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與古代民間風俗

春聯是對聯家族中的一個門類,而春聯由古代的"桃符"直接演化而來。桃符就是掛在門兩旁的兩塊桃木板,上面畫有驅邪的"門祌",如"祌荼"鬱壘"二神的畫像,以鋃災祈福。 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上有大桃樹,其下有荼、鬱壘二神,主管杏看萬鬼,遇到為禍作祟之鬼,就用蘆葦繩索捆起來喂老虎,於是黃帝作禮驅鬼,立大桃人,畫荼、鬱壘之像與虎形於門戶,並懸葦繩以御凶魅。這一傳說見於東漢王充《論衡,訂鬼》和應劭《風俗通義》等書中,所以民間在元旦用桃木板畫上這兩個神像,掛在門兩側,以驅鬼避邪,這就是古代"桃符"。 從漢代起桃符的沿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方而繼續在桃符上保持繪製圖像的傳統習慣,所繪圖像除"神荼""鬱壘"之外又逐步增加新的內容。如唐太宗時,秦叔寶、尉遲敬德成為門神。雖經後世的不斷發展演化,貼門神像的傳統一直流傳至今。 桃符演變的另一方面是內容和形式的變化。內容上由畫神像逐步變為書寫"祈福禳災""逢凶化吉"之語,進而發展為題寫含有對偶句的「桃符詩句」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淮南子,詮言訓注》中說: 「今人以桃梗徑寸許,場七八寸,中分之,書祈福之辭,歲日插於門左右地而釘之。」這種民俗流傳十分久遠,至宋代陳兀靚《歲時廣記》卷五引《皇朝歲時雜記》記述了宋代桃符的變化情況:"桃符之制,以桃木板長二 、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神荼,右鬱壘,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 1991年第4期《文史知識》曾發表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譚蟬雪撰寫的《我國最早的楹聯》一文,作者在現存英國的《敦煌遺書》斯坦因第0610卷的背面發現抄錄有以下文字:

歲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三陽口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口百殃。 寶雞能僻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口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三陽始布,四猛初升。 口口故往,遂吉新來。 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雞口辟惡,燕復宜財。 門神護衛,厲鬼藏理。 書門左右,吾儻康哉!

這段文字前後均無題記,其正面為《啟顏錄》的抄本,尾題:開元十一年捌月五曰寫了,劉丘子投二舅:"證明抄寫時間為公元723 年。從時間上看,"歲日" ,"立春日"正是我國傳統習俗上寫祈福禳災之辭的時候。從張貼地點來看,文字中已指出:"立春口戶上,富貴子孫昌。"",^門神護衛,厲鬼藏埋。書門左右,吾儻康哉!"",肯定是書寫並懸之於門之左右。綜合以上情況,我們大致可以判定,這幾段文字就是在"歲日""立春日"書於桃符的"祈福禳災之辭"的真實文本。從內容和寫法看,這幾段文字和唐代流行的又在敦煌寫本中大量出現的某些駢體應用文範本極為相似,形式上也近於四言詩和五言律詩,《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將之歸人"類書"一類。從此可看出在唐玄宗年代,民間在春節期間廣泛流行著書寫懸掛"祈福禳災之辭"的民俗, 而且文字還以對偶句居多。隨著這種非詩非駢文的文字的繼續演化,當獨立使用的對偶句文字躍上桃符板,就標誌著對聯的產生。 桃符門神一祈福禳災之辭一春聯,這是對聯起源、產生的基本脈絡之一。

推薦閱讀:

民間偏方驗方治:皮膚病
算命高人在民間
民間技擊絕招——提吊手法 作者:凌 召 冷 月
民間「壯根」方,強盛不衰,「戰鬥」倍兒爽!

TAG:對聯 | 古代 | 風俗 |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