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理的重建,仍需共同努力

心理的重建,仍需共同努力 2013-05-12 來源:長沙晚報  查看評論    好消息和壞消息,先聽哪一個?面對這樣的問題,選擇不同,得到的感受可能截然不同。重訪汶川地震災區也總要做這樣的選擇。如果先參觀破碎的地震遺址,再到拜訪重建的新家園,感覺災區重建已經大功告成,人們過上了幸福安逸的新生活。反過來,如果先拜訪新城,再返回地震遺址,才明白雖然一切都是新的,但人卻是舊的。很多失去了至親至愛的人,依然封閉在無法觸碰的世界。

  漢旺、北川、映秀……每一座破碎後又重建的新城,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簡直無可挑剔。但走在這樣的「新生」城市,總覺得缺點什麼:太冷清,偌大的城市一整天都看不到幾個人。重建新城都以地震遺址為基礎,著力於重振、擴大旅遊產業,然而蘆山地震使四川的旅遊產業又一次嚴重受挫。

  五年了,汶川災區重建遠沒有結束。

  面的司機一天接不到一趟活

  參觀完漢旺老鎮地震遺址,步行約兩公里,就到了漢旺新鎮。

  錯落有致的小橋流水,四通八達的新建街巷,8400多套群眾安置房,學校、醫院、農貿市場、工業園區等配套設施……分布在24.9萬平方米綠化之中,新鎮的規劃有一種江南水鄉的韻味。漢旺新鎮重建投入資金23億元,功能定位為地震工業遺址紀念地、成德綿產業帶上的工業重鎮、德茂通道上的商貿物流門戶鎮、成九黃旅遊路線上的節點鎮。

  「地震以後漢旺的主要工業都搬走了,本地沒有大型企業,好多年輕人去外地打工,我們年齡大了,出去沒人要,只能在家裡跑跑車。」50多歲的王師傅靠開麵包車送客為生,不過目前漢旺流動人口很少,生意不好,有時候一天都跑不了一趟。新鎮通往舊鎮的馬路兩邊,停著很多這樣的麵包車,很多掛了招牌的門面大白天也關門歇業。

  地震前王師傅住在漢旺老鎮,兒子正籌備著結婚,傢具都買好了。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8級大地震震碎了他的家,也讓漢旺支離破碎。「早上還在一起喝茶的朋友,下午就沒了。好多人從廢墟里爬出來,流著血在街上驚慌地奔跑。」王師傅說,他的準兒媳婦也被震跑了,「搬到外地去了,我兒子到現在還沒女朋友。」

  綿陽市北川縣

  新城很大很漂亮卻有些冷清

  進入北川新縣城,整個縣城布局規整,安昌河從縣城中蜿蜒而過,周邊環繞著低矮的丘陵,環山抱水。街道整潔美麗,人均綠地面積達16平方米。城區建築風貌分原生羌風、傳承羌風和現代羌風三種類型,保留著濃郁的羌族特色,每一棟建築都彷彿一件藝術品。

  汶川地震造成北川縣20個鄉鎮16.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萬多人,老縣城被夷為廢墟,基礎設施和產業遭受毀滅性打擊。北川新縣城選址距離老縣城23公里外的安縣,取名「永昌」,寓意「永遠繁榮昌盛」,是「5·12」地震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整體異地重建的縣城」。

  「剛搬來的時候特別不適應,一切都是新的,都很陌生,周圍的鄰居也不認識。」今年5月9日下午,新城白沙街爾瑪社區,幾位老人在樓下涼亭內打牌,正在一旁織毛衣的李阿姨說,平時除了接送孫子上學,她不怎麼出門,縣城很冷清,沒什麼人。

  在新縣城走了一天,碰到的人也不超過100個,還包括外來遊客。街道從頭到尾甚至不見一個人影,在一條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集中的街道,每一家都有一棟專屬建築,但前來辦業務的人幾乎沒有,空蕩蕩的大廳內,幾名工作人員無聊地守著。

  北川縣建設規劃和住房保障局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地震前,北川縣老縣城城區面積為1.1平方公里,生活著近3萬人,每平方公里生活著約2.7萬人。重建後的新縣城城區面積達到4.69平方公里,但城區人口還是3萬餘人,每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口約6400人。城區面積比過去大了3倍多,但過去每平方公里上生活的人口則是如今的4.2倍。

  心理重建

  失子夫妻5年不敢提孩子

  「災區重建有一種補償心理,因為災區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災難,我們總想用什麼辦法去補償,所以重建時恨不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就像父母總會用物質來補償對孩子的虧欠一樣。」在四川地震災區堅守時間最長的心理諮詢師劉猛一直在關注災區人心理的重建,5年來他也一直在向民政部門建議增加這方面的經費。

  「就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汶川災區重建中用於心理援建和社工服務援建的經費很少,大地震的所有親歷者都需要心理援助,特別是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父母等親人的倖存者,這種心理上的重建是漫長的。」劉猛認為,地震災區的每一個社區、每一所學校,至少應該配置一名心理諮詢師和一名社工。

  汶川地震後,劉猛在災區創辦了「媽媽之家」,為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再育媽媽提供心理援助。5年來幫助了240多名失子母親,其中180多名已經再育。

  再育並不意味心理援助的完成,「從我的評估來看,至少還要兩年時間。」因為劉猛發現,在不少地震後再育的母親心中,失去的孩子還沒離開,會把對前一個孩子的情感和愧疚都轉移到現在的孩子身上,因而過分溺愛現在的孩子,導致孩子出現任性、蠻橫等,而這個時候,家長又會懷念那個失去的乖巧的孩子,這對現在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都江堰一位40歲的母親,地震中失去了兒子。5年來,夫妻之間從來沒有就孩子的問題交流過,關於孩子的話題完全不提。「我們要做的不是讓她去忘記或者逃避這件事,而是學會為這件事和平共處,能夠談論這件事,讓它能成為生活的內容。」劉猛介紹,專業的心理援助分為5個階段:穩定情緒、消除癥狀、角色認同(認識和接納這件事)、情感重新構建,最後是社會回歸,回到生活正軌。

  網友微評

  @背影很快樂:汶川,你好。5年,我們穿越災難,5年,汶川浴火重生!2008年到2013年,我們的關注從未缺失。讓我們為這些在災難中逝去的人們獻上一朵小白花。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戀愛洋芋:5·12汶川地震5年了,那些因地震帶來痛苦經歷的人們,希望時間可以抹去一些你們心中的創傷,加油!

  @小凱要堅強:汶川地震5周年又趕上母親節,這對於在地震中失去兒女的母親是一種時隔多年的痛,對於在地震中失去母親的孩子是一種啞然失聲的痛。但是母親永遠不希望兒女沉痛,無論她在人間或是天堂;兒女也希望母親永遠快樂,無論我們在身邊或是遠方。

  @日月之約:5年,是災後重建的史詩,破碎的山河重新變得秀美,遭遇苦難的人們也已綻放笑顏。5年了,災區誕生了浴火重生的奇蹟。憶當初,我們落淚,分秒關注著救災的每一點進展,為逝者嘆息,為生者開懷;而如今,看到他們有著自己的生活,堅強並快樂地生活,由衷地深深地祝福他們!

  @一見傾心你:5年前的今天,汶川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轉瞬間奪去近七萬人的生命。去年七月,去四川旅遊途經都江堰、汶川、映秀等地,經過四年的重建,一個新汶川站起來了,5年,祈福汶川人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平安的生活。

  失子母親

  蔣玲

  從被援助者到做志願者

  今年4月26日,蔣玲在QQ空間更新了簽名:「五年了,我徹底改變了。」如今,蔣玲生活在北川新城,找了新的工作,同時也是民間公益組織「媽媽之家」的「總媽」。「媽媽之家」是汶川地震災區第一家對失子再孕媽媽進行心理干預的工作站,由河北經貿大學教師劉猛創辦。

  蔣玲是北川人,地震前在北川縣郵政局工作。2008年年初,她23歲,剛結婚不久,辭去工作在家專心待產。她一直被父母和老公當做寶貝,23年沒洗過一次衣服,沒做過一頓飯,特別喜歡玩網路遊戲。2008年3月7日上午9時28分,她生下寶貝兒子程程,為了紀念兒子的出生,她特意花錢買了一個QQ號碼:200837928。

  2008年5月12日上午,蔣玲的母親給程程洗好澡,穿上漂亮衣服,並叫醒正在睡覺的蔣玲,蔣玲抱著兒子親了幾下。下午2時許,母親帶著程程去朋友家串門。20多分鐘後,8級地震瞬間摧毀了北川縣城,蔣玲家四層的樓房垮塌下來,她從4樓跳下,成了整棟樓唯一的倖存者,卻永遠失去了母親、兒子和其他11位親人。

  和眾多失子母親一樣,蔣玲一度沉浸在巨大痛苦和自責中無法自拔。從地震後到2011年底,她在QQ空間寫下很多篇思念母親和兒子的文章。慶幸的是,這個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寶貝開始慢慢學會堅強,從柔弱的受助者成長為內心強大的志願者,安撫更多承受失子之痛的母親。

  在「媽媽之家」,蔣玲先學會的是洗衣服和做飯,還戒掉了打網路遊戲的癮。第一次學會做飯的時候,她邊做邊哭,吃不出那頓飯的滋味。才發覺自己沒什麼事做不了,只是以前太依賴了。學會做飯了,媽媽卻連嘗一口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總媽」蔣玲,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走訪和陪伴媽媽們。「我太能理解她們了,所以能陪著她們哭,陪著她們笑,對再孕媽媽必須是長期持續地關注,不能今天關心她,明天就冷落她。」所以蔣玲常常是早上走訪一兩家,下午再走訪一家。

  蔣玲偶爾回綿陽看望爸爸和老公,反倒特別記掛工作站,「好像這裡才是我家似的。」去個兩三天,媽媽們就會給她發簡訊,盼著回來。每逢節日、天氣變化,蔣玲會很細心地發祝福問候給媽媽們。「我們這是互相鼓勵。」無關從前,地震以後,從此命運打上了相同的底色。

  哭過笑過,以後好好過

  蔣玲

  當我結識一直堅持在重災區做公益的心理志願者劉猛,從一個被援助者轉換為志願者的時候,我所有的一切也隨著轉換了。帶著對母親、兒子的思念而改變了。

  媽媽,現在女兒已學會洗衣服和做飯、打掃清潔、搬幾十斤重的書和牛奶,學會了怎樣關心人、照顧人,才發現自己還是有用處的,發現自己的雙手是什麼活都會做的。地震前不是因為做不來,而是因為太依賴您,想想真是好後悔啊。如果地震前,我多關心一下家人,多為媽媽分擔一點家務,多陪陪媽媽和兒子,哪怕能為媽媽洗一次衣服,做頓飯菜……

  媽媽和兒子我確實彌補不了,還有爸爸、老公和弟弟,他們都需要我的愛和關心,需要家裡有女人撐起這個破碎的家。我相信我會做到的。

  烈士遺孀

  張關容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

  每年快到5月12日的時候,張關容接電話都會很謹慎。「一般陌生的號碼都不接,因為她不想回憶那段災難記憶。」今年4月20日蘆山地震後才10分鐘,她第一時間給本報記者程放軍發來簡訊:「電話不通,發簡訊報個平安。四川又地震了,我和女兒都安全,謝謝!」每年的重大節假日,她一直堅持給本報記者發簡訊問候報平安。丈夫譚千秋在汶川地震中遇難後,湖南老家的媒體和政府給了她和孩子很多幫助,她一直心懷感恩。

  譚千秋犧牲時保護著四名學生

  今年5月8日,記者來到四川綿竹市漢旺鎮,但張關容在德陽上課,記者只好在利用課餘與她通過電話取得聯繫。張關容一家原本生活在漢旺鎮,她和丈夫都在東方汽輪廠下屬的東汽中學當老師,汶川地震時東汽中學十幾名老師遇難,譚千秋也在其中。2008年5月13日晚10時,當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挖出譚千秋的遺體時,他的雙臂還保持著張開的姿勢,趴在講台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而他身下的課桌底下,四名學生都還活著。

  一家之主的丈夫離開了,留下1歲多的小女兒仙子和讀大學的大女兒君子,張關容沒有太多時間去悲痛,她要變得堅強,去照顧和保護家人。地震後,東汽廠搬到了德陽市區,張關容也帶著女兒和父母一起搬到德陽。

  大女兒考上了哈佛大學碩士

  「我們現在很好,仙子上幼兒園了,君子考上了哈佛大學的碩士,我很知足。」聽說記者到了四川,張關容邀請我們去家裡吃飯。說起兩個女兒,她言語中滿是幸福,「君子長得像她爸爸,性格也像,在熟悉的人面前很外向,但在陌生人面前就很內向。」大學畢業後,君子邊工作邊考研,竟然同時被哈佛大學、斯坦福和芝加哥大學錄取。「君子說,等仙子長大就帶她回爸爸的湖南老家看看。」張關容笑著說。

  譚千秋離開時,仙子才1歲多,對爸爸沒有什麼印象,不過張關容只要有機會就會跟仙子提起爸爸。「吃東西的時候我會說『這是爸爸喜歡吃的』,早上叫她起床,會告訴她『爸爸在的時候一直叫你起床』。」慢慢地,仙子對爸爸也有了印象,前幾天幼兒園畫全家福,仙子的畫里有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和姐姐。

  小女兒蘆山地震光著腳跑了出來

  張關容也沒有對仙子迴避地震的話題。去年,她帶著仙子和父母去了北川地震遺址參觀。以至於小仙子也對地震很警覺。今年4月20日蘆山地震時,仙子在幼兒園,鞋都沒穿,光著腳就跑了出來。「我當時正在上課,很害怕。」張關容說,晚上她們還在家裡放了酒瓶測試餘震。

  汶川地震後的每年春節、清明節、5月12日、中元節、譚千秋的生日,張關容都會去看千秋,和他說說話。「我覺得千秋一直在保佑我們,我們會記住他的點滴,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她說。

  他還在家,還在教室上課

  張關容

  地震以來,我很不願意再去觸碰那片記憶,每次想起壓在鋼筋混泥土下的親人,只有鑽心的疼。

  到現在,誰都不願意相信5月12日中午的那頓午飯,會是和親人的最後一頓飯。太平常不過的一個下午,我幾乎都記不得老公最後說的是什麼。甚至現在都一直覺得,他還在家,還在辦公室,還在教室上課,也許以後的某一天,我們還會見到他。

  我是從一樓的辦公室跑出來的,現在想起來,生與死太近了,我離死只有不到十米的距離。瞬間的地震,讓數萬人失去生命,也讓更多的倖存者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找到仙子再回學校,我只想找到譚千秋。

  第二天早上一早,我們給千秋換衣服,我沖回家去拿衣服,我拿了他睡的被子,拿了他最喜歡的衣服,拿了我縫的棉睡衣,我希望他蓋著,會帶著我對他所有的愛,安詳地睡去。就像有我陪著他一樣,不管去哪裡,他都不孤單。

  你走了,再沒有人會這樣地去愛我們和仙子了。仙子還來不及把你放進她的記憶,只能從照片中看見疼她愛她的爸爸長得是什麼樣……

  除署名外本版撰文均為特派記者張萌

以上內容來自: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yfs001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知乎上提到的智商壓制?
方向和努力到底那個更重要?
人到底要多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最後一百天,如何考上大學?
終於想明白了,只有真的用盡全力,才會沒有壓力。?

TAG:心理 | 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