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張漢臣小兒推拿的研究

兒科推拿名醫張漢臣學術思想探析 張漢臣(1910年4月-1978年11月),男,漢族,山東蓬萊人, 擅長小兒推拿療法,1962年被山東省衛生廳認定為省內名老中醫, 其手法被譽為「張漢臣推拿法」,曾被全國中醫學院收為錄相教材, 並被北京科技電影製片廠收入「齊魯推拿術」科教片。[1]張氏作為小兒推拿界的一代名醫,其學術思想精深,必須加以挖掘、繼承。故筆者根據對張氏著作《小兒推拿學概要》[2](以下簡稱《概要》)的研習體會,就張氏學術思想進行探析。1.論操作,納前賢之說,融經驗發揮 《概要》關於小兒推拿操作之論,較多采自前賢之說,詳見表1[3,4]。另外,張氏根據臨床經驗作了發揮,如《概要》曰:「醫生以拇指端在選定部位向下先用緩力壓之。少停再用緩力,以後慢慢將手指抬起,則稱之為按」。臨床常用於按百會、按天門, 前者有升提功用,「治療脫肛、慢性消化不良,效果顯著。但在患兒有嘔吐、 噁心及痢疾有里急後重時應用此穴,能使病情加重,故須注意」;後者有發汗解表作用,「如感冒高燒無汗,或身上有汗而頭部無汗者,以拇指按本穴1-2次,可以立見汗出,屢收奇效」。此乃經驗之談,筆者深有同感。又如揉法, 多「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轉」操作,而張氏尚有上下揉法, 用於揉黃蜂入洞、揉二扇門、揉精寧和揉乙窩風,其中精寧穴定位在「第四、 五指的指蹼背側處」,並指出「單用本穴時間較長,患兒多見形容消瘦、短氣無力等現象」,實為經驗所得。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張氏用揉二馬操作時講究「手印」, 《概要》中說:「取本穴時,醫者左手持患兒左手, 食指墊於患兒小橫紋處穴,醫者第3-5指併攏,插入患兒無名指及小指中間,拇指按住患兒第2-4 指根節。然後醫者以右手中指微側放在本穴上進行操作」。「手印」是佛家、 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它用不同姿態的手姿表現不同的情感、思想、境界及修持的階段、功力。佛家密宗認為手的各種姿勢和站、坐、 卧各種身體形態與「氣」有非常重要的聯繫。不同的手勢配以特定的聲音和觀想(即身密、口密、 意密)就有不同的內涵及功效。 中醫認為:手印氣功的不同作用是由於手印中不同姿勢刺激了人體三陰三陽的不同部位及經絡,調節了人體的氣血變化, 使陰陽重歸於平衡的結果。[5]張氏揉二馬之「手印」主要刺激了二馬穴和小橫紋穴,前者有「順氣散結,利水通淋」之功,後者有「開胸散結,消鬱熱, 化痰涎」之效,故揉二馬「對肺部有乾性羅音久不消失者,用之最效」,且「治小便閉塞, 療效明顯」。表1.《概要》若干操作論與前賢之說相同點 ──────────────────── 推拿操作 相同觀點所載前賢醫籍 ───────────────────────────── 直推五經法由指尖向指根推為補《幼科推拿秘書》由指根向指尖推為瀉 揉法補瀉 左揉為補,右揉為瀉《幼科推拿秘書》 推四橫紋 四橫紋在掌面第二至五指根部橫紋處《幼科推拿秘書》 推大腸補大腸退肝膽之火 《幼科推拿秘書》 拿列缺列缺在手腕兩側凹處,有發散風寒之功 《推拿三字經》 推板門板門推到橫紋止吐橫紋推到板門止瀉《幼科推拿秘書》 運內八卦 逆後天八卦順序運能順氣化痰消宿食《幼科推拿秘書》 ──────────────────────────────2.用補瀉,合諸法一體,善補瀉兼備 兒科推拿療法的補瀉有二種含義:一是指補瀉手法,常用的有方向補瀉、輕重補瀉和徐疾補瀉。 張氏善於將諸法合於一體,達到補中有瀉。 如《概要》中說:「遇到正氣衰弱的患兒感受外邪,雖有高熱,亦可採用補脾土、推上三關,以扶正祛邪。 操作手法速度要微快和微用力,雖患兒兼有熱邪,但在補法中經微用力和速度微快, 乃為補中有瀉之意,則是標本兼治之法」。兒科臨床常見虛實夾雜之證,攻則愈虛, 補則有閉門留寇之患,而張氏活用補瀉手法,補中有瀉,標本可以兼治, 實在妙不可言,余臨證亦常用之,效如桴鼓。另外,張氏也善用平補平瀉法, 其中來回推法稱為清法,常用於治實證時取脾土、肺金穴,有瀉中寓補之意, 符合小兒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二是指治法,即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張氏對素體虛弱兒出現邪實之證,常補瀉同用,達到相輔相成之效。如散收同用,《概要》曰:「二扇門為發汗效穴……如體虛患兒須用本穴時,必須先固表, 而後再用汗法(固表以補脾、腎,揉腎頂為主,時間各穴1-2分鐘即可)」。又如攻補並用,《概要》中說:精寧穴「善能消堅破積,克削氣分,故虛者慎用。 如必須應用時,多與補穴同用(補脾、腎、三關、小天心等),以免元氣受損」。 再如治虛人感冒,除疏風解表、宣肺止咳外,《概要》認為:「體素弱, 高燒不退者,可多推清板門並補腎水,操作時間可長」。蓋熱久不退必傷陰津, 多用汗法則出現氣陰兩虛證,故用性平微涼的清板門以清內熱,退體溫, 配補腎水以益氣養陰而固本。筆者對氣虛明顯者,常加用補脾土、推三關, 但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曾推治一夏季感冒兒,發熱、微咳、流清涕,雖自汗、 多汗,兩便通暢,而低熱綿綿,整日乏力欲睡、不思飲食。考慮到患兒素體虛弱, 前醫反覆用退熱葯發汗,又時值夏季,易出現汗出傷津、氣隨津脫之氣陰兩虛證。隨在疏風宣肺方的基礎上,加清板門並補腎水、補脾土和推三關, 後二者手法微用力和速度微快,一次即效。3.治病證,重辨證論治,善配伍施術《概要》所列病證共四十二個,從病因、癥狀、治療、方義淺解和加減法五方面敘述。 方義淺解和加減法既體現了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特點,又能昭示來許,可為後學法程。 張氏臨證十分重視標本夾雜證的處理,《概要》中說:「遇標本夾雜, 在不同情況下要結合病情的緩急、輕重作出處理方案,分別採用先治、後治、兼治等。 在診治中要有一定程序,才能夠做到有條不紊」。另外, 張氏將推拿操作仿藥物治療的八法原則配伍應用,如《概要》所言:「表實無汗者,應以開泄腠理,逐邪外出,可採用汗法,揉二扇門和乙窩風二穴發汗最為適宜。又如痰涎壅結, 或誤食毒物尚未到腸時,可速用吐法,點天突、推板門二穴催吐最快……」。 並注重辨證分型論治,如麻疹分初起、順症、逆症三型論治; 咳嗽分外感與內傷兩型論治;哮喘分實喘與虛喘論治,等等。執簡馭繁,治理分明。 特別是臨證處方講究配伍施術(張氏稱配穴),善於將推拿操作二個或三個按序配伍在一起, 類似中藥的葯對或葯組,在此稱之為術對或術組(見表2)。表2.《概要》中常用術對或術組 ─────────────────────────────術對或術組功效 ───────────────────────────── 補腎水-揉外勞(揉二馬) 溫補命門,益火補土(加揉二馬則補而不膩) 補脾土-推三關補氣活血,溫通經絡 清肺經-退六腑潤燥通便,涼血順氣 清板門-推天河水 清熱保津,除煩解渴 揉外勞-推三關回陽救逆,溫中祛寒 揉乙窩風-揉小天心宣通表裡,疏風泄邪 揉乙窩風-逆運內八卦 溫胃和中,增進食慾 推四橫紋-順運外八卦 降氣通滯,行氣消脹 黃蜂入洞-清板門 通鼻息,除鼻塞 揉腎紋-合陰陽-清天河水 行痰散結 補脾土-逆運內八卦健脾和中,增進食慾 清板門-逆運內八卦涼膈和中,清胃熱並止嘔吐 逆運內八卦-點氣海引痰下行 逆運內八卦-揉膊陽池 降氣通便 揉小橫紋-逆運內八卦 肅肺平喘,調氣暢中 ────────────────────────────── 臨床上常用推拿操作不過百種,而所見之病千難同一,以有限之術(指推拿操作)治無限之病,意欲按術施證,無異於刻舟求劍。 張氏通過對前賢配伍施術經驗的總結,在臨床實踐中加以發展, 形成了從單個推拿操作到術對或術組,最後組合成推拿處方的思維規律。 筆者的體會是:術對或術組是推拿處方的基本單元,最能體現配伍施術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苟能熟諳其組合的章法,並牢記單個推拿操作的功效,則臨證選術組方之際即有便捷游刃之巧。參考文獻:[1]張榮蓀,等.齊魯推拿名醫張漢臣,按摩與導引,1995,3:26.[2]張漢臣,小兒推拿學概要,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2:10~80.[3]王敬,等.秘傳按摩絕招,第一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26~138.[4]金義成,小兒推拿,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80-81.[5]漆浩主編.中國神奇手療大全,第一版,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92:125.
推薦閱讀:

學會認識幼兒急疹,小兒推拿來幫你
孩子感冒發燒就按這!根本不用打針吃藥(強烈收藏)
36歲理科男想轉型學中醫,請問有什麼建議嗎?
育兒保健真的好亂
去發達國家做中醫針灸推拿師前景如何?

TAG:推拿 | 小兒推拿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