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溫故】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晚宴上的致辭中指出:「前進道路並不平坦,但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不會改變,決心不會動搖。我們要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恆心,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更大成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李白《行路難·其一》的最後兩句,也是這首詩的警句。《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用於抒寫社會人生的艱難與悲辛。南北朝時期的詩人鮑照有《擬行路難》組詩,就是以此為主題。李白創作的《行路難》共有三首,以第一首名氣最大。
詩歌開篇寫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面對如此華美的器具、如此昂貴的酒肴,詩人卻停杯投箸、心下茫然,這究竟是為何?「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為的是行路的艱難!那堅冰充塞的黃河、大雪滿山的太行,象徵著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境。與它們相比,人是如此渺小、如此無力。一種難以前行的無助感甚至絕望感,如排山倒海般一直壓下來,讓人喘不過氣。詩人接著寫道:「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裡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句與姜太公有關,後一句與伊尹有關。兩人都是輔佐明君取得基業的功臣,也代表著眾多士人心嚮往之的人生境界。李白這兩句詩,一下子跳出前兩句的重壓,展現出一片廣闊天地:姜、伊兩人的政治道路並不是一開始就順利的,但他們最終大有作為,這不正是一種嶄新的希望嗎?
然而接下來幾句,詩人的情緒再次低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姜太公與伊尹固然給了他希望,但目光回到當下時,依然是無比艱難的旅途。前路漫漫,充滿崎嶇,我要走的道路究竟在哪裡?眼前彷彿一片蒼茫。可是李白,這位無比倔強的詩人,絕不會就這樣放棄,他以一種難以企及的自信與勇氣,高喊出最後的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的叔父曾問他有何志向,宗愨回答:「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李白化用宗愨的話語,展開一幅動人的圖景,表明自己的堅定信心:終有一天,要衝破一切艱難險阻,掛上雲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駛向無窮的天地,駛向理想的彼岸!
李白是詩歌史上難有其匹的天才,可是政治道路卻並不順利。他從年輕時起即「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闖出了不小的名聲,賀知章甚至稱許他為「謫仙人」。然而直到天寶元年(742)四十多歲時,他才終於獲得唐玄宗的青睞,供奉翰林。不過唐玄宗只當他是文人清客,並未對他委以重任,再加上一些權臣的排擠和讒害,短短兩年之後,李白就被「賜金放還」,變相地被趕出了長安。《行路難》就是寫於離開長安之時。結合這一創作背景,就可以了解為何李白會選擇這樣一個樂府古題以及為何詩中會流溢出如此濃烈的苦悶之情。
此詩大起大落,充溢著激蕩的情感,把懷才不遇的苦悶寫得淋漓盡致。不過最值得欽佩的,還是李白超越苦悶的那番自信與豪情。無論是怎樣的處境,永遠懷抱希望、充滿自信,這是李白性格中最閃光的一點。李白的一生,不乏困頓與蹉跎,他也曾有「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的沉重嘆息。然而嘆息過後的李白,以愈發高蹈的姿態,呼喊出振聾發聵的豪言壯語,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希望。正是這種超邁橫絕的自信,以及積極用世的人生理想,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李白,成就了「喊出來的」的唐詩,成就了閎放博大的漢唐氣象,並深深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中。
(作者:周劍之,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推薦閱讀:
※端午臨近,發表一篇有關屈原的紀念文章 - 文學編年 - 國學論壇
※電影論壇網址大全.史上最全的論壇網址大全
※李涵辰2005論壇版主培訓教材
※小圈與大圈(人民論壇)
TAG: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