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五歲孩子理財記賬?和孩子談錢的那些招兒

「財商」需要從小培養,已是當下眾多年輕父母的共識,而當各種財務觀念在親子互動中付諸實踐的時候,爸爸媽媽們著實收穫了不少或喜或憂的意外——

貼紙記賬

「閨女要被我培養成會計了」

剛六歲就總惦記著給自己「記賬」的橙橙,讓媽媽Judy讚歎之餘,也不免有些擔心:「對家庭理財來說記賬肯定是好事,但是我怕我閨女現在就開始想這些事,以後長大了會太計較。」

「我自己記賬記了快十一年,間斷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半年。從日記本、專門的家計簿到記賬APP我都用過;現在用普通的記事本,然後每個月在Excel里總結一下。」從參加工作第一個月開始記賬的Judy,是堅持「記賬」的獲益者:當身邊的同齡姑娘總抱怨薪水不夠花的時候,Judy在工作第二年就開始有計劃地購買基金和股票了。「記賬不光要把收支項目記下來,還要總結,每個星期、每個月都認真看一下自己的花銷,調整不合理的地方。」

女兒橙橙就是在「觀摩」Judy做「總結」的時候,對記賬發生了興趣。

「受網上『手賬』達人的影響,我有時候會在記賬本上隨手畫點兒小圖或者貼個相關的貼紙。有一次我閨女看見我拿彩鉛畫圖,就問我畫這個幹嘛?」

女兒主動發問,讓Judy覺得是個順便給孩子普及財務知識的好機會,「我把本子攤給她看,說這是咱們一家人每個月花的錢,還特意給她看了幾行跟她有關的,比如英語(精品課)課、演出票。她看了以後,又很認真看著我往電腦里整理,一直看到生成圖表……」Judy覺得,記賬本上的圖畫、貼紙和色彩鮮艷的圖表是當時引起女兒興趣的最重要原因,「她特別喜歡貼紙,但是家裡不能隨便貼,她看到我在記賬本上貼,就覺得這事很好玩兒。」

於是,不到五歲的橙橙開始主動參與媽媽的日常記賬,「只要我帶她去超市或者在外面買了東西,回家之後,她就會催我記賬,然後挑著貼紙往本子上貼。」為了鼓勵女兒,Judy乾脆在賬本上給女兒辟出一塊專區——記錄和橙橙有關的收支,讓女兒自己發揮,「其實我也是嫌她給我貼的亂。」

「英語課太多錢了,明年別上了」

一段時間之後,Judy發現,女兒越來越關心賬本的實質內容,而且也能理解她在電腦上生成的餅圖。

「有一個月,我和我老公一起換了手機,我閨女就指著餅圖問我,這塊藍的是什麼?我跟她說是爸爸和媽媽的新手機,她就感嘆:手機這麼多錢。我說,嗯,你以後玩遊戲小心別掉地上了。」接下來的幾天,Judy發現女兒玩手機的頻率明顯減少了,而且一旦拿她的手機玩遊戲就要趴在床上,因為「在床上玩兒,手機掉了不會摔壞。」

除此之外,橙橙還本能地希望Judy記賬生成的餅圖能多彩均衡,如果發現某個顏色(尤其是她不喜歡的顏色)面積過大,就會建議媽媽改進,比如「坐飛機太多錢了,飛機票不能便宜嗎?」

Judy既欣慰女兒萌生的節約意識,又為一些橙橙還不能理解的「性價比」問題擔心,「我給她自己的支出也生成了小餅圖,她的評價是英語課太多錢了,明年別上了。」Judy試著跟女兒解釋,但是橙橙對哪些項目是「應該花的錢」仍然不太理解。

「我不想打擊她『記賬』的積極性,又有點兒害怕這件事對她來說是不是接觸得太早了,理解上會出現偏差,考慮問題總會考慮在賬本上呈現得好不好看。」Judy在研讀了不少有關兒童理財教育的文章之後發現,幾乎沒有文章提到在這個年齡段教孩子記賬的話題,「我老公吐槽說,我們家閨女要被我培養成會計了。」

只存不花

五歲生日給了他第一筆零花錢:10元大票

童年時跟父母申請零花錢失敗的「80後」爸爸大李,吸取了當年的教訓,在兒子可樂五歲生日當天就給了他第一筆零花錢,而且還是10元大票。

「我小時候一直到初中都沒有零花錢,特別痛苦,我爸我媽的理由是怕我亂花錢。」大李追憶往事:「我家的條件不差,我需要的東西大人也都會給買,但我就是特別想要屬於自己的零花錢。正好當時我看到那個美劇《成長的煩惱》裡面的小孩會幫父母做家務賺零花錢,我就去跟爸媽商量,以後我每天倒我們家所有的垃圾,一個星期五毛錢。」大李自認為勞動力「出賣」得相當廉價,沒想到這個建議被父母一口拒絕:你自己是家庭一員,做家務勞動是應該的,怎麼能拿這個跟爸爸媽媽要錢呢?

現在回想起來,大李能夠理解當年父母希望他摒棄所有「雜念」,好好學習的良苦用心,但時至今日,大李覺得這種教育觀念已經嚴重過時了。「工作之後,我接觸到一些國外的同事,他們很小就有財務觀念,有的在中學就開始做自己的理財產品組合了;而我這方面就特別缺,所以希望能讓孩子儘早有這個意識。我媳婦兒也贊同我的想法。」

雖然平時的零食玩具開銷遠遠超過10元的額度,但是手握屬於自己的10元紙幣,跟著爸爸媽媽到商場里自選貨品的可樂還是挺興奮。「他激動了一會兒就發現,他最想要的東西都不止十塊錢。我媳婦兒特機智,馬上跟我兒子說:要不這十塊錢先存起來,以後每個星期都讓爸爸給你一塊錢,你存多了就可以買(玩具)車了。」但是兩個星期過去,兒子很快發現一周一元錢的積累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對存錢的積極性不太高。

「小財迷」的意志比大人堅忍多了

「我媳婦兒又拿出了一個新計劃——」大李對媳婦兒的因勢利導頗有幾分敬佩,「她把我兒子能幹的一點兒家務活分成兩類,幫媽媽收拾自己的玩具這種是他必須要乾的分內事,主動洗自己的襪子就可以掙零花錢。」

就這樣,大李在兒子身上實現了自己童年的一個小「夢想」。為了進一步鼓勵兒子,他還煞有介事地給可樂辦了一張銀行卡,每個月把兒子的零花錢和過年的壓歲錢都存進去。隨後,大李欣喜地發現,上面的數字越多,兒子攢零花錢的勁頭就越大。

然而半年之後,大李又發現了新問題:兒子太愛攢錢了,卡里的錢幾乎只進不出。即便是可樂最喜歡的樂高玩具和零食,也不能誘惑可樂用「自己的錢」去買。一開始,大李和媳婦兒很為兒子能拒絕誘惑而高興,「我媳婦兒還說,我兒子比我們倆強多了,我們還經常忍不住敗家呢。可是現在我兒子看他自己卡上的錢看得太死了,無論如何就是不花,我問他你的錢存著要買什麼啊?他也沒什麼話說。」

於是,大李夫妻倆開始想辦法鼓勵兒子花錢,最新的成果是,月初逛宜家,兒子請爸爸、媽媽、姥姥、姥爺每人吃了一個甜筒,總計五元,並且特別正式特別大方地跟大李說:「就用我的錢吧。」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讀小學三年級的辰辰身上,小姑娘的壓歲錢和零花錢存在銀行卡里同樣是只進不出,「她說錢要存著以後上學用,買冰棍兒的錢都跟我另要。」辰辰的媽媽哭笑不得,「我現在開始對她進行花錢的教育了,得讓她認識到錢就是用來花的。」

和孩子談錢的那些招兒

打折

Jing:兒子大概四五歲的時候開始對「打折」有概念,知道「打折」是能用便宜的價格買到東西。因為我經常帶他去超市採購,他也喜歡逛超市——裡面琳琅滿目的商品對小孩子挺有誘惑力。他喜歡某個玩具或衣服,我會說現在沒打折,等到打折時再買好嗎?他一般都會同意。商店每周會郵寄打折商品的信息,他也喜歡和我一起研究,看我們想買的東西有沒有打折,有的話就可以買。

利息

張博聞:我以前覺得「利息」和「信用」這些概念對六七歲的小孩兒來說挺深奧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成年人可能低估他們的理解力了。我老婆經常在淘寶上買東西,包括一些兒童用品,所以我兒子對網購很熟,知道網上下單買東西和在超市買是一樣的。後來我們放了十萬塊錢在餘額寶里,我老婆每天都會看收益然後跟我「報告」,兩位數我兒子還是認識的,就問我們餘額寶這個數是什麼。

我們告訴他,這是我們把暫時不用的錢借給別人用,別人還給我們的時候就會多付一部分「利息」。我兒子自己消化之後的理解:「利息」是「別人『買』我們的錢,付給我們的錢。」 雖然不太對,但也有道理,因為他已經理解到錢本身是可以生錢的,這就是利息和投資的最基本概念嘛。(主筆張棻 插圖宋溪)(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讀童話,而不是寓言故事?
孩子和寵物,要怎麼共處?
正常的孩子有必要做感統訓練嗎?
小孩子一定要被強制叫人么?
12生肖生個屬什麼的孩子會越來越有錢?

TAG:孩子 | 理財 | 記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