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人生智慧的寶藏(三)

素材來源/網路 編輯製作/荷花小女子

挖掘人生智慧的寶藏(三)目錄第三篇 慾望貪慾太可怕了。猩猩對人的那一套陰謀操作一清二楚,明明知道酒是誘餌,草鞋是捕捉它們的工具,甚至知道先是小酒杯繼而是大酒杯的誘騙過程,但還是上了當。在這裡,智力的作用等於零,猩猩再聰明,知道的再多,也沒用,因為智慧根本抵擋不住慾望。01、慾望02、伯樂的罪過03、渾沌之死04、盜竊病 金手指05、可悲的猩猩06、好勝的河豚07、自私病08、富翁的遺囑09、隱身葉10、大眼睛11、顏回的快樂 平凡的生活最好12、小兒與虎13、鬥雞01、慾望行動當然需要條件,但從來沒有一切都準備得完美無缺了再去行動的道理,只要具備基本條件就可以了,其他條件可以在進行中創造。這就是兩個和尚的故事。富和尚比窮和尚更具備遠行的條件,但他太依賴外部事物了,反倒讓窮和尚搶了先。脫離了行動的志向沒有任何意義。第三篇 慾望耳目鼻口受生命的驅使。耳朵雖然想聽樂音,眼睛雖然想看色彩,鼻子雖然想嗅芬芳,口舌雖然想嘗美味,但要是樂音、色彩、芬芳、美味對生命有害就應當禁止……由此看來,耳目鼻口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有所制約。--《呂氏春秋》享樂到了極點,悲哀就會隨之而來,物極必反,月盈而虧。所以,曲終人散,人們就會發出感慨嘆息;宴會結束,人們就會惆悵傷懷。這實在是由事物本身的發展所導致的,就好像影子跟隨著形體,迴響來自聲音一樣。--《抱朴子》慾望是最引人注目也是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對於生命而言,它處於兩難之中。在宗教看來,它屬於肉體,以極端的態度觀照,那似乎是一個卑賤甚至罪孽深重的世界,它毀壞著人的精神的純凈和神聖,而精神本來是屬於另一個無比美好的或者說是神的世界的。在近現代對宗教的顛覆中,慾望獲得了徹底的解放,肉體終於可以也有條件無所顧忌地享用生活了,然而一系列現代病--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自然的--也隨之產生了,人們突然發現,人類的前景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迷茫。02、伯樂的罪過也許中國寓言可以為我們認識慾望提供小小註腳。慾望是天性寓言1·伯樂的罪過馬本來生活在原野上,餓了吃草,渴了飲水。長著蹄子可以踏霜踐雪,披一身皮毛可以抗風禦寒。揚蹄跳躍,跨步奔騰,這是馬的天性。高興的時候彼此交頸摩擦,生氣的時候就背過身去用蹄子踢打對方,馬的智巧不過如此。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即使給它們建造豪華的宮殿也絕不會去享用。好了,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了個伯樂,拍著胸膛誇口:"我善於治馬。"於是把馬從原野上捉來,用火燒它的毛,用刀子削它的蹄,用烙鐵燙它的皮,用籠頭套它的頭,用絆索拴它的腿,關到馬棚里固定在馬槽上。經這麼一折騰,馬的天性死去了十分之二三。然而,這只不過是開了個頭。接著便是餓它、渴它、趕它、打它、整它、治它,前面有用鐵做的嚼子勒它的嘴,後頭有用牛皮做的鞭子打它的屁股,據說不這樣就不能使它屈服。到這時候,馬就剩下半條命了。就這樣,伯樂獲得了"治馬專家"的榮譽。馬裡面最苦的是那些用於勞役的馬。當人們強行把籠頭戴在它們的頭上,把車轅架在它們的背上時,它們就會左右張望,縮著脖子想從軛中退出來,要不就挺著脖子不讓人順利地把馬具套在它身上,或者偷偷地脫掉嚼子和轡頭,那模樣神態活像個小偷。03、渾沌之死是誰把馬變成這樣的,是那個叫伯樂的人!這就是他的罪過。什麼叫自然?什麼叫人為?牛馬天生四隻腳,這就叫自然;用繩子套住馬頭,穿過牛鼻子,就叫人為。所以說,不要用人為去毀滅自然,不要用人情世故去改變生命,不要用犧牲去換取名位。謹慎地守持著自然的本來面貌而不喪失本性,就叫做返璞歸真。寓言2·渾沌之死南海之帝名叫儵,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渾沌。儵和忽經常到渾沌那裡去聚會,渾沌招待他們很周到。儵與忽商量報答渾沌,他們說:"人身上都有七個孔,用來進行看、聽、吃和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不妨試著給他鑿孔。"於是,他倆每天給渾沌鑿一個孔,到了第七天,渾沌死了。品評·這兩則寓言講的是天性。馬的天性是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賓士,人把馬捉來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它,馬的天性就蛻化了。渾沌的天性是渾然一體,沒有縫隙,而儵和忽卻偏偏按照人的樣子改造他,渾沌也就不再是渾沌了。這就告訴我們,天性是不可人為改變的,人為的改變意味著消滅,是對自然的抗拒。慾望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只要是生命,就一定有慾望,也一定要滿足慾望,這就是人們追求慾望滿足的合理根據。正如《呂氏春秋》所說:"上天使人有慾望,人不得不追求;上天使人有厭惡,人不得不躲避,人的慾望和厭惡受自於天,人不能自己做主,不能改變,不能更換。"04、盜竊病 金手指慾望是人的生命構成,是快樂的源泉。貪慾使人性扭曲寓言1·盜竊病墨子對魯陽文君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人,家裡牛羊牲畜養了不少,廚師殺牛宰羊,去皮切肉,做成美食,多得吃不完。可奇怪得很,他看見別人家裡烙餅,一定立即動手偷過來,別人發現了,他就說:"請施捨給我一口吃的吧。"墨子問魯陽文君:"不知道是他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呢還是他患了盜竊病?""患了盜竊病。"魯陽文君回答。寓言2·金手指一個神仙來到人間,用點石成金來試驗人心,想通過這個法子發現不貪財的人,度他成為仙人。不想找了一圈也沒碰上一個,被神仙變成金子的石頭已經不小了,可那些人總是後悔選的石頭不夠大。一天,神仙遇見一個人,便指著一塊石頭說:"我把這塊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你吧。"那人搖搖頭。神仙以為他嫌小,又換了塊大石頭說:"我把這塊最大的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你。"那人還是不要。神仙大喜,心說今天可如願了,就進一步核實道:"小塊金子不要,大塊金子還是不要,你要什麼?"那人指著神仙的右手食指說:"請您行行好,把這根手指頭換給我吧。"品評·凡事都有個度,慾望也是如此。慾望達不到度,生命難以維持,樂趣也會降低;一旦超過了度,慾望就演變為貪慾,成為生命的負擔。貪慾不正常,是一種人性的病變,這兩則寓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05、可悲的猩猩一個人明明很富有了,家裡有吃不完的美食,可看見人家做飯,還要去偷,偷不成就強要,這是正常的慾望嗎?顯然不是。另一位更貪,竟然惦記上了神仙的金手指,點石成金的手指還是人的器官嗎?當然不是。因為貪慾,他連人都不願意做了。慾望本來是為著生命的,理應跟著生命走,而貪慾卻顛倒了這種關係,反從為主,牽著生命走。與制止、改變慾望一樣,這同樣也是違背天性和自然。《呂氏春秋》說:"如果放縱而不約束,就會被嗜欲所牽制;如果被嗜欲所牽制,就必定喪失天性。"謹守慾望的度,不要使"欲"變成"貪"。貪慾帶來災難寓言1·可悲的猩猩猩猩是一種喜歡飲酒的動物。山腳下的人掌握了它們的習性,就擺上酒壺,將大大小小的酒杯排列好,又把許多草鞋連在一起,放在路邊。猩猩們一眼就看穿了人們的詭計,破口大罵,連他們的祖宗都不放過。罵了一會兒,可能是口渴了吧,一隻猩猩建議道:"咱們幹嗎不嘗上一點兒,只要不喝多就沒事兒。"於是,它們就拿起小杯子喝酒,喝罷,罵著去了。不久,猩猩們又回來了,拿起大一些的杯子喝酒,抹抹嘴,仍舊罵著離去。這樣來來去去三四回,猩猩們的防線終於被粘在嘴唇上的酒香突破了,便敞開了大喝起來,完全忘記了這樣下去會醉倒。於是,它們都喝醉了,斜著眼睛看著對方,打鬧嬉戲,把腳伸到草鞋中學人走路。

06、好勝的河豚這時人們追上前去,猩猩們腳上的鞋連在一起,一個也跑不脫。別看猩猩吃了這個虧,但後來的猩猩還是照樣上當。猩猩是很聰明的生靈,但仍然經受不住誘惑,最後難免一死,這全是貪慾造成的結果啊。寓言2·好勝的河豚河中有一種名叫河豚的魚,它游到橋下面的時候,一下子撞到了橋柱子上。它不知道躲閃,反倒怪橋柱子撞了它,不由大怒,兩腮張開,豎起身上的鰭,氣得鼓鼓的像一隻帶刺的球,浮在水面上久久不動。一隻老鷹飛過這裡,衝下來抓住它,撕開它的肚子,把它吃掉了。河豚喜歡前進而不知道停下來,因為一心前行而撞到了別的東西上面,它不是檢討自己,而是狂妄放肆地跟人鬥氣,導致裂腹而死,真是太可悲了!品評·貪慾太可怕了。猩猩對人的那一套陰謀操作一清二楚,明明知道酒是誘餌,草鞋是捕捉它們的工具,甚至知道先是小酒杯繼而是大酒杯的誘騙過程,但還是上了當。在這裡,智力的作用等於零,猩猩再聰明,知道的再多,也沒用,因為智慧根本抵擋不住慾望。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現實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一旦貪慾被調動起來,即使面前擺的是火坑,也擋不住有人往裡面跳,這時候滿足貪慾是第一位的,利益、前途、親人乃至生命,統統被拋到了一邊。貪慾就是這樣給人帶來災難的。07、自私病貪慾不僅表現在對物質的追求上,還表現在精神方面,畸形的自尊--例如河豚的爭強好勝--也是一種"貪"。它一樣會帶來災難。克服貪慾,主要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意志力問題。要培養足夠的意志力,必須及早做起。貪慾使人自私寓言1·自私病魏國有個隱士叫徐無鬼。一天,他去見魏國的國君魏武侯。一見面,國君就說:"呀,是先生您。您遠離寡人獨自住在深山老林里,拿橡樹的果實當糧食,拿野蔥野韭當蔬菜,已經好長時間了!如今您老了吧?想來找寡人討要酒肉美味了吧?可是您還能夠幫助寡人做點什麼呢?"對於這番奚落,徐無鬼一點也不生氣,他平靜地說:"我生於貧窮低賤之家,從來不敢奢望得到國君的高官厚祿,我今天是特地來慰勞國君您的。""慰勞寡人?"國君朝四周看了看,有點奇怪,"慰勞什麼?""慰勞您的精神和身體。"徐無鬼答道。"寡人怎麼啦?"國君瞧瞧自己,又問。"天地對世上萬物的養育一視同仁,登上高位的人不可以自視高人一等,處在低位的人也不應該自以為矮人一頭。您作為大國的國君,為了滿足自己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享樂,讓全國的百姓受苦,為此弄得您心神不寧。心神本來是喜愛和諧而厭惡自私的,只為一己私慾而損害他人就是一種疾病,如今您患上了自私病,所以我大老遠地跑來慰勞您。"徐無鬼說。08、富翁的遺囑國君沉默了半天,最終不得不承認徐無鬼說得對。寓言2·富翁的遺囑有這麼一個富翁,靠著極盡吝嗇而發家致富。他身患重病,就要死了,可就是硬挺著不肯咽氣,央求老妻說:"我這一生,心思全用在貪心和吝嗇上面,連親戚往來都斷絕了,才有今天的富貴。我死了以後,皮剝下來賣給皮匠,肉割下來賣給屠夫,剩下的骨頭也別糟蹋了,賣給漆匠熬膠。"說罷,睜著眼睛望著妻子,直到她點頭,富翁才閉上眼。屍體停了半日,富翁的眼睛又幽幽地睜開了,原來他忘了一件事,捨不得走,便叮囑妻子說:"當今人情淺薄,千萬別把錢借給別人!"品評·魏武侯身為一國國君,不是去考慮怎樣為他的百姓造福,而是處心積慮地琢磨如何搜刮民眾,掠奪別的國家來滿足自己的貪慾。富翁手裡無權,不能去搜刮掠奪,走的是貪吝的路子,其貪婪吝嗇到了如此地步,以至於連自己的屍體都不放過,在他那裡斂財成了唯一的慾望,他的身心完全以這一慾望為轉移。這兩個人都得了自私病,前者病得不輕,後者已經沒救了。貪慾與道德是截然對立的。道德的本質是自我犧牲,為了他人的需要放棄自己的利益和方便,而貪慾則是沒完沒了地索取,根本不會顧及他人。貪慾帶來的是狹隘和冷漠,對別人也是對自己。09、隱身葉貪慾使人迷亂寓言1·隱身葉楚國有個人,家裡很窮,一天讀《淮南方》,見書中說"螳螂捕捉知了的時候,躲到一片葉子後面,可以隱形,這樣知了就看不到它了。"不覺大喜,發財的法子有了。他跑到樹下,仰起臉朝上張望。找了半天,終於發現一隻螳螂一動不動地伏在樹葉後伺機捕蟬,他就把這片葉子摘了下來。不想手一哆嗦,樹葉掉到了地上,跟別的葉子混在了一起。沒有法子,他只好把地上的落葉都歸攏到一塊兒,足有好幾斗。接著,他把妻子叫來,讓她站在對面,拿起一片葉子遮在眼前,問:"你看得見我嗎?"妻子說:"看得見。"於是,那人又拿起一片葉子問一遍,妻子還是看得見。就這樣,折騰了幾乎一整天,妻子早就煩了,當他又換了一片樹葉時,妻子終於受不了了,就說:"看不見了。"那人哈哈大笑,得意極了,舉著那片樹葉直奔市場。來到一個攤位前,當著眾人的面,將樹葉一晃,拿了東西就走。皂吏抓住他扭送縣衙門,縣官命他從實招來。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縣官大笑,沒有治罪就讓他回家了。寓言2·大眼睛有一個人非常愛聽別人讚揚自己,有個算命的人打聽到他有這個毛病,就上門給他看相。算命先生極力讚美他的相貌,然後說:"您只憑著這雙大眼睛,一生就會享用不盡。"那人聽了特別高興,留算命先生住了幾天,招待得很好,還送給他許多好東西。10、大眼睛算命先生臨走前,握住這人的手說:"我還有一句話相贈,請您記住。"那人問什麼話。算命先生說:"您還需要找些事情來做,也不能全靠這雙眼睛。"品評·那位半吊子讀書人太想發財了,以至於昏了頭,曲解書中的話,竟然相信隱身一類的神話,跑到市場上去拿別人的東西,鬧出了一場笑話。如此荒誕,連當個罪犯都不夠格,縣官只當他頭腦不正常,所以放他回家。這都是貪慾鬧的。好端端一個人入了魔障。那位喜歡聽頌揚的人也是如此。過度的虛榮其實也是一種貪慾,別人抓住他這個毛病,用幾句好話就俘虜了他,在他家好吃好喝不說,還得到了厚禮。他白長了一雙大眼睛,連別人利用自己都看不出來。如果這二位不那麼貪,他們一定不會這麼蠢。貪慾使聰明人變笨,使自己成為被別人利用的工具。知足常樂寓言1·顏回的快樂顏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也是最窮困的學生。一天,孔子叫過顏回,問道:"回,你又窮又沒有地位,為什麼不去做官呢?"孔子辦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治理天下的英才,"學而優則仕",所以他希望學生們都能走上仕途。無論在人品道德上,還是在學問能力上,顏回都是第一流的,只要他樂意,進入官場並不困難,同學中許多不如他的人早就當上官了。11、顏回的快樂 平凡的生活最好顏回答道:"我不願意做官。我在城郭外有五十畝田地,打的糧食足夠我喝上稠米粥;在城郭里還有十畝地,產的桑麻完全可以供給我衣服。平時彈琴自娛,從夫子您那裡學到的道理足可以使我自得其樂。所以我不想做官。"孔子高興地說:"你的想法太對了!我曾經聽說,"知足者不以追逐利益而煩勞自己,自得者不以個人損失而憂懼,有德者不以沒有地位而慚愧。我誦讀這些話已經很久了,今天在你身上得到了體現,這是我的一大收穫呀。"知足是一種大快樂。寓言2·平凡的生活最好從前有一隻海鳥落到了魯國都城的郊外,魯國的國君把它迎到宗廟,設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時期最隆重的音樂"九韶",膳食是豬牛羊都齊備的宴會最高規格的"太牢"。鳥兒哪裡見過這個陣勢,眼花繚亂,驚懼憂愁,不敢吃一塊肉,不敢飲一杯酒,三天就死了。這是按照自己的習性來養鳥,不是按照鳥的習性來養鳥。鳥本來棲息在叢林,遊戲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鰍和小魚為食,隨著鳥群飛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它們最厭惡聽到人的聲音,現在可好了,弄得喧鬧嘈雜,它怎麼能受得了?品評·顏回之樂是快樂的一個典型形式。在《論語》中關於這種樂趣孔子是這樣說的:"顏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竹籃飯,一瓜瓢水,住在破舊的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生活的憂愁,他卻不改變自己的快樂。顏回的德行真讓人稱道呀!"12、小兒與虎那麼,為什麼說這是一種樂趣呢?正如寓言中所說,因為它沒有煩勞,沒有憂懼,沒有羞愧,而之所以沒有這些精神上的負擔和壓力,就在於人們滿足於一種平凡的生活,根本用不著去追名逐利,不用計算個人得失,也無須去與人攀比。這就是知足或者說是沒有貪慾的好處。與此相反的是另一種生活,也就是寓言中為海鳥提供的那種生活。面前擺著的是象徵著名利地位的宮廷音樂和盛宴,人就好比是那隻可憐的海鳥,戰戰兢兢,憂心忡忡。在這樣的狀態中過日子,人還能享受多少快樂?貪慾使人永遠不幸。無欲者無畏寓言1·小兒與虎四川忠州、萬州和雲安一帶經常有老虎出沒。有一個婦人,白天把兩個小孩子放在沙灘上玩耍,自己去河邊洗衣服。這時,一隻老虎突然從山上衝下來,婦人驚慌中掉進了河裡,兩個孩子根本不知道危險,照樣在沙灘上玩他們的。老虎走到他們面前觀察了半天,甚至還用頭去觸碰他們,也許是想使他們害怕;可不想小孩子不懂事,不知道這有什麼不正常的,老虎只好離去了。想那老虎吃人,一定先對人耍威風,但要是碰上不畏懼的人,老虎的威風也就沒有地方施展了。寓言2·鬥雞紀渻子為周王馴養鬥雞。剛到十天,周王就問:"雞馴養成了嗎?"紀渻子搖搖頭,答道:"還沒有,正在虛浮驕傲之中,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03、鬥雞又過去十天,周王問:"差不多了吧?"紀渻子還是搖搖頭,說:"還差著吶,一見到別的雞就跳著要去斗,就像別的雞的聲音的迴響,身形的影子。"又過去十天,周王問:"這回行了吧?"紀渻子仍然搖搖頭,"還不行,眼睛上火,說明還是氣盛。"又是十天後,周王問:"成功了吧?"紀渻子點點頭,"差不多了。如今別的鬥雞即使在它耳邊打鳴,它也無動於衷,就像一隻木頭雞似的。它的鬥雞品性已經完備了,沒有對手敢於應戰,一見到它,掉頭就跑。"品評·常言說"無欲則剛",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自己沒有貪慾,別人就無法征服他。這兩則寓言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人都在意自己的生命,知道老虎要吃人,所以見到老虎一定害怕,趕緊逃命。老虎見人怕了它,志氣大長,沒有了顧忌,越發威風。但這兩個小孩子還不懂事,根本不知道老虎為何物,也沒有保命的意識,所以一點兒也不害怕,老虎沒有了威風,志氣受挫,心存疑慮,也就無從下手了。孩子要比老虎弱得多,但卻戰勝了老虎,他們勝在慾望上。這也是那隻鬥雞無敵於天下的根本原因。最初,它一副好鬥的樣子,戰勝別人的急切慾望處處顯露出來,當然破綻也隨之暴露在對手面前,這種情況下去戰鬥,多半會失敗。經過長期打磨,直到爭強好勝的慾望被徹底壓下去,對勝負已經不計較了,就沒有對手敢於應戰了,因為它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戰鬥過程上面。貪慾是人的力量的消解劑。美景美圖精品美文音樂空間音畫圖文職場技巧感悟哲理星座運情生活智慧史海鉤沉健康智慧書畫古玩網頁特效電腦技巧在線書架精美相冊

您已閱覽

秒感謝光臨


推薦閱讀:

明十三陵挖掘以後發生的怪異事件,邪氣重重,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從古例中挖掘發現「沖空而動」的真實原理
揭秘中國經歷最奇特陵墓,考古隊挖掘三天後竟主動撤離!
定陵的挖掘
從明定陵的被挖掘說起

TAG:人生 | 智慧 | 寶藏 | 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