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訓練中的幾個誤區
羽毛球是個普及面很廣的運動,可以是茶餘飯後的休閑活動,也可以是競爭激烈的職業運動。對於以休閑為主的愛好者,不受傷就是主要的目標,這樣才能享受羽毛球的快樂。對於以競技為主的愛好者,要使自己變的更高更快更強,提高運動能力就是主要目標。也正因為參加的人數眾多,而大家的目的可能各有不同,所以有很多不實的傳言。
今天我們就來糾正幾個羽毛球訓練中的誤區,去偽存真才能更好地享受羽毛球。
1
膝蓋和腳尖
很多人都聽過訓練時膝蓋不要過腳尖的話,但在羽毛球中是這樣嗎?
在測試的數據中,膝蓋超過腳尖確實對膝蓋的壓力會大大增加,所以很多訓練師要求在訓練中嚴格要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但很遺憾,羽毛球是一個包含了過膝動作的運動。無論是接殺時的膝關節,還是落地後的啟動步伐,膝關節都有可能是超過腳尖的。
在訓練中的半蹲負重動作中,要求膝蓋不過腳尖,是為了把發力更多地集中在臀部和大腿上部。動作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此動作可以提高雙腿的蹬地和起跳能力。
但羽毛球運動中存在大量的單腿運動,並且是快速的單腿啟停和變向。所以無論是左右移動時的變向,還是上網時的膝關節,超過腳尖都是在所難免。
在這種起跳殺球後的蹬地就更是完全超過腳尖了(請注意圖中左邊膝蓋與腳尖的位置)。
建議:
打球對膝關節有損傷的概念是相互的,只有力量與運動不匹配時才會有傷害。加強膝關節力量,同時減少單一的訓練方式,才是減少傷病的唯一方法。
在打球中的受傷並不經常是熟練的動作,而往往是平時練習少的動作。所以一周練習一次全蹲(膝蓋過腳尖)是很有必要的。
2
大腿的前群和後群
經常有人不注意大腿前群的也就是股四頭肌的訓練,卻還在得意自己的接殺吊能力很強,也就是經常說的「跑不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主動搶高點所用的肌肉和被動接吊所用的肌肉並不相同。雖然看似是一個動作,但因為膝關節和髖關節角度的不同,所用的肌肉已經有了變化。
在主動搶高點的過程中,上身基本不動,在膝關節彎曲的過程中大腿後群只是作為拮抗肌保持穩定,是股四頭肌在做離心收縮。所以搶高點主要用到大腿前群。
在被動接吊時,膝關節角度基本不變,上身在接吊的過程中不斷向前,股四頭肌作為拮抗肌保持穩定,臀肌和後群肌做離心收縮。所以接吊主要用到大腿後群。
不用再為自己可以滿場接吊而洋洋得意了,這一方面說明你的打法很被動,主動或者被動的放棄了搶高點的機會。
另一方面你需要思考一下你的訓練計劃,股四頭肌的力量訓練是否足夠,是否有時候明明是可以搶到高點的機會,卻因為膝關節力量的原因錯過了高點,喪失了取得主動的機會。很多人上網停不住,即使搶到高點也不能馬上後退到底線形成進攻就是這個原因。
3
快收和慢放
在力量訓練中很多人都只重視自己蹬腿蹬了多少重量,而沒有重視重量背後訓練方法的問題。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羽毛球和跑步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是一個「剎車」的項目。由於場地是有邊界的,所以打球時每一次啟動都伴隨著一次制動。羽毛球連貫的快慢往往不是取決於啟動的速度,而是取決於制動的快慢。更快的回動才能使你的球路更加緊湊,才能更好地變速,才能抓到你想要的下一拍球。
所以在力量訓練中我們要做到快收,更要做到慢放。
因為研究表明肌肉向心收縮能力和離心收縮能力是沒有相關性的。也就是說蹬腿蹬的再重,只能增加起跳能力,但對落地的緩衝能力是沒有提高的。所以只有在訓練中有意的加強自己的緩衝能力才能提高回動速度,減少在上一拍動作中消耗的時間快速進入到下一拍的動作中。
以坐蹬為例,屈膝到直膝的過程就是向心收縮要塊收,直膝到屈膝的過程就是離心收縮要慢放。
做個測試,單腿下蹲你可以嗎?如果你完成不了說明你的膝蓋離心收縮能力還不過關。
初學者練習簡單版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閱讀:
※背部肌肉訓練要領及鍛煉方法
※肩胛骨翼狀突出矯正訓練: 6個動作矯正肩背不良各種姿勢
※【芭蕾小知識】腳背在芭蕾教學中的主要訓練方法
※啞鈴飛鳥——訓練結實飽滿的胸肌
※胸肌想不長都難?充滿爆炸感的訓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