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曾指出:要加強出境旅遊人員禮儀培訓

核心提示:在兩個月後,5月16日召開的中央文明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再次指出:「加強對組團旅遊、出國出境旅遊人員的禮儀規範培訓。」「使文明禮儀、公共秩序、旅遊出行等重點領域的不良風氣有明顯改善。」

文章摘自《瞭望東方周刊》2006年第36期 作者:王全寶

採取懲罰措施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但不排除以後在「護照法」中增設相關懲罰性條款。

8月30日上午,林康和出境游領隊王禹正探討如何制定關於公民出遊前以及旅途中的培訓計劃。

作為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游總部副總經理,林康一周前接到總裁辦指示,就如何貫徹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關於《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要求,做一些具體的規劃。

「對於公民出國旅遊在國外應該注意的事項,很早我們就有相關知識的培訓。」林康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介紹說。

8月24日下午,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的「北京旅遊行業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活動」新聞發布會(暨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副總經理劉桂香代表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中國旅行總社、中青旅、首都旅遊集團等四家旅遊企業向社會發表了倡議書。

「這標誌著我國旅遊行業貫徹《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已經拉開了序幕。」新聞發布會後,國家旅遊局綜合司新聞處長張棟向《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表示。

中央領導批示

據國家旅遊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3100萬人次。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隨著中國公民旅遊人數的迅速增長,一些公民在旅遊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影響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

「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文明辦一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2005年11月1日,新華社《參考消息》第八版報道了「台灣人擔心大陸遊客不拘小節」的文章。當日,中央領導同志在該文上作出批示:「關於提高公民的文明習慣,除社會上的宣傳教育外,要進一步研究切入點,其中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抓文明景點創建、抓旅行社對旅行團的『全程教育』。」

根據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的精神,去年11月中旬,中央文明辦組織國家旅遊局、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商務部結合各自職責,提出了落實措施。

今年3月初,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對學習貫徹社會主義榮辱觀及時作出安排。

3月17日,中央領導同志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報送的安排上批示:「文明辦要集中一段時間,以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在兩個月後,5月16日召開的中央文明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中央領導同志再次指出:「加強對組團旅遊、出國出境旅遊人員的禮儀規範培訓。」「使文明禮儀、公共秩序、旅遊出行等重點領域的不良風氣有明顯改善。」

國外關注

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了關於《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認為,一些公民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群眾反應強烈。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國軟實力,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根據通知要求,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從2006年8月啟動,到2008年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從開展徵集活動以來,每天我們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上百封郵件,有的公民不但列出了不文明行為表現形式,並且還提出了對策建議,可以看出公民對這項行動的支持。」8月25日,中央文明辦協調組郭碧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在此次活動引起國內各界關注的同時,國外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評價。英國《泰晤士報》8月18日報道題為:不要吐痰、喧嘩、抽煙和蹲著。

同時美國之音網站認為,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出國人員的文明行為準則,這種做法相當罕見,對提升國家形象有一定積極意義。報道同時指出,要想提高國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就必須從教育抓起,因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8月20日,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引述了以上相關報道。

並非中國特色

一位駐北京的《華爾街日報》記者看到《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相關報道後感嘆說,「這種活動太具有中國特色了!」他認為很少有國家會出面來開展關於國民素質的行動。但中央文明辦協調組出具的調研報告,否定了這位美國記者的說法。

中央文明辦協調組提供給《瞭望東方周刊》的資料顯示,今年4月5日,韓國各大媒體報道了一條消息,即政府將採取措施,限制「醜陋的韓國人」出境,以維護國家的形象。

韓國媒體所稱「醜陋的韓國人」,是指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因行為不端給國家形象造成損害的人。根據韓國《護照法》第8條規定,對於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違反當地法律,從而損害韓國形象的人,政府將在一定期限內拒絕發放護照,最高期限可達3年。

無獨有偶,日前,美國「商業為外交行動組織」編撰了一本《世界公民手冊》,呼籲美國公司以此培訓其派駐海外的員工,儘快修補美國人的「醜陋形象」。按照該組織的規劃,即將被派往其他國家的美國公民都將收到一份《世界公民手冊》。

不排除增設懲罰性條款

曾做過11年導遊,目前擔任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游領隊的王禹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每次帶團總有幾個遊客「行為不端」,這些遊客多集中在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屬於暴發戶的那種。對於中國公民出境游的不文明行為,旅遊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否會採取有效的措施呢?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是很複雜的「工程」,它需要很多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另外採取懲罰措施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但不排除以後在「護照法」中增設相關懲罰性條款。

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司張棟介紹,有關部門將組織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對徵集結果進行研究論證,擬訂《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

「各旅行部門要建立健全包括出境行前培訓、行中督促、行後總結等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各旅行社要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的原則,切實承擔起教育引導廣大遊客的職責。對未能有效履行教育遊客職責、屢屢造成不良影響的導遊和旅行社要進行批評教育和責令整改。」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經濟上有條件走出國門時,不經意間許多不文明舉止被帶到國外。一些人口袋裡錢多了,便覺得了不起,也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可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每一個出國的中國人,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海外形象,甚至關係到中國軟實力的消長。」

倉稟實而知禮節,文明程度的提高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近20多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並沒有帶來文明素質的同步提高。李明認為,提高公民素質,需要整個環境來帶動,一次行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中央文明辦定義中國公民旅遊中七種不文明行為:

1、不修邊幅:無論是在國內景區還是在國(境)外旅遊景點,都能看到衣冠不整、形象不佳的遊客。夏季隨處可見「膀爺」(裸露上身)招搖過市。有的遊客穿上新買的T恤,再打上領帶。有的勾肩搭背、呼嘯而過。酒足飯飽後剔牙的動作毫不掩飾,還咬著牙籤東張西望;把褲腳擼到膝蓋上,翹起「二郎腿」等等。

2、不講衛生:隨地吐痰、便溺;亂扔垃圾;隨處扔泡泡糖;有的中國遊客就餐時喜歡用筷子夾菜給客人。

3、不懂禮儀:不聽導遊講解,不尊重服務人員,不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不謙讓老人婦女,在禁煙區和公共場所吸煙,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禮貌地討價還價。

4、不守秩序:在機場辦手續和安檢,踩踏黃線;在飛機上爭搶行李箱空位,在餐廳、商店,一哄而上「搶吃、搶購」。在等電梯時,喜歡大包小包地圍在電梯口等。

5、不遵法規:「亂刻亂畫、損壞文物」一直是國內旅遊難治的「頑症」。中國遊客喜歡賭博;公費旅遊的遊客常常坦率地要求「不看古迹,去賭博或紅燈區」;還有些遊客在自助式餐廳吃飽了還「兜」著走等等。

6、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一些遊客隨意破壞景區環境,損毀公共設施。如掀翻景區內的石凳和長椅,砸爛路燈圍欄;撕毀路標和警示牌;一些遊客肆意採摘景區鮮花和楓葉,有些自駕遊客把車亂停亂靠碾壓草坪等等。

7、喧嘩吵鬧:一些導遊說,「喧嘩吵鬧」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旅遊團隊的「標誌」。一些遊客把國內敬酒的習俗搬出了國門,大聲輪番敬酒,划拳行令,把餐廳里的顧客都嚇跑了。
推薦閱讀:

酒桌上的禮儀
【禮儀】咨客接聽電話禮儀
婚禮祝詞(新娘單位領導)-禮儀,婚禮大全-新晨範文
接待禮儀 -
待客禮儀

TAG:禮儀 | 旅遊 | 出境旅遊 | 培訓 | 領導 | 禮儀培訓 | 中央 | 出境 | 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