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咳嗽針刺,《內經》之取穴

《黃帝內經》咳論篇中,針對不同的咳嗽癥狀,咳嗽取穴的原則是:

凡是治藏咳的,宜取背部該藏的俞穴及四肢上的俞穴;治腑咳者,直刺該病經之合穴;面有浮腫者(已經傷及胃氣),宜刺該病變經之經穴。

大家可能會認為:「我又不會針灸,有什麼用?」當「久咳」折磨你的時候,你會四處求醫,恨不得立馬藥到病除!可現實很殘酷,一朋友說,她從小到大就在咳,咳到甚至吐血,覺得自己要掛了,找了很多醫生,如今已經70歲了,還沒治好咳嗽!

我本人咳嗽半年,西醫無望換中醫,一直扎針3年,才緩過來!可當你了解了自己咳嗽的癥狀,做到心中有數以後,如果再有「十二正經之五俞穴」等相關知識,你就不會盲目從醫,更不會苦一輩子,而且也會明明白白消費。真所謂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首先,你知道治療咳嗽有很多種方法,等你有了足夠的知識,你就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其次如果選擇針灸,通過辨證和取穴立馬就可以判斷醫生的水平了!真正的高手,針灸一定是「立竿見影」的!

一、十二正經、奇經八脈

在我們身體上,正經有十二條,奇經有八條。這十二條正經,每一條經絡,不管是陰經還是陽經,都是六條。分別是: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

奇經八脈有: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陽蹺、陰蹺、陽維、陰維

二、井榮俞經合與五行對應關糸

十二正經中,所有的陽經及所有的陰經都有「井、榮、俞、經、合」,而這五俞穴都是「手不過肘,足不過膝。」(具體十二經脈的五俞穴等相關知識可看前面微文,有詳細介紹)

——任何陰經的「井、榮、俞、經、合」對應五行的「木、火、土、金、水」

——任何陽經的「井、榮、俞、經、合」對應五行的「金、水、木、火、土」

——陰經和陽經的每一條經,經上面都有一個絡,稱之為「絡穴」。

——陽經比陰經多一個東西,稱之為「原穴」。

了解這些基本概念非常重要,平時小毛小病,根據自己的癥狀,就可以用刮痧、按摩、艾灸等方法解決了,第一時間就將疾病控制、消滅在萌芽狀態。

井榮俞經合與金木水火土的關係,是確定該穴位到底是子穴、母穴、還是本穴、原穴?一般來說主要用在經脈的補瀉上,換句話說就是新病還是舊病上。(詳情以後會陸續介紹)

三、咳嗽的取穴

(一)凡是治藏咳的,宜取背部該藏的俞穴及四肢上的俞穴。

解讀:

1、臟咳——心、肝、脾、肺、腎、心包

2、背部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腎俞、厥陰俞、

3、四肢上的俞穴——神門、太沖、太白、太淵、太溪、大陵

比如:冬季腎咳——取背部「腎穴」、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

(二)治腑咳者,直刺該病經之合穴。

解讀:

1、六腑——大腸、胃、小腸、膀胱、三焦、膽

2、合穴——曲池、足三里、小海、委中、天井、陽陵泉

比如:胃咳——取「足三里」

(三)面有浮腫者,宜取該病變經的經穴。

1、五臟經穴——肺(經渠)、脾(商丘)、心(靈通)、腎(復溜)、心包(間使)

2、六腑經穴——大腸(陽溪)、胃(解溪)、小腸(陽谷)、膀胱(崑崙)、三焦(支溝)、膽(陽輔)

因面腫已經傷及胃氣,涉及到病變。一般來說,女子早上起來會有面目浮腫現象,這是因為肺有積水,平時要多加運動。

《神農本草經》第二七一——葶藶(子),【性味】味辛苦,性大寒,無毒,【主治】為下氣行水要葯,功能降肺氣,逐痰飲,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腫。(肺癌一般都會用到此葯)

到這兒,你是不是至少可以知道,如果選擇針灸治療咳嗽,這些原則取穴是必須的,就好比處方,就是根據辯證,在醫聖張仲景的經方基礎上做加減,否則,當成肺咳,後面會怎樣?因此,針灸只要辯證正確,穴位選擇到位,補瀉得當,真的是「針到病除、立竿見影」,很神奇!

當然,具體針灸時,除了上面基本穴位,也可以選擇「近取穴」、「遠取穴」、「原絡治療」、「俞募治療」、「會郄治療」,或者「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相結合的方法。

當我們不小心生病後,盡量不要輕易吃藥(尤其西藥),我們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力求徹底治癒,不留後患。但前提是你要有這個意識和起碼的醫學知識。

活到老、學到老!生命無價,學海無涯,書到用時方恨少!

版權聲明:文章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感冒引起咳嗽怎麼辦?
孩子咳嗽,這7種食物絕對不要給孩子吃
為什麼晚上睡覺咳嗽特別嚴重,影響睡眠。白天基本不咳嗽。這是為什麼?
你們會不會咳出像果凍一樣的痰?
兒童咳嗽問題

TAG:咳嗽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