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三級電影大觀·[風月篇]

經過了兩個月的短暫拖更,終於來到了香港三級電影撿屎的第二章,前文已經探討了關於香港電影的分級制度,但是需知色情事業是第一生產力,而溯本求源,三級片的形成則要更久遠得多。

在沒有分級制度以前,香港的主要三級電影以一些色情電影或者是打擦邊球的軟情色電影為主要類型,這些色情片的產生則要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邵氏風月片開始說起。

01.西風東進與粉紅映畫

上世紀五十年代,台灣和大陸都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當中。由於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化產業也多與政治因素有所關聯。而電影行業作為一種新興藝術手段,也不能例外的被當做一種政治宣傳工具。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陸流行的主旋律題材以及文革前後的樣板戲,台灣則被所謂的軍教片佔據著主要的電影產業鏈。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裡,一切文化建設都必須要為政治服務 而當時的香港由於尚處於英政府殖民狀態,恰逢二戰後的經濟復甦,人民群眾的生活相對自由,開明的政治文化環境給予了香港電影人的創作自由,劇情片、愛情文藝小品、黃飛鴻為主題的武打片都在這一時期風靡一時。香江電影人繼續大力發揮電影最本質的娛樂大眾的功能,搞出許多迎合觀眾口味的題材噱頭。

當時尚處於影壇新貴的邵逸夫先生大膽嘗試,邵氏公司逐漸在粵語長片領域裡開始展露頭角。與當時相對保守的左翼公司電懋、長城電影公司不同,邵氏出品的一些電影當中開始出現一些較為香艷的鏡頭,這令當時保守的國人倍感新奇

在邵氏日後風月片旗手李翰祥導演的處女作《雪裡紅》就不乏同情地講述了一個背夫偷漢的「盪寡婦」的香艷故事,這些情節鏡頭如今看來自然尋常,但在社會風氣還非常保守的當時,卻足以令觀眾嘖嘖驚嘆了。

時間進入六十年代,受到了當時西方的性解放思潮的影響,民眾對於較為開放的內容不再排斥,港片中夾雜些風月情節和香艷鏡頭已是家常便飯。

六十年代末期,日本影壇興起了一種粉紅電影的風潮,但它與同期歐洲電影的性慾全面解禁性質不同,完全是出於商業動機。電影公司針對電視作為一門家庭藝術的局限性和健康性,以色情的花招招攬成人觀眾。

pink片里充滿了霓虹新浪潮電影人最初的夢想日活出品的粉紅電影的成功引起了邵氏公司的注意,邵氏公司開始大力支持處在失意之中的李翰祥拍攝騙術片,成為日後風靡港台的風月片的契機。

02.風月片大師李翰祥

李翰祥導演祖籍遼寧,自幼在北平長大。李翰祥成長在一個傳統中國知識分子家庭,受家庭影響,李翰祥本人對中國古典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和理解。

四十年代,由於戰亂影響,李翰祥輾轉來香港發展,在製片廠摸爬滾打幾年後,終於當上了導演,第一部作品《雪裡紅》便引起了發行方邵氏公司注意,從此走上了導演之路。

加入邵氏公司之後,李翰祥率先開始嘗試黃梅戲電影和古裝片,並成功帶起當時香港影壇的浪潮。1957受大陸黃梅戲影片《天仙配》 啟發,說服邵氏投資拍攝古裝彩色黃梅調歌唱片《貂蟬》,甫一上映,便引得港台萬人空巷,之後更成功帶起港台兩地的古裝史詩片風潮。

李翰祥導演在香港電影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由於導演本人對於古典文化和歷史掌控的理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在香港電影評論界有一句俗語「在香港,想了解明史找胡金銓,看清史找李翰祥」。

在李翰祥導演的作品序列當中,不僅類型題材製作貫串中、港、台三地,李氏其人其作於製片工業意義、票房商業記錄、電影美學造詣等三方面的成就亦是有目共睹,影評人但漢章將之列位等待大師級的電影作者,台灣電影學者焦雄屏則譽其為「港台影壇風雲第一人」。

03.寄情風月:理想主義的消亡

李翰祥的一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覆滅的一生。

1963年,李翰祥受到國聯公司支持,出走邵氏,遠赴台灣,自組國聯電影公司,開始在台灣製作古裝片。然而李翰祥骨子裡的文人氣質讓他始終無法適應離開片場而去主導幕後公司運營,加上當時台灣文藝界被政治環境所裹挾,李翰祥也曾在政治風波中受到迫害。

心灰意冷的李翰祥重回邵氏,頗有些無奈的李大導演從憤世嫉俗轉而消極遁世,拍攝了一系列喻世恆言式的「騙術片」。在這些充斥著中國古典韻味、市井文化和犬儒主義的歷史小品中,開始影射現代城市的功利主義,揭示現代人的不擇手段和物慾橫。

風月江湖吃喝嫖賭抽,市井民間坑蒙拐騙偷,這些舊社會上不了檯面的邊緣趣聞,被李大師信手拈來,成為一樁奇談。

從騙術片開始,李翰祥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風月片的套路,加上導演本人對於中國古典文化掌故的熟稔,那些古書當中黃金屋、顏如玉的風月艷譚竟被逐一呈現,乃至在銀幕上美輪美奐,成為一陣風潮。

不論是改編自古典艷情名著《金瓶梅》的《金瓶雙艷》、《風流韻事》;民間故事如《北地胭脂》、《風月奇譚》或是時裝片《聲色犬馬》,李翰祥導演的深厚的場面調度功力,對於場景和道具的精雕細琢,對於片子意境的閹割把控,讓這些風月片里的色情場面,更具靈巧精緻的電影感。

《金瓶雙艷》中對「潘金蓮大鬧葡萄架」的一節還原的不可謂不精緻。

即便是古典文學《金瓶梅》中對人之大欲的描寫甚至五花八門的性器具,在李翰祥的鏡頭下,雖盡覽無遺但又略帶朦朧,真正做到了「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

儘管真正暴露場面仍受尺度所限,但意識之大膽比較之後出現的古裝色情片,仍然是難出其右。

04.風月如夢:女性主義的詮釋

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由李翰祥導演開創的風月片部部賣座,甚至成為可與當時風靡的邵氏武俠片並稱雙壁。雖然這一時期的不少風月片跟風導致粗製濫造,純粹賣弄色情綽頭,但其中仍不乏一些極具藝術成就的傑作。

1972年,邵氏武俠片導演楚原拍攝了一部奇情武俠片《愛奴》,如海報上所述的,中國第一部女同片。該片自上映之初便引起熱議,何莉莉與貝蒂的銀幕驚世一吻讓當時的國人震驚。

本片雖然尺度並不大,但導演楚原把同性之愛引入武俠題材破值得關注。電影雖是講述的一出愛恨交錯的糾纏悲劇,但劇情曲折離奇,影像瑰麗,風格艷麗奇詭。電影的氣氛與節奏的營造在當時風月片中幾乎前所未見的,既香艷又cult。

在香港電影百年百大經典影片評選中,有且僅有兩部「情色電影」入選,一部是楚原的《愛奴》,而另一部則是方令正導演的《唐朝豪放女》。

本片是邵氏風月片晚期的重要傑作,出演該女主角魚玄機的夏文汐是年19歲,在導演力求極致的鏡頭的刻畫下,魚玄機的纖纖玉足,沉靜姿容,極富才情,每一面都如此令人傾倒不已。「我不喜歡做人家的妻子,不喜歡做妾,不喜歡做妓女,不喜歡做尼姑,所以只有做女道士了……我入道門只不過想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女人罷了。」

魚玄機的這段自白所帶有的極強的女性主義色彩讓本片足以彪炳華語影史。

此外,本片的意境之高,也比同時代的女性題材電影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05.尾聲,江湖最後的大佬

然而時代更迭,八十年代末期的分級制度的施行,卻讓曾經旨在高雅的風月片走向了衰亡。

進入九十年代港掀起的三級片熱潮,身為港颱風月片的開山始祖李翰祥當然不能坐視這一良機,但令人意外的是,當年大受歡迎的李氏風月三級,到了90年代竟然落得頗為尷尬的局面。

除了《金瓶風月》因是李翰祥復出的第一部風月片,觀眾還覺得新鮮,勉強收入六百多萬港幣外,李翰祥導演同期指導的幾部風月大作都票房寥寥。

到得1994年的《少女潘金蓮》更是反響極差,李大導演雖然祭出了自己擅長的《金瓶梅》改編上來,哪只結果仍是反響平淡、票房極差!至此,李翰祥的電影生涯走到盡頭。

1996年他投身熒屏,導演由劉曉慶主演的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期間勞累過度,終於倒在拍攝現場,再沒有醒來。

隨著李翰祥導演的辭世,曾經引起香港電影三級浪潮的風月片也終於成為歷史,那些風花雪月的影像也永遠的留在那些斑駁的碟片當中。


推薦閱讀:

究竟應該怎樣歌唱香江
香港人大代表提議限制內地赴港自由行人數
港人有多少?為何有港獨?全港人口分析與推演
在香港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銅鑼灣清場完畢 香港「佔中」結束

TAG:電影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