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書評,金書網

杜拉拉,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領,有著七十年代生人「職業的一代」的標本式特點,做著一份不高不低的人事行政經理的工作,拿著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經歷著職場的跌宕起伏。   就是《杜拉拉升職記》中的主人公杜拉拉,和大多七十年代人相似,她並不具有「純種」的外企血統。她不是歐美500強的管理培訓生,起初似乎也沒有明確的職場生涯規劃。但在經歷過鄉鎮企業的老闆騷擾和港台企業「非人性化的苛刻」之後,杜拉拉終於在歐美500強企業找到了棲身之地。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爭取,甚至是鑽營之後,杜拉拉終於做到了人事行政經理的位置上。但經理的位置也只能讓杜拉拉享受片刻成功的歡娛,這個位置亦是更多職場傾軋和複雜人事鬥爭的開始。      杜拉拉其實是一代外企人的縮影,他們的所有職業化訓練皆源自第一家外企。雖然我始終懷疑,從民企到台企再到外企,杜拉拉的能力有沒有真正提升。儘管表面上,杜拉拉能把活都搞定,功課(外企的慣用語,多指那些Paperwork)也做得很漂亮,並且還學會了一些彙報技巧和招聘技巧。但實質上有外企職業背景的人都知道,那些職業素養的提高,大多還只是遵照SOP(標準作業程序)的規範化,但這很大程度並不是真正的工作能力。SOP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讓你學會如何在一個公司做一個工作人,並不見得是讓你學會解決問題的技術。事實上,杜拉拉或多或少有投機的天份,她的升職,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為她並沒有傻到完全遵照SOP辦事,而是打通了高層的關係。外企的職場成功人士,往往都具有那些挑戰舊有程序的天份,其實這也並不違反大多數公司的文化。一板一眼地按照程序辦事,並不會讓你升職,程序的縫隙地帶,正是讓杜拉拉充分施展投機天份的所在。      投機的褒義詞是「充分展示自己」,這也是大多數歐美500強的文化之一,事實上也正是蘊含在這些企業中的西方文化。杜拉拉在DB(在書中她就職的公司)之所以混得不錯,我看有很大的原因是她的性格中本身就暗合這種文化。假若杜拉拉在國內企業工作,那這種個性非但不是優勢,反而可能就是一個很大的弱勢。      杜拉拉的個性強悍,凡事爭取,很懂得維護自身的利益,必要時也會挑戰(在外企,這詞語叫做Challenge)別的部門,這幾乎就是外企出身的人的普遍個性。但要說杜拉拉就此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職業人士,那恐怕也很難說,和一個真正的職業人士相比,杜拉拉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她還只能算是一個尋常草根找到好工作的典範,離成功,卻還很遙遠。      從杜拉拉的職位來看,管3個主管的基層經理,也並非是在銷售、市場、財務這些核心部門,就算在特定的情況下算是「重要」,也至多是個重要的棋子。杜拉拉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她還是個「有感情」的人,假使她還想繼續在外企發展,恐怕這「感情」本身就是一個大忌。職業人士幾乎是不能有感情的,至少她要懂得,感情必須深埋在心底。      杜拉拉的故事中,還穿插著和K/A銷售總監王偉的戀情,王偉甚至還有段和小區經理Daisy、杜拉拉的三角戀情,這件事最終還導致了王偉的被迫辭職。雖然,這樣的辦公室戀情對於整日忙於工作而圈子不大的白領來說也是見怪不怪。但正如外企普遍的遊戲規則,杜拉拉也知道,這種事情的發展最終一定會導致一個人離開現在的公司,所不同的只是方式和時機。這些事情的發生,也正是七十年代人矛盾價值觀的體現:幼時所接受的中國傳統教育和成年後所接受的西方職業訓練之間的矛盾。      如果要我為杜拉拉下個職業前景的預測,我並不樂觀。她的今天僅維繫於一份工作,而且處境似乎也並非最佳。從既往處看,她顯然已經完全否定了她那些民企、港台企業的職業出身,從未來看,她也似乎已經碰到了職業的天花板,很難再有上升空間,儘管她對升職加薪一直是孜孜以求。從婚姻來看,30多歲,也未為自己定下終生——書的最後,她和王偉只是再遇,而並沒有交待一定就是結婚。即便是結婚,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這意味著她的Base要從她喜歡的廣州移到王偉的家鄉北京,那並不是她真正喜歡和熟悉的地方。      也許正是這些矛盾,讓書的作者要把杜拉拉的故事寫出來與作者分享。毫無疑問,這書這肯定是熟捻歐美500強職場的人所寫,同時,這書也無處不透著這代人的矛盾:公司與外部社會、職業與生活、工作與婚姻。七十年代人,面對割裂的成長方式與社會,也許矛盾正是他們的宿命。
推薦閱讀:

職場攻略:《杜拉拉升職記》啟示錄
如何評價杜拉拉升職記?

TAG:升職 | 杜拉拉升職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