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到107歲,一生捐了47億元3萬座樓,只愛兩個女人
導讀:邵逸夫是一位傳奇人物,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全部歷史。同時,他以個人財產成立「邵氏基金」,為中國教育事業捐款達25億港元,加上他在英國、美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額捐贈,在古今捐資助學史上可稱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他活到107歲,沒有馬雲、王健林有錢,卻一生捐了47億、3萬座樓;調侃向華強,培養了發哥華仔,捏成龍臉,也只有他了!
邵逸夫臨終前說了幾句話,中國多了兩千多所學校。逸夫先生臨終前早已不能自理,但是他對自己的孩子明確表明,80%的財產要投向教育行業。
邵逸夫是一位傳奇人物,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從默片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的全部歷史。同時,他以個人財產成立「邵氏基金」,為中國教育事業捐款達25億港元,加上他在英國、美國、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額捐贈,在古今捐資助學史上可稱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他見證了香港娛樂業的起起伏伏,更是這個文化產業的領軍人和頂樑柱,他的人生充滿創奇色彩。今天我們來八一八邵逸夫和他的女人們,以及他的成長史。
邵逸夫祖籍寧波,1907 年,出生於上海一個富有家庭,父親邵玉軒育有5男3女,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後來被香港影視圈尊稱為「六叔」。邵逸夫從小天資聰穎,尤其痴迷於戲劇與電影。那時,他最大的夢想是能在電影行業中大展身手。因為家道中落,1926年,剛從中學畢業的邵逸夫,應三哥之邀,南下新加坡,開始涉足電影業。兄弟倆很辛苦,打拚天下。
邵逸夫和三哥
當時,新加坡最聞名的富豪余東璇十分賞識邵氏兄弟,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現場還有大自己5歲的黃美珍。邵逸夫一見鍾情,但卻深感不安。因為,黃美珍是余東璇的女友,而余東璇既是前輩,又對自己有恩。余東璇並不在意,反而讓美珍一起參與邵氏機構內部事務出謀劃策。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1931年,邵逸夫決定拍有聲電影。1932年,邵氏兄弟終於在香港攝製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開創了中國有聲電影的新紀元。這部影片讓邵逸夫賺了一大筆,並聲名鵲起。儘管倍受爭議,邵逸夫和黃美珍卻越來越感覺彼此再也分不開,雖然邵逸夫身邊從來不缺美女,但卻一心向著黃美珍。終於有一天,邵逸夫向余東璇傾吐了他和黃美珍相愛的事。余東璇聽罷,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說:「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及這麼多,難道讓美珍一輩子陪著我這個老頭子嗎?」邵逸夫對余東璇深深鞠躬!
20年之後,1952年的一天夜晚,邵逸夫辛苦萬分在一個意外的場合聽了女歌星方逸華的演唱,從此兩人成為紅顏知己。
方逸華年輕時照片
左:黃美珍 中:邵逸夫 右:方逸華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離開了奮鬥了30年的南洋,與合作了30年的三哥分手,從獅城來到了香港。這一年邵逸夫正好50歲,孔子所說的「知天命」之年。邵逸夫卻以萬丈雄進軍香港,再圖霸業。
來到香港之後,邵逸夫做了一件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的事情:向方逸華髮出了邀請,請她來邵氏兄弟公司工作。當時,方逸華的歌唱事業如日中天,許多人都她勸她不要離去。
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地退出了歌壇,跟隨邵逸夫的腳步。方逸華沒有讓邵逸夫失望。自從進入邵氏公司之後,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是邵氏公司最早一個上班、最後一個離去的人。她從邵氏企業採購部小職員做起,逐漸做遍公司的每個部門,對內調停,對外交際樣樣精通。
1987年,邵逸夫的髮妻黃美珍於美國病逝,享年85歲。她與邵逸夫的婚姻維持了整整50年。雖然因為邵逸夫忙於事業,每天都「只休息一個小時」,與妻子相守的時間並不多,但邵逸夫是長情的人,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更替。為了追憶亡妻,那一年,邵氏公司停業一年。
80年代,TVB開播,造星夢工廠正式開啟,由此邵逸夫的財富量級上了一個新台階。TVB的無線藝人培訓班正是由他提出來的,培養了諸如周潤發、趙雅芝、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等一系列大牌明星,可以說基本上80%的香港明星都是由邵逸夫旗下的公司培養出來的,甚至香港知名大導演杜琪峰都是從無線藝人培訓班裡出來的。
這時候邵氏電影稱霸香港市場20年,由默片到有聲,由黑白到彩色,由時裝到古裝,由大型古裝到黃梅調,由黃梅調到武俠片,邵氏電影的每一個嘗試都給中國電影業帶來新的可能。此時,每年產量高達40多部影片,歷經數十年都是香港最大的影視拍攝製作基地,有「東方好萊塢」之稱。
邵氏鼎盛時期,辦公大廈、銀行、宿舍、餐廳一應俱全,合約導演和演員不算在內,其他員工就高達1700多人。
當年的邵逸夫真是意氣風發,身邊也是美女如雲。然而,他只對兩個人傾心,一個是老婆,一個是紅顏知己方逸華。對於方逸華,他一直心存愧疚。雖然方逸華從未向他提出過結婚的請求,但他知道這是她多年的夢想,而他不願意負了這個痴情的女人。於是,1997年,在妻子黃美珍逝世10年後,邵逸夫終於決定再婚,迎娶已將女人最寶貴的40多年時間奉獻給了邵氏的方逸華。
1997年5月6日,90歲的邵逸夫與62歲的方逸華在美國拉斯韋加斯正式註冊結婚。邵逸夫與方逸華相守近半個世紀。
2010年元月,活到老乾到老的邵逸夫在102歲高齡,決定休息,他卸任香港無線電視台行政主席職務,將這個他花費畢生心血創建的、市值164億港元的電視王國交給了方逸華打理。
隨著邵逸夫的退位,TVB和邵氏產業也逐漸沒落,香港娛樂業最輝煌的時代也落下帷幕。
邵逸夫的傳奇一生公元1907年,暨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離世的前一年,江南水鄉的一戶富足人家裡,迎來了他們的第六個孩子,家人為他取名為邵枚楞,但朋友們更喜歡叫他老六或六老闆。在此之前,一個名叫西洋鏡的泊來品流入中土。成人後,這孩子的長兄,中國電影的先驅,天一公司的老闆邵醉翁給他起了個別號——逸夫。後來,邵逸夫自況道:自己的一生註定奔波忙碌,但又想著能鬧中取靜,安安逸逸地過一生。
一生閱片五位數的「超級影迷」
邵逸夫的老家浙江寧波,可謂中國早期電影的福地。張石川、袁牧之、應雲衛等中國電影卓越的開路先鋒都誕生於這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所在。而邵家與電影的淵源,也讓這個曾經一度凋敝的大富之家起死回生。邵氏兄弟無一人子承父業,幾乎全部投身於水銀燈下。剛剛中學畢業的邵逸夫,就響應三哥邵仁枚的召喚,下南洋開埠市場。邵逸夫回憶創業之艱辛,形同苦力一般,走街串巷,搬運器材。
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的中國受其牽連。作為新興產業的電影也概莫能外。當時還是青澀少年的邵逸夫就從中看出巨大的商機。1931年,他的老鄉張石川炮製出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同年,邵逸夫前往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幸虧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著一小塊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飄泊一夜後終於獲救生還,並從美國好萊塢買回所需的「講話機器」。很快,曾學習攝影的邵逸夫就大展拳腳,身兼製片和導演,拍攝了第一部粵語殘片的先聲《白金龍》。本片投資一萬,卻獲得七十萬的收益。這大大鼓舞了邵逸夫從影的熱情,也使剛剛舉步維堅邵氏集團很快就健步如飛。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二戰前,邵氏父子在東南亞一帶已經擁有139家電影院和9家娛樂場,成為了當時聲名最為顯赫的電影集團之一。
隨著抗戰的爆發,炮火擾亂了邵氏影業的發展進程。邵氏慘淡經營,直至難以為繼,被迫關門了事。戰爭結束後,邵逸夫考察了澳大利亞和美國,他把目光投向了香港。1957年,邵逸夫回港以32萬元買下「父子公司」的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並自任總裁,由此開始了叱吒香江三十年的輝煌生涯。
邵逸夫有著嚴重的迷影情結,他曾自詡每天至少看一部電影,最高紀錄是一天九部,一年700多部,終其一生,其閱片量已達五位數。
三大策略建立「東方好萊塢」盛世:建大片場、培養大明星、娛樂至上
邵逸夫本人不僅精通編導攝錄美等電影工種,對電影的發行、製作、宣傳也有著清醒的頭腦和準確的判斷。更重要的一點,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已過天命之年的他,第一個到公司的是他,最後一個走的還是他。
邵逸夫閱片無數,而對自己公司影片的要求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更多人去看。他認為去戲院無非是看人、看景和看事,這三方面都滿足了,就無往而不利。看人就是看明星,從天一到南洋再到邵氏,從早期的胡蝶、阮玲玉到中期的李麗華、凌波,再到更晚些的狄龍、姜大衛,無一不美崙美奐,顧盼生輝。乃至進軍電視時,周潤發,趙雅芝以及劉德華、梁朝偉為代表的五虎將,包括後來風靡華人世界的四大天王,都是經這位老先生一手策劃。
看景,主要是室內場景的設置,亭台樓榭均要舒服養眼。邵氏最重要的兩位最炙手可熱的導演,李翰祥和楚原都是置景的高手。邵逸夫更以過人的膽識,不惜血本,在香港清水灣的一座荒山斥50萬港元,建立了亞洲迄今為止最大的影城——邵氏影城。佔地80萬英尺,員工超過1300多人,從這裡拍攝的影片源源流向邵氏電影發行網,每年高達40多部影片,遠遠超過香港其它電影公司的影片產量。外國人所稱之為的「東方好萊塢」具體指的就是此地。
說到「看事」,邵氏的影片幾乎全部具備無絲毫門檻且毫無遮擋的娛樂性,像李翰祥執導的《後門》、許鞍華執導的《傾城之戀》這類文藝小品,絕對是謂鳳毛麟角。邵氏影片皆是最為升斗小民最喜聞樂見的「拳頭加枕頭」。拳頭屬張徹,枕頭則屬李翰祥,後期又有更為邪異的桂治洪和牟敦芾。
邵氏出品了一千多部影片,為華語電影製片廠產量之最。但從人文上考量的話,那句「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口號就不得不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邵氏的台柱子李翰祥離開邵氏,遠赴台島後的《破曉時分》、《冬暖》、《緹縈》等片才最大限度地展開了這位大導演的文化意趣。而李翰祥的把兄弟,曾在邵氏以喜劇演員身份加盟的大導演胡金銓,在執導《大地兒女》、《大醉俠》之後,也在台灣將自己的人文武俠做到了真正的發揚光大。誠然如此,邵氏兄弟的電影,在工業水準上,卻給香港電影,乃至整個華人世界帶來了一個百試不爽的方向。濃烈的草根氣質,鮮活而不乏誇張的影調,對人類基礎慾望的恣意開堀,都在邵氏影片里應有盡有。也從客觀上傳播了中華民族,對舊時的民風、民情具有文獻紀錄的寶貴价值。
邵氏開始走下坡路的標誌,一般認為是邵氏高層鄒文懷和何冠昌因多重原因,而自組嘉禾影片公司。與邵氏分庭抗禮,但一個更明顯的信號。是當時的功夫巨星李小龍與邵氏的合約在資金方面最終沒有達到。李小龍投身嘉禾後,給香港電影帶來新的生機。精明如邵逸夫者這一次的走眼,大概讓他對自己的判斷力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
1985年,邵逸夫賣出全部院線。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一個龐大的電影王國至此拉上了它曾經華麗絢爛的帷幕。2000年,馬來西亞的「天映娛樂」斥資4億港元購入760部邵氏電影的永久版權,並花費2億港元作數碼復修。
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電影(SB)。如今,隨著這位娛樂大亨的悄然內幕,他和他的那些經典的影視文化形象一樣,成為了這回憶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教你3招粉碎女人防護牆,輕鬆挽回女人心
※男人女人都要看一下,我看了三遍有三次不同的體會
※燈下漫筆74 五十歲女人依然可以美麗[原創]
※女人在床上不能對男人說的10句話
※女人偷情後的六個痕迹,最經常被男人忽略的出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