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丨皇太極能登上汗位並非其父親之意,而是由此人操縱

皇太極此時雖然是非常高興,幾年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達到了,登上了汗之寶座,可以大有作為,但是,環顧左右,俯視金國,放眼周邊各國,他難免憂心忡忡,卧不安枕。

(圖)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皇帝

天命十一年(明天啟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時,金國英明汗努爾哈赤壽終。過了十二個時辰,十二日申時,四貝勒皇太極繼位為汗,九月初一日在盛京(瀋陽)大政殿舉行大禮,三大貝勒、眾貝勒及文武官員設鑾輿護衛,焚香奏樂,告天,行九拜禮畢,汗乃即位。眾貝勒文武官員向皇太極三叩首,奉為「天聰汗」,大赦、頒詔於國中,以第二年(1627年)為天聰元年。

《清太宗實錄》卷1就此評述說:「是日,天氣清明,日朗風靜,國人皆欣欣然有喜色。」似乎是國泰民安,民殷國富,萬民擁戴,四夷朝拜,皇太極威嚴無比,坐享錦繡江山之樂了。其實不然,皇太極此時雖然是非常高興,幾年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達到了,登上了汗之寶座,可以大有作為,但是,環顧左右,俯視金國,放眼周邊各國,他難免憂心忡忡,卧不安枕。

首先,回想繼位為汗的經過,就會令他甚為後怕。他不是為汗父指定的嗣子,可以理所當然地登極為君,他又不是群臣擁戴懇請勸進,而是由諸貝勒根據汗父天命七年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中「新汗由八貝勒任置」的規定,將他「任置」為汗。而且說得更準確一些,他是被代善「任置」的。

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日,努爾哈赤下達長諭,宣布今後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第一條就是八貝勒共議任置繼人為國家之新汗,若新汗不聽八貝勒之言,「不行善道」,則八貝勒共議後將其罷免,另行「任置」聽八貝勒之話的「賢者」。

(圖)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1.28—1643.09.21),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去世時,按貝勒而言,有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位大貝勒,還有阿巴泰、德格類、額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岳托、碩托、薩哈廉、豪格十一位小貝勒、執政貝勒。以旗主而論,代善是正紅、鑲紅二旗之主,阿敏是鑲藍旗旗主,莽古爾泰主正藍旗,皇太極系正白旗旗主,杜度領鑲白旗,努爾哈赤自領正黃、鑲黃二旗,分歸阿濟格、多鐸襲承。

努爾哈赤雖然是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時去世的,但在此之前,他已病重難愈的消息早為八旗貝勒、大臣知悉,尤其是八月初七日急召大福晉阿巴亥前往相晤,更使人們感到他已是命在旦夕了。按照英明汗確立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要求,新汗不由汗父指定,而由八貝勒任置賢者為君。

這樣一來,當時的四大貝勒、旗主貝勒、執政貝勒,都是可能成為新汗的候選人,他們對此不會置之不理袖手旁觀,而一定會暗中盤算,密室商議,是乘機競爭謀為新汗,還是擁立合適之人?這個「合適之人」的含義,可以是從軍國大局考慮,議立有為之主;也可以是從個人,從本旗利益出發,推舉於己有利之人。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包括多爾袞三弟兄在內的八旗貝勒的勢力和傾向。

先從四大貝勒說起。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晉佟佳氏(名哈哈納札青)之子,排行第二,二十三歲就與親兄褚英、叔叔舒爾哈齊統兵出征,以少勝多,大敗烏拉,建立殊勛。此後多次率軍征戰,軍功累累,位列四大貝勒之首,並曾榮任了相當長時間的太子。天命五年九月雖被廢除「太子」,但仍系大貝勒,仍是僅次於汗父之下的權勢最大之人,具體處理軍政要務,身為正紅、鑲紅二旗旗主。而且他還有其他貝勒沒有的優越條件,那就是他有幾個能征慣戰的兒子和親侄子。

(圖)愛新覺羅·代善,曾因作戰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國政,為四大貝勒之首,以序稱大貝勒

代善有八子,天命末年長大成人能夠統兵轄民的,有岳托、碩托、薩哈廉、瓦克達四人。這四位台吉,都是英勇善戰的猛將,很早就披掛甲胄,帶領士卒,衝鋒陷陣,屢敗敵兵,尤以岳托、薩哈廉二人更為突出。岳托是代善的長子,天命六年(1621年)正月,年僅13歲零9個月,便和二弟碩托參加了攻掠明奉集堡的戰鬥,擊敗明兵,立了第一功。

接著岳托又領兵從征,攻下瀋陽、遼陽,再建功勛。天命八年四月,以蒙古喀爾喀部扎魯特貝勒昂安劫殺使臣,岳托奉命偕阿巴泰、德格類、齋桑古領兵往擊,斬殺昂安父子,盡獲其妻子部民牲畜。天命十一年四月,岳托、碩托、薩哈廉隨父代善等諸貝勒,攻打蒙古喀爾喀五部,大敗敵兵,獲人畜5萬餘。岳托、薩哈廉還能文能武,聰睿過人,善於從大局出發,考慮處理軍政大事。

早在天命六年,岳托就與汗祖父努爾哈赤、父代善及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等叔父伯父一起,對天焚香,盟誓和好,不開殺戒,成為當時後金八大貴族之一。天命九年正月,後金與來歸的蒙古恩格德爾額駙盟誓,二月與科爾沁部奧巴貝勒等盟誓,岳托、碩托、薩哈廉都是代表後金參與盟誓的「十固山執政貝勒」,可見這三位貝勒在後金國中政治地位之高。

(圖)八旗是滿族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創立

代善的親侄子杜度,也是國中的要人。杜度之父褚英,是代善同母之兄,曾被汗父努爾哈赤立為嗣子,執掌軍政大權,後因與父爭權而被處死。按照後金政局習俗,父死之後,其子一般跟隨或依靠伯父叔父過活,實際上杜度弟兄也就是和代善聯在一起,唯其馬首是瞻。杜度勇猛善戰,早就領兵衝殺,轉戰四方,多建軍功。還在天命四年、五年(1619—1620年),朝鮮李民寏就了解到,杜度是八旗旗主之一。這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勢力。總加起來,代善系統的人丁最多,執政貝勒最多,其他貝勒難以與他抗衡。因此,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八旗貝勒中,代善的勢力最大,最有可能爭取到汗位。

二貝勒阿敏,是鑲藍旗旗主,在建立後金過程中,軍功累累,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弟弟齋桑古、濟爾哈朗,也是統軍治政的「執政貝勒」。雖然阿敏是努爾哈赤之侄,照說是不能繼承汗位的,但此人素懷割地稱君的野心,不願甘為人下,在競爭汗位中,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實力人物。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二個大福晉富察氏之子,雖因生母被休,有所影響,但他是正藍旗旗主,同母弟德格類也是有權有勢的「執政貝勒」,而且此人生性魯莽,易生事端,也有爭當國君的願望。

(圖)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四貝勒皇太極,智勇雙全,聰睿過人,善用權術,功勛卓著,主正白旗,岳托、濟爾哈朗、齋桑古、德格類等貝勒,以及額爾德尼巴克什、烏爾古岱督堂八旗高級官將,都是他的黨羽或好友,很有發展前途。

多爾袞與兄長阿濟格、幼弟多鐸,系此時後金國母大福晉烏拉那拉氏阿巴亥所生的皇子,轄有汗父自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汗父還曾許諾再賜一旗,讓多爾袞也成為「全旗之主」,僅就此事而言,已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努爾哈赤對阿巴亥、對多爾袞三弟兄是何等的寵愛。一妻所生之子皆要賜予一旗,使他們都當上旗主貝勒,這是罕有的殊恩。

第一個大福晉佟佳氏哈哈納札青,所生二子褚英、代善,固然都轄有足夠編立一旗的人丁,但褚英於八旗定製(1615年)的前兩年獲罪監禁,只有代善一人才是正式的旗主貝勒。第二個大福晉富察氏滾代,雖與汗夫風雨同舟,共創金國,所生二子又已長大成人,率兵出征,軍功累累,但也只有莽古爾泰一人領有正藍旗,德格類並沒有當上旗主,仍屈居小貝勒行列。

多爾袞三弟兄,除阿濟格略有戰功外,多爾袞、多鐸皆未成人,都是小孩,既無軍功,又無政績,居然已經轄有兩旗,都被汗父封為「全旗之主」,這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特殊恩寵。既然汗父如此優遇,那麼在諸貝勒考慮新君人選時,豈不是應該充分尊重汗父的意願,對他們三弟兄予以優待,擇一為君!

而且就以現領二旗來說,兩個旗,60牛錄,已超過了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不相上下。加之母親貴為大金國母,又「有機變」,統一指揮,也很有競爭力的。但其弱點是年齡太小,阿濟格21歲,多爾袞13歲零10個月,多鐸12歲半,很難與久歷戰陣、飽經政治風霜的年長諸兄比高低。

至於努爾哈赤其他兒子,如阿巴泰、阿拜、塔拜、湯古岱、巴布海、賴慕布、費揚古等,皆系側福晉,庶妃所生,不是旗主,沒有什麼勢力,進不了爭奪汗位的圈子。

總之,比較有條件有力量奪汗位的,是三個集團,一是代善系統,二是皇太極集團,三是多爾袞三兄弟,而以代善勢力最大、最有希望。

在這矛盾錯綜複雜、形勢十分緊張、人心惶惶的時刻,大貝勒代善做出了人們想像不到的決定,宣布任立皇太極為新汗,一下子就把局勢穩定下來了。


推薦閱讀:

閻崇年揭秘皇太極死因:三高症患者 死於心梗
【歷史上明天】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入關前夕
孝庄輔佐了三代帝王,功勞甚大,為何卻至死不肯與皇太極合葬?
最為尊貴的王爵,皇太極和康熙心目中的老大哥——禮親王世系
努爾哈赤為何不立多爾袞為繼承人?只因一點輸給皇太極

TAG:父親 | 皇太極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