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並不想完成你的摔跤夢想!
哈嘍同學們,你們的專業影評師課堂小編再度上線!
影評師突然上線,是因為實在是滿肚子的觀影體驗想跟大家分享
想必看了標題大家也都猜出來本期主題
是的,那咱們今天來聊聊這部寶萊塢最新黑馬大片《摔跤吧!爸爸》
開聊之前,小編必須要說明,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好片,因為全片中,父女之間的互動,該不該繼續追求夢想的掙扎和爭議等,不是文字就可以表現的,或者說你通過文字了解到的瞬間遠遠不及觀影時那麼完美。行啦,不廢話我們直接開聊!
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個摔跤家庭的故事。
阿米爾·汗在片中化身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飾演一位一直都有著「為印度贏得一枚世界級金牌」的夢想,迫於形勢和生存壓力放棄摔跤之後,寄希望於妻子能夠生個兒子幫他達成心愿。
可惜命運總是如此弄人,哪怕是用盡偏方,還是清一色生下了四個女兒。
而就在他要放棄夢想、接受事實的時候,他發現了吉塔、巴比塔姐妹的摔跤天賦——生為女子,可以把男生打得鼻青臉腫。
就是這樣,吉塔和巴比塔姐妹的一生開始反轉。
看到這裡,爭議就已然出現:
孩子是不是應該代替父母完成他們當年的夢想?
有人說不行,孩子的命運為什麼要跟父母捆綁在一起?
在《摔跤吧!爸爸》當中,爸爸是一個具有強大私慾的人,私慾到偏執的地步,凌晨5點逼迫姐妹倆開始練習摔跤,不准她們吃喜歡的零食,再喜歡也不可以穿長袍,為了訓練一定要穿男孩式的短褲;苦苦哀求也沒用,還是要把長發給剪了……就這樣,沒有童年,沒有青春,忍受著所有人的恥笑。
正是這種種細節,會讓人覺得女兒仍然沒有任何選擇權,被父親殘暴地教育成為了世界冠軍。而冠軍的誕生意味著父親教育的正確了......無論最後怎樣改變了女兒的命運,這種父愛起初的目的就是在滿足私慾。
是的,女兒最後愛上了摔跤,摔跤成為了她自己的夢想。但是世人永遠只能記住成功者,倘若女兒捨棄一切堅持訓練,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結果,不得不回歸原本的生活,甚至都不能回歸到原本應有的生活軌跡,在世人的歧視、質疑、嘲笑聲中度過餘生又是何種感受,內心如若不夠強大,湧起自殺的念頭也不足為奇。
有人也會說,父親是為了讓女兒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電影中母親問:「女兒們這樣訓練,以後沒有男人願意娶她們怎麼辦?」
父親樂呵呵地回答:「等她們變得強壯了,好男兒隨她們挑。」
我們始終要明白的是,對於一種現象的分析,社會習俗、文化期待、個體私慾,無論怎樣,都是生存的真相。就像是每一朵花都有她自己的根基,滋養她的每一粒泥土都有自己的歷史。
在印度這種國家,印度的童婚比例高達47%,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女孩被父母用來換取聘金。女人生來的作用就是傳宗接代,如若父親沒有讓他們姐妹倆走上摔跤的道路,那他們的一生註定就與鍋碗瓢勺相依為命,一滿14歲就會匆匆嫁給一個可能素未謀面的男人,相伴一生。
(片中一位印度14歲普通女孩的心聲)
如果摔跤能給我選擇嫁給誰的權力,那我拼了命也要摔出小鎮,逃離這個落後的地方!可幼小的兩個孩子不懂這些,正如我們小時候也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在她們的眼中,或許嫁人就是每個女孩理所當然的結局。而當她們嘗試到摔跤成功後贏得的那份尊重,她們就明白了,完成父親的願望其實也許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對於這個問題屏幕前的你怎麼看?
或許並非每個人都十分了解印度文化
並非每個人都有需要完成父母夢想的人生經歷
但是作為旁觀者,或許你會更容易看清楚一些事情
今天小編就現場組織一場小型辯論會
辯題:在中國,孩子到底是否應該完成父母當年的夢想?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紅方(or藍方)#+你的觀點」參加辯論
截止5.22(周一)晚上24:00
本次評論中點贊量最高的正方觀點和反方觀點的兩名作者
將會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每人贏得小編送出的20Q幣獎勵
各位小夥伴們,辯論即將開始!
你們準備好了嗎?
親子教育精彩課程:
育兒丨20分鐘了解一個干預方法告別牛脾氣!孩子脾氣壞怎麼改?語感啟蒙 | 2016版 68首鵝媽媽童謠 Mother Goose溫馨提醒:
推薦閱讀:
※一群有夢想的年輕人
※阻礙你實現夢想的,從來就不是年齡
※假如明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放下所有辭去工作閉門讀書學習?
※任何年齡都能開啟夢想模式,只要你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