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煥:電影「爆款」與我的喜劇觀
束煥:電影「爆款」與我的喜劇觀
今天來參加會議,發現有很多熟人。與其說是個演講,不如說是朋友之間的分享。
我跟呂總(耀客當家人呂超)認識的時間不長,但是對他印象很好,因為他在聊天時很少用非常霸氣的辭彙。
我去年開了很多策劃會,發現一個現象:大家都喜歡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氣去判斷一部電影的好壞。我在策劃會中經常會聽到一些詞,諸如「絕對」「必須」「一定」等等。這種聊天和判斷的方式能給大家帶來語言上的快感,但是這種快感付出的代價之後是不斷地打臉。
比如,有人說:大家不會去看一個沒有明星的電影,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夏洛特煩惱》;有人說:大家不會去看沒有女性關注的電影,後來出現了《戰狼》 ;還有人說:一個電影不寫年輕關注的東西,那是沒有希望的,結果出現了《老炮兒》 ;又有人說:你電影一定要接地氣,但是我這兩年最喜歡的電影恰恰是最不接地氣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說誰會去看一個沒有名氣的印度人和一隻老虎演的電影呢?可它票房和口碑都不錯。
我從中發現了一個問題,當一個人用非常篤定的語言告訴你,你必須這樣做的時候,其實他的內心是有點茫然的。比如,當我們覺得一定要抓住年輕觀眾,或者時髦的說法「小鎮青年」時,我們的心裡是否真的相信這部電影就是為他們量身定製的呢?其實,這裡面隱含了一個前提,哪怕我們的故事沒有那麼好,哪怕我們在其他地方做得一般,只要我們抓住了他們的痛點,這個東西就能大賣。我認為這種論調,往往犧牲了作品的質量。或者說,沒有把作品的質量放在第一位,而只是關注它的賣點。
這兩年,我在創作過程中發現,之前我們都深信「只能這樣」的東西,都被打破了。我自己多年來形成的創作觀也受到挑戰,我在戲劇學院的時候,老師永遠會說一段話:人物才是核心,人物是主題,人物是結構,人物是一切。但是我發現,在有一些類型中,人物並不是第一位,甚至連劇本都不是第一位的。例如:我們要做一個愛情喜劇的時候,就會發現劇本往往是第二位的,排在第一位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演員,如果男演員和女演員之間沒有化學反應,觀眾對他們在一起沒有期待,反而排斥,那劇本再好是沒有用的。
又如《星球大戰》,它是完全以劇情為導向的電影類型,剛出的《星戰7》 你會發現這個電影的故事很一般。甚至,其中的人物也是很常規的設置,從我們創作的角度看,會覺得這個人物缺少深度,沒有閃光點,人物之間也缺少化學反應。但是它之所以能橫掃票房的原因就是製作團隊非常精確地研究了粉絲的心態,它主打的就是懷舊,本來就是為老粉絲定製的東西。我聽說在海外,很多老星戰演員出來時會響起經久不衰的掌聲。雖然它在國內票房一般,因為我們國內沒有星戰文化,但是它在海外影響力巨大。
作為一個編劇,我永遠會告訴大家,劇本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在分析很多商業電影的個案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任何一種你認為只能這樣或者必須這樣的觀念,到最後都是錯誤的。
大多數影視公司在確定項目時,其實是在猜觀眾,但是在猜觀眾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就是一部電影能讓所有的人喜歡。
很多老闆嘴裡會談一個詞,叫做「爆款」,即我的作品一定要衝到15億,20億。當時做《港囧》的時候。老闆說,這是個30億的東西,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我們知道,它完全不可能。但是為什麼呢?好像大家都傾向於說,我只要把它變成一個我們所謂的「爆款」,就能達成目標。但是,「爆款」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認為,在2015年的電影市場中,我們發現了很多電影類型的天花板,這是市場帶給我們真正有意義的東西。電影類型的天花板就是某個電影類型最多只能達到這個票房,只有在突破這種天花板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成為電影「爆款」。比如《捉妖記》 ,合家歡電影真正的天花板可能只有20個億,但是 《捉妖記》因為檔期、從眾心理等因素而成為爆款。再如《港囧》,很大程度上是延續了《泰囧》的紅利,所以它票房達到16億,然而《港囧》真正的票房應該是多少,我覺得這是可以探討的。
所以說,只有某個電影類型,我們還不了解它的天花板的時候,電影成為一個工業才有可能。現在的很多電影,更像是賭博。一些投資商總希望自己的電影成為歷史票房第一,認為我這裡有某某某加盟,一定是個15億的作品,這種觀點都是不考慮類型的。我前幾年看了徐崢導演主演的《催眠大師》,覺得很不錯,雖然票房只有3億多,但是我認為3-5億就是驚悚電影類型的天花板。《京城81號》因為有話題的緣故,突破了這個天花板,所以它就成為這個類型里的爆款。又如《尋龍訣》,我們姑且先把《尋龍訣》作為奇幻類型電影的天花板,當時我們預計20億,但是因為各種因素最後只有16個億。
今年我看到很多電影都遠遠低於原來期望的票房。所以,我們只有摸到每一種類型的天花板時,我們的投資方才知道應該投多少錢,我最多能做到多少。可喜的是,今年很多類型的電影,我們已經找到了它的天花板,比如說,驚悚類型大概為3-5億,奇幻電影(3D)天花板可能為16-18億。無厘頭電影的天花板大概也只有3-5億。
我覺得有兩個人「害」了很多人。第一個人是王寶強,害了很多路人甲,以為努力就必有成功。另外一個是周星馳,受他的無厘頭電影的影響,很多人以為無厘頭是非常有效的喜劇手段。但事實上現在的無厘頭電影,要麼票房不盡人意,要麼口碑不盡人意。前兩天,我跟王家衛導演探討這個問題,發現周星馳的電影真的符合卓別林說的那句話:我是從人類的悲劇出發,建立我的喜劇體系。但是市場上許多無厘頭電影沒有抓住周星馳電影的精髓,當無厘頭單純成為搞笑手段,現場會犯尷尬症的,並不會讓人覺得好笑。
當所有的電影類型的天花板建立起來後,我們能夠在這個範圍內來探討我們的作品,或者來對一個作品預測,它直接關係到我們用什麼樣的演員,投多少錢,什麼樣的陣容,宣發需要多少錢,這樣也會使得編劇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一個作品的好壞,一個作品的出發點究竟在哪裡,我們先不去猜觀眾,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深耕類型,找到每個電影類型,它的受眾究竟是哪些。很多人說,我們要讓90後喜歡,後來成了我們要讓腦殘喜歡。這句話很得罪人,但是這確實是很多創作者的主觀想像,我只要弄一些小鮮肉,弄一些傻白甜,90後就會喜歡,而大多數時候90後觀眾並不買賬。所有年齡段的人只喜歡一種電影,就是好電影,當我們在聊這個問題時會說,我們一定要做一個讓90後喜歡的好電影,讓一個女性觀眾喜歡的好電影,或者一個接地氣的好電影,這方面也是對編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能碰運氣,也不是賭博,而是要創造規則。
最後我想再重申一下自己做喜劇的三條觀念。第一,我們的人物必須嚴肅面對自己的困境。第二,在一部作品裡,對於配角,生活中有這樣的人。不論我們的配角有多奇葩,有多極品也沒有關係,只要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就有合理性。但是作品中的主角必須要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哪怕是一個無厘頭的喜劇電影,我們也應該讓觀眾認為,這是在說我的故事。這個可以參考周星馳所有的電影。第三,當我們走齣電影院時,不能為我們剛才笑過而感到羞恥。讓觀眾笑其實並不難,摔個大馬趴,吃屎都行,但是觀眾走齣電影院,就會說,這是什麼玩意。
以上就是我的喜劇觀念。(來源/新浪微博,文/束煥)
推薦閱讀:
※中國電影「黃金時代」之痛_
※路上好無聊?16部公路喜劇片讓你笑個不停
※黛茜?雷德利:她才是《星球大戰》最重要的發現?
※13分鐘看哭了300萬有夢想的人,青春勵志微電影《眼睛渴了》
※《東方列車謀殺案》背後有著怎樣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