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 | 地凍天寒,養生「冬藏轉春生」
大寒
2017年1月20日
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
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
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嚴寒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寒大寒,防風禦寒」
大寒是一年中寒邪最盛之時。「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淫」,淫是過度的意思。在冬季,就是寒邪偏多。
中了寒邪後會有哪些表現呢?
首先,會不由自主地蜷縮,肌肉收緊,打哆嗦,上下牙床直打架,而當肌肉、肌腱收緊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產生筋攣和疼痛,受寒後小腿肚抽筋就是這樣來的。
其次,寒邪會造成人體機能功能的下降和衰退,人的心率體溫也會慢慢下降,使人逐漸陷入似睡非睡的昏迷狀態。
家裡有心臟病患者的朋友,到了冬天就更要格外小心了,因為寒邪可以進一步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腦梗。
禦寒邪,艾灸簡單有效
我們要知道,自然界中,熱氣都上升,寒氣都下降。老百姓有句俗話「寒從腳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想禦寒,首先要注意腿腳的保暖。
要養成晚上用熱水泡腳、燙腳的習慣。在泡腳的水中加入艾草或者紅花白酒都行,能夠達到活血的目的,泡的時候注意保持水溫,泡到全身發熱出微汗就可以了。
《傷寒論》告訴我們,人體抵禦寒邪的第一道防線就是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經過整個背部,而背部只有一層薄薄的肌肉,禦寒能力很差,所以保養背部是重點。
在北方睡火炕,在南方對著火塘烤後背都是溫煦膀胱經的好方法,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就乖乖艾灸吧~
大寒時節灸法
溫暖的艾灸能發揮活血助陽、禦寒暖身的作用,可調整全身氣血經絡,大寒時節不艾灸可是極大的遺憾。
灸療頻次:1次/日,要把握好前幾天、大寒當天、後幾天的時間。
艾灸穴位:
督脈:百會、大椎、命門
膀胱經:肺俞、心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
冬天採用隨身灸的灸友比較多,將罐子扣在背上往往能灸住好幾個穴,所以也不用太拘泥於找穴。
·脾胃虛寒者可灸中脘和足三里、神闕
·腎氣不足者可灸氣海、關元、腎俞·心脾兩虛者可灸心俞、脾俞、三陰交
·心膽俱虛者可灸心俞、膽俞、內關、足三里
·脾虛濕困者可灸脾俞、足三里、三陰交
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就是指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作適當的調整,養生也是如此。不同時節養生進補的部位也不同。
推一推、按一按
1百會穴——能降血壓百會為督脈之要穴,是諸陽集會之處,與各臟腑經絡相通,故有調整陰陽整體治療之用。對於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性頭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環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等、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氣管炎、反覆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2期門穴——疏心解郁
大寒養生的重點在於調節肝膽經,這樣不僅能升發陽氣防風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鬱悶、壓抑的情緒。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中醫古籍《傷寒論》里認為此穴為疏泄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
大寒由於極寒,最容易出現2種要命的疾病:
第一就是心臟疾病,大寒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情緒波動,就相當於「雪上加霜」。所以大寒時節心臟疾病也會是一個高發局勢。
第二就是中風,到了一定年齡,由於本身的衰老,血管出現硬化、彈性變差,寒冷、勞累等都可能導致中風。那大寒節氣如何降低風險養生?
大寒節氣養生要點
大寒是冬季六節氣之一,此時天氣寒冷已極,故名大寒。大寒的養生,要著眼於「藏」。意思是說,人們在此期間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保持精神安靜,把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
1. 本節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2.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
3.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推薦閱讀:
※[轉載]看古人養生,句句是真經?!!!
※跪著也可以養生,你造嗎?
※經絡養生
※「綠色蔬菜」最有營養?錯,深色蔬菜才更具有營養優勢!
※「嘉園養生」春節長假後如何調整飲食,回歸正軌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