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十二正經中的第十條經脈——手少陽胰經

1胰腺是人體的重要臟腑隨著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重視和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各種因素造成的胰腺功能失常和胰經病變或胰腺的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少有識之士提出:在中醫藏象學說中,沒有胰腺的臟腑地位,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一大缺憾。正因為如此,中醫理論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是在足太陽膀胱經中沒有胰腺的背俞穴,在膈俞和肝俞兩個經穴之間是一個空缺;二是在手少陽三焦經中沒有臟腑依託,人們在談到三焦時也總認為它是一個沒有臟腑對應的、空洞的純中醫概念。筆者在學習和研究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根據中西醫相結合的理論,發現奇穴胰俞或曰胃脘下俞是人體上治療糖尿病的特效穴位。於是,便撰寫了「論十四經穴中的第362個穴位——胰俞」一文,建議國家腧穴研究會在重新修訂腧穴標準化方案時,將奇穴胰俞改稱經穴胰俞,定為十四經穴中的第362個穴位,從而在中醫理論上填補了胰腺沒有背俞穴的空白。該論文被收入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並在《中國針灸》雜誌2007年第6期上發表。如果胰俞穴的理論能夠成立,那麼,根據背俞穴的定義,胰腺應該是屬於五臟六腑之一。但是,由於歷史的限制,中醫藏象經絡學說中沒有胰腺的臟腑地位,更沒有胰腺的經脈循行。筆者認為胰腺是人體中特別重要的一個臟腑,應該在五臟六腑中佔據一席之地。由生理解剖學可知:胰為長稜柱狀的腺體,橫於胃的後方,居脾臟和十二指腸之間。它是人體除肝臟以外的第二大消化腺,同時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種功能。它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酶、澱粉酶等多種物質,可作用於腸道分解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物質。它的內分泌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使人體細胞能夠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重要激素。當人們吃飽飯後,血液中的血糖會升高,此時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到血液中,讓血糖進入細胞內被受體細胞利用,讓人體能夠正常吸收營養,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因此,它的健康與否能夠直接影響著五臟六腑的健康,對人的生命至關重要。中醫治療糖尿病離不開胰腺、胰俞穴、胰經的經脈循行。所以,我們說胰腺是一個重要的臟腑,中醫藏象學中胰腺的缺位,是傳統醫學的美中不足。2確立胰腺臟腑地位和手少陽胰經的必然性中醫沒有糖尿病一說,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將其稱之為「消癉」,後人則把糖尿病稱之為「消渴」,並且將其分為上、中、下「三消」。其病理為人體內陰陽失衡,陰虛燥熱所致。其中,又以心肺主因為上消;脾胃主因為中消;肝腎主因為下消。而且人們還逐漸認識到,胰與三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繫,三焦經脈的循行也絡屬於胰腺。中醫治療「三消」的根本,便是通調三焦的功能。針灸治療則以三焦經的陽池、外關為主穴,配以足太陽膀胱經的胰俞、三焦俞、肺俞、脾俞、腎俞等穴,既能增加胰液和胰島素的分泌、減少人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抵抗、使血糖能夠被正常利用,又能發揮益氣、健脾、補腎的功效,使三焦的功能正常,胰的功能恢復,糖尿病得以緩解和康復。因此,胰腺、三焦和「三消」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三消」為三焦同病,治「三消」必用三焦;而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我們把胰腺劃歸入六腑,用胰代替三焦,則三焦便克服了原來空洞一腑的純中醫概念的弊端。那麼,手少陽三焦經也就變成了胰的經脈循行,第362個經穴胰俞作為胰的背俞穴的存在也便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但是,在這裡有一道醫學難題擋住了我們的出路,那就是為什麼胰腺可以作為一腑代替三焦?為什麼手少陽三焦經可以由手少陽胰經來代替?用什麼依據來證明它?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用得著「經絡定理」。根據針灸界老前輩梅健寒2002年在義大利米蘭國際針灸學術交流會上所提出的「經脈循行等於本經病候分布」「病候分布等於本經腧穴主治」「腧穴主治等於本經經脈循行」的「經絡定理」(梅健寒,楊玉華.奇經八脈與針灸臨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23),筆者認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經脈循行和治療「三消」即糖尿病的病候分布及腧穴主治是完全一致的,和胰腺的背俞穴胰俞治療糖尿病的功能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說,胰腺應該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臟腑依託;反之,也可以說,手少陽三焦經就是胰腺(或稱胰腑)的經脈循行。故而,首先應確立胰腺的臟腑地位,把胰腺劃歸六腑,將三焦改稱胰腑;其次,把手少陽三焦經改稱手少陽胰經,變成胰經的經脈循行。這一「改稱」,對於五臟六腑和十二正經來說,無疑是一次劃時代的充實、完善和變更。其實,確立胰腺的臟腑地位及手少陽胰經的觀點,在我國的民間醫學文化中早已有論述,只是尚未被國家醫學界認可而已。徐力強先生在網際網路上載文「道家養生之糖尿病篇」中說:「胰臟即為中醫的三焦,故,經絡上稱手少陽胰經,非手少陽三焦經。」從事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的廖育群先生在慈光佛教醫藥諮詢網上載文說:「胰為太倉之吏,司升降,蓋言五味入臟之支出分配,由胰主用是也。」糖尿病l23健康信息網上曾登載朱修林先生「自治自愈糖尿病」一文,文中說:「胰為人體第二條消化腺,脾與胰互為表裡,同屬於十二正經的手少陽三焦經應胰臟……峨眉宗將手少陽三焦經又稱手少陽胰經。」「根據糖尿病的學說,臨床經驗早在1943年就在我國問世了。現摘錄日本針灸家澤田先生的遺作如下:胰臟亦名中焦府,發生變化時即會引起糖尿病,主要是調和中焦府,須灸中脘、陽池、三焦俞,使三焦調和,這是很重要的。」所以,確立胰腺臟腑地位及其經脈循行,對於中醫藏象學和經絡腧穴學來說並不是一大奇聞,更非標新立異,而是在繼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的一次改革創新,是一場中醫基礎理論上的革命。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萬古不變的真理。時至21世紀的今天,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讓傳統醫學更加完美,更加光輝燦爛,既是當代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又是我們每一個中華民族優秀子孫應盡的責任。因而,確立胰腺臟腑地位和手少陽胰經是歷史的必然。

3胰腑代替三焦後的中醫表述 胰,即胰腺,舊稱胰臟,為一腺性器官。它和六腑之首的膽相似,又具有三焦的功能。因此,它既屬六腑,又與胃、腸等具有受盛、傳化功能的其他四腑有別,具有 奇恆之腑的特點。它分泌胰液和胰島素的功能,對於人體內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胰的功能失常將會導致全身各個臟腑功能的衰退, 由此而引發心腦血管、腎、眼、足等全身多種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併發症。 它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機和氣化。元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元氣根於腎,通過胰的作用而充沛布達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 它疏通水道,運行水液。全身的津液代謝,是由肺、脾、胃、腸、腎、膀胱等許多臟腑的協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須胰的功能正常,才能使津液代謝正常。 由此可知,胰擔當了三焦主氣的生髮和宣散如霧露一樣滋養全身臟腑組織的任務;擔當了三焦腐熟水谷,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的任務;擔當了三焦排泄糟粕和尿液的任務。故把胰劃歸入六腑代替三焦,是十分恰當的、非常可行的。 4手少陽胰經的經脈循行 隨著胰代替三焦劃歸六腑,原來的手少陽三焦經按其功能自然而然地變成了手少陽胰經。它的經脈循行仍然是遵循手三陽經手走頭的規律,它的經穴依舊是從關衝到絲竹空的單側23穴,它的經脈就是胰的經脈,它的功能主要是治療胰腺的疾病、消化腺的疾病,但更重要的是治療糖尿病。 5確立胰腺臟腑地位及其經脈循行的意義 第一,把胰腺劃歸入六腑,稱為胰腑,填補了人體臟腑沒有胰的空白。第二,確立手少陽胰經的經脈循行,一是為胰腑找到了經脈循行,二是為手少陽經找到了臟腑 依託。此真可謂一舉兩得。第三,確立胰腺的臟腑地位及其經脈循行,又反過來為經穴胰俞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第四,從理論創新的角度打破了千百年來 中醫藏象學說中沒有胰腺臟腑地位的空白,比確立經穴胰俞填補了胰腺沒有背俞穴的空白更加重要。第五,當今世界已有億萬糖尿病患者,且發病形勢如風卷狂瀾, 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更是不容樂觀,糖尿病已成為除心腦血管和腫瘤以外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十二正經中第十條經脈——手少陽胰經的確立,必將使真 正科學的中醫學術理論體系更加完美,使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更加紮實,使古老的傳統醫學煥發出勃勃生機,使中華民族的瑰寶在戰勝世界級的醫學難題——糖尿病 的戰鬥中,佔據半壁江山,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因此,筆者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儘快組織力量,對上述問題的科學性進行必要的論證,使手少陽胰經的中醫基礎理論,早日服務於大眾,救億萬糖尿病患者於水火,為中國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專註於中醫事業的基礎性工作。——華景論壇 —— 李白

推薦閱讀:

艾灸溫通經脈,祛除面部皺紋!
十四經脈的分布
十二經脈分布部位簡表
十二脈圖
經脈百科知識

TAG:正經 | 經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