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速來」? 明星報酬≠節目質量
在一檔韓國娛樂節目中,被問及在中國的出場費,因為《我是歌手4》在中國迅速走紅的韓國歌手黃致列回答,「看作是韓國的100倍就行了」,震驚眾人——這當然是少見多怪的韓國人。中國經濟如火如荼,熱錢好像流水一般,只要是熱門行業,一定能夠名利雙收,尤其是中國足球、影視和綜藝節目等泛娛樂領域,「人傻、錢多、速來」,從電話、簡訊到各種社交APP,相信有關中國錢好賺的交流定然是非常頻繁。記得在遙遠的1990年代,中超聯賽的前身甲A聯賽便有如此傳說,當下絕對不是傳說,而是赤裸裸的現實,不信去問恆大、華夏、蘇寧、國安等俱樂部的內外援。中國球隊和娛樂節目一樣,除了錢就是把握不好節奏感。
高額出場費、片酬、周薪,以至於到了日韓港台地區的百倍級別,捧著我們的或者是請來的明星,好像也並沒有帶出多棒的成績。剛剛抽籤完畢的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十二強賽又是被看扁的死亡之組、中國電影票房儘管即將超過北美,可是口碑一路走低、好看的有料的綜藝節目一般來說都是從海外購買的版權,說起來中國足球職業化已經22年、院線制的中國商業電影已經14年、中國綜藝節目從海外取經也絕對超過20年,到如今,熱火朝天的球場、銀幕和熒屏上,明晃晃的都是些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在比賽、走秀、撩騷,也不見內容何時能夠有本質上的提高。中外明星的報酬與節目質量之間,如同滬市股市的指數與中國經濟的關聯,都是毫無關係。
中國明星太容易成為大腕,一不留神就成了大股東甚至大老闆,三四線明星也能年收入過千萬人民幣,一線基本上一部大戲就是數千萬的收入,而超一線的巨咖則輕鬆過億,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兩千萬美元俱樂部的明星數量應該已經被中國趕超。黃致列在韓國節目中的獻寶,不過是中國市場的一般現象,根本就不會讓出品節目的製作公司心疼。事實上,節目質量並不關鍵,只要有觀眾看、有廣告、在黃金時間播出,一切就都OK,至於說「明星和綜藝誰養誰,我們的綜藝環境健康嗎」這類的憂思,則被認為是杞人憂天。眾人都以為問題嚴重,然而又有什麼辦法呢?!中國娛樂圈「以人為主、內容為輔」,一個明星只要紅一首歌、有一個角色站得住,就可以吃上十年沒問題。北美真人秀以草根為主,內地就是明星的好所在。日韓港台地區明星多受制於經紀公司,藝人數量與娛樂節目資源匱乏之間的矛盾近乎於不可調節,然而在內地,經紀公司多數被明星牽制,並且影視劇和綜藝節目不僅數量眾多,更關鍵的是絕大多數明星可以穿梭自如,這與北美、日韓的高度分工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曾經以為,外國球星來了能夠幫助中國足球提高,外國明星來了能夠帶動中國影視和綜藝節目提高,也不說就沒有提高,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水平橫向相比,最多是聊勝於無,假如閉關鎖國肯定是抱殘守缺、要被套圈的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