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官手法診治頸源性頭痛經驗

羅氏傷科歷史悠久,其正骨法對許多奇難雜症有很好的療效。羅金官教授的手法主要師承於著名骨傷專家羅有明女士,從醫50餘年來,總結出一整套富有羅氏特色的診治骨傷疾病的手法。筆者作為全國第三批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的繼承人師從羅老,獲益良多。現將羅老診治頸源性頭痛的經驗總結如下。

  頸源性頭痛雖然比較常見,但由於不少人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缺乏足夠的了解,所以經常被誤診漏診,甚至被延誤治療,造成不良後果,故應引起重視。

  診斷手法

  羅氏傷科經驗除了重視了解病史及影像學等輔助檢查外,還特別重視中醫觸診的作用,這對於了解頸後局部軟組織病變及微小骨關節錯縫的情況非常重要,只有了解了這些情況,無論對於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還是對照手法治療前、中、後的變化,評價治療效果、及時做出手法的調整都甚為重要。羅氏傷科觸診法主要包括雙拇指八字觸診法和單拇指觸診法。

  雙拇指八字觸診法:患者端坐,背向正對醫生,醫生雙手四指微屈,拇指輕度背伸外展成「八字式」,用雙拇指指腹的橈側在患處觸摸纖維、肌肉、韌帶,沿頸椎方向垂直按順序依次左右分撥,檢查有無纖維剝離、壓痛、變硬攣縮,以及棘突位置、棘間隙大小的異常變化等。另外,雙手其餘四指指腹可從上往下捋按頸部左右側肌肉,以了解其形態、軟硬、有無壓痛等變化。

  單拇指觸診法:用一拇指指腹橈側,在頸肩部患處觸摸肌肉、韌帶、與纖維組織等,依次左右分撥、摸、按,檢查有無軟組織損傷及解剖位置的異常。

  治療手法

  觸診結束後,則對本病的病情有了全面細緻的了解,就可依據具體情況而制定出不同的手法治療方案,羅老治療頸椎病,主要有以下七種基本手法。

  點穴舒筋法:患者端坐,囑其頸部肌肉放鬆,醫者位於患身者後,一手穩住患者頭前額部,另一手拇指、食指指腹分別按住雙側天柱穴推按5~7次,常有酸痛麻脹感;並可酌情推按刺激風池、風府等穴。

  捋按理筋法:左手穩住患者前額部,右手2~4指扶住患者枕頸部右側,拇指指腹按住斜方肌、豎脊肌等頸部肌肉在後枕部的附著點,順肌纖維方向由上往下捋按15次,此時局部有發熱舒松感,然後左右手交換操作。

  端提牽引法:醫者雙手拇指頂住左右側風池穴,其餘4指按住雙側頭顳部向上牽引1~2分鐘。也可用一手托住患者下頜部,另一手的掌心扶住頸枕部,5指向上自然分開以固定後枕部,然後穩准用力向上端提,並左右旋轉3~4次。若體格強壯或頸部肌肉明顯痙攣者,則托住患者下頜部的方法改用醫者肘部的橈側,在端提過程中有時可聽到「咔嗒」聲。  旋轉複位法:以右旋為例:用右手或右肘橈側置於患者下頜部托住,左手扶住後枕部端提牽引。目的在於使患者頸部肌肉放鬆,牽引的同時將患者的頭頸右旋至有固定感時,右手或右前臂快速發力旋轉頸部,此時即可聽到一連串「咔嗒」聲。之後以同樣手法向左側旋復一次。若遇到頭暈不適宜坐位者,則可採用仰卧位手法:醫者位於患者頭端,左手托住後枕部,右手掌心托住下頜部向頭端牽引,然後左右旋轉到有固定感時,稍用力推按,即可聽到「咔嗒」複位聲。

耳輪提按法:兩手拇指伸直,分別置於左右耳背後,其餘4指屈曲,拇、食指橈側相對夾緊耳廓向上輕輕提牽,然後向下拉按5次,使耳部有發熱感。

  黃蜂入洞法:雙手食指分別插入雙外耳道口,指端背部向前輕輕頂住耳道前壁,然後指腹向下按壓耳道下壁,向上提抅耳道上壁各3次,最後指腹向後按壓耳道後壁,雙手拇指按住兩側風池穴與雙食指對夾向上端提,持續半分鐘。

  鳴天鼓法:兩手手掌近端將患者兩耳孔堵嚴,兩手相對加壓,然後兩手突然放開兩耳孔,使患者兩耳有「拔瓶塞」的感覺,如此進行3~4次。

  分型論治

  我們把羅老治療頸源性頭痛的手法歸納為「三步十法」,即診斷、治療、自身手法按摩三個步驟和十種治療手法。臨床上需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而採取不同的手法配伍方案,並形成一定的「套路」。具體分三型論治如下。①顱外頭痛型:手法治療可酌情採用點穴舒筋、捋按理筋、端提牽引及旋轉複位法。以消除頸枕部肌肉的慢性炎症及肌緊張,解除頸脊神經的牽拉、壓迫、炎症刺激,從而緩解或消除癥狀。②顱內頭痛型:手法治療在顱外頭痛的基礎上,酌情加用耳輪提按、黃蜂入洞和鳴天鼓法,以改善顱腦血運,消除癥狀。③混合型:以兩型的病因病理均有者即為本型,治療手法按「七法」靈活配伍施用,並無定法。

  體  會

  1.羅氏診治手法的作用機制分析 現代醫學的先進檢查手段,如CT、MRI等,也有它們的局限,對於許多軟組織損傷及微小骨關節錯縫的診斷仍顯得力不從心,很易導致誤診漏診。羅氏傷科觸診法具有精確、可操作性強、兼有手法治療的特點,便於診斷的同時進行治療,或治療的同時感覺筋骨形態、位置及性狀的動態變化,從而及時作出手法的調整。羅老治療本病的七種手法中,又可分為理筋、複位、經穴調治三部分,理筋手法包括點穴舒筋、捋按理筋二法,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絡,解痙止痛,松解粘連,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為整復小關節紊亂、錯縫做好準備。有時通過理筋舒筋,頸椎小關節的微小錯縫即可複位。如未能複位,則可通過端提牽引及旋轉法進行複位,從而緩解由於頸椎病變對神經根、血管及周圍軟組織的壓迫和刺激而引起的癥狀。耳輪提按、黃蜂入洞和鳴天鼓三法屬耳部經穴調治法,對於伴有椎動脈缺血癥狀的患者,可通過本法疏風通絡、調和氣血,以進一步提高療效。耳部經穴調治法也是羅氏手法治療本病的一大特色。

  2.羅氏手法的用功之道 羅老認為,在手法治療前,首先要明確診斷與分型,並做好鑒別診斷,全面掌握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在手法治療中,強調的是到位與適度,切忌「不及」和「過度」。每種手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小環節,它們相互銜接,又各自起著重要的作用,需做到「觸及傷部,查清病情,提拉遠端,捏拿病點,按摩腫痛,舒筋活絡,推順正位,活血化瘀」。運用手法的輕、重、緩、急是否得當又是能否治癒病證的關鍵所在。治療中應做到柔中有剛,重中有柔,軟中有硬,急中則緩,輕而有力。羅老還主張「骨當正,筋當順,瘀血散,氣血通」的治療觀點。認為熟練掌握治療手法就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效果顯著。

  3.羅氏對頸源性頭痛的整體治療觀 羅老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各部都是密切相關的,而人體本身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能力又都以氣血經絡為本,所以,手法治療時,既要考慮到患病局部的手法應用,又要通過刺激病位以外的經絡穴位而達到整體調治的目的。另外,手法雖然在治療頸源性頭痛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能因此忽略了其他方法的綜合應用,應儘可能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增強療效。羅老在本病的治療中十分強調氣血的關係,通過手法、局部熱敷和藥物治療等,可最大限度地改善頸部的氣血循環,使氣血調達,從而對頸椎病起到系統的調治。同時,也要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平時除注意採用合適枕頭、掌握好正確的工作體位和工作節奏外,還要積極進行自身按摩和功能鍛煉,從而更好地鞏固療效,減少複發的可能。


推薦閱讀:

90%的女性出現最難治的「上熱下寒」,上火、宮寒、長痘怎麼辦
紅糖調經試驗(28):為什麼紅糖對一些人月經問題有作用?
大姨媽總是「鬧情緒」
患上子宮腺肌症,痛經痛到無法想像!

TAG:經驗 | 頭痛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