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思潮爭論交點

2014年思潮爭論特點

(一)新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交鋒激烈。2014年「新常態」成為年度熱詞,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增長提質換擋、宏觀調控趨於平穩。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關於改革的討論,其中新自由主義、新左派等思潮的爭論較為突出,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等問題上。新自由主義將「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解讀為「徹底市場化」,否定國家宏觀調控,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解讀為公有制企業「私有化」;新左派學者則堅決反對「市場化」,認為政府調控是彌補市場調節缺陷的需要。還有極端「左派」學者利用當前腐敗多發、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否定改革開放的成就,甚至希望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對此,不少學者指出,改革的各項舉措必須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大化。

(二)憲政思潮再度活躍。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於10月份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消息公布後,隨即引發國內關於依法治國問題的熱議,各派思潮學者紛紛發表有關四中全會的前瞻、建議文章。如何處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如何完善司法獨立和司法公開制度,如何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如何處理改革與法治的關係,等等,都成為學者討論的話題。在各方討論之時,憲政思潮再次活躍。他們將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解讀為實行「憲法至上」的「憲政」,批評黨的領導過於「強勢」,憲法權威無法保障和落實。這種思潮顯然是錯誤的,因而受到了法律界大多數學者的批判。所以,憲政思潮雖然再度活躍,但影響力較小。

(三)生態主義首次進入十大思潮。2014年環境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已成為各方的基本共識。以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為標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促成了環境保護方面的創新新潮,環保實踐也逐步推進。2014年,《環保法》修改最終完成,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庭設立,多種形式的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全面鋪開,江蘇泰州的天價公益訴訟罰單等,都是我國致力於嚴肅應對生態環境挑戰的標誌性舉措。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改善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於是,生態主義思潮隨之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發熱議。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4年,全國掀起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高潮,學界和民間關於價值觀的討論與爭鳴也非常熱烈。代表性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一些普世價值論者認為,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西方普世價值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共對傳統意識形態的一次大膽突破」。其二,一些左派人士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影響,沒能突出「社會主義」的本色。其三,12個詞24個字的表述方式,被很多學者認為不夠凝練、與「核心」不符。於是有學者提出應當沿用「仁義禮智信」這樣中華民族兩千年來的核心價值觀,有學者提出「公平正義」是當今最需要的核心價值觀,還有「為人民服務」「和諧」等多種說法。不難看到,一旦試圖用一個詞或片語來概括核心價值觀,又將出現眾說紛紜、眾口難調的局面。這也說明了當前我國社會價值觀多元的現實。大多數學者表示,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社會各界廣泛認同、普遍接受的主流價值觀,是各種社會認知的最大公約數。

(五)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各項改革全面展開,反腐力度持續升級,百姓叫好稱快。四中全會後,「依法治國」成為「左、中、右」各派共識,主流意識形態的公信力和認同度顯著提高。在此背景之下,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論、西方憲政論、歷史虛無主義等非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下降,逐漸失去市場。有專家稱,黨和人民不斷增強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升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自信,也提升了其對多元多樣思想觀點的引導力、對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競爭力、對各種噪音雜音的掌控力,以及開展有理有利有節輿論鬥爭的效力。主旋律更加強勁高昂,正能量更加彙集凝聚,主導力更加強大從容。

(六)國際思潮波濤洶湧,民族主義、極端主義等思潮此起彼伏。2014年,民族主義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回潮並螺旋上升,克里米亞公投、蘇格蘭獨立公投舉世矚目。與此同時,國際極端組織ISIS接連發出的斬首恐怖視頻、澳大利亞悉尼咖啡館發生人質劫持事件等,都預示著極端主義仍舊威脅著全球民眾的安全。除此以外,國外的民粹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思潮仍舊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推薦閱讀:

凈土法門:2014凈土大經科注(第295集)
獨釣一江春教你2014馬年化太歲

TAG:爭論 | 2014年 | 思潮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