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六十六集)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六十六集)  2014/8/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06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坐。今天這堂課我們回到香港,還是接著看上官同學的學習報告,主題:「四十八願和五十三參濃縮在十六正士的表法」。

  我們接著看,接著上一次,「丙三,香象菩薩表戒定和傳承」。戒定是香。香象菩薩的名號對應四十八願裡面第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其中香字有四個意思,第一個表虔誠,我們就知道虔誠是寶香,恭敬是寶香,供養是寶香。像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從禮敬諸佛入門,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必須有誠敬的寶香,才能得受用。這個話說得很深刻、很廣泛,就像寶香焚燒起來,香煙遍滿十方。

  我們學的是佛法,佛法是世法出世法里最完備的大法,用寶香來比喻是恰當的。世間法沒有誠敬就不能入門,印光大師在世常常提起來,「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可見能不能得益,得利益多少,與老師、與經教關係都不大,關係最大的是誠敬心。這是為什麼?因為佛法是從真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它是性德,而誠敬也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也是性德,性德與性德相應,一聽就明白了。老師程度差一點,但是念的是經文,你所聽進去的是經文,不是老師的知見,所以老師沒開悟,說不定聽的學生開悟了,這個例子自古以來很多。佛法妙不可言,因為它是心法,它是從自性里流出來的大法,我們用妄心去接受它,老師再高明,佛菩薩應世,他講經你也聽不懂,可能一分都沒入進去,你只聽了一個表皮、皮毛,一分都入不進去,沒有誠敬心。真正有十足的誠敬心,沒有老師教也能悟入,其義自見,真的是自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就是自見,他一生所講的大小乘的經論,沒有人教他,他沒聽說過,他也沒學過,為什麼他能說得那麼好?自性本具。這個道理,學大乘的人一定要相信,如果不相信,大乘跟他沒分、沒緣,他學一輩子,把精神、時間都浪費了,為什麼?不能契入。可見誠敬心重要,沒有誠敬怎麼行?對於出世法,誠敬能契入,世間法就更不必說了,世間法用誠敬心學就太容易了,為什麼?它淺,它明顯,不像出世間法那麼樣的深廣沒有邊際。出世間法就是自性,自性萬德萬能,真正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們知道了誠敬入門,所以我們對人、對事、對一切萬物,無論是世法、是佛法,都應該要用誠敬心。用誠敬心就是用真心,用真心用久了,用成習慣,不定哪一天你就明心見性,就其義自見,就能入佛的境界。這第一段的意思,最重要就是於世出世間法必須有誠敬心才得受用;受用大小,誠敬心多少決定受用大小。

  第二,「表傳遞信號於盡虛空遍法界,表至誠感通」。香煙表信號。如果你們到中國去遊覽過長城,萬里長城,你看長城的建築,每一段有一個烽火台,突出一個比面積大一點的,幹什麼?發信號的。從新疆那邊,古時候中國的邊疆到長安(現在的西安)幾千里,消息怎麼傳遞?如果那邊有敵人來進攻,發生戰爭了,如何把這個信息很迅速的傳給皇帝?烽火台燃起狼煙。平時儲藏的狼糞,狼糞燃燒,它的煙不容易散,一直往上升,很遠地方看到了,那一邊看到的時候也燃起來,一個傳一個、傳一個,大概一、二個小時就傳到長安,皇上知道那邊有事情了。這表傳承的意思。所以傳遞信號,古時候你看世間人他用這個方法。

  佛法裡面也用這個方法,所以供佛首先燒香。燃這些香表什麼?這個香煙擴散,擴散到遍法界虛空界,我這個信號,一切諸佛如來統統收到了。我們今天燃的這支香,諸佛菩薩是不是真收到了?現在我們知道,科學家告訴我們,真收到了。為什麼?《華嚴經》上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兩句話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證實了,真的,一即一切。我們這兒燃這一支香,科學家告訴我們,大,遍法界虛空界;小,肉眼看不見的微中子,遍法界虛空界每一個微中子它知不知道?知道,香煙傳遞信息,色相傳遞信息,音聲傳遞信息。這樁事情,我們學大乘的同學有沒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今天科學家講的全息的概念,全息就是《華嚴》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把《華嚴經》上這句話證實了。我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遍法界虛空界,最小的物質現象微中子它都知道,它都有了;如果沒有,我們這支香燒不成。我們這支香在這兒燒了,遍法界虛空界每一個微中子裡頭都燒了。有多少個我?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每個微中子裡頭都有我,也有你、也有他,整個宇宙都在這一個微中子裡頭。所以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多不二,完全平等。它怎麼會不變?為什麼會變?稱性,它與性德相應。沒有一法不稱性,法法皆如,法法稱性,這是如來、法身菩薩果地上的境界,不是某個人獨有。法法皆如,法法皆有,只是有顯、有不顯。顯什麼?非常明了;不顯的,你沒有感覺到。用真心的人顯,用妄心的人不顯;不是不顯,是妄心、妄相、妄念把它障礙了。我們凡夫只注重在妄念、妄相上,把這種微細的覺觀疏忽了,它顯,顯我們沒有在意,就是沒有注意到,把它給忘掉了,雖在面前,也沒想起它在面前,是這麼回事情。大乘里講的隱現,講得太好了,所以有緣就現,沒有緣就隱,隱現不同,這個我們要知道。

  不要說燒一炷香,我們動個念頭,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菩薩、法身菩薩,沒有一個不知道。我們今天講隱秘、隱私權,我不願意人知道,不可能。中國古人說一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真正懂的人不多,這話的意思是勸人不要做虧心事,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不能做虧心事?沒有隱私的,沒有秘密的,你才動念,別人全知道了,有那個定功的人都知道。甚深禪定裡頭,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也就是我們凈宗講的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現象是從它而生、從它而現的,無論世法、佛法都離不開常寂光,誰不知道!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有這個概念,決定不敢起一個妄念,決定不能有一個念頭傷害別人,念頭慢慢就歸正了。想欺騙別人、隱瞞別人,那是欺騙自己、隱瞞自己,別人比自己知道得還清楚。

  所以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感應道交,跟阿彌陀佛哪有不感通的道理!「尤其是念佛法門,一聲佛號遍十方剎土,攝無量劫於此一念,一念含一切諸佛所修功德,必定要誠意至極」,真誠到極處,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我們想不想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我看到了,海賢法師他動個念頭想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身,隨時隨地,他想見就見。什麼原因?誠意至極,就這四個字,他的誠意達到極處、達到圓滿了,他能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他也能跟一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他怎麼修成的?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妄想、雜念完全放下了,才入這個境界。上官能體會到,不容易。

  第三,「表燃燒自己,普香法界,是無私,放下自我執著的意思」。沒有一點私心,沒有一個念頭是為自己,為什麼?自己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了,這叫法身。法身是以萬法為身,所以叫法身,起心動念都是念著萬法。迴向必須是要有,代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念佛、禮拜、求生凈土,法界眾生一個不漏。如果說法界與我有緣眾生,也能講得通,為什麼?惠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原來萬法是自性生的,誰的自性?我的自性,那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我就有緣了,是我自性所生所現(所變現的),怎麼會跟我沒有緣?三善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與我有緣;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與我有緣,都是從自性生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是廣義的有緣眾生,你說範圍包括多大,有情無情全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我們的慈悲、我們的愛心也是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法不慈悲,沒有一法不愛護,這叫大乘。念念想著自己,沒想到別人,連小乘都不夠,他是六道凡夫。

  「如同位後普賢」,位後普賢是什麼?「得果不舍因地之行」,這叫位後,也就是他成佛了。佛的位子是果,但是他不以佛的身分度化眾生,他以菩薩身分。為什麼?在威儀上說佛是老師,對老師要尊敬,不能隨便,師生當中有種尊嚴,但是用菩薩身分就不一樣,同學,同學可以隨便一點,可以不用那麼嚴肅,不用那麼大的規矩,很方便、很自在。所以佛不用佛的這個身分,降一級,用菩薩身分,方便。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我們用這個故事來說,路上生病了,真的叫要命,生死關頭,沒人幫助他,他就活不了。文殊菩薩示現乞丐的身分,方便;如果示現菩薩身分,那個麻煩大了,虛雲和尚招架不了,為什麼?他病得重,站都站不起來,怎麼能站起來給他頂三個禮是不是?用乞丐身分,你看看,大慈大悲,善巧方便。

  佛菩薩總是叫眾生方便,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順眾生,這個要懂得,特別是現代眾生,現代眾生無禮,五德全沒有了。五德,仁義禮智信,現在眾生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不講信用,都騙人,五個都沒有了。你要不恆順他,你就沒辦法度他;一定要順他,你才能度他。有些眾生,還不是少數,態度很不好,說話很不客氣,心腸很好,中國諺語所謂「刀子口,豆腐心」,心地非常軟、非常慈悲,可是言語罵人很兇、很厲害。我遇到過,過去韓館長就是這樣的人,但是她有威嚴的那一面,她也有很慈悲的那一面,對人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她知道每個人喜歡什麼、愛好什麼,圖書館居住三、四十個人,每個人性格她都知道,她上街蹓躂,看到這個東西哪個人喜歡,她曉得,她買下來回來送給他。她肯布施,很大方,一點不吝嗇。所以別人怕她,但是都喜歡她。有長處,有缺點,你要認識她,這人很可愛。有些人表面對你很好,心地不誠,這種人要遠離;外面很兇、霸道,但是心很軟、很好,這種人好處。我們都得要知道,不知道,跟人家怎麼相處?完全都了解,彼此都了解,所以彼此的缺點、習氣大家都曉得,都不在意,你的長處、你的優點大家記在心上,在一起同住,一起工作,真能做到家和萬事興。

  菩薩「念念為眾生離苦得樂,是自性德香普薰法界」。自性德香是什麼?是慈悲心,是愛心,沒有條件,平等愛護一切眾生。落實在尊重,懂得尊重人;落實在謙虛,自己謙虛、忍讓,尊重別人,盡量去滿足別人,幫助別人破迷開悟。有些人業障很重,要很長的時間他才能覺悟、才能回頭。跟海賢老和尚認識的人很多,老和尚在世也沒有特別重視,也沒有刻意向他學習,等老人家一往生,讓人家警覺了,人家再想想老人家一生,過去跟他往來,就發現他有很多長處、很多優點值得學習。他要不往生,別人不在意;這一往生,以後再見不到了,回頭想想,還有不少根利的就有小悟,有小悟、有大悟。像釋迦牟尼佛當年雙樹林間示現滅度,佛離開人世,不在世間了,這一個警覺,不少人證果了。那個快要到證果邊緣的人,證阿羅漢果,一聽說佛滅度了,這一驚,證果了,證得四果羅漢,證阿那含,證斯陀含、初果須陀洹。所以八相成道,每一種相都是能幫助眾生、利益眾生。

  最後第四,「表戒定真香」。所以我們燃一支香,燃這香,心裡想著什麼?戒定慧,這是自性的真香,戒香、定香。戒定的香是什麼?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從戒定生的,有戒有定就有真智慧;你要想求真智慧,要修戒、修定,燃香表這個法。佛門弟子大概每天都在佛像、菩薩像面前燒一支香,這個念能不能引發起來?能引發起來,這支香燒得有意義,香在表法。這四個意思都有,就是圓滿的。表戒定真香,「講真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是教學的落實」。這是真正的佛教,不是佛學常識,不是佛教知識。

  我在斯里蘭卡看到,我看了一個小學、一個中學,每個教室都有一個佛龕,裡面燃燈、燒香供佛,在講台的一邊,當中是黑板。上課之前,老師燒香拜佛,同學們一起跟著拜,下課的時候向佛像行禮,然後再離開。每一個教室都有。這是佛教國家,所以全國人民都持三皈、五戒、十善跟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不是每天的,一個月有幾天,他們都能做到,普遍的做到。學生在佛像面前會拜佛,在學校看到老師向老師頂禮,行接足禮,手摸老師的腳、鞋子,回家時候對父母行接足禮,像拜佛一樣。這個風俗習慣大概在別的地方沒有了,斯里蘭卡到現在還保留。

  我們接著看最後這一句,「修大行,證大果,都須依戒定慧三學」。不依戒定慧三學,大行大果沒分,修一點人天小果,這是最常見的。佛門弟子修了一輩子,來生不失人身算不錯了,來生還能保著人身;修得好的,四王天去了、忉利天去了,大概就在這兩層,最普遍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有此真香之行,才能稱之為象,法門之龍象」。象表什麼意思?大修行人,用龍象做代表,不是普通修些小行,大修行。它這也有三個意思,「位前(但發普賢心,求生極樂凈土)」。發心,有願還得有行,沒有行去不了。行是什麼?一向專念。但發菩提心,這個普賢心就是菩提心。真信真願他有,他沒有真行;換句話說,對於世間財色名利還是放不下,這個人不能往生。往生看運氣了,就是他往生最後一念是不是念阿彌陀佛,如果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是別的念頭,隨業流轉。可見念頭重要。第二種「位中」,位中是「等覺普賢」,這個沒話說了,「依戒定慧三學,老實念佛不拐彎」。像海賢老和尚所表的法,他就表的這個,九十二年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絲毫都沒有改變。第三種是「位後」,成佛再來人,這不是普通人,佛門稱為再來人,「真正有把握往生極樂,生死自在,夠資格為法門之龍象」,來做個代表。生死自在,自己知道什麼時候去,自己念佛往生凈土,不必找別人幫忙。海賢老和尚往生,告訴他幾個同參道友,道友們都說,什麼時候告訴我,我們去替你助念。他謝絕了,他說我不需要助念,助念不可靠,我自己有把握往生,這可靠。真的,他往生沒人助念。來佛寺這三個,海慶也是自在往生,海賢的老母親也是自在往生,說走就走,沒有絲毫痛苦,往生之前一分鐘、一秒鐘正常,沒有什麼病痛,沒有,什麼都沒有。這叫法門龍象。「因此象既表發心,又表因地行門,最後是證極樂妙果。香象」,上面加了個香字,這個意思深廣沒有邊際,這象不是普通的龍象,是具足戒定真香。龍象代表什麼?代表證得究竟果覺的妙覺如來,《華嚴經》稱妙覺,地位在等覺之上。

  我們再看「丙四,寶英菩薩表意念影響內外環境。念老在《科注》中解釋寶英,表彌陀願海……能令凡夫,無功德者,逕登不退,證入涅盤」。這幾句話意思很深、很廣,不但凡夫不敢相信,聽不懂,聲聞、緣覺、菩薩也不能夠清清楚楚的明了。我們看下面,「這就是講一切法由心想生。彌陀願海是自性願海」。自性願海就是彌陀願海,它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是純凈純善,廣大沒有邊際,一切能量的源泉、源頭,「能生一切境界」。這句話跟惠能大師講的完全一樣,「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裡來的?當然有一個非常大的能量,變現出整個宇宙跟宇宙裡面所有一切萬法,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了。惠能大師開悟這五句話誰教他的?他從哪裡學來的?沒有人教他,哪裡都學不到,是從自性覺裡面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五祖一聽就明白了,真的見性了,不是假的,衣缽馬上就傳給他,他就成為禪宗第六代祖。宇宙從哪裡來的,萬法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統統交代清楚了。所以像羅素、湯恩比這些人,他們都說過,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無神論。有神論者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整個宇宙是神創造的,佛教裡頭沒有。佛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自性變現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不是神能生萬法。

  自性是什麼樣子?沒有樣子,自性說不出來。不但說不出來,你也想不到,你也體會不到,思想、言語都達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議,你不能想,你不能說。不能想、不能說,惠能大師說了五句。而釋迦牟尼佛說了,釋迦牟尼佛開悟也說了,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釋迦牟尼佛說得多,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十方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諸佛剎土是自性的相分,裡面講得很多,用現在的話說,高深的哲學跟科學,這就是宇宙萬法的理論。《華嚴經》上有究竟的理論、圓滿的現相,還帶表演,表演就是在這個裡面的享受、受用,是什麼?五十三參。所以方老師說,這是宇宙之間第一部最好的哲學概論,這部書裡頭有方法、有理論,還帶表演,世間教科書裡頭從來沒見過。方老師在晚年,精力、時間都用在《華嚴疏鈔》上,非常喜歡這部書。

  一切法由心想生,能生一切境界。「唯靠眾生信此彌陀聖號,從稱念名號開始,攝耳諦聽,使得聞性起作用,聞自性清凈平等覺」。這個提示好,觀世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個方法,海賢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做出樣子給我們看,他讓聞性起作用了。聞自性清凈平等覺,這叫見性。清凈平等是自性本定,能大師五句話裡頭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清凈平等,本無動搖,起作用就是覺,覺就是能生萬法。「一聞一切聞」,一見一切見,「則凡夫持此名號就能證入,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在《華嚴經》上就是指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特別,特別在哪裡?同居土、方便土等於實報莊嚴土,這是十方剎土裡頭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所以叫特別法門。這個地方說的,「而此彌陀聖號,來自於自性能量的中心點」。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名號從哪來的?是自性的中心點,自性的核心就叫阿彌陀佛。這一句講得好,一點都不錯。所以這一句佛號等於全宇宙,用佛經的話來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句佛號代表了,也就代表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全部《華嚴經》圓圓滿滿統在其中,《華嚴》是細說,它是總綱,到最後就歸這句佛號。這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佛號能量不可思議,佛號出生不可思議,出生整個宇宙。「又暗合道妙,令眾生在稱念名號中逕登常寂光凈土,其方法簡單到不可思議。無非是萬法的真相乃心念變現,方能有念常寂光法身佛,生常寂光法身土。彌陀因地發此願,其念力作用永不消失,只要稱念名號,發心求生凈土,彼凡夫之心念就與彌陀之大願念力契合為一,此純一之念即刻導入常寂光凈土。一法起,一切法隨之起。四十八願中莊嚴妙樂」,如第三十九莊嚴無盡願,至四十一,四十是無量色樹願,第四十一是樹現佛剎願,「都是寶英菩薩所表自性寶藏所莊嚴的環境」。

  《無量壽經》參透了,你就證得究竟圓滿。這個法門,所以我說,是往後世尊末法九千年唯一得度的法門,這部經是往後唯一能讓我們得度的第一部經典。夏蓮居來會集,他是什麼人?幹這種事情。黃念老來註解,我們肩負的使命是來流通。都是為這一樁事而來,這樁事能度世尊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而且度不是普通的度,是究竟圓滿度他往生成佛。要信,要求願往生,這一次的機會千萬不能失掉,失掉就太可惜了。

  末後一段,我們現前所處的世界,也可以依據寶英菩薩名號的意思來改變,這是講貼切我們現前的利益,就是「心凈則國土凈」。現在這個世界非常不清凈,要怎麼清凈?從我們的心,心用念佛的方法清凈了。不要有雜念,不要摻雜其他的法門,就是一句佛號,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就是這一部註解,簡簡單單、清楚明白,幫助我們這一生達到最高峰的境界。

  「從禮敬諸佛開始,喚回世界和平,喚回團結互助」。禮敬、讚歎重要,這就是宏琳法師用了十年時間,編集寫成這一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這部書無量功德,無量功德。最近他身體不好。做這麼大的功德,為什麼身體還有這麼多毛病?過去生中的業障太重了,這是重罪輕報。能把這部書,寫這部書的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就能讓冤親債主不再找麻煩,大家分享他的功德,冤親債主個個都得利益,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看這部書能不能得利益?能。為什麼?這部書你真看懂了,你對凈土宗的信心跟願心就定了,什麼樣的大風大浪你都不會動搖,它有這個能量。你對於夏蓮老的會集、黃念老的註解、我們這些年的學習,你完全肯定了,不再有絲毫懷疑、顧慮,沒有了,它有這麼大的能量。所以這部書也會在世尊未來末法九千年起很大的作用。我們把自己講經、念佛、拜佛的功德都迴向給宏琳法師,幫助他化解這些冤親債主,希望他的身體能夠早日恢復健康,他將來對佛法、對凈宗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我相信這像海賢和尚一樣,阿彌陀佛囑咐他來表法。他也為我們示現,過去雖然造了很重的殺業,表法給我們看,修大福報、修真實功德,能夠把它化解,重罪輕報,身體恢復健康繼續表法,跟海賢和尚一樣。表法是一代接一代,做榜樣給大家看,目的是給現前同修們看,做好榜樣,佛的弟子,凈宗弟子,做出榜樣來給社會大眾看。

  我提倡,希望同學們對於賢老這個《永思集》一天要看三遍,要念一萬聲佛號。念的時候,把裡頭我應該向他學的這個句子節錄出來,節錄個二十句、三十句、四十句,每天提醒自己,在晚上好好反省一下,哪些我做到了,哪些我還沒做到,這就是真正發心向賢公老和尚學習。我們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同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對這個世間決定不能夠貪,戀,有一念貪戀出不了六道,不能往生,所以一定要放下萬緣。世間事,有緣,盡心儘力幫助大家。幫助大家目的是什麼?幫助大家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要幫助這個世界穩定,要幫助這個世界和諧。

  我這些年跟很多宗教往來,我只提出兩句話,「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大宗教、小宗教我都接觸,我都跟他們往來,就用這八個字,我們大家一起學習,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對待任何宗教我們要禮敬,對他們供奉的神明,神、上帝,我們對他的恭敬跟對佛恭敬沒有兩樣,他們看到歡喜。我對他恭敬,他對我們也恭敬,他看到我們佛像也會合掌鞠躬,難得!我學習他們的經典,我讀他們的經,基本的教義,像五戒十善,每個宗教經典裡面都有;有倫理,我們中國人講的五常五倫、四維八德,在他們經典上都能找到。共同有的,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沒有的暫時放在一邊,求同存異。不同的地方可能很高深,我們境界達不到,再過個幾十年,後來的人比我們的功夫深,他就會解釋開了。沒有解不開的,為什麼?都沒有離開自性。所以如果達到明心見性,全解開了,沒有一絲毫障礙,證明佛所講的是真話,絕不是妄語。所以要團結、要互助,世界才有和平。

  「幻影和幻影爭鬥」,這就是迷,迷惑跟迷惑在爭鬥。兩個人,一個迷惑、一個清醒,他兩個斗不起來,必須是兩個境界完全相等。所以我們從小,小時候跟小朋友打架,處分,兩個都處分。在學校念書跟同學打架,老師處分罰跪,兩個人都一起罰跪。我們說不服,明明是他沒有理,我有理。有理不會跟沒有理的人打架,換句話說,兩個都沒有理,才會打起來。社會衝突亦如是,國家跟國家衝突也是如是。所以要幫助人破迷開悟,那就是宗教教育非常重要。湯恩比博士講文化,他說社會一般大眾、專家學者,都把宗教文化擺在最後,他說這個是錯誤的,應該擺在最前面,所有的文化都不能離開宗教,宗教是文化之母,文化從宗教生的,先有宗教,後有文化,這個說法很有道理。所以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團結一致,幫助國家、幫助政府、幫助領導人,消弭社會衝突,帶給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幻影跟幻影鬥爭,又迷失在重重幻影當中,「實在是迷惑甚深,可憐可悲矣!何不依此彌陀聖號,快快喚大夢覺醒」。這話說得好。她這篇心得報告很有價值,可以單獨流通。

  下面第五大段,中住和制行的表法,表法的特殊意義。第一小段,「表本經之宗」,本經的宗旨,就是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功德妙寶莊嚴之自性凈土,要怎樣修行才能得生」,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一樁事情。修行的方法就在中住跟制行兩位菩薩所表的,「就表法出此妙法,那就是中住」。中是中道,不偏不邪,是一條直路,成佛之道。這是什麼?「依一句阿彌陀佛,善惡二邊都不沾染」。善惡是代表詞,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相對,相對就是二邊。二邊不立,中道不存,這個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是究竟佛果的境界。所以心住在哪裡?住在中,中就沒有偏心,中就沒有邪念。偏跟邪都不是中,有這個好、那個壞,這是偏心、這是邪心,這不是中道。中道是什麼?二邊都平等,平等也不放在心上。平等放在心上,心還是被污染了,還不清凈,絲毫污染都不沾。中住是定,制行是戒。制是控制,控制什麼?我們的行為,不能想的不可以想,不能說的別說,不能幹的不可以干,屬於戒律。兩位菩薩就表法出此妙法,那就是中住,依一句阿彌陀佛,善惡二邊都不沾染。「制行於一門深入」,這就是戒,「長時薰修」,這就是定;「讀書」是戒,「千遍」是定,「其義自見」是慧,智慧開了。你看中住、制行所表的,妙極了。「一部《無量壽經》,一聲阿彌陀佛,一生不改變,直至往生凈土。依中住,老實念佛可得三昧,當生即可獲得四十八願之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這是說現前應當住正定聚願就能得到,不必等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一願現在就加持我們,所以這個意思非常好。成就自己,和睦家庭、和諧社會,讓整個世界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我們再看第二段,「等同善財童子第五十一參和五十二參的表法意義」。五十三參,五十一參是毗盧遮那佛的樓閣,「莊嚴藏樓閣」,表法意思深。「如前所述,中住代表本經之宗,統領全經。念佛法門又是一切法門的總持,念一句阿彌陀佛等同念一切諸佛。如同善財童子入毗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得無量諸法總持法門,即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法身佛,遍一切時,遍一切處。因此中住說明修念佛法門」,修念佛法門真正得到不可思議的自在解脫。

  我們現在學這部經非常難得,為什麼?因為海賢老和尚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真正看到了,不是假的,是真的。海賢能做得到,我們每個人加一把勁都可以做到,為什麼做不到?那要做不到,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把握。我們將來往生,一定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不要人助念,預知時至,自己念佛幫自己往生,這是真的,這靠得住,靠人幫忙助念靠不住。老和尚為我們示現,這句話非常重要,決定不能疏忽。

  我們再看制行,制行什麼意思?「嚴持凈戒」。制是控制,行是行為,錯誤的行為不能讓它生起來。從哪裡控制?從念頭控制,不善的念頭決定不能有,與戒律相違背的、與倫理違背的、與道德違背的、與自然規律違背的都不可以有。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倫常道德,五倫它是大自然的規則,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的。自然的規則,我們的老祖宗有智慧,看出來了,隨順大自然,這個叫德,道是自然規律。父子有親是道,夫婦有別是道,君臣有義是道,長幼有序是道,朋友有信是道,仁義禮智信是德。什麼叫德?隨順於道,這就是德,不違背道叫德。仁,愛人,從哪裡生的?從父子有親生的;義,君臣有義,從這裡生的。仁義禮智信,禮是從制行生的,要控制自己的行為;智是從中住生的,中住是定;信,信是一切德的基礎,人不講信用,欺騙人,這個人現在得一點點便宜,來生在無間地獄,不值得。人言叫信,你看中國這個信字,人的言就是信,要不守信用那是妖魔鬼怪的言語、魔的言語,不是人的言語。基本的德行一定要守住。

  在最後,解脫菩薩之前,前面香象,戒律的重要性,後面在解脫之前「又列出制行菩薩」,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再次強調戒律的重要性」;第二,「證明戒律是一切法的導師,一切法的依止就是戒律」。「如同善財童子第五十二參,再次面見文殊菩薩」,文殊是他的老師,「正是佛法是師道,尊師就是戒律」。你看,參訪完畢回來,一定要向老師彙報成果,「才有再次面見文殊菩薩之事」,現在制行菩薩就表這個意思。「前面所列菩薩名號,皆為自性功德」,就是性德,「而若證自性功德」,必須嚴持戒律,這是修德,嚴持凈戒是修德。「戒律是汝導師,令汝入一切功德海」,這是性修一如,流出無量無邊功德,為我們說明這個意思。中住和制行的表法,中住是知,制行是識,我們講知識,這兩個菩薩也代表知識。中住是知,智慧從清凈心生出來的;制行是識,你有正確的認識,你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看錯。菩薩的表法和善財五十三參,「最後幾次參訪的菩薩表法一致,足證念佛法門時時處處導入毗盧遮那性海」,就是回歸自性,「實實在在入事事無礙法界門」,這是《華嚴》最高的境界,事事無礙。

  最後這一段,解脫菩薩,最後一位,第六小段,「解脫菩薩如同五十三參,最後修普賢行,究竟解脫」。解脫,這個字念去聲,當動詞用,不作名詞,當作解開,把結解開了,把煩惱解開了,把業障解開了;脫是脫離生死輪迴,脫離煩惱、脫離苦難,這永遠脫離,所以叫解脫。「解脫是修行的終極目標」,也就是學佛終極的目標。你為什麼學佛?我想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解脫,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生死,永遠快樂,極樂世界,到那裡就真正解脫了。所以是修行的終極目標,「於本經即往生凈土,為究竟解脫」。這個一定要知道,脫離六道輪迴是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是得究竟樂。「等覺菩薩眾也不離此橫超法門,而越三隻於一念稱名中」,連等覺菩薩都不捨棄這個法門,為什麼?一念就入極樂世界,就跟極樂世界相應。

  「四十八願,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第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和最後一願現證不退願,都是針對菩薩眾而言,也令文殊、普賢大士導歸極樂,都是蒙四十八願功德攝受。如五十三參最後,善財修普賢行,得一切佛剎微塵剎數三昧,這種三昧也要在念佛求生凈土後才能究竟圓滿。尤其是最後現證不退願,一切諸佛的慈悲智慧均融入這最後一願,均在此圓滿功德」,你說這個多麼重要。最後最勝的解脫,也就是究竟圓滿的解脫,就是四十八願的現證不退。「此解脫之意」,同時呼應賢護的意思,「因賢護一切眾生,無量劫才修證所得此妙法,乃至令他方菩薩眾都悉皆發願求生凈土。一切諸佛所證解脫之法,最終都要歸於四十八願彌陀願海中」。換句話說,不但是釋迦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學,真正到究竟圓滿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脫離四十八願,菩薩不能證到究竟圓滿,也就是說菩薩不能成佛;菩薩要想成佛,必須要跟四十八願相應。四十八願就是《華嚴經》的五十三參,也就是本經我們今天念到的十六正士的表法,真正不可思議。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多麼幸運,如獲至寶,世出世間第一寶藏就在這部經中。這篇報告,我們分享用了六個小時,這六個小時的分享應該放在我們《無量壽經》這個集的後面,做為學習的參考資料。

  我們再看末後總結,「綜上所述,賢護為總持,是大悲為根,令入念佛法門」。賢護菩薩排名在第一,他代表總綱,這個總綱從哪裡來的?從性德裡頭大慈大悲,從大悲裡面生的,憐憫一切苦難眾生,所以才有這種殊勝法門。能修這個法門,快速通過,離苦得樂,脫離十法界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沒有任何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善思惟即菩提為因」,你看看菩提是慈悲,前面是大悲為根,善思惟是菩提為因,「建立平等普度法門」。什麼叫平等?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造作五逆十惡地獄眾生,統統能得度。遇到這個法門,只要真信、真願,老實念佛,統統能往生,這叫平等、普度,一個都不漏,這到哪裡去找!

  中住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代表本經修行的宗旨。我們的心要住在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只有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制行是戒律,一切菩薩行的導師」。我們的戒律只守五項,簡單明了,第一條凈業三福,第二條六和敬,第三條戒定慧三學,第四條六度,第五條普賢十願。第一條裡頭還有第一條,第一條凈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是根,根之根。修凈土宗只要把這個戒律守好就行了,有信願行就能往生。這個是制行。

  「寂根表逕登常寂光土」,這是終極的目標,我們決定會回歸常寂光。回歸常寂光,「得慧辯才、觀無住、神通華、智上、光英,成法門香象,懸無量壽寶幢,住寶英世界,以信慧、願慧為發心,得究竟圓滿當生解脫,永不退轉」。這真正叫圓滿,圓成佛道。你證的是什麼果?阿彌陀佛,你跟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融成一體,阿彌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彌陀佛。行不行?行。元朝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法本裡面他就寫出來了,「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凈土,凈土即是此方」。禪宗大德,中峰禪師,在東天目山住不少時間,東天目山是他修行的道場,他跟阿彌陀佛的緣深。所以說出這幾句話,可以做上官末後的印證,印證這份心得報告是很圓滿,非常值得參考、值得學習。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正好是六個小時。


推薦閱讀:

禮儀常識大全,日常禮儀知識百科,個人禮儀學習06
學習寫對聯[綜敘篇:第二章 對聯的格律問題1]
師德學習體會
楊柳君:習慣
《子平真詮》學習之十一論用神純雜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