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櫻色明艷處 探明十三陵定陵
明十三陵的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顯皇帝朱翊鈞與孝端、孝靖兩位皇后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唯一經考古發掘開放地宮的陵墓。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是位因立太子的「國本之爭」而與眾臣對立,30年不上朝的傳奇皇帝。你可以說他痴心專一、重情守諾,也可以說他固執己見、因私忘公。
萬曆十五年,1587年,歷史上再普通不過的一年,因黃仁宇的大歷史敘述而成為新史學的經典。上大學的時候,小驢曾細細讀過兩遍。雖然多年來,許多細節已然忘卻,但還仍舊記得那些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和那句「世間已無張居正」。站在定陵大門前的小驢不由得想起了這些。
龍爪槐,樹如其名,樹枝捲曲卻窮勁有力,枝葉伸展形似龍爪。根植于山陵之間,頗有虎踞龍盤的帝王之氣。
或天災,或人禍,歷經三百年的風雨,祾恩殿僅剩下了宮殿的基址。
春日午後,繁花滿庭。恍惚一瞬,陽光與花香將模糊你此刻正身處皇家陵園的感知。
硃紅色的磚牆,青灰色的欄杆是為清新淡雅的海棠精心挑選的濃重背景。
春風裹挾著漫天飄灑的柳絮,穿過層層單薄的淺粉色花瓣,直擊那已瑟瑟發抖的淡黃色花蕊,就是果實最初的因緣。
在一大株西府海棠下小憩片刻,眼前儘是春日樂遊園的場景。對於這座空空蕩蕩的陵寢,世人早已丟掉了敬畏之心,忘情的投入到醉人的春色里。
陛階石的凹陷處已是斑駁發黑,與灰白色的浮雕龍鳳紋飾相搭配,卻有一種歷史留下的質感。
欞星門在通向方城的御道前孤單而立,在密林之間獨辟一片天地。
在方城之下仰望這萬曆皇帝曾經長眠的地方。不禁想到, 曾為大明力挽狂瀾的首輔張居正遭到清算,黯然離世;清官海瑞、抗倭名將戚繼光也相繼故去;滿洲的努爾哈赤開始興修宮室,興法改革,推行教化;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不敵英吉利的皇家海軍,英國自此開起了日不落帝國殖民擴張的恢弘篇章。萬曆一朝,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漸漸變了模樣…...
方城的城牆上竟然也長出了樹木。不知是該感嘆世事的蒼涼,還是驚異於植物頑強的生命力。
如今,皇陵中的每一處保障工程安全的設施,在依然發揮著它效用的同時也成為了原生的景緻。
墳塋的封土的哀怨訴說,裸露出了青石的結構。1956年,時任北京市長的吳晗寫信給郭沫若建議對定陵展開考古發掘。就在十年後,1966年,吳晗所撰寫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時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慘遭批鬥,自此開啟了文革十年的波折。不知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萬曆皇帝的憤怒。
從封土後方的入口處下樓梯,進入地宮。青石整齊堆砌的拱頂墓室高大寬敞,牆面通體光潔。與清代皇陵的狹小與繁複形成鮮明的對比。
既無無前代地宮中展現墓主人日常生活的壁畫,又無後世地宮中象徵吉祥如意的八吉祥圖案。即使有紋飾,也是這般簡潔大氣。
一道道地宮門與真實的宮門無異。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門神、力士、奴僕之類的守衛。
儼然是進入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地下宮殿,大氣磅礴的地上建築完全被複制到了地下。
地宮的深度超乎想像,只覺得走了好久。來到地宮的最上方,還可以在樓梯旁近距離的看到地下地宮大塊青石與地上建築小塊磚石之間的自然切換。
從地宮入口處與眾人一起堂而皇之的回歸地上世界,享受有陽光的感覺!小驢與前方同行的兩隻,循著人群向明樓的石碑走去。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石碑主體的時候,四層的石碑基座吸引了思維發散的小驢的注意。最底層是海水、二層是群山、三層是祥雲、最上層是雙龍戲珠。這與明代官窯瓷器中的海水雲龍紋圖案如出一轍。
明樓之上久久佇立,眺望遠方,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頓時神清氣爽。方樓下方的五供被夾在樹木之間,變得渺小了起來。
方城的牆體還保留著青石磚與糯米汁組合的原始味道。
每一塊青磚都有著明時的印記,與南京城牆上的城磚制式一脈相承。
「嘉靖十四年......某英造」,「嘉靖十四年......某斐造」,大多磚石上的字跡被歲月湮滅了,只留少量還依稀可見。
在文物展廳旁的一處角落,遇見好大一棵櫻花樹。多瓣櫻花的明艷花色招搖的很,高調的與眾多色彩相互攀比著,成就了最絢爛的顏色。
但你若是靜下心來,僅凝望著一枝,雍容華貴的花朵卻也清麗高潔了。
歷史就如這株盛放的櫻花樹,細枝末節有著書不盡的平淡無奇。但就在你後退一步的剎那間,不經意的放眼開去,內心又可否為之一振呢?
驢來驢去,哏都姑娘,歷史系90後森女一枚。完全算不上「旅行達人」,也並非「典型性」歷史愛好者。EEYORE驢子控,醉心於收集各種驢子玩偶。愛清新范兒,喜小眾事物。
求關注驢趣時光機微信公眾號eeyoretime
推薦閱讀:
※尋訪大明十三陵 | 新鮮生活
※【明十三陵的風水術】
※明十三陵 思陵【思宗朱由檢】【崇禎】
※明十三陵逸事
※實探定陵地宮,明十三陵中唯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