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走向何方?

納吉布雖然從政治危機中撐了過來,還通過一系列手段讓反對者出局,由此加強權力掌控,但他的考驗並未結束,未來馬國政局與社會走向仍然存在較大變數。

《鳳凰周刊》特約撰稿 張倩燁(發自馬來西亞吉隆坡)

近兩個月來,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似乎一直走在政壇的「鋼絲」上。8月17日,處於「艱難時刻」的納吉布終於迎來好消息——據馬來西亞媒體報道,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下稱國陣)最大黨巫統彭亨州關丹區部主席旺安南透露,「納吉布收到的七億美元『政治獻金』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而沙特是「為了支持馬來西亞對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而捐出這筆錢」。

這是七億美元事件爆發及納吉布承認收款以來,巫統首次指明這筆資金的來源和其用途。不過,受政治醜聞以及對該國經濟前景質疑情緒升溫等影響,國際投資者正在以最快速度撤離資金。年初至今,從馬來西亞股市撤出的外國資金凈額已經觸及117億林吉特(約合30億美元)。而半年來,馬幣兌美元匯率一路狂跌至1998年金融危機後最低水平。

7月底,馬來西亞內閣改組,納吉布一鼓作氣撤換多名要員。但換人並不能保證執政黨穩坐江山,未來馬國政局與社會走向仍然存在較大變數。

納吉布瀕臨下台危局

今年以來的政局動蕩始於被媒體曝光的「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案」(下稱1MDB案)。1MDB成立於2008年,前身是登嘉樓投資局(TIA),負責管理登州石油權利金,被認為是主權財富基金和私資工具的結合,由納吉布擔任諮詢董事局主席。1MDB成立七年,負債總計逾420億林吉特,身兼財政部長的納吉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年初,由馬來西亞《砂撈越報告》、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掀起的1MDB債務與涉腐案系列報道,將納吉布捲入其中,其總理與黨主席位置一度岌岌可危。

最先闖入外界視野的是一個名為劉特佐(Jho Low)的大馬商人。在媒體報道中,這是一位具有「國際掮客」形象的商人,在國外接受名校教育,與阿拉伯諸國王子過從甚密,同時與納吉布繼子關係友好。據媒體披露,劉特佐通過促成1MDB與沙地石油國際公司的聯營計劃獲利10億美元,質疑劉特佐與納吉布之間的秘密運作與1MDB負債有直接關係。

《華爾街日報》7月初的報道對納吉布來說可謂雪上加霜。據其調查,1MDB公司有26億林吉特(7億美元)資金輾轉流入疑似納吉布的私人銀行賬戶。但這一報道被納吉布本人和1MDB公司予以否認。

媒體揭露納吉布涉貪案之時,也是作為巫統黨主席的納吉布身處「內憂外患」之際。

2009年納吉布成為馬來西亞第六任總理,其擔任黨主席的巫統是以馬來族裔為基礎的單一族基政黨,也是國陣內第一大黨。多年來國陣一直執政中央政府,但2008年與2013年的兩場大選重挫國陣執政合法性。2013年國陣雖取得議會多數議席,卻失去了全民投票的多數票,靠劃分選區的優勢險中取勝。這場大選中,國陣被眾多選民指責通過變相賄選等方式拉票,其中包括運用1MDB公司資金在檳城等地的賄選行為。

選後的巫統和納吉布面臨國民的質疑、反對黨聯盟民聯的威脅,以及巫統黨內保守派的挑戰。第一任期內納吉布對非馬來裔採取溫和態度,但其在2013年大選中支持民聯,被納吉布驚呼為「華人海嘯」。選後黨內保守勢力要求納吉布對非馬來裔採取強硬態度的呼聲漸高。

以執政22年的前總理馬哈蒂爾為首的「退休老領導」也在1MDB案中向納吉布施壓。有分析認為,馬哈蒂爾對納吉布不滿的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是作為政治強人的馬哈蒂爾希望在任時的政策得到延續,而納吉布沒有完全執行;二是多年政治鬥爭經驗讓他認為,巫統目前的貪腐程度已經威脅到黨的生死存亡,一旦巫統倒台,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將遭到清算;三是與馬哈蒂爾有關的裙帶關係在納吉布任內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

馬哈蒂爾的嗆聲也得到巫統內外人士的呼應:巫統署理主席、副總理慕尤丁曾多次與納吉布唱反調,民聯公政黨副主席蔡添強甚至表示「樂見馬哈蒂爾與納吉布的隔空論戰」。一時間,「納吉布是否會下台」成為馬國媒體聚焦的熱門話題,國際評級機構也對動蕩的馬來西亞政局表示警惕。

霹靂手段平息黨內分歧

對於上述質疑,納吉布一直保持低調,直到今年伊斯蘭教齋月結束。開齋節的節慶氣氛剛剛轉淡,納吉布就從巫統黨內人事、媒體與反對黨三方面著手反擊,人們預期中的「大動作」如期而至。

首先是內閣大換人。7月28日,納吉布宣布,撤換副總理慕尤丁,由內政部長阿末扎希接任副總理一職。參與調查1MDB案的全國總檢察長阿都干尼也被撤換。有趣的是,阿都干尼稱,自己對被撤換一事「毫不知情」。此外,幾位在1MDB案中並沒有始終站在納吉布一派的內閣部長、副部長也被撤職或調職。

表面來看,1MDB案將與馬來西亞政壇鬥爭中的歷次插曲一樣,在沒有答案的結局中煙消雲散。被撤職的慕尤丁在卸任後表達了對納吉布多年關照的感謝,稱自己將盡忠於巫統,但在1MDB案上不會封口。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代表了巫統黨內部分持觀望心態的人士。

1MDB案由媒體率先爆出並發酵,對媒體的「秋後算賬」也在坊間的預料之中。7月24日,由阿末扎希掌管的內政部發文,吊銷The Edge集團旗下兩家媒體的准證三個月。內政部在公函中指責這兩家媒體的報道「或可能製造輿論恐慌;或可能危害公眾與國家利益」。最早報道1MDB案的《砂撈越報告》官方網站則被封銷。最近,馬國政府還表示考慮修改《多媒體及通訊法令》,這一行為被輿論認為旨在進一步收窄言論空間。

即便如此,1MDB案仍將馬來西亞的政治獻金問題擺上檯面。馬來西亞反貪會8月初稱,納吉布私人賬戶中的26億林吉特是政治獻金,而非來自1MDB公司。這樣的解釋自然將納吉布與1MDB切割開來。納吉布也稱,願意將政治獻金問題帶入國會,並建議國會立法將政治獻金來源公開。而馬來西亞現有法律並沒有這一要求。

更大挑戰來自下屆大選

通過霹靂手段,納吉布暫時平息了黨內分歧。不過,釐清政治規矩的巫統最多稱得上得到暫時的喘息,更大的挑戰來自下屆巫統黨選和2018年大選。

目前看來,對巫統有利的情況是,傳統的民聯三黨(行動黨、公正黨、伊斯蘭黨)由於伊黨堅持推行伊斯蘭刑事法而走向分裂,部分民聯支持者對三黨的合作感到失望。國陣內部的華基政黨馬華公會與民聯內以華人為主的行動黨之間在部分華人選區存在競爭,華人對伊斯蘭刑事法的反對將令行動黨授人以柄,也使境況尷尬的馬華公會得到重生之機。

由於憲法規定,馬來西亞的馬來族裔生而為穆斯林,因此這個國家的種族問題不可避免地與宗教問題捆綁在一起。鑒於上屆大選中國陣已失去多數票,下屆大選能否保住執政地位是巫統和國陣最關切的問題。

儘管對許多國際遊客來說,馬來西亞仍然是溫和、多元的世俗國家,但一些變化已經悄然發生:齋月期間華人小學生被禁止在教室喝水、吉隆坡商店及超級市場在晚上9時後禁止售賣酒精飲品、甚至馬來西亞「體操公主」的體操服也因有違教規之嫌引起爭議。由政治變動導致的兩黨對馬來人穆斯林群體選票的爭奪及政策加價,恐將讓馬來西亞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逐漸遠離「世俗國」的定位。

宗教與種族兩大議題也是投射在馬來西亞華人心中的陰影。2013年大選後,巫統內部強硬派向黨主席納吉布施壓,要求放棄過去對華人的溫和政策。據馬來西亞統計部門預測,到2040年,華裔將只佔全國總人口約18%。隨著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動,華裔選票或將成為越來越無關緊要的一股力量。

然而,近年來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變化是,馬來西亞的社會運動正從單一族群擴大至跨族群,社交媒體的出現也讓國民對該議題有所關注。不過,與此同時,大馬當局也在加大力度打擊社運力量、收緊網路言論空間。如此看來,社運力量的成長速度與傳統的族群政治賽跑,贏得時間的一方將主導馬來西亞的未來。

(作者系安邦諮詢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信息部門主管)

點擊左下「閱讀原文」,即可參與免費搶新刊活動!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移居項目與辨誤
馬來西亞城市大學
歷史幽靈與馬來西亞的記憶政治
馬來西亞仙本那潛水

TAG:馬來西亞 | 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