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美國戰略轉移
作者:中評社|來源:文摘|日期:2011-11-13 18:29:27
經歷幾個月的暴力與反暴力較量,2011年8月下旬,「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在北約為其營造的強大空中優勢支持下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利比亞局勢出現重大轉折變化。9月底,在北約的軍事支持下,以全國過渡委員會為首的利比亞執政當局迅速推進戰事,繼續圍攻卡扎菲的老家蘇爾特並取得階段性勝利,10月打死卡扎菲。 這並非偶然,歐美國家正在飽受新一輪金融危機蔓延的危害,未來如何無法預測。如果利比亞戰事久拖不決,勢必牽制其應對金融危機的注意力,導致其內外不能兼顧。
推翻卡扎菲政權並剪除,對西方國家而言本身就是一支強心針。美國更是希望儘快結束利比亞戰事,因為美國身在中東而心在東亞。但接下來,利比亞局勢未必就此平靜,重建進程面臨諸多困難。
美國起初對中東的民主風潮感到突然並有些不知所措,隨後奧巴馬政府定下神來,決定支持以「阿拉伯之春」為標誌的中東國家街頭運動,將其視作幾十年來中東地區國家的民主覺悟運動,為此美國不惜拋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等昔日的鐵杆盟友並不惜為此引發以色列的極度不滿。但局勢發展很可能出乎美國的期待,一些國家政局快速變化後,美國可能被迫面對事與願違的另一種無政府主義狀態或極端主義藉機合法上台的嚴重後果。這種政治現實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安全和經濟能源利益,也最終導致美國期待的中東民主藍圖無法真正實現。
中東局勢變幻莫測,時局不確定性很多。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敘利亞、葉門等國都有極端組織存在和活動,如果他們遇到合適的體制外殼和土壤,不排除其通過組建合法的宗教性政黨並經過包裝後上台,演變為具有親西方外殼、實際推行伊斯蘭教法治理的可能性。比如2011年10月底,伊斯蘭復興運動獲得突尼西亞了制憲議會217個席位中的90席,躍居第一位。
同時,利比亞新政權推行一夫多妻制,被認為是對世俗化成果的挑戰。而卡扎菲以及穆巴拉克、本.阿里、薩達姆等所謂獨裁政權存在的幾十年里,其治下的國家長期成為中東地區世俗化程度很高的國家。
中東局勢發展有時由不得美國自身的主導意志。戰後幾十年來,美國的中東支柱性盟友經歷了諸多歷史變遷,前後多次呈現大相徑庭的結果。1979年以前的伊朗巴列維政權、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都曾經與美國親密無間,但兩國後來相繼發生重大變故,成為地道的反美政權。一度在阿富汗強勢活躍、至今仍是美國心腹大患的基地組織以及巴勒斯坦極端派別哈馬斯,在成立之初都曾或多或少得到美國及其盟國的支持和默許。
2011年10月,伴隨西方對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之順利超出預期,法美等主要西方國家以及北約組織的軍事冒險心態上升,開始對採取綜合手段更迭敘利亞現政權躍躍欲試當然,西方國家更多仍希望通過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施加綜合壓力,迫使其推動實質性的政治改革,通過推動當局與反對派達成實質性妥協的方式解決敘利亞國內問題。
沙特等海灣國家以及約旦長期是美國的盟友在高度質疑美國朋友的同時力求自保。葉門總統薩利赫長期執政,與美國關係一度不佳但美國因反恐需要,一直借重葉門政府打擊其境內的基地組織分支。當中東局勢發展真正考驗美國的嚴峻時刻,美國可能會緊急調整在阿拉伯國家快速推進民主並拋棄親美政權的政策,慎重對敘利亞和葉門等國使用武力,避免引發無法控制的中東大亂,避免衝擊美國的反恐戰略以及亞太戰略,避免衝擊西方國家的安全、能源供應等戰略利益。
美國和歐洲擔心中東時局大動蕩加劇金融危機衝擊波浪潮。尤其是奧巴馬政府面對國內經濟不景氣,在伊拉克、阿富汗面對的進退維谷以及急於「重返亞太」的戰略調整,不願深度介入西亞北非變局,希望採用經濟和政治而不是軍事手段推進地區民主、影響地區時局。美國深度介入亞太的決心尚待觀察。在亞太地區,美國向日本等許多中國周邊國家一樣,面對中國的心態比較複雜,意圖「魚與熊掌兼得」。2011年,美國一方面急切需要從中國獲得巨額資金支持、幫助美國和歐洲國家擺脫金融危機,拉動經濟發展。同時,美國在中國周邊的黃海、東海、南海動作頻頻,與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不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並加強軍事安全合作。其重要目標就是在美國自身影響力相對下降的戰略態勢下,藉助盟國干擾中國的安全與發展方略,加強對中國的牽制,延緩中國的快速發展壯大。 有關國家無視中國的和平誠意,加緊蠶食中國周邊領土、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寄望於關鍵時刻美國暗中慫恿和支持並不現實。美國權衡利弊,有可能隔岸觀火,類似事例不一而足,美國對支持盟友而傷及自身的事情是有底線的。美國忌憚因涉及過深而與中國發生正面衝撞,因此美國的介入也是似是而非、閃爍其辭的。在有關南沙局勢的緊要關頭,美國人當然不會甘冒與中國發生戰爭的風險,為菲律賓或越南而兩肋插刀。
面對亞太時局尤其是周邊情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立足於獨立自主異常重要。繼往開來,總結和回顧建國6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外交與安全實踐,其間有許多經驗與教訓。我們必須有鑒別、有吸收也有揚棄與調整。在推動周邊和國際關係發展的進程中,涉及國家領土領海完整、主權與安全的原則和重大問題一定要堅守、也一定能夠堅守,必要的戰略意志和堅毅鬥爭必不可少,也大可不必羞羞答答。現實主義世界中,各國尤其是大國為了實質利益而鬥爭司空見慣也是理所當然的。所謂「軟硬兼施、恩威並用、方見實效、樹立威信」,在保持必要鬥爭的同時推動合作,則這種合作往往是良性、互利、平衡而持久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