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7》難成爆品國產科幻何時原力覺醒?|票房|科幻片|星戰7

  文/新浪專欄 水煮娛 肥羅君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以下簡稱《星戰7》)的票房故事正在告訴我們兩件事:一、和《速7》的破紀錄大片相比,它的票房還不夠爆,可是與《星戰》系列電影過往內地票房成績相比,它已經成為系列中的爆品;二,國產科幻片的機會來了。

  根據「電影票房」統計,1月9日登陸內地影市的《星戰7》3天累計3,92億。儘管遠不及《速7》同期票房,但上映三日,單片累計票房已經超越《星戰前傳》三部曲在內地票房總和,實際上已經幫助《星戰》系列電影完成了內地市場的票房逆轉。

  作為席捲全球票房的年度科幻大片,《星戰7》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也面臨不可避免的市場疑慮:在正傳系列未在大陸上映,前傳系列票房一般的情況下,《星戰7》會不會只是一部票房容量有限的粉絲電影?

  事實表明,缺乏星戰文化氛圍和星戰粉絲確實對《星戰7》票房耐力造成影響,進入工作日後《星戰7》票房走勢明顯放緩,關於影片創新不足的評論也開始顯現,但結合好萊塢科幻片近年來在內地市場的票房表現,能夠在粉絲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實現系列票房逆轉,恰恰表明《星戰7》集中點燃了中國觀眾的科幻片觀影需求。

  《星戰7》的商業成功為國產科幻提出的問題在於:如果不接地氣的《星戰7》都能夠在國內市場取得突破性的商業成功,那麼對於《三體》之類已為觀眾熟知的國產科幻IP來說,一旦我們具備了好萊塢同等的類型敘事和特效水平,將有可能創造怎樣的票房井噴?

  中國科幻電影已經迎來了一個新階段,可是當觀眾的科幻觀影熱情被《星戰7》這類美國科幻大片點燃,我們的科幻大片在哪裡?2016會不會是中國科幻電影「原力覺醒」的一年?

  3天超越《星戰前傳》三部曲內地票房總和,《星戰7》究竟算不算爆品?

  相比美國本土繁榮的星戰文化,《星戰》系列在內地並不具備穩定的影迷基礎,從電影本身來說,也並不具備類型或特效上的突破,這令《星戰7》在內地市場「不夠爆」的票房成功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意外。

  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對比:1999年《星戰前傳Ⅰ:魅影危機》全球票房9.43億美元;2002年《星戰前傳Ⅱ:克隆人的進攻》全球票房6.5億美元;2005《星戰前傳Ⅲ:西斯的復仇》全球票房8.5億美元。但是上述《星戰》前傳電影的內地票房均在1億人民幣左右。

  面對《星戰》系列全球票房和內地票房的強烈對比,內地行業專家一致的判斷是:中國缺乏鐵杆的星戰迷和星戰文化。《星戰前傳》三部曲國內上映10年之後,《星戰》系列的國內觀眾基礎盤有可能不是壯大了,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縮小了。

  在全球市場上,《星戰7》正在創造奇蹟的航線上以「超光速」飛行,美國權威電影票房網站數據顯示,該片全球票房收入已超過17億美元,創下電影票房史上北美第一、全球第三的戰績,隨著重要票倉內地市場掘金的全面啟動,該片全球票房有望突破20億美元。

  而看看《星戰7》的內地票房,目前累計票房已經接近4億,超過了《星戰前傳》三部曲在內地市場的總票房,儘管不及《速7》等破紀錄電影,但與《星戰》系列過往內地票房成績比,依然不難看出《星戰7》在內地票房的突飛猛進。

  《星戰7》到底算不算爆品?就像任何在美國本土持續成功,卻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美國產品一樣,當其中一件系列產品突然引爆中國市場的時候,我們能說它不是爆品嗎?

  正如專家指出的,內地並不具有像美國市場那樣的龐大死忠星戰迷群體,他們還撐不起龐大的票房體量,那麼問題來了,缺乏強大「群眾基礎」的《星戰7》是怎樣在國內市場打響「票房反擊戰」的?

  情懷牌不好打,《星戰7》票房全靠鹿晗嗎?

  在美國國內,《星戰》代表著一種宗教式的文化現象,加上《星戰》復活的情懷牌召喚,很容易取得好的票房成績,再得益於好萊塢「復活經典大師」JJ艾布拉姆斯的出色導演,《星戰7》的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7%,Metacritic評分達92分,高口碑進一步保證了該片收割全球票房。

  可是,當上述優勢來到內地市場,卻並不能保證該片收穫內地市場的票房成功,對於當下內地市場主流觀眾80後、90後觀眾來說,上世紀70年代開啟的《星戰》三部曲有些年代久遠,就算是《星戰前傳》三部曲,最晚的一部上映距今也有10年時間。

  也就是說,對於內地觀眾而言,《星戰》並不代表什麼情懷,它就是一個知名的美國科幻IP電影而已,可是《星戰7》的首日票房卻一舉粉碎了各種不樂觀估計,那麼作為一個科幻電影產品,《星戰7》征服內地市場的原因是什麼,難道一個鹿晗就完成了《星戰7》的票房逆轉?

  首先是粉絲和路人觀眾的平衡,做到了給粉絲看情懷,給路人看特效。《星戰7》講述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劇情延續了第六部《絕地歸來》的時間線索,恩多戰役結束30年後,銀河系又崛起一個黑暗政權,他們製造了一件超級武器「弒星者基地」,新老英雄繼續與之戰鬥。

  這樣有兩大好處,其一是全新的故事能夠對路人群體也產生吸引力,沒有看過前六部的觀眾完全不必擔心看不懂,2億美金燒出來的特效,如飛船宇宙大戰、星球被摧毀等特效場面毫不欺場,足夠吸引國內觀眾。

  其二是在新故事中還原《星戰》系列的原有風格,如影片還原了1977年老版「星戰」在摩洛哥的片場,使用了大量老式的道具模型,復古感十足,結果成功引發粉絲們淚奔。

  其次是利用鹿晗推廣等形成社會話題,令《星戰7》超越粉絲電影,成為一部現象級大片。

  早前包括《華爾街日報》以及各種美國脫口秀節目都探討過中國觀眾對《星戰7》普遍沒有愛的話題。

  從昨日的觀影現場來看,對於《星戰7》的各種情懷梗,觀眾基本愛無能。哈里森·福特扮演的漢·索羅與毛怪秋巴卡登上千年隼號時說了一句:「我們回家了。」這段戲之前被做成預告片在網上播出,歐美不少粉絲都表示過聽到這句話就直接淚奔;而電影在美國上映後,據說這段戲一亮相,也迎來觀眾各種掌聲,因為這是哈里森·福特演的漢·索羅自1983年《星球大戰:絕地歸來》32年後,再度回歸千年隼號!然而昨日的觀影現場,中國觀眾基本沒有反應。

  從表面上看,《星戰》梗在內地市場吃了閉門羹,但通過在上海舉行盛大的粉絲聚會及首映禮等星戰文化氛圍營造,星戰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形成持續轟炸,令路人觀眾漸漸被狂熱的星戰粉感染,加上鹿晗擔任推廣大使形成的粉絲效應,令年輕觀眾逐漸進入到星戰氛圍中,導致了影片口碑迅速蔓延,逐漸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了一股星戰熱,而這正是現象級大片的成功關鍵——被公眾熱烈討論。

  最後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科幻片市場正在加速覺醒。在《三體》等科幻小說成功的培育下,中國觀眾的科幻觀影需求正在被迅速激發出來,當古裝類型出現勢微,中國觀眾需要新的大片類型滿足其看大片的需求,除了魔幻類型之外,科幻類型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問題只在於,電影市場能不能提供觀眾需要的合格的科幻大片。

  《星戰7》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當下的票房可以說應驗了那句老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國科幻片的機會來了,誰能搶佔風口飛起來?

  《星戰7》的商業成功帶給中國電影一個重要啟示:中國科幻片的機會來了。

  從表面上看,國產科幻電影的IP現在炒的火熱。不僅《三體》預計2016年上映。稍有名氣的科幻作品都已加入影視改編行列,業界甚至預計2016將成中國科幻年。

  可是到目前為止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除了微電影有《水滴》這樣的亮點,《從天而降》、《不可思議》這樣的科幻電影並沒有收穫好的口碑,網路科幻劇則基本沒科幻什麼事兒,科幻包裝成了被觀眾吐槽的對象。

  為什麼中國科幻電影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主因之一,中國觀眾與科幻對接仍有隔膜,中國科幻文化建立還需要時間;而另一個主因是,中國科幻電影工業還遠沒有建立起來。科幻片不科幻還是當下中國科幻影視作品普遍存在的問題。

  《星戰7》的意義在於:它回應了關於科幻片市場的疑慮——沒錯,中國科幻電影的觀影外延也可以擴散到普通觀眾,而不局限於科幻電影粉絲和科幻讀者群。

  對於國產科幻電影來說,依託國內科幻作品本土化IP優勢,再加上從好萊塢學習的大片經驗,既然中國電影工業已經能打造出《捉妖記》、《尋龍訣》這樣的成熟工業作品,創造屬於中國的科幻電影新時代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說,《星戰》系列在IP開發、衍生品挖掘、星戰文化營造等方面的經驗,也為「中國式科幻大片」的可複製化商業路線提供了靠譜的經驗。

  接下來的故事重點就在於:中國電影人能否搶佔這一科幻風口,促成國產電影在科幻類型上的成熟,甚至反攻好萊塢,打造屬於中國電影的《星球大戰》,開創中國科幻電影的「新希望」。

  但是在此之前,中國科幻電影也許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當好萊塢已經將他們的「May the force be withyou。(原力與你同在)」說了30多年,中國科幻電影還需要做個安靜的美男子,靜靜等待屬於自己的「原力覺醒」。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推薦閱讀:

在未來如果人類發明了時光機,那他們為什麼不回我們這個世紀為我們做一些高科技產物?
2018年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嗎?
一個中國導演帶好萊塢團隊拍科幻片,全球預售,《蒸發太平洋》是怎樣的玩法?
《異形契約》情節怎麼樣,細節怎麼樣?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科幻片?

TAG:科幻 | 票房 | 產科 | 國產 | 科幻片 | 覺醒 | 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