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榮耀》背後的真實歷史 唐代宗李豫的匆忙一生

定於1月29日播出的電視劇《大唐榮耀》很快就與觀眾見面了,透過預告片我們可以看到本劇主要講述的是沈珍珠與代宗皇帝李豫的愛情故事。但這只是小說演義,據史料記載,沈氏(劇中的沈珍珠)於玄宗開元末年被選入東宮。時肅宗李亨為皇太子,賜沈氏於廣平王李豫(李亨長子,亦即日後的唐代宗)。開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的身份選太子宮,被賜予當時為廣平王的唐代宗,天寶元年(742年),沈氏生下兒子李適(唐德宗)。後安史之亂爆發,沈氏在戰亂中失蹤。此後再無沈氏記錄。今天小編所要敘述的電視劇的男主角唐代宗李豫的真實經歷。

大唐榮耀劇照平淡的青年歲月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生於開元農曆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726年1月17日)東都上陽宮。肅宗李亨長子。十五歲封廣平郡王。史書上記載李俶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於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幼而好學,尤專《禮》、《易》,玄宗鍾愛之。通過記載說明作為爺爺的玄宗皇帝李隆基還是比較喜歡他的。但眾所眾知的是玄宗皇帝一生兒女眾多,而李俶的父親(肅宗李亨)在玄宗朝並不得寵,史書上的記載充其量是李俶當皇帝之後史官的溢美之詞。從中可以看出,李俶在開元、天寶年間並沒有什麼一鳴驚人之舉,直到那一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公元755年12月16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范陽起兵,安史之亂爆發。次年,潼關失守,玄宗攜楊貴妃及皇室宗親西逃,這其中就包括李俶和其父親李亨。馬嵬驛兵變之後,玄宗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區)為朔方諸將所推而自行登基。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肅宗登基後,封李俶威天下兵馬大元帥與郭子儀一道抗擊安史叛軍。

劇照因禍得福登基稱帝

在平叛的過程中,李俶逐漸體會到了民間的疾苦和世道的艱難。至德二年(757年),李俶率領唐軍和回紇、西域等部聯軍十五萬人向東征討叛軍,準備收復長安、洛陽兩都,而唐肅宗已經事先和回紇約定:一旦攻克兩都,則土地、士庶歸唐朝,金帛、子女歸回紇。為了和回紇進一步搞好關係,李俶和回紇葉護結成了兄弟,使得葉護非常高興。後來戰爭頗為順利,很快就收復了長安,根據當初的承諾,回紇軍要衝入城中去搶掠,眼看城中百姓就要遭到劫難,李俶搶先下馬,拜在回紇葉護的馬前向他懇求,說如果此時進城搶劫,東京洛陽的百姓知道以後肯定要幫著叛軍拚死守城,到時將對官軍不利,希望葉護能到了東京之後再履行承諾。葉護見了李俶的舉動也大吃一驚,連忙跳下馬回拜,答應不再進城,直接去攻打東京,隨後便和僕固懷恩帶領回紇和西域聯軍繞道城南,紮營在滻水之東,李俶帶領官軍整隊入城。李俶的舉動挽救了城中的百姓,也使在場的所有人心悅誠服,城中的男女老幼夾道迎接,歡聲雷動。許多人看到李俶下拜時都感動得流下眼淚,無論胡人還是唐朝軍民都紛紛讚歎說:「廣平王真是華夷之主!」事情傳到唐肅宗那裡,他也很高興地說:「朕不及也!朕不及也!」李俶在長安停留了三天,安撫百姓,很快就帶兵東征。後來收復洛陽,回紇兵仍要擄掠,讓李俶很是擔心。幸好當地父老湊集了羅錦萬匹送給回紇,這才免除了禍患。

如果說軍事生涯為李俶的登基積累了軍事資本,那麼宮廷鬥爭則為他帶來了政治轉機。肅宗李亨共有14個兒子,但是綜合考慮年齡、能力、喜歡程度等諸多因素,真正有實力競爭太子職位的其實只有兩個人,即老大廣平王李俶和老三建寧王李倓。就肅宗而言,他還是比較喜歡李倓的,而且李倓統軍作戰,多次擊潰盤踞關中的叛軍。在軍事上,李倓和李俶是可以相提並論的。但李倓為人正直,多次向肅宗揭露李輔國、張良娣二人罪惡,李輔國、張良娣誣陷李倓欲謀害其兄廣平王李豫,肅宗聽信讒言,賜李倓死。李倓死後,肅宗也頗感後悔再加上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久之後宦官李輔國與皇后張良娣爭權闖入肅宗寢宮,肅宗驚嚇而死。李輔國擁立李俶即位,改名李豫,是為唐代宗。

大唐榮耀雷厲風行除宦官

代宗登基之初,李輔國因擁戴之功而由兵部尚書、判元帥行軍司馬、閑廄使而進號為尚父、司空兼中書令,從此居功自傲,狂妄跋扈,甚至對代宗說:「大家(代宗)只要在宮裡待著就行,不管什麼事情都有我處理著呢。」這當然讓代宗很憤怒,但顧念到他誅殺張皇后、幫助自己即位的功勞,代宗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對李輔國治罪,而是派人在夜裡悄悄潛入其家將他殺死,然後又追贈他為太傅。

繼李輔國之後出現的是程元振。他的權力超過了李輔國,而且更加專橫跋扈,吐蕃軍隊攻來時他甚至扣住軍情不報,導致唐代宗匆忙出逃陝州,長安也被吐蕃軍隊佔領。事後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請斬程元振,唐代宗卻顧念他往日幫助自己即位的功勞,只是削去了他的官爵,讓他回鄉居住。

在這兩個掌權宦官先後被清除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魚朝恩勢力。後來魚朝恩也走起了前兩人的老路,朝廷事務件件都要參預,倘若不讓,他就非常憤怒地說:「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這樣發展下去,唐代宗對他越來越不滿,宰相元載看出了代宗的意思,就找機會上奏魚朝恩專權不軌,建議皇帝除掉他。代宗知道魚朝恩的民憤太大,就和元載制定了周密的計劃,出高價收買魚朝恩的黨羽,掌握了他所有的陰謀動向,而魚朝恩本人卻還一無所知。唐代宗也毫不動聲色,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仍和往常一樣對待魚朝恩,甚至恩寵更加隆厚,使得魚朝恩完全不疑心。到大曆五年(770)二月,元載等人定好了周密的計劃,準備一舉除掉魚朝恩。奏明皇帝時,代宗提醒他們說:「一定要小心,謹防反受其害!」

三月寒食節時,唐代宗在宮中設宴,宴後將魚朝恩留下,責備他平日的作為。魚朝恩為自己辯解,言語傲慢無禮,唐代宗就下令將其縊殺,對外聲稱魚朝恩受詔自縊,賜給其家六百萬錢作為安葬費用。

李輔國藩鎮割據空餘恨

唐代宗即位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平定安史之亂。當時安史之亂已經接近尾聲,寶應元年(762)十月,唐代宗以長子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發兵征討史朝義。他本打算讓郭子儀做副元帥,卻受到兩個掌權宦官程元振和魚朝恩的阻撓,只好改讓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作李適的副手。他們率領的軍隊在陝州和諸道節度使及回紇軍隊會合,共同進擊叛軍。

在洛陽的史朝義聽說官軍快要到達,就和將領們商議對策。有部下認為如果只有官軍來,倒還可以一戰,但如果和回紇軍隊一起過來,恐怕勢頭難擋,就建議退守河陽以避開鋒芒。但史朝義並不聽從,結果官軍很快到達洛陽北郊,分兵攻下懷州,隨後在洛陽以北的橫水與叛軍對陣,叛軍數萬人立柵欄作為屏障,僕固懷恩和回紇部隊出兵夾擊,大破叛軍。史朝義派精兵十萬過來救援,官軍向他們發起猛攻,殺傷甚多,但叛軍的陣形卻始終不亂。鎮西節度使馬璘著急起來,單騎突入叛軍陣中,一路所向披靡,官軍大部隊也跟著衝殺進去,叛軍這才大亂,人馬相互踐踏,死傷無數。這一戰官軍斬首六萬級,俘虜兩萬人,東京洛陽就此收復。僕固懷恩讓回紇可汗在河陽紮營,同時派出步騎兵萬餘人乘勝追擊史朝義,連戰連勝。後來官軍一直追到今天河北盧龍境內的溫泉柵,史朝義走投無路,被迫在林中自縊而死,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就此平息。

平定安史之亂是唐代宗一個富有標誌性意義的功績,但藉助回紇軍隊一事卻使他經常受到後人詬病。他借回紇軍隊平定叛軍,應該說出發點並沒有錯,回紇軍隊的助陣也確實為平息叛亂起了很大作用。但後來回紇可汗歸國時,所率部眾在沿途大肆殺掠勒索,給所到之處的人民帶來了極大災難,這一事件後來被評為唐代宗的引狼入室之舉。平心而論,代宗並非完全漠視百姓,否則在至德二年時他也不會放下皇子的威嚴,為長安的百姓向回紇首領請命。但他畢竟能力有限,無法制止向回紇借兵出現的後患。事實上,不單是回紇軍隊,就連正規的朔方、神策軍攻下叛軍曾經佔領過的東京、鄭、汴、汝州等地後,也在當地大肆擄掠了三個月,房屋幾乎被摧毀殆盡,士民們只能用紙當衣服來蔽體。參加平叛的官兵在破城之後大加擄掠在歷朝歷代都很常見,許多更有作為的君主都無法制止亂兵之禍,恐怕不能憑這一點對代宗過於苛責。

代宗第二件被人詬病的事情是種下了藩鎮割據的禍端。安史之亂平息後,代宗任命史朝義的降將薛嵩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李懷仙仍為幽州、盧龍節度使。其實當時河北諸州都已經歸降,薛嵩等人迎接僕固懷恩時誠惶誠恐,甚至拜於馬前表明忠心,而僕固懷恩擔心叛亂全部平定後,自己的地位也將會日漸下降,所以奏請留下這些人分帥河北,從而使他們成為自己的黨援。後人認為,如果唐代宗趁此機會將這些人分別調走,就會使他們脫離自己原有的勢力範圍,不至於出現後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可能是因為代宗缺乏遠見,認識不到潛伏的危機;也可能因為他擔心將這些人調離後,北方將會成為權力真空地帶,無法維持當地的穩定;還可能由於西邊的吐蕃勢力的強大,讓他擔心兩處邊境同時出現危機,所以還需要這些人來幫他鎮守,總之是順水推舟,答應了這一請求。後來有人認為這一不當措施成為藩鎮割據的開端,也有人認為藩鎮的局面早在肅宗時代就已形成,不能把責任全加給代宗,但這種割據的局面畢竟是形成了,代宗在其中究竟應該承擔多大責任,也只能留給後人評說。

史思明

代宗的用人之道

代宗即位伊始,便接下了安史之亂後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以他的能力,雖說不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作為,卻也沒出現太大失誤。他算得上胸懷寬廣,在用人方面還算知人善任,也比較能和大臣們處理好關係。文臣武將們在他的手下基本都還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任用劉晏理財就使當時的經濟出現了復興的局面,而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和功臣郭子儀之間的關係。

郭子儀立下這麼多功勞,可說是威重天下。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皇帝和功臣結成了兒女親家,這雖然是歷朝歷代用來籠絡功臣的慣用手段,但也並不容易處理妥當,而代宗卻能把這種關係處理得很好,他協調矛盾的能力也從中凸現出來。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的故事後來被演繹成著名的戲曲《醉打金枝》,代宗在其中就是一副胸懷寬廣的明君形象。他引用的一句俗語:「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也被後世人廣為傳誦,奉為至理名言。當時昇平公主和駙馬郭曖拌嘴生氣,公主不肯讓人,郭曖一怒之下口不擇言,說:「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還看不上皇帝的位子呢!」昇平公主氣得回宮去找皇帝告狀,代宗聽了卻說:「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啊。如果郭子儀真的想要做皇帝,天下早就不是你家的了。」於是勸公主回去和郭曖好好過日子。一向小心謹慎的郭子儀聽說以後,嚇得連忙捆了兒子去交給代宗發落,代宗卻說:「不痴不聾,不作家翁,怎麼能把孩子們拌嘴的事情太當真呢?」但郭子儀回家之後,還是把兒子打了幾十大板。唐代宗和郭子儀的君臣關係能夠維持得如此平和緊密,固然與郭子儀本人極度小心謹慎、忠心坦誠的作風有關,但如果沒有唐代宗的寬容,恐怕郭子儀也很難這樣順利地安度晚年。

劉晏是中唐時期著名的理財家,他的才能在代宗一朝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自從安史之亂後,漕運一直阻塞不暢,關中的米價漲到每斗千錢,國家經濟受到很大影響。後來代宗任命劉晏為御史大夫,領東都、河南、江淮轉運、租庸、鹽鐵、常平使。劉晏在漕運沿途考察,深入了解情況後致書宰相元載,提出了「四利」、「四病」,細緻分析了漕運的收益和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元載看後很是贊成,將漕運事務全權委託給劉晏,後來漕運暢通,當第一批運糧船隻到達時,唐代宗非常高興,讓衛士在東渭橋鼓吹迎接,又派使者去慰勞劉晏說:「你真是朕的蕭何!」從此之後,每年運輸的漕糧達到四十萬斛,即使關中再發生水旱災害,物價也不會上漲太高。除此之外,劉晏還改革了榷鹽法,防止偷漏鹽稅,使國家的鹽利收入增加了十倍不止。有一次京城鹽價暴漲,唐代宗下令運鹽到關中應急,結果劉晏從揚州調鹽三萬斛,四十天就運到京城,人們都稱神不已。是是非非後人說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患病不起,幾天後便與世長辭,時年五十三歲,十月葬於元陵。在唐朝當時的局面下,代宗用郭子儀主掌軍事,用劉晏主管財政,牢牢控制住了這兩個重要的環節,才使得社會較為穩定,並出現了一個中興的局面,而代宗皇帝最為後人詬病的是在他統治期間,唐朝的藩鎮割據已然形成,雖然有中唐時期的元和中興,但藩鎮問題積重難返,直至唐朝滅亡。總體來說,代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守成之主,雖不能算大有作為,卻也絕不是一個昏君。


推薦閱讀:

大唐如此江山:说一说唐朝的风月1
名將凋零之後,他是大唐最後的虎將,斬殺了90多萬降兵
他是大唐的一代英主,這五位驚艷后世的女子都死於他手下
迷失的大唐秘史,李建成多少功勞被抹黑,唐太宗唯一的污點
他原本可能再造一個煌煌大唐,最終還是身死國滅!

TAG:歷史 | 真實 | 一生 | 背後 | 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