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講易經(一)
非常感謝作者殷旵,使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又可以深入學習了解,並且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易經博大精深,我們大家都在學習的路上。
《在北大講易經》
作者簡介:殷旵(音hǎn),安徽省太湖縣人。16歲時便步入了業餘文學創作、業餘通訊報道的行列,先後在報刊、電台發表小說、散文、曲藝、通訊等作品80多篇。來到北京後,先後在外文出版社中文編輯室、宗教文化出版社作編輯工作。2003年底,國家民委《中國民族》英文版創刊,又被特聘為「漢文化專欄」主持北京大學易學社指導老師、中國辯證法研究會科學與易學專業委員理事、國際易學聯合會培訓教授、中華老子研究會學術委員、美國東方文化事業基金會常務理事、美國加州美西易經學會理事。
工作之餘,對於易、禪、道、漢字等中華傳統文化有很深入的研究,家學淵源,從小就從父學《四書五經》。
近年來,殷旵先生的主要作品有《易經的智慧》、《老子為道》、《中和之道》和《在北大講易經》等,均為即興演講的錄音整理稿。殷旵先生在即興講完六十四卦和易傳,在易學界被專家們稱為第一人,因為講比寫的難度大,且讀來親切,所以一經出版就成為暢銷書,得到了海內外專家、學者和讀者的一致認同,故同時被聘為國際易學聯合會特邀培訓教授、中華老子研究會學術委員。殷旵先生曾多次參加國內、國際有關學術研討會和論壇(如第一屆中華伏羲文化研討會、第四屆易學與當代文明國際學術研究會、04年文化高峰論壇等),並有二十多篇論文獲得發表和交流(如《淺談易經文化的先進性》《透過「造人」神話看伏羲女媧的神話思維》、《透過卦象看伏羲時代的「家人」》、《試論老子「可以為天地母」》等。
殷旵先生近年來多次為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州、寧波等地的企業和中關村圖書大廈、王府井新華書店以及中科院「天地生人學術講座」講易、講禪、講道,特別是去年4月在北京大學連續作了「弘揚中國特色,構建和諧社會」的專題系列講座,受到北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殷旵先生的講座之所以感人至深,社科院王志遠教授評價說:「他不是坐而論道。」他多年來深入到伏羲、周文王、孔子的故里考察、訪問,同時又是熱心的環保志願者,是《自然之友》的老會員。社科院哲學研究生院王樹人教授在國際易學聯合會上評價殷旵先生的作品和講座:「不僅僅是知識層面,也不僅僅是理性層面,而是一種悟性的層面。」殷旵先生講課的理念是:「心量有多大,福報一定會有多大。心量是社會共修的心量,福報是社會共享的福報。」
主要作品有:《易經的智慧》、《老子為道》、《中和之道》、《在北大講易經》、《中華傳統文化精要普及讀本》、《中華傳統經典叢書》(趙朴初為名譽顧問並題詞)、《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等。目前該作者已擁有固定讀者群約100餘萬人。
《在北大講易經》 序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
不要放棄,不要等待,不要氣餒,不要抱怨。就像騎著一輛單車,以平和的心態,融入到匆匆忙忙的人流、車流之中。你在前行,但屬於你的路只有一條線;這條曲曲折折的,你並沒有因為曲折而抱怨空間太擠太窄。使你欣慰和鼓舞的是,不是因為人多而顯得窄,而是因為人多路窄而顯得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競爭的樂無窮。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里。
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單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著自行車在車水馬龍中曲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著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蘊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蘊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在北大講易經》 序 卷首語
卷首語
去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應北京大學易學社之邀,講了「太易自主管理」系列(九講),受到了一致好評。講座的主旨,是用太極和《易經》的原理,表述「自主」的原創思維,意在啟迪自主意識的文化自覺,提高自主管理的績能,激發自主創新的主觀能動性。
這些對今天的中國年輕一代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在現實生活中,求學與求職,就業與創業,管理與被管理,領導與被領導,做工者與工作者……人人都面臨競爭的殘酷壓力,以及來自國內外的種種誘惑,壓力與誘惑形成向上或向下、內在或外在兩種「引力」,這種莫名其妙的「引力」無時不刻不在渙散著我們的自主意識。人人都有強烈的自主願望,但又不自覺地放棄,或者放縱了自主的權利和機會。放棄和放縱又成為潛意識中二重「引力」,更為隱蔽地削弱了我們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主的意識渙散了,「怎麼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得更加脆弱了,剩下的便只有聽任教科書式的「怎麼做」了。多少年來,模仿西方管理的演講和培訓,讓中國人學到的幾乎都是用概念表述概念,用定義解釋定義的「怎麼做」,第一是怎麼做,第二是怎麼做,第三還是怎麼做。學了一大堆名詞、術語,待到做時還是無所適從,亦步亦趨,集體地失去了「自主」,更遑論「創新」了——中國人的獨立思考怎麼啦?
當年,毛澤東指揮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河,靠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此,中國人站起來了!
鄧小平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堅持的是——你發展你的,我發展我的。從此,中國人富起來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當中國外交遇到嚴重的國際挑戰時,周恩來總理深有感慨地說:「中國人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從此,中國人登上了國際外交舞台!
今天,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目標,更需要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自主管理」和「自主創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自主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十三億自主的「小我」才能凝聚成十三億自主的「大我」。所以,這裡從「我」說起。
在這次系列講座最後一講中,我用個人自強不息、刻苦自學的經歷,為同學們講述了我對「自主管理」的理解,得到的是一次次熱烈的掌聲。這裡,還有必要說說廣大讀者的來信、來電和來訪的事。自2004年,我們的拙作《易經的智慧》、《老子為道》出版發行以來,海內外的來信、來電、來訪不斷,特別是來自廣大農村和基層的讀者,以真摯和迫切的心情表述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渴求,對生活的嚮往和迷惘。相比之下,他們所描述的境遇和心情,正是我曾經用失敗、挫折、打擊乃至疾病體驗過的境遇。甚至可以說,我父親平反離休前後,我的起點、處境比有些讀者自我介紹的還要糟糕。今天,我之所以能躋身於學者行列,能登上北大、清華等高校的講台,能贏得海內外專家、讀者的認可,擁有上百萬讀者群,其實,正是「自主」成就了我。近乎無望的人生逆境,催生了我強烈的「自主意識」,逆境的磨鍊鞭策著我審慎「自主管理」,前所未有的時代又為我構建了創新的平台——我在「自主」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終於從「潛龍勿用」走向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大人者,大眾,眾人也。雖然易學界認為,「大人」的含義是指「大人物」、「貴人」,或者「有道德修養的君子」等等,但我從「自主」的經歷中深深地體驗到,在「大人物」、「君子」和所謂「小人」之間,還要架一座便易的橋樑——大眾,眾人。一個能走向成功的人,首先利見的不是「大人物」,也不是「貴人」,而是身邊的眾人。我的成功離不開我身邊的親人、師長、領導、同學、同事、朋友,乃至所有與我相遇相識過的人,特別是那些鼓勵、幫助、教誨過我的人們,我會永遠記住他們,感謝他們,所以,我在講座中多次強調「感恩」。用這份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回報時代,面向未來。
「自主」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第二講中,專題講了「自」的本義(可以先讀這一節),這裡就不贅述。「主」字上面一點是火炬。人生之路,可謂渺渺茫茫,前程的吉凶悔吝似乎都在未知中。但渺茫並非渺無,未知卻不可以無知。人生中的渺茫是好奇心的萌芽,前途的未知是進步的先知。無論渺茫,還是未知,唯有心頭有一點星光,前面的路時時都是光明的。這點星光是人生的願景,奮鬥的目標,前進的方向。唐三藏西天取經,經歷魔難,九死一生,但他們並沒因此而放棄,沒有後退過半步,始終向前,義無反顧,最終不但取到了真經,回到了東土大唐,而且成了正果,做事與做人雙成功。唐僧成功的秘訣,首先,有一個受世人敬仰、「利見大人」(有利於大眾)的選項,項目的選擇以「利」為指標,以「大眾」為依皈。沒有利的項目不是好選項,不能有益於大眾的項目同樣不是好的選項。項目的潛在之「利」,能利於多少眾人,就能受到多少信任、支持和尊敬。
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經受什麼樣的挫折、失敗和委屈,都不會抱怨社會的不公平。社會永遠是公平的,許多屈才和意外,都包含有公平的潛規則。不公平的不是社會本身,而是對公平的不公平的理解。當你用公平的心態去善待他人,厚待社會時,一個正確的、有社會價值的選項自然會閃爍出點點星光,照耀著你去奮鬥,去爭取,當你終於成功時,回首顧盼——原來社會是公平的,只是每個人的公平必須由每個人用努力去爭取,公平不是恩賜,不是饋贈,是每一位勞動者辛苦的汗滴和勞動的收穫。
不要放棄,不要等待,不要氣餒,不要抱怨。就像騎著一輛單車,以平和的心態,融入到匆匆忙忙的人流、車流之中。你在前行,但屬於你的路只有一條線;這條線是曲曲折折的,你並沒有因為曲折而抱怨空間太擠太窄。使你欣慰和鼓舞的是,不是因為人多而顯得窄,而是因為人多路窄而顯得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競爭的其樂無窮。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里。
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單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著自行車在車水馬龍中曲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著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蘊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蘊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本書出版時間雖然耽擱一年多時間,由於一直在北大、清華及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河北等企業講課,加之本人的「漢語思維」課題研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所以,抽不出更多的時間親自去細磨,是珍泉和尹紅卿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書中難免有觀點上的謬誤,認識的偏頗,表達上的欠缺,敬請廣大讀者諸君,依然如故,不吝賜教,不勝感激之至!
殷旵
2007年4月於北京龍騰苑
《在北大講易經》 序 目 錄(1)
目錄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什麼是「軟著陸」
三種龍的境界
何為「太易」?
野性與規則
自主與創新
人的野性
規則
社會中人的境界
「管」的本義
傳統文化中的管理學
聖人的母親
關於孔子的三個問題
青年孔子的仕途
孔子管理經驗三部曲
孔子管理理念三部曲
中國特色的管理
反看《三國演義》
延長你的生命
情感管理法
長城管理體系
中國為什麼落後了?
問與答
第二講無名公、鼻子、小心翼翼
悟性思維
小水泡的故事
彩陶中的太極思維
無名公
陽精與陰靈
八卦的演繹
元點與元典
玄和素
八卦的形成
八卦與自然現象
八卦與人倫關係
合適與合十
用孝心讀《易經》
認識你「自己」
赤子之心
呼、吸、息
「小心翼翼」的來歷
「大心」與「小心」
頂天立地的「自己」
伸與屈
問與答
第三講天地生人作息時間表
怎麼做與怎麼想
學易是為了占卦嗎?
「自主管理」從何處入手?
「君子」是什麼樣的人?
誦出經中的韻味
作息與消息
十二消息的啟示
占卜的規則
乾卦的規則
坤卦的規則
守住自己的胎息
調息
「文化」的基因
觀息與生息
堅冰與薄冰
問與答
第四講生活的節律
八卦是怎麼形成的?
羑里的囚犯
「三易」的取名
無「心」的感應
「氣」和「炁」
永葆青春的「秘密」
重濁之氣與吃素
「和事佬」
文化「風水」
做到一個「常」字
神通與「傻瓜」
上帝是什麼?
常態與反常態
八卦與中醫
六十四卦的結構美
作息與節制
如何應對妄念
歷與律
無序的穩態
樂(yu?)與樂(l?)
旅遊的「任務」
《在北大講易經》 序 目 錄(2)
問與答
第五講乾龍的野性與規則
野性的另類釋放
「太和」與「大和」
自然萬物的五重造化
彼與比
如何才能知「己」?
占卦與悟性
「破蒙」與悟性
嗚—呼—哇
什麼是「拜」?
尋找生活中的崇拜
義與利
「潛龍」的修鍊
「勿用」是不用嗎?
「當下」是「現在」嗎?
「不三不四」
「補過」與改過
乾卦裡面的「吉」哪裡去了?
野性的釋放
第六講安身立命與明心見性
「朝」與「晚」
結構與協作
牝馬的忠貞
是同類還是朋友?
什麼是「直方大」?
「無可」與「無不可」
「非法」與「非非法」
爻位的顏色對比
先安身還是先立命?
古人造字的微妙
命是從哪裡來的?
「返老還童」是什麼意思?
好人命不長?
唱午之雞與報曉之雞
「陰元石」與「陽元石」
自然造化的「八卦」圖
問與答
第七講安身立命與自主狀態
找回自己的童心
日月為「明」與日月為「易」
性與命的區別
尋找「自己」
立命與立志
定位與安身
無為法與有為法
誰犯戒了?
正氣的力量有多大?
步步都是「金磚」
知識越多越好嗎?
放棄,還是不放棄?
自主與自負
1+1=0:中國的信念
開泰與開竅
和諧從「心」開始
心裡結祥雲
問與答
第八講明心見性與創新境界
點悟與思考
太易的思維方式
先天父母之性
日月為「明」
神奇的坎卦
石猴與美猴
無門關
真陽之「炁」與五穀之「氣」
「恥」為什麼是「恥」?
「聽」花
從「作息」入手
你會呼吸嗎?
小道理與大道理
你「靠岸」了嗎?
問與答
第九講厚德載物與自強不息
「尋找」遊戲
「牧人」人——母親
尋找「母親」的蹤跡
聖人是怎樣教育出來的?
《論語》與算盤的關係
體驗中國母親
學習母親的厚德
如何延長我們的壽命?
誰是「大人」?
問與答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鑰匙、鞭子、規則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同學們、朋友們,晚上好!
今天我主講的主題叫「太易自主管理」,我的主要目的,想把我們中華傳統文化裡面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體系做一些深層次的挖掘、整理。有人說這是一種功德,我認為,做成功是功德,但是這個功德要我們大家共同來做。所以,這是一種緣份,也是一種緣起。我希望今天就是一個緣起,這個緣起、緣份也是一種火候。
今天是「太易自主管理」首次開課,是不是到了一種火候?這個火候是老了,還是嫩了?當然還是嫩了,不到火候,那就要請大家共同來幫助我,一起看好這個火候,特別是在場的。剛才見面的有專家,有企業管理者,還有一些是官方領導人,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鞭策。我希望我今天的演講,能得到大家各個方面的指導,哪怕是指著鼻子罵,都是好的。為什麼?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了我們自己的管理理念在當今也能有一席之地,有我們真正的自主創新,無論是什麼我都能接受,所以,請大家一起幫助我看好這個火候。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什麼是「軟著陸」
什麼是「軟著陸」
第一講的主題是「鑰匙、鞭子、規則」。
今天我主要是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哪條龍?」
我們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龍呢?到底又是哪一條龍呢?《易經》乾卦為龍的象徵,它裡面有乾龍、田龍、勤龍、惑龍、飛龍、亢龍,那我到底是哪條龍?
再講「軟著陸」。我為什麼要講軟著陸?大家知道,《易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易圖:太極圖、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等等,這些要講起來,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都非常忙碌,時間非常緊張,學習、生活擔子非常重,要想一卦、一卦去學,一爻、一爻去學的話,條件有限。
實際上,我們只需要掌握其中的精髓,掌握它真正的東西,你掌握了其中的一點也就行。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大家知道他寫了很多著名的著作,你們知道托爾斯泰最著名的著作是什麼?《戰爭與和平》,對。
《戰爭與和平》這是最著名的。有一位出版商問托爾斯泰先生:「你寫了這麼多著作,對你影響最大的是哪一位?」他講:「中國的孔子、孟子對我影響很大,中國的老子對我影響巨大。」
竟然三位都是中國的聖人。但是,我們從托爾斯泰的著作裡面,沒有看到「老子曰」、「孔子云」。他把老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真正是吃透了,真正貫穿到他的小說裡面,貫穿到人物的心理活動、故事情節裡面去了。
我認為,這就是軟著陸。不要講了「太極」還是「太極」,講了《易經》還是《易經》,講了老子最後還是一個老子。還是什麼老子?是書本上的老子。是什麼易經?是理論上的易經。這就是硬著陸。
落到實處才是軟著陸,不是落到軟處就是軟著陸,落到實處才能算是軟著陸,落到一個空處、虛地方,那就是叫硬著陸。我講《易經》,歷來扣住孔子的一句話:「百姓日用,使民宜之。」老百姓都很適宜,這才是軟著陸。今天,我把它落實到管理上。所以,我們不必要去逐卦、逐爻學習,我通過我的勞動把它做了一些歸納。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三種龍的境界
三種龍的境界
今天我請大家做出一個選擇,飛龍、六龍、群龍這三種境界,你們理想中的境界是哪一種?你們選擇哪一種?飛龍是九五爻,《乾卦》的九五爻是九五之尊吶,「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群龍是用九,也是乾卦裡面的,「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另外,在乾卦的彖辭裡面有一句「時乘六龍,以御天」。這三種龍的境界,你們理想中選擇哪一種?
我想請全體同學來選擇,選擇第一種「飛龍在天」的請舉手。好,祝賀大家「飛龍在天」;選擇第二種「見群龍無首」的請舉手。好,祝賀大家;選擇第三種「時乘六龍」的請舉手。好,謝謝!
我相信,大家對這三種境界有一些理解了。現在,我再把我對這三種境界的理解奉獻給大家。
「飛龍在天」,這是一種境界嗎?它不算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如果按地位來說,它是最高;如果按人生的輝煌、頂峰時期,得意或成功來說,它算是最高。但是,從真正的境界來說,人生的最高境界還是「見群龍無首」,也就是老子講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那麼,「時乘六龍」呢?這個「時」很關鍵,是時代、時機、機會,你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論語》裡面有這樣一個突出的句式,是什麼呢?「邦有道,……邦無道,……。」「邦有道」,是指國家治理得很好;「邦無道」,是指國家治理得很亂。「邦有道」的時候應該怎麼做?邦無道的時候應該怎麼做?《論語》裡面反覆出現十次,單獨說的還有幾處。
孔子反覆講了這個問題。弟子提了一個問題,孔子就講:邦有道的時候你應該這樣做,邦無道的時候你應該那樣做。所以,「時乘六龍」是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人生的輝煌,也就沒有人生的最高境界。因此,過程、人生成功和人生境界這三個階段,我都要貫徹到這個系列講座裡面去。
何為「太易」?
我把這個系列講座列了一個示意圖,這個示意圖主要是講「太易管理」,實際上是「自主管理」。我沒有把它叫做「自我管理」,我的想法是,不僅僅是要管好一個「小我」,更要管好一個「大我」。
何為「太」?「太」是太極。大家都知道,上一次易學社已經邀請「國際易學聯合會」的郭彧老師,他是研究太極、河圖、洛書的專家,專門講了太極。但是明天下午,我還要對太極做一個補充。補充什麼?太極不是兩個陰陽魚嗎?陰陽魚裡面有兩個魚眼睛,一個黑眼睛,一個白眼睛,這兩個魚眼睛代表什麼?象徵著什麼?它有什麼來歷?明天我要專門來講太極。
「易」是什麼?易象。易有易象、易理,還有易數。《易經》裡面有「象」,這個「象」可以說是現象,也可以講圖像;還有「數」,即數字;另外還有「理」,就是原理。我們這裡主要講原理,八卦要講原理。有人把八卦拿去占卜,說實話,他連八卦的原理都不懂。到一些旅遊景點去,有人拉著我,要我佔一卦。我就問他:八卦的原理你懂不懂?他不知道八卦還有一個原理。只有懂得原理,才能懂得「善易者不佔」——不需要佔。
野性與規則
我講「太極」、「軟著陸」,就是講野性。為什麼要講野性?人有自己的自然本性,是自然的、天性的。我們都想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還要民主、自由、人權,這些都是野性裡面散發出來的東西。特別是一個小孩,他天真活潑,你要是壓抑過多,那也不行。現在講自主創新,你要是把人的野性壓抑得過多,也談不上創新。但是又要講規則,沒有規則,那就會無法無天,為所欲為,那也會壞事。
所以說,現在隨便給人一個民主、自由、人權,可能也會壞事。為什麼?這個要時機成熟,每個人對這個都有理解。所以,這二者如何平衡、統一是關鍵。
大家知道,草原狼之所以成為成吉思汗他們民族的圖騰,是因為草原狼的野性是相當的野;但是,它又有它生存的規則。狼的生存規則與它的野性,達到了一種平衡和統一,所以它顯得相當的厲害。這裡我只是做了這麼一個借鑒。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自主與創新
自主與創新
我再講自主和創新。我們現在講創新,但是如果沒有自主做前提,這種創新是虛的。為什麼提出自主創新?就是我們的自主出了問題。如何做到自主?我們自己能做主嗎?
要做到自主,首先要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我們從小就叫「自己」,一直叫到大,但是我們對「自己」的來歷還不知道,我們應該要去探究一下。這個裡面還有「小我」和「大我」,還有「小心」和「大心」,還有「作息」。小心在哪個地方?為什麼要講小心謹慎?為什麼還有粗心大意?是怎麼回事?最後又落實到狀態和境界了。
工作和學習,沒有好的狀態不行,沒有好的心態不行;有了好的心態,就有好的狀態;有了好的狀態,才能達到一種新的境界;有了新的境界,才能做到創新。
律、管、規,「管」就是管規律,同時又是按照規律在管。按照規律管,就是共修心量;按照規律管好了,就是一種福報。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人的野性
人的野性
再講野性。野性分為三種野性:一種是自然的野性,一種是衍生的野性,還有一種是嬗變的野性。
自然野性,是天性、天真、本善。天真,是講一個小孩子天真活潑;本善,是「人之初,性本善」。
衍生野性,是率性。《中庸》開篇是怎麼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還包含坦誠,這也是一種野性中的東西,是衍生過來的;還有人追求散淡、逍遙、浪漫;還有人喜歡隱逸,道家就喜歡一種超脫、隱逸的東西。
嬗變野性,「嬗變」就是變化,變成了無法無天,為所欲為。還有恐怖和戰爭。
這裡,我想特別提一下「民主、人權、自由」。這裡講的人權,不是講一個人的人權,而是以13億中國人「大我」為本的人權。如果不講這種人權,只講「小我」的人權,這就比較狹隘;民主,是具有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和平、平等、協調發展的自由。
這些看起來好像是一些空洞的東西,大家對這個必須有一個認識。在座的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官員、企業家,在我們這個社會上,你所處的位置就是管理的位置,你的管理向哪個方向傾斜,這個是很關鍵的。你的管理理念、管理對象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管理效果?應該與我們這個社會達到一種協調、統一、同步,否則,你的管理就沒有意義了。
最後,我們要以這個來衡量,我們心裡想著,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建立一種什麼樣的民主呢?我們不是不要民主,我們要的是西方的民主嗎?還是台灣式的選舉民主呢?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認識。
民主也好,自由也好,我們應該記住《禮記》裡面一句話:「事君者,可貴可賤,可富可貧,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事君」,我們這裡把它改一下,改為「事國」。我們要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家,我們一定要圍繞這個。國家亂了,老百姓遭殃。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規 則
規則
再講一講規則。
規則有自然規則和人為規則。自然規則是天道、地道、人道,這是《易經》裡面的東西,第三講就開始要講到這個了。
人為規則,我這裡做一個簡單的說明。「規」字與「圭」字對比,「圭」是兩個「土」字加在一起,開始是測量日影的「圭」,再加上一個「卜」字,那是一個什麼字?「卦」字。「丨」是什麼意思?直立起來的人就是「丨」,「丶」就是人的影子。古代測量日影,用什麼來測量日影呢?用圭來測量日影的長短。圭是一種尺,有五寸長,它是專門測量人影長短的。
這個「規」是量圓的,「矩」是量方的——圓和方。有人講,我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到山上去練功,就要練這種功。有一本書叫《可方可圓》,我為這本書寫了個序,裡面就談到這個問題。我認為,鄧小平先生就是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的高手。為什麼?「一國」,就是右手畫方,「方」就是方方正正,就是原則,一國是原則——不能變;「兩制」,就是左手畫圓,就是圓通、變通。
我們常說以法律為準繩,以道德為圭臬。臬是一個靶子,是射箭的靶子。今天的靶子分十環,射中十環的核心那就是中的(d?)。古代的靶子不是畫多少環,而是畫一個大鼻子,它的十環就是人的鼻尖,叫準頭。
「准」為什麼是鼻尖?「准」和「繩」實際上是瓦工、木工他們用的工具。「准」就是平衡儀,古代是用一根竹筒,裡面盛上水,有一個水泡。平衡不平衡呢?水泡在中間為平衡。準不準呢?以水泡為準。繩,就是用一根繩子吊著一個錘,檢驗牆體是不是垂直的,這就是準繩。
那麼,權衡呢?權衡是秤。你們現在可能沒有看到過。古代的秤有秤桿,有兩個耳和一個鉤,中間還有一個用線吊著的錘,權就是秤錘。人用手拿著這個秤錘移來移去,掌權的人就是移秤錘的人。衡就是秤桿,秤桿為平衡——權衡。
「度」,《黃帝內經》裡面講到「聖度」。
「律」,規律。律是定音的。前面講的那麼多,實際上都是講定形的,只有律是定音的。也就是說,規是定形的,也就是老子講的「大象無形」;律是定音的,也就是老子說的「大音希聲」。(可以參考我的拙著《中和之道》)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管」的本義
「管」的本義
我們要探索中國特色的管理體系,那麼,中國特色的管理是什麼?從「管」字開始講起。
「管」的本義是什麼?要講「管」,先要講「關」和「鍵」。「關」是什麼?古代人稱之為閂,進門以後要插上閂。這個閂還非常複雜,你們看繁體的「關」字,古代門內的閂是多麼複雜,還用絲把它繞著。我小的時候,家裡也有類似這樣的門,有暗閂。一般人上我們家想開那個門,是打不開的。為什麼?有暗閂。你用小指頭點一下,門就開了,如果不知道暗閂,你是打不開的。出門呢?必須上鎖,鍵為鎖。古代的「鍵」是「木」字旁的「楗」,也就是說,開始的鎖是用木做的。
那麼,鑰匙呢?鑰匙是竹子做的,所以管的本義是鑰匙。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吹的樂器有一種叫籥,與笛子相似,與笙相似的。管為鑰匙,所以以後用銅做的鎖、用鐵做的鎖,鎖的鑰匙還是像管子。
為什麼管為鑰匙?大家在電視劇上能看得到,管家、管事、管庫,他們管什麼?管鑰匙。在電視劇上還有這樣的情節,一個大家族的家長,他要將家交給另外一個人,怎麼交呢?不是把一個家往這個人身上一放,而是交他一串鑰匙。中國的東西都是有來歷的。
《在北大講易經》 第一講、鑰匙、鞭子、規則 聖人的母親
聖人的母親
我接著要問,孔子實際做過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孔子生活於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上個月我和我女兒一起,到孔子的故里山東曲阜去了,這裡肯定有很多山東的同學。
我們一下火車,就直奔曲阜師範大學的孔子研究院,有幾位教授在那裡等著我們,我們在一起座談了一個上午。下午,我們就直奔哪個地方?是去孔府、孔廟、孔林嗎?沒有,我們直奔尼山。為什麼?我這個人歷來喜歡去看源頭的。我知道,在非常熱鬧的景點裡面,你想看一點真實的東西,可能不太容易,我專門去人家不去的地方。
尼山是什麼地方?尼山是當年孔子的母親求子許願的地方。因為,他父親六十六歲了,還沒有兒子。為什麼?他的大太太生了九個女兒,不是七仙姑,而是九仙姑,那就再娶一房太太。第二個太太生了一個兒子,可惜是個瘸腿的。在那個時代,殘疾人也能繼承父業,因為他的父親是一位食邑的大夫,他也需要一位像樣的繼承人,所以六十六歲了還要到顏府去求婚。
顏府有三位女兒待閨,但是大女兒和二女兒都不願意出嫁給一個老頭子。小女兒就跟她的父親說,我在家聽從父親的,我願意嫁。小女兒叫顏征在,那時候年芳十六歲。
結婚一年後,兩人還沒有生子,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好上尼山去求子,許願回來後有孕了。當地有個規矩,要許願必須連去三次。第三次到尼山還願的時候,分娩的時間到了,怎麼辦?正好山底下有一個山洞,那個洞現在還在,叫「夫子洞」。
我們到「夫子洞」裡面去看了看,現在還很少有人去,還是保持得很原朴的。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是不一樣的。
「夫子洞」上面有一個亭子,叫「觀川亭」。《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下面是沂水河。孔子站在那裡面對潺潺流過的河水就想到,時間、人的生命和萬物的生命,就像流水一樣。
然後,我們又到了哪個地方?顏母庄。顏母庄離尼山還有一段路,但是我們執意要去看。為什麼要去顏母庄?我想到這麼一位偉大的母親。你們都知道,中國有三母,一位是孟母,孟母三遷,還有一位是岳母,岳母刺字,這兩位母親已經是家喻戶曉,但是顏母(孔子的母親)卻鮮為人知,其實她有很多故事。
孔子三歲的時候喪父,父親去世了。孔子之所以成為聖人,難道離得開家教嗎?他的家教靠誰?應該是他的母親。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三遷才到位,但是顏母一遷就到位了。孔子的父親去世後,她就將家從農村遷到了魯國的國都曲阜,不僅僅是住在城裡,而且是住在闕里,闕里就是皇宮門樓外面的那條街,孔子就住在那裡。那裡可是文化、政治的中心,魯國當時是周朝在東邊的文化中心。
為什麼?山東是齊魯大地,當時的齊國等諸候國要想舉行大的儀式的話,他們的舞蹈只能是六佾,但是魯國有八佾的規格。在諸侯國中間,當時魯國的規格是很高的。
《易經》的爻辭是誰寫的?是周公寫的,卦辭是他的父親周文王寫的。孔子要克己復禮,復的就是周公之禮。曲阜當時是周公的封地,現在曲阜還有周公廟,所以曲阜是文化中心,她的文化與其他地方還不一樣。當初,如果不是顏母一遷就到位,如果孔子還住在鄉下的話,可以想像到他的生活環境和前途發展。
孔子從小就經常到太廟去,每次到太廟必問禮。孔子經常去看一些祭祀活動,他都感到好奇。圍觀觀看祭祀活動的時候,大人們都走了,都看不下去了,唯他如痴如醉。回到家裡,他把家裡的一些傢具都搬到院子里擺起來,做什麼?演繹那個祭祀儀式。他的母親竟然不去責備他,而且還支持他,從大街上買了一些小玩具給孔子,讓孔子在家裡演繹。
孔子六歲的時候,顏母就開始教他識字。到孔子九歲的時候,她就將他送到外公家裡,他外公也是教書的。向他外公學什麼呢?學禮、樂、書、數,數就是易,他九歲多就開始學《易經》了。為什麼孔子說到五十歲才學《易經》呢?後面再講。
息陬村是孔子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這次我們也去了。孔子作春秋就是在那裡作的。
想到這位偉大的母親,所以我要去顏母庄,去感受顏母祠。哎呀!顏母祠大鐵鎖鎖著,我們從旁邊的牆洞里鑽進去,裡面狼狽不堪,「文化大革命」中間打掉了。但是,我在那裡感受這位母親,感受相當不一樣。第九講我要專題講顏母。
推薦閱讀:
※百腳山上養千隻大雄公雞散放,《西遊記》里這個除妖方法最自然
※別再糾結!正月理髮不會死舅舅,但與自然天道和健康有關
※《 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講到十八講)》
※《丙昕說易經》第31集:五行生剋及萬物配屬講解(上)
※易經堂:命犯「童子」需要化解嗎?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