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座低調的古鎮,明清建築保留最完整第一街,巷弄如迷魂陣

在上海這樣繁華的大都市,觸目所及,都是時尚潮流的國際范,極少能碰見有特色的老街。然而,在上海的青浦區,有一座古鎮,安靜低調,卻富有歷史底蘊,始終保留著明清時期的老街特色。

朱家角鎮,處在繁華的大上海,卻並沒有被時代同化。在江南水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隻角。」千餘棟民宅臨河而建,古鎮九條老街依水旁河,其中的北大街,又稱「一線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其東起放生橋,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

走進朱家角鎮,有一種時光錯亂的感覺,彷彿置身明清時期的街道。台灣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你》曾在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取景拍攝。

朱家角鎮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朱家角之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直到,明朝萬曆四十年因水運交通便利,朱家角逐成大鎮。朱家村改名為珠街閣,又名珠里、珠溪,俗稱角里。

名鎮朱家角名人多,明清建築多,河埠、纜石、茶館多。

朱家角環境幽靜,是讀書做學問的風水寶地,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清代學者王昶、御醫陳蓮舫、小說家陸土諤、報業巨頭席子佩、畫僧語石等。

其次,無數沿街明清建築,飛檐翹角,黛瓦粉牆,明清風格組成一幅明清水墨畫卷。歷史上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建築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牆、石庫門、牆門人家隨處可見。

朱家角是水的故鄉,水多橋多,河埠多,緊挨在一起的纜船石,也不計其數,那造型各異的水橋,那千姿百態的纜船石,布滿全鎮的大河小巷。有凸出石駁岸的「兩面河灘」,有凹進石駁岸的「單面河灘」,更有「人從前門進,河灘從屋後出」的「隱身河埠」。

這裡的一山一湖,一橋一街,一寺一廟,都有著濃郁的江南特色。明清時期的建築自不用說,有老江南風味的街角,大家都看在眼裡。然而,很少人清楚,朱家角鎮的「弄」。

朱家角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聞遐邇,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鎮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陣,領略北方衚衕式的情趣,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朱家角還有獨特的民風民俗,搖快船、音樂船、扎肉提香等都是朱家角的民俗。其中,清明節放風箏,放風箏在朱家角鎮上有上百年的歷史。

先由鎮上一些孩子,由自己紮起簡易風箏,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然後再請大人們在風箏上畫些西遊記、梁山伯祝英台、八仙過海等人物造型,待得清明節前,田梗郊外春暖花開,全家出動一起到空曠地放風箏嬉戲。

放飛那天,主人選擇在日落西下的傍晚,先用好酒好菜請客,爾後燒香點燭三叩九跪,祈求上天保佑平安,十分虔誠,最後,主人點亮密密的鷂燈,打開自家的後院大門,慢慢將風箏放上天,讓左鄰右舍共同賞玩。

總有一些古鎮,仍然保留著老建築,老習俗,鎮上的人過著寧靜淳樸的日子。如果你去上海,一定要去老街老弄,感受一下舊時代的印記。朱家角古鎮,有水有人家,也有江南的美。

推薦閱讀:

敗落了的官二代怎樣在乞討時維持B格
必修1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導與練
從另一個角度看明清交替
為什麼台灣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大陸開發?
李雪濤 | 湯若望筆下的明清之變

TAG:建築 | 上海 | 古鎮 | 明清 | 低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