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照片,彌足珍貴,是因為她承載著發源地那段歷史
『 講述 』
沒有當年發源地的堅守,沒有一代代太極拳人的傳承接力,哪有今天全世界太極的繁榮。
之所以花費不菲的時間整理這段歷史照片,真的不是用來刷新轉載量,而是用她告訴大家:
記住那些歷史,感恩那一代代人的付出,用更多的歷史責任,把發源地的傳承事業、把太極拳傳播事業做得更好。
感恩歷史,感念先賢。致敬太極不朽的青春。
那個年代,他們的記憶除了拳,就是餓。
喝的是照見人影的紅薯葉湯,吃的是乾澀難咽的糠面野菜窩窩頭,不捨得穿老娘好幾個晚上熬紅眼納好的千層鞋,只能餓著肚子一遍遍趟拳,居然能練得忘記了飢餓。
↓↓↓
那個年代,陳家溝的村莊里只有一道風景。
再窮不能窮了太極拳。1980年,村裡人勒緊褲帶,花了一萬多,蓋了村裡最好的房子--陳家溝業餘體校。
那時候的天是湛藍湛藍的,黑白色的相片里,和陽光一樣明媚的,是太極少年的笑臉,和藍天一樣美的,是颯爽的太極拳姿。
↓↓↓
那個年代,陳家溝也有代言人。
您還記得當年那三位大鬍子老人嗎?他們是召之即來的義務表演隊,一生練拳,痴拳,雖然沒有收過徒,卻把養生健身的太極種子播灑向全世界。
他們就是90多歲仙逝的陳緒才,80多歲仙逝的陳俊功、陳福來。還有那位清秀的老太太陳淑元,一生都痴守於陳家溝,只因為他們是陳家溝太極拳的後代。
↓↓↓
那個年代,陳家溝也有自己的狂歡。
縣城的燈光球場,刮著凜冽的寒風,卻無法冷卻他們狂歡的熱情。
那時的開幕式,雖然沒有現在這麼隆重的走場,但絕對是萬人矚目的焦點。
↓↓↓
那個年代,鏡頭裡的陳家溝是歡騰的。
但無人知曉,他們的太極世界卻是一個人的寂寞,一個人的堅守。
↓↓↓
那個年代,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就這樣凝望著吧,向那段歷史,向那段歷史中默默堅持的人們致敬。
↓↓↓
在這個快節奏的讀圖時代,看完了照片,也請您收藏轉發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傳承300年的太極拳那多舛的歷史。
感謝那一代代為太極拳傳承用盡洪荒之力的太極前輩,你們與太極盛世一樣,輝煌史冊。
● 明洪武五年(1372年)
原籍山西澤州東土河村的陳卜一行由山西洪洞縣移民到河南懷慶府東南,築土為牆,結草為舍,建起一個村莊。大家敬重陳卜,便命名為陳卜庄(原屬沁陽市,新中國成立後劃歸溫縣,至今仍名)。
● 約1374年
約明洪武七年,陳卜舉家遷居溫縣城東常陽村(今陳家溝村)。
● 約1375年
陳卜在常陽村設立武學社,收徒傳藝,「開陳家溝世代習武之先河」。
● 約1600年
陳家溝陳氏第九世、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誕生。
● 1677年
康熙十六年(1677年),陳王廷于歸隱的陳家溝村創編太極拳。作《長短句》以抒懷:「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氛,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
● 1796年
乾隆六十年,陳家溝村民陳毓錦、陳善赴京參加皇帝舉辦的「千叟宴」。歸,陳公兆力斗瘋牛。
● 約1810年
陳長興在祖傳太極拳套路基礎上,由博歸約,精鍊歸納,創出太極拳大架一路、二路(又名炮捶)。
● 約1815年
陳長興打破門規接收河北省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省永年縣)人楊露禪為徒。楊在之後的18年中三赴陳家溝學拳,頗得太極拳之精髓,後創「楊式太極拳」。現溫縣陳家溝有「楊露禪學拳處」遺迹。
● 1825年
陳有本將太極拳原有套路歸約後,創編出太極拳小架(時稱新架)。
● 約1830年
陳清平在陳有本所傳小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後人為區別之,根據各自不同特點,稱陳有本所創小架為「略」,稱陳清平再創小架為「圈」。
陳清平廣收門徒,名弟子有武禹襄、和兆元、李景炎、李作智等。
● 1908年
陳鑫從1908年開始,歷時12年完成了《太極拳圖畫講義》一書。全書共4卷,30萬字,圖文並茂,是陳式太極拳集大成的理論巨著,是對太極拳的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1933年出版時更名為《陳氏太極拳圖說》。
● 1927年
陳泮嶺赴陳家溝學習、考察和研究太極拳,後於1963年在台灣出版《中華國術太極拳教材》,其在自序中寫道:「太極拳之盛行於國內者,有楊家、吳家、郝家。而吳家之太極,出於楊家;郝家之太極,出自武家。而楊家與武家之太極,皆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故陳家溝實為近代太極拳之策源地。」
● 1928年
陳照丕到北平(今北京市)教拳,成為在北平教授陳式太極拳的第一人。此前,北平人學太極拳皆楊露禪所創「楊式」。隨著陳照丕的到來,方領略到了正宗的陳式太極拳。
陳照丕在河南同鄉會的支持下,在北平宣武門外立擂,廣會武林同道,競技獻藝。前後17天未遇敵手,使武術界和民眾親眼目睹了陳式太極拳的威力,陳照丕也因之名聲大振。
● 1929年
為了弄清太極拳的起源和演變,曾任民國政府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全國武術名宿、武術史學家唐豪多次赴山西、湖北武當,參考了各方面太極拳資料及府縣誌,並於1929年、1931年、1933年三赴陳家溝考察太極拳源流,在此基礎上撰寫了《太極拳源流考》,用翔實史料佐證並判定陳家溝為太極拳的發源地。
同年,陳發科應聘到北京傳拳。
● 1930年
陳照丕應民國政府南京市市長魏道明之邀,到南京授拳。任南京國術館名譽教授。
● 約1950年
陳發科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一套拳法,此套拳纏絲多、發勁多、難度大,有效縮短了練功周期。現稱為新架。
● 1958年
陳照丕從黃河水利委員會退休回鄉教拳,培養了大批太極拳人才。當今陳家溝所有名噪武林的陳式太極拳好手,大部分是他的弟子。
3月,陳照丕參加全省武術表演賽,榮獲太極拳第一名,梨花槍第三名。
陳照丕在其家建立溫縣武術業餘體校,自任教練,是建國後最早成立的武術學校。
● 1960年
毛主席親自在工作人員送審的黨中央《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草稿中加了下面這樣一段話:「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活動。」3月18日語錄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太極拳運動開始發展、繁榮。
同年,陳照丕被全國武術表演大會譽為「全國太極拳名手」。
● 1963年
陳發科的弟子沈家楨、顧留馨所著的《陳式太極拳》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 1964年
唐豪、顧留馨合著的《太極拳研究》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1967年
陳照丕因教拳受到迫害,後來他將太極拳編成毛主席「語錄拳」,教鄉親們練習。
● 1972年
陳照丕去世後,應陳家溝村民之請,陳照奎回鄉教拳。
● 1978年
11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友人時,欣然題詞:「太極拳好」。
● 1980年
由河南省旅遊局、溫縣人民政府、陳家溝村共同興建的太極拳專業學校——陳家溝太極拳學校落成。1982年正式成立,張蔚珍任校長。
本期感言
首先感謝趙中興、趙士軍等很多攝影老前輩的辛苦努力,和當代攝影人的耐心收集,使小編有幸在太極拳資料庫里找到那個太極拳青黃不接的年代,那些珍貴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太極拳老照片。感謝陳家溝村的老功臣,原來的老村長張蔚珍老伯熱情地跑到縣城,給我講述了照片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也感謝武衛峰朋友前前後後花費了很長寶貴的時間,幫助挑選這些珍貴的圖片。
照片之所以彌足珍貴,是因為它記載著一段珍貴的歷史,重現了當年太極拳發源地的太極拳師為傳承太極拳嘔心瀝血的濃重情結。
情結該有多濃重,才能讓那些拳師們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頑強地把她傳承下來。
可是,太極的世界太大了,總有一絲不和諧的聲音傳遞過來,獨自在那裡,糾纏不休。雖然它絲毫撼動不了什麼,改變不了什麼,就像這黑白的照片,真真切切印證著真實的歷史。
不管別人說什麼。小編只認同一句話:
沒有當年發源地的堅守,沒有一代代太極拳人的傳承接力,哪有今天全世界太極的繁榮。
之所以花費不菲的時間整理這段歷史照片,真的不是用來刷新轉載量,而是用她告訴大家:
記住那些歷史,感恩那一代代人的付出,用更多的歷史責任,把發源地的傳承事業、把太極拳傳播事業做得更好。
感恩歷史,感念先賢。致敬太極不朽的青春。
推薦閱讀:
※侯鐵城大師習練楊澄甫式太極拳部分照片四
※這組用手機拍的照片有什麼問題,如何提高?
※2018/03, 城市荒野
※小偷入室行竊煲湯睡大覺 拿走女主人照片(圖)
※照片剖析課堂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