。「雖非明哲」,雖然作者算不上英明的人物,「可謂妙才」,卻應該承認他的文學天才。
此外,還應提到王逸《離騷序》中的評價,他說:「《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 ,《離騷》的文辭取法《詩經》的比興手法。「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用益鳥香草譬喻忠臣。 「惡禽臭物,以比讒佞」,害鳥惡草譬喻壞人。「靈修美人,以媲於君」,用神明美女來譬喻君王。「宓妃佚女,以譬賢臣」,也用美女比喻賢臣。「虯龍鸞鳳,以托君子」,用龍鳳之類譬喻君子。「飄風雲霓,以為小人」,用飄風浮雲譬喻小人。專講《離騷》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發展,形成一個龐大的比興意象群。
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離騷》,這個作品太長,不能逐字逐句的講。我們只能讀一讀,點評點評,感受一下這個作品。讀文學作品很大程度上要靠感受,而不能一味咬文嚼字。
《離騷》題義,主要有兩說,一說是「離憂」(司馬遷),班固解為「罹憂」,王逸解為「別愁」。一說是「牢騷」,即《大招》提到的古歌《勞商》。郭沫若稱它為「以煩惱為主題的一部迴旋曲。」(《屈原賦今譯》)全詩373句,近2500字(2476),可分為述懷、追求、幻滅三部曲,全篇除女須、靈氛、巫咸幾個人物對話,幾乎全由抒情主人公的獨白構成。《離騷》和作者的政治生涯及戰國的歷史風雲密切相關,全詩有極現實的思想內容。但由於歷史和藝術的原因,詩中運用了大量超現實的語言意象和創作手法,將歷史和神話傳說、真實與幻覺想像交織在一起,文藻芬芳馥郁,思致波譎雲詭,驚彩絕艷,炫惑眼目。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這一節詳細介紹了作者的家世誕辰與名義,所謂堂堂正正。這不是通常寫詩的做法。偉大詩人鴻篇巨製可以這樣做。如杜甫《北征》:「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在屈原、杜甫則可,在我輩則不可。後人稱生日為「初度」出此。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這一節反覆強調的個人修養和及時,並開始了香草美人的譬喻。「披蘿帶荔,三閭氏賦而為騷」。以對服飾裝束的愛好,譬喻對社會理想的追求。《離騷》如此,《九歌》亦如此。造成一種騷體獨有的「悱惻芬芳」(清陳濟生《雕蟲論》)的情韻。古詩《涉江采芙蓉》,唐詩李賀李商隱都繼承了這種情韻。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導夫先路
這一節寫作者的抱負,即李白所謂「奮其智能,願為輔弼」,及「只爭朝夕」的精神。「春秋代序」、「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成語出此。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 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 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 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反信饞而齌怒
這一節寫作者的不幸,遇到一群險惡的黨人和一個糊塗的楚王。魯迅《自題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荃不察」三字即出於此。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 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 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傷靈修之數化
這一節楚王態度的搖擺不定,和作者的恨鐵不成鋼。班固所謂「露才揚己」,就是指這些地方而言。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 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 雜杜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 願竢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 哀眾芳之蕪穢
這一節寫執掌三閭時辛勤的付出和失落。必有一批小朋友站錯隊,變了質。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尤未悔
這一節寫作者百折不回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決心。「謇朝誶而夕替」,即韓愈《左遷至藍關寄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蘇軾:「九死南中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九死」、「九死未悔」語意出此。
怨靈修之浩蕩兮 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 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 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 競周容以為度
這一節再寫楚國高層政治生態環境的惡劣,可謂積重難返。「浩蕩」即荒唐。
忳鬱邑余侘傺兮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為此態也
鷙鳥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異道而相安
這一節寫作者的孤獨困惑和苦悶,以及「獨立不遷」(《橘頌》)的稟性。他與黨人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忳鬱邑」、「侘傺」皆典型的楚語。
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聖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 及行迷之未遠
這一節寫作者憤極而思委曲求全,思改弦易轍,而做不到。姓是屈,性格是不屈。此即「詩可以怨」(孔子),即「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
步余馬於蘭皋兮 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 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這一節寫作者的持守,「君子固窮」,「窮則獨善其身」。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 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 芳菲菲其彌章
這一節寫作者的自負與憧憬。自負即「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俚語謂之:「學就文武藝,售與帝王家。」
女嬃之嬋媛兮 申申其詈予
曰鯀婞直以亡身兮 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 紛獨有此姱節
薋菉箷以盈室兮 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 孰雲察余之中情
世並舉而好朋兮 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這一節寫來自親愛者的批評。女嬃的勸告與漁父的勸告,內容相同:明哲保身,知其不可而不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內心糾結。
朝發軔於蒼梧兮 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 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 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一節開始以遊仙的形式寫執著的追求,希望時間解決問題。魯迅《彷徨》即用這八句作題詞。又曾集:「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鴂之先鳴」聯請喬大壯書寫,懸於北京寓所(老虎尾巴衚衕)。可見愛好的程度。
飲余馬於咸池兮 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 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 後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 雷師告余以未具
這一節寫遊仙和遊仙中遇到的困惑,這裡有人間的影子。
吾令鳳鳥飛騰夕 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 帥雲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 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 倚閶闔而望予
這一節寫作者在南天門外受阻的遭遇,實際上反映了他在宮廷的遭遇。無法通天。
時曖曖其將罷兮 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 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 登閬風而媟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 哀高丘之無女
這一節寫離開時的反顧,以情場失意譬喻政治失意。「可憐無女耀高丘」(魯迅)。以下有一大段「求女」描寫,無不以失意告終。
索藑茅以筳篿兮 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 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 豈惟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 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 爾何懷乎故宇
這一節寫預言家指點迷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陳後主)須知,那是一個朝秦暮楚的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時代。蘇軾:「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出此。
抑志而弭節兮 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 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 忽臨睨夫舊鄉
僕夫悲余馬懷兮 蜷局顧而不行
這一節寫作者嘗試走出苦悶,但過不了鄉愁或鄉戀這一關。作者愛國,而國不愛我。《離騷》所寫,是一種苦戀。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 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為美政兮 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這一節寫作者理想的幻滅和最後的決心。關於《離騷》,我們就讀到這裡。
下面我們簡單說一下《九歌》。《九歌》一共是11篇構成的組詩,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屈原在楚國民間看到那些廟會,聽到迎神唱的一些歌曲,覺得那些歌詞的語言比較粗糙,於是在民間創造的基礎之上,自己寫了一組歌詞。《九歌》這個題目,不是屈原的創造。是一個古題。《離騷》里就提到「啟九辯與九歌兮」,可見在夏代就有《九歌》這個名稱。這個情況有一點像唐代劉禹錫在巴渝,就是三峽那一代,聽到當地人唱「竹枝詞」,覺得歌詞比較粗糙,於是就自己創造了一組「竹枝詞」,這個情況與屈原創作《九歌》比較接近。《九歌》的九不是篇數,不過,其中有九篇是寫神靈的歌詞,一是東皇太乙,主宰天地的大神;二是雲中君,雲神;三是湘君,湘水之神,四是湘夫人,也是湘水之神。為什麼湘水之神有兩位呢,原來傳說舜帝南巡,死在蒼梧之野,他的兩個妃子,本是堯的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沿著湘水去尋找他,最後因失望,投江而死,成了湘水裡的兩個女神。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個湘君、湘夫人是一對配偶神。五是大司命,主宰命運的神;六是少司命,主宰生育的神,相當於送子娘娘;七是東君,太陽神;八是河伯,河神;九是山鬼,山神。一共是九個。
《九歌》有兩篇比較特殊。一篇是《國殤》,是悼念陣亡將士的作品。當時楚國與他國之間的戰爭,主要是跟秦國之間的戰爭,犧牲了不少的將士。「國殤」就是為國捐軀的將士。因此,這一篇與那九篇不類,不是寫神,是寫鬼,祭奠烈士。還有一個短篇,叫《禮魂》,只有幾句,一般認為是送神曲,這一篇跟那九篇的性質也不一樣。
《國殤》這一篇對後世影響很大,大家都知道李清照有一首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為鬼雄」三個字,就是《國殤》結束的三個字,「魂魄毅兮為鬼雄」。陳毅《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師其意不師其辭。所以《國殤》這首詩得說一下,因為影響大,非常重要。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桴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這首詩寫了一個戰爭場面,這個戰爭的場面是敵強我弱,戰爭的結局是全軍覆沒,他一開頭就是開門見山的直接寫戰爭的場面,戰士操著吳戈,披著犀甲即鎧甲。然後是戰車的輪軸相交錯,是短兵相接。敵人像天上的雲影壓在地上,黑壓壓的。天上箭如雨下,但楚國將士還是爭先恐後往前衝鋒,然後就是非常慘烈的畫面:「凌余陣兮躐余行」,敵人沖亂了我們的陣容,「左驂殪兮右刃傷」,拉戰車的馬,左邊的、右邊的都帶了傷。車子跑不動:「霾兩輪兮縶四馬」,戰車好像輪陷入地面,跑不動了。「援玉桴兮擊鳴鼓」,但是哪個車上的將軍還拿著鼓槌在擊鼓。擊鼓意味什麼?進軍!還在指揮進軍。「天時懟兮威靈怒」,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殺得鬼哭狼嚎,最後全軍覆沒,戰場上屍橫遍野。注意,這並不是寫一場具體的戰爭,這是屈原的藝術概括,就是說他根據這個秦楚之間的戰爭,藝術地再現了戰爭的場面。
出不入兮往不返 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下半段一開始是「出不入兮往不返」,這是豪言壯語,使人想起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出不入兮往不返」,上戰場就沒有想過要回家。什麼叫做「挾秦弓」,短兵相接,將士的屍體上還挾有秦人的弓箭。「首雖離兮心不懲」,頭被砍掉了,但是忠心不變。「誠既勇兮又以武」,其頑強的意志,高強的武藝,都非常可嘉。「終剛強兮不可凌」,他就戰死了,全軍覆沒了,但是士氣不會瓦解。「身既死兮神以靈」,肉體可以消滅,但是精神不朽。「魂魄毅兮為鬼雄」,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這首詩寫得很完整,很緊湊,波瀾起伏。從這首詩我們看到屈原的才華,看到他對篇章結構的駕馭,氣氛的烘托,遣詞造句的才華,全都表現出來了。
《九歌》有幾篇代表作如《湘君》《湘夫人》《山鬼》,其共性是寫苦戀,期待無果。這與《離騷》《九章》之志,有著內在的一致性,用祀神形式打併入作者的身世之感。所謂「以詩取興,引類譬喻。」《湘夫人》寫道: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 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 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蘭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湲
……
捐余袂兮江中 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 聊逍遙兮容與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與宋玉之《九辯》,同為千古悲秋之祖。「沅有茝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與《越人歌》多麼地神似。
最後介紹一下我編兩本書。一本是《詩騷觀止》,是詩經楚辭的一個選本,分量比較適中。另一本是商務印書館出的《詩經楚辭鑒賞辭典》,這本很全,在網上查到。今天講到這裡,祝大家新年快樂。分享:0
喜歡
0
贈金筆
推薦閱讀:
※[轉載]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3)
※【轉載】難聽的實在話,別不愛聽!
※[轉載]八字妙察性格
※[轉載]對職場年輕人的情感真心話
※(12)[轉載]子平真詮評註三(徐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