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閱讀教學指導學生運用批註法的切入口 - 谷園春草 - 溫網博客 - 溫州網
作者:吳偉星
我非常認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一段話:「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中如果能這樣做,可謂「目中有人」。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由馳騁于思想的原野,體認文本呈現的語言信息,喚醒人生體驗,語文課堂也必然因充滿生命的張力而鮮活。但是,在課程與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往往又陷入迷惘: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這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如何體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參與活動的對象如果限於幾個優秀學生,如何能夠保證其他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動口了,課堂熱鬧了,閱讀教學就有效果了嗎?【這幾個問題問得好。大家正是由於找不到好辦法,只得在課堂上拚命地講個不停了。所以,我認為如今語文課堂教學幾乎已經千篇一律:問答式教學;所以,我大聲疾呼,「你不要問個不休,我不要跟你走」!谷園】理念是重要的,但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是用理念指導實踐的運作模式和技術路線。【道理人人會說,行動卻常常茫然。谷園】我想,要體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需要探索一種行之有效的學法,讓學生能進行扎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並不斷內化,形成一種意識,形成一種能力,形成一種語文學習習慣。為此,我在實踐中不斷嘗試,探索,越來越感到批註法確實是一種遵循閱讀教學規律,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個性意識的學習方法。【終於找到了好方法,學生三生有幸。谷園】
批註式閱讀,直入文本,少有迂迴,讓師生始終堅守「文本意識」;批註式閱讀,是閱讀教學刻意留下的「空白」,給學生以讀書、思考、體悟、表達的時間;批註式閱讀,學生隨感而發,縱橫馳騁,體現了「在隻言片語中立論」的中國思想文化特色。【批註式閱讀,是閱讀教學刻意留下的「空白」,給學生以讀書、思考、體悟、表達的時間。此語非常重要。不過,與其說是「刻意留下」,還不如說教師把無端佔用的學生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谷園】
指導學生運用批註法,關鍵是尋找到批註的「切入口」。這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找准情感的觸發點【對文本的理解。谷園】
豐富的情感信息是語文學科人文表徵之一,它是文本中蘊含的作者傾向信息,或顯露或隱晦。所謂「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動於中而發於言」、「人稟七情,因物斯感」等,無不論述了情感在閱讀中的重要地位。批註要引領學生找准情感的觸發點,尋找文本中的令人感動處或震撼人心處。在此基礎 上,潛心會文,通過默讀、靜思、體驗、感悟,迸發出一串串語言的火花。
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時,一位學生找到的情感觸發點是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仍然被掌柜取笑的語句。他作了這樣的批註:
掌柜見到境遇如此凄涼的孔乙己,竟然「仍然同平常一樣」地「笑著」取笑他,可見掌柜已到了毫無人性的地步。眾人的嘲笑,表現了國民的愚昧與不覺醒。孔乙己 「跌斷……跌……跌……」的語句、懇求掌柜的不要再提的神色、「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錢的動作,都出神入化地表現了孔乙己內心之無奈、境遇之悲慘。作者對孔乙己的深切同情也蘊含其中。
我則作這樣的點撥:
孔乙己是舊中國底層知識分子的代表。從這一段描寫中,可以看出
找准情感的觸發點,往往能把握住文本的主旨。
二、找准文本的質疑點【對文本的質疑。谷園】
質疑就是學生在文本解讀中,就個體所發現的、所感覺的、所關注的疑難提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質疑的過程是潛心會文的過程,是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懷疑求進的過程。教師應為學生指示質疑的路徑,即讓學生掌握質疑的內容。如,整體三問質疑: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語言技巧質疑:基本要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等。這樣,學生感到有規律可循,自然在批註時「胸中有丘壑」。如學習《白楊禮讚》一文時,一位學生批註:
文章寫白楊樹是「極普通的一種樹」,但為什麼又說它「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這不是矛盾了嗎?
這位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正是解讀文本的關鍵。因為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正是文本的核心內容。為此,我引導學生以這一問題為出發點,深入文本進行探究,討論,並適時點撥。最終學生豁然開朗:說白楊樹「普通」,是因為在西北黃土高原上四處可見,無處不在;說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生長環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更重要的是,白楊樹的象徵意義不平凡。
這樣綱舉目張,學生的質疑式批註就成為文本解讀的一把「鑰匙」。【質疑者,正見其認真態度;正見其獨立思考。這些,正是寶貴的「素質」。谷園】
三、找准課文的賞析點【對語言的賞析。其實,這三者可謂交叉包容,難以截然分清。所以,批註的指導不必過細。谷園】
潘紀平在《語文審美教育概論》中指出:「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需要進行創造性的『填充』、想像,通過對文本創造性的鑒賞、評價,體現解讀過程中讀者的主觀能動性、主觀創造性,從而實現文本的價值意義。」後現代解釋學則強調,文本的意義是讀者解釋而增值的「新的意義」。學生學會賞析,以自己的經驗、情感、生活理念去解讀文本,本身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信息增值的過程。
我認為,找准課文的賞析點,若從字、詞、句、章入手,更易讓學生感到有規律可循。教師可指導學生掌握賞析式批註思考的角度。以下思考的角度可供參考。
從字入手。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字極富生命力,能起一字千鈞的作用?例如《范進中舉》。范進中舉之後,有一句關於胡屠戶的描寫:「胡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一學生對「扯」作這樣的批註:
「扯」字,表現了范進中舉後,胡屠戶對他極盡巴結、奉承之能事。這與范進中舉之前的有關描寫——「腆著肚子」的「腆」、「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的「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胡屠戶的前倨後恭。真是「一旦中舉,平步青雲」。
從詞入手。【「字」與「詞」,不宜分清。因為許多字就是詞。谷園】你認為課文中哪些詞特別精妙?試聯繫語境來賞析。例如《社戲》中,「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一生抓住「自失」、「彌散」兩個詞語作批註:
自失,顧名思義,就是失去自己,這裡的意思是「完全為笛聲所陶醉,彷彿自身都不存在了」。「彌散」,意為「擴散,布滿」。「自失」、「彌散」兩詞,多麼有生命力!優美的橫笛聲、濃濃的豆麥蘊藻之香、秀美的水鄉山村,等等,讓「我」深深陶醉,讓「我」忘卻了自我,與周圍的事物水乳交融。
這段批註抓住了關鍵詞,由詞意入手,聯繫語境,分析其表達作用,基於文本而又不囿於文本。
從句入手。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句子特別精彩?因何而精彩?
例如一位學生賞析《白楊禮讚》第7段中四個「難道」構成的排比句,批註道:
這幾句話精彩紛呈,用四個反問句構成排比,層層深入地揭示白楊樹的象徵意義。第一個反問句拋磚引玉,引起讀者思考;第二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將樹與北方的農民緊密相聯;第三個反問句由「農民」擴大到「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第四個反問句拓展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更進一層,由樹聯想到「精神和意志」。整段話感 情充沛,酣暢淋漓,震撼人心。
從章入手。你認為課文最大的寫作特色是什麼?為什麼?
例如,一位學生批註《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寫作特色:
開頭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引出說明的話題,主體部分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說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後一段總結歸納。文章基本上是以「總—分—總」的思路展開。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等說明方法的恰當運用,使文章既生動具體,又深入淺出。
【按照「字」、「詞」、「句」、「章」。谷園】
總之,批註式閱讀使讀、思、寫有機結合,長期訓練,日積月累,學生就如唐代的韓愈一樣「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培養出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找准批註閱讀的切入口,綱舉目張,並作必要的方法指導,促使學生潛心會文,則是批註閱讀成功的關鍵。
【教師如此用心教書,功德無量;學生如此用心讀書,終身受用。谷園】
推薦閱讀:
※搶佔商機的溫州人
※解除一段婚約,關於老溫州勢利公婆與性無能男。
※溫州人的3條致富經,連猶太人都自愧不如!
※溫州民間借貸危機
※溫州製鞋業洗牌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