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賺了電影票房?
在上海,周末進影院,跟朋友看一場《哈利波特7(下)》或者《變形金剛3》,花費大抵如下:2張電影票200元,一桶爆米花25元,兩瓶水20元。
為了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去看IMAX版,或者選擇舒適的VIP廳,都需要花更多的錢。這並不包括,兩個人需要補充體力,吃個晚飯,來迴路途的車資……這些都是潛在的軟性消費。
總之,隨便看場電影,現在都是個奢侈的消費事件。所以,走出影院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人罵咧咧地說:「一部無腦爛片,我又捐給了美帝國主義一筆錢!」
每個掏錢看電影的熱觀眾,都有評論這部電影的權利、自由。但是你罵錯了,這筆錢中的絕大多數,你貢獻給了中國國產電影事業。
你掏出腰包的這100元票價,按照分成比例算,其中5%要上交國家電影專項資金、3.3%繳稅,餘下所得的48%歸影院與院線放映方,52%歸國外製片方和發行方(中影、華夏)分賬。其中,國外製片方需要承擔宣發與拷貝費,如果票房超過2.5億,可拿到最高分成17.5%。這樣算下來,華納電影公司只能拿到16.0475元。
即便是在中國席捲了15億人民幣的《阿凡達》,最後返還給美國福克斯公司的也不過2億左右。絕大多數票房都落入了影院和中方發行手中 , 當然,這不妨礙對自己文化不夠自信的中國人,堅持認為:這是美帝國主義成功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
能從這100塊錢里,拿走16元,基本屬於理想狀態。大多數時候,國外片方根本拿不到這麼多錢。因為你掏出的這100塊,很可能在售票電腦記錄里,包含了一個爆米花+可樂的套餐,這場電影本身的價格只是50元;或者這張電影票上根本沒有價格,價格一欄是隨手寫上去的。
7月下旬, 《變3》熱映。一位掏80元錢準備觀看一場《變3》的觀眾發現,影院給了他2張票,一張《變3》票價20元、一張《楊亞洲》60元。而且他被告知:「後面那場電影,你可以選擇不看。」
其實,這家影院可以做的更極端,《變3》可以票價5元,《楊亞洲》賣75元。因為進口分賬大片的最低保底價格只有5元,片方沒有任何理由追究電影院的責任。
1994年,中國引進第一部分賬大片《亡命天涯》。合同內的分賬保底價是5元,這意味著,這部電影首輪放映的電影院最低票價不能低於5元,影院賣出當年最高價15塊。當時,內地可以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目的是「以發行收入扶持老、少、邊、窮地區電影事業。」
分賬大片進內地的17年里,中國電影經歷過低谷的困惑,也跨入了蓬勃的百億時代。中國電影的10塊錢票價,已經翻了十幾倍,但是分賬大片仍然是一個滯後、壟斷的行業。
每一輪電影票價的上漲幾乎都是分賬大片帶動起來的,《阿凡達》第一次讓中國電影票價過百元,讓IMAX影廳的票價超過了150元。但是從《亡命天涯》開始的5元最低票價,基於這個基礎的分賬價格,卻從來沒有改變。
這17年里,中國電影製片業蓬勃發展,如何確保觀眾掏出來的錢全部入賬,獲得真正的票房分賬數據,是製片公司要面對的難題。作為最基本保障片方利益的做法,國產片的保底價一路從5元、15元、20元、飆升到40元。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公映時,就單方面要求首輪一線城市影院,最低票價必須40元,創歷史最高。
2010年,馮小剛要求《唐山大地震》的分賬保底價提高到35元,引起一片影院、院線質疑聲,當時國產大片保底價通常是30元。馮小剛反駁的理由是,此舉只針對影院,不對觀眾有影響。「據我們的調查,分賬大片的保底價是45元,不說別的,《2012》就是45元。」
但是,可能他自己也沒想到,《2012》的最低分賬價值是可憐的5元。所以此言一出,有影院經理就指出:「馮小剛說錯了。」
馮小剛、張藝謀這樣的國產片票房大戶,能挺直腰板和影院、院線叫板,單方面宣布提高保底價,確保票房不會被流失;甚至發生偷漏瞞報票房的狀況,也能高調討伐。
但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分賬大片的片方身上,就只能怒,不能言。大多數國外片方傾向於低調處理,埋頭數錢。否則,任何風浪都可能導致這部電影遭到禁映的風險。而旁人眼裡,連同情的人都少,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缺少第三方監管,在二三線城市,很多影院甚至沒有聯網的售票機器,票房報表根本無法查核。同時,內地影院也經常面臨各種政治任務,必須讓一些主旋律國產影片放映到規定票房,輔之高額的獎勵措施,讓不少影院鋌而走險,用各種手段偷、漏、挪票房。
在香港,這種情況基本屬於違法行為。但在內地,這是行業內一直存在的灰色地帶。
每年,除了20部分賬大片外,還有20-30部國外影片以買斷批片的方式進入內地影院。但是在年底票房總結上,國產影片票房一定要力爭超過50%,必須保持國產片表面上增長的繁榮。
在 種種現實面前,橫掃全球的分賬大片,在中國內地反而成了弱勢群體,變成一頭溫順的羊。大家盯著它肥碩圓滾的身軀,知道它能帶來財源;卻又生怕一旦失控,這隻流著肥油的羊就變成了真正的狼。
至於是否像韓國電影,放開大片配額制度、以及解除壟斷公司的發行權、放開審查權……這都是更遙遠的漫漫長路。對於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先把現有的市場做得更規範、更職業,才是當務之急。
推薦閱讀:
※電影《我就是我》票房失利有哪些原因?
※國慶票房慘哭,但這些數據能幫你篩出值得花錢的好片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
※為何《畫皮2》的票房這麼高?
※【熒屏大觀】 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和總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