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滅絕動物復活,可行嗎?

滅絕動物復活,可行嗎?

俄羅斯東北聯邦大學的科學家日前表示,他們在北冰洋一座島上發現了一具保存較完好、存有液態血液的猛獁象屍體,因此有可能在其上找到活細胞,從而克隆這種史前巨型哺乳動物。讓那些已經滅亡的動物復活,是人類的夢想。可是,這真的可行嗎?

猛獁象或重出江湖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起源於希臘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條,以無性繁殖或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今天,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

科學家認為,想要成功克隆,除了具備細胞樣本或是這一物種的大量遺傳信息,還需要和它們親緣關係很近的且體型大小合適的現存物種作為「母體」。例如,想要通過克隆復活一頭猛象獁,不僅需要它的完整DNA,還需要與它基因相似度極高且體型大小合適的大象代為繁殖。

科學家已經提交了一份詳細的關於克隆猛獁象的計劃。首先,從「新鮮」的猛獁象身體上取出一個體細胞,並將體細胞核分離出來。然後,從一頭亞洲象的卵巢中取出一個卵細胞,並去掉細胞核,再把猛獁象的細胞核注入已去核的亞洲象卵細胞中,這個嵌合細胞在電火花的作用下被激活,像正常受精卵那樣進行細胞分裂。當形成一個胚胎後,將其移植到亞洲象的身體內,讓它慢慢發育成長後生下來。這樣,一個體細胞就變成了一頭活猛獁象。

但嚴謹的科學家指出,復活猛獁象並非一件普通人看上去那麼容易的事情。要成功復活它們,得滿足很多條件。比如,得到猛獁象完整的DNA、猛獁象和亞洲象的卵細胞能夠合二為一、亞洲象不排斥猛獁象的DNA卵細胞、卵細胞還要有足夠的生長能力,等等。

彌補人類錯誤的救贖

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認為地球上共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可能的原因是火山噴發、氣候日趨寒冷、氧氣減少或者重大歷史地質事件如行星撞擊地球等。

按照史前五次大滅絕的強度和規模,有些學者認為當今生物界已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期。而這往往與人類活動有關。譬如,紐西蘭斯蒂芬島異鷯,估計1890年前後滅絕——人們開發森林,使這種不會飛的鳥兒失去棲息地;北太平洋斯特拉大海牛(巨儒艮,無齒海牛)自1768年滅絕,目前認為是人類在其生存海域的活動導致其滅絕;加利福尼亞甜灰蝶,人們最後一次見到它是在1941年或1943年間,其被認為是美國第一種因城市開發而滅絕的蝴蝶。

克隆技術讓人類看到彌補自身錯誤的可能,而且從體細胞提取DNA並非唯一辦法:2009年,美國科學家發現了更新世和中新世的動物骨頭中的膠原蛋白,這為復活遠古動物提供了一種可能性。骨膠原是一種纖維狀的物質,能在骨頭、牙齒和肌腱中形成牢固、有彈性的薄膜,具有獨特的結構。對骨膠原進行的化學分析表明,組成遠古動物骨膠原蛋白質的氨基酸與現代動物很接近。如果能夠復活所有的骨膠質,就可以製造絕種動物的DNA。

既然復活史前動物都有可能成功,那麼復活近百年來滅絕的動物就更不在話下了。雖然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利用克隆技術復活滅絕動物,研究者客觀上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很多人仍然堅信人類有朝一日能夠憑藉智慧,成功克隆出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

關注當下環境或許更重要

儘管就目前的技術手段來說,「復活」猛獁象有點像空中樓閣,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就科技的發展趨勢而言,這或許早晚有一天會實現。但大家更關心的是:復活滅絕動物真的是件好事兒嗎?

今年3月15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總部舉行的一場名為「抵抗滅絕活動」的科學會議,眾多遺傳學家、野生動物學家、環境保護專家和倫理學家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激烈爭議。

支持者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麥克?阿徹最具代表性。他認為,假使一類物種是由於人類的活動才導致其滅絕的,那麼我們就有道義、更有責任去承擔、改善這種境況,並儘力彌補犯下的錯誤。此外,也有科學家認為滅絕動物復活有進化研究和醫學等方面的價值。

但大多數科學家卻持反對意見。復活出了滅絕動物的個體並不等同於復活出了其整個種群。換言之,如果只是增加了個體數,無法作為群體生物回歸自然棲息地,那就不能稱之為復活。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擔心這種「復活潮」一旦掀起,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現有的生態平衡被打亂——已被生物鏈踢出去了的物種再強行加進鏈條中,結果可能會使更多的現行物種減少,甚至是毀滅性的災難。

有科學家認為:即便人類能夠保證讓復活滅絕物種與保護現行動物並行不悖,也是徒勞的。科學家正在克隆一種已經滅絕的蛙類——胃育蛙,但即使它成功「復活」了,最大的可能也只是永遠留在實驗室。因為它們的家園已今非昔比,更別提被認為是它們滅絕重要原因之一的壺菌病,在野外仍然無有效的控制方法。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修復自然,這遠比讓那些滅絕生物復活更有意義——如果我們連亞洲象都無法保護,克隆猛獁象又有什麼意義?誠如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社會可持續性研究所主任格倫?阿爾布雷克特所說的:「如果不能給予重生物種適宜生存的環境,那麼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用,純屬燒錢。」就如2010年法國科幻冒險電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險》中,一隻翼龍復活之後,因無法適應環境,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最終又成了狩獵對象。

與其復活滅絕動物,倒不如更好地關注瀕危物種的拯救。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斯托尼布魯克分校進化生物學家約翰?威恩斯說:「拯救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才是當務之急。在數百萬種生物亟待發現、了解和保護之時,我們為何要投入數百萬美元讓那些已經死亡的動物復生?」

讓滅絕動物死而復生,意義固然深遠。但在現有條件下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挽回逝者,與更多關注和保護生者相比,孰輕孰重?如果人類無法給予動物良好的生存環境,復活動物的最終歸宿豈非再次絕跡?

鏈接克隆技術及其問題

英國克隆的多利羊因被確診患有進行性肺病,被處以安樂死。當時它6歲多,正是中年階段。它的患病和死亡,再度引發克隆動物是否早衰的爭論。

多利羊還產生了「多利羊難題」——即克隆動物的年齡到底應該是從0歲開始計算,還是從被克隆動物的年齡開始累積計算,還是從兩者之間的某個年齡開始計算?對多利羊而言,它是用一隻6歲母羊的體細胞克隆的,那麼其壽命到底是6歲半,還是12歲半,還是8歲或10歲?

英國倫敦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教授比爾?霍魯特認為,克隆生物是否可行,需要很多實驗去論證。比如,克隆體在出生時可能一切健康,但其壽命卻難以估計,而它們的繁殖完全是近親交配,其後代可能產生更多的基因缺陷。那些已滅絕的遠古生物即便發現了保存完整的DNA,但由於缺乏與它們親緣關係很近且體型大小合適的現存物種作為代理母體,也就無法克隆。而且必須考慮它們是否能夠適應現在的環境,如果現在地球的環境與它們的生存時代差距太大,它們可能根本沒法離開實驗室環境。


推薦閱讀:

動物身上的哪些部位的肉不能吃?亂吃會致癌!趕緊告訴家人朋友!
第二十站:珀斯【Creature】
被貓狗等動物咬傷 第一時間最該做什麼?
?動物星球 |《蛇之驚艷奇觀》
《每日電訊》:2010年度動物照片

TAG: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