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授的觀吸禪法
現在,我們以身念處禪觀,開始觀察自己的呼吸。看著我們的呼吸,了知將它的長短,及氣息出入身體的整個過程。當我們吸入空氣時,我們觀照它是如何遍滿全身?事實上,當我們一心觀照,到達心息一如時,氣息到達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我們的心也同時到達那裡。同樣的,當氣息要離開身體時,它到達身體哪一部位,我們的心也能完全明了。
在《中阿含經 因品 念處經》中,佛陀如此地教導著:「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覺一切身息入,覺一切身息出;覺止身行息入,舉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
在這裡列舉了身念禪觀中,呼吸的觀照方法:
(一)在進入身體的氣息中憶念,即能覺知憶念進入身體的氣息。
(二)在出離身體的氣息中憶念,即能覺知出離身體的氣息。
(三)進入身體的氣息長時,即能覺知進入身體的氣息長。
(四)出離身體的氣息長時,即能覺知出離身體的氣息長。
(五)進入身體的氣息短時,即能覺知進入身體的氣息短。
(六)出離身體的氣息短時,即能覺知出離身體的氣息短。
(七)覺知氣息能夠進入全部的身體。
(八)覺知氣息能夠出離全部的身體。
(九)覺知寂止身體的眾行而氣息進入身體。
(十)覺知寂止一切的口語眾行而氣息出離身體。我們現在,依止於上述的觀念與方法,來觀察我們的呼吸。
首先,我們開始覺知自己的呼吸,讓我們的心情放鬆、平和,自然地呼吸。把我們的心念放在呼吸之上,與氣息合而為一。我們這時讓心像明鏡一樣,清楚地深觀著我們的呼吸。
或許這時,我們的心會受到雜念的干擾,沒有關係,這是必然的。我們不必特別地去抗拒,只要察覺之後,馬上將心拉回來覺知呼吸即可。重要的是,我們要專註地覺知呼吸,把心放在呼吸上,而不是去覺知壓抑沒有專註於呼吸的念頭。
一般而言,我們在從事呼吸的禪觀時,是以一般坐禪的方式來進行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將覺知呼吸的禪觀,應用到任何時候。不管我們是坐在車子或椅子上或睡覺時都可以。最後,其實只要我們覺照功夫用得圓熟,在行、住、坐、卧任何時刻,都可以用來觀察自己的呼吸。
當我們開始觀察呼吸時,會產生一些與過去未曾觀察呼吸時,完全不同的身心感受。
首先,我們的心原本像走馬燈一樣,到處亂跑,隨著周遭的各種現象事務而攀著,否則就是自己胡思亂想。這就是被外界所謂的色(現象)、聲(音聲)、香(香味)、味(味覺)、觸(觸覺)、法(意念)等六塵外境所控制的心念。這樣的心念,原來像猿猴一樣,我們根本無法控制,而且時常一下子就失去了蹤影,無法覺知。但現在我們通過專註覺知呼吸的繩索,似乎將這猿猴稍微系住了。我們的心,不再那麼容易亂跑,而且慢慢變得較易覺知與掌握了。
推薦閱讀:
※美國教授諷中國遊客缺乏公德:兒時即養陋習
※蔣昌建這二十年?
※榮譽等身,一生為事業奉獻的太醫堂老教授王朝鳳
※中科大教授稱「被威脅恐嚇」!九州量子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
※【陳兵教授專欄】佛法對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