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疼痛的檢查方法
06-03
膝關節疼痛也許是所有關節中最難診斷的病症之一。它不僅涉及到關節內的各種病損,也常因各種關節外因素引起,因而確定膝關節疼痛的病因是對關節外科醫師的一種挑戰。也正因為半數以上的膝關節疼痛並非由關節內病損所引起,所以對關節鏡外科醫師來講,如何通過術前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系統的體格檢查,對關節疼痛的病因有初步的甄別,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既可減少關節鏡檢查的盲目性,也可提高關節鏡手術的療效。病史術前詳細詢問病史是診斷任何疾病的重要步驟。膝關節部位產生的癥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等癥狀,既可以因為交叉韌帶、半月板損傷引起,也可以因為髕股關節異常、關節軟骨病變引起,甚至可能僅因為異常增生滑膜的嵌頓而引起。另外,因為膝關節外的病因可引起或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應注意關節外癥狀的詢問,如可能引起膝後痛感的腰部,以及可能引起膝內側癥狀的髖部等等。引起膝關節癥狀的原因常具有提示性。外傷性原因往往意味著關節內外穩定結構及其它關節內結構的損傷,勞損性原因常常提示肌肉肌腱止點病,退變性原因的意義則更加明了。具體的受傷機制在診斷膝關節穩定結構損傷時很有價值。過屈位損傷常常涉及後交叉韌帶,過伸位損傷可能先後造成前、後交叉韌帶損傷,內旋內翻常造成外側韌帶複合結構和前交叉韌帶的損傷,外旋外翻則易造成內側韌帶複合結構和前交叉韌帶的損傷,各種不同方向的撞擊傷常意味著相應阻滯結構的破壞。半月板損傷也常與膝部的旋轉活動有關。發病或受傷時間在膝關節疼痛的診斷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半月板損傷在急性期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但是在轉為陳舊性以後可能僅有打軟腿和關節內異物嵌夾的感覺,對診斷造成困難;前交叉韌帶損傷在早期可能僅有關節不穩定的感覺,當產生較為複雜的痛感時,就意味著關節軟骨、半月板和輔助的關節穩定結構的進一步損傷;輕度的後交叉韌帶損傷在早期由於股四頭肌的代償一般無特殊不適,但當出現膝前痛時常意味著髕股關節的嚴重退變。另外,發病或受傷時間在決定膝關節疾病的治療方案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損傷的半月板是否要修補,修補的難易程度如何,根據受傷時間可以有一定的評估;急性期的前交叉韌帶損傷伴內側副韌帶損傷應當行保守治療,在內側副韌帶的癒合期過後則可以行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急性期的前交叉韌帶或後交叉韌帶損傷伴後外側角損傷應當儘早行所有受損韌帶結構的修補或重建。體檢膝關節的體檢較為複雜,一種損傷或病變可能有不同的檢查方法。在這裡我們不想羅列各種方法,只想敘述平時最常用的、我們認為最具有診斷價值的體檢手段,對其具體檢查過程、意義進行分析。對於膝關節外科醫師來講,在日常診療中,形成自己的一套較為系統的檢測程序非常重要。一、膝關節力線——站立位脫鞋平地站立,儘可能使踝關節和膝關節併攏,了解膝關節軸線。正常膝關節的解剖軸線(FTA)有5°-7°的外翻角,機械軸線則為0°,即股骨頭中心、膝關節中心和踝關節中心呈一直線。在一般體檢中,主要大致了解膝關節的機械軸線。正常情況下膝關節能夠併攏,雙踝之間應當有4-6cm間距。如果膝關節不能併攏則意味著膝內翻,如果踝關節間距過大則說明膝外翻,內外翻角度通過目測進行估算。膝關節力線的測定對於關節疼痛的診斷,手術方案的選擇都具有重要意義。內翻膝伴有膝關節內側疼痛常,外翻膝伴有膝關節外側疼痛,常提示內側或外側脛股關節的骨關節炎。內翻膝出現膝關節外側的疼痛則常提示膝關節外側半月板的損傷,相反外翻膝出現膝關節內側疼痛常意味著膝關節內側半月板的損傷。國人內翻膝出現機會較多,因而內側半月板的切除要慎重,否則會加劇內側關節間室的退變。切除外側盤狀半月板可以使內翻力線有輕度矯正,有利於應力在關節內外間隙的重新分布,因而切除外側半月板後,有時卻能獲得良好的效果。相反,西方人外翻膝較多,對外側半月板的重視程度遠較我們高,損傷的外側半月板是他們千方百計修補的對象,當然,這其中還有外側脛股關節較內側吻合程度差,外側半月板在減少脛股關節點狀應力接觸中有更大作用的因素存在。對於伴有嚴重膝關節力線異常的骨關節炎,關節鏡下清創及軟骨治療雖然能夠緩解膝關節疼痛,其主要治療手段應當是高位脛骨截骨。二、髕骨相關檢查——仰卧位髕骨既是股四頭肌應力傳導的支點,也是膝關節前方的一個「浮標」。髕骨相關檢查主要涉及髕股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和關節積液。1.關節積液:患者仰卧,伸膝位進行檢查。膝關節積液可以分為三個等級。膝關節積液三度(+++)——即通常所說的浮髕征:一手於髕上囊加壓,另一手向後點擊髕骨,有髕骨和股骨撞擊感即為陽性,此時關節內約有60ml-80ml積液。膝關節積液二度(++):浮髕征陰性時,一手拇食指分別置於髕韌帶兩側「膝眼」處,另一手於髕上囊加壓,如果拇食指由於關節內壓力作用而張開,則為陽性。此時關節積液30ml-40ml,尚不足以浮起髕骨。這個方法也用來鑒別關節積液和滑膜增生,滑膜增生情況下雙側膝眼處呈隆起狀態,但是於髕上囊加壓時,沒有這種由於液壓傳遞而引起的拇食指張開。膝關節積液一度(+):膝關節二度檢查陰性時,用一橫指沿髕骨外側支持帶處施壓,另一手食指於髕骨內側支持帶處檢查液壓傳遞感或波動感,如果有此感覺則為陽性。急性外傷所引起的關節積液意味著關節血腫,陳舊性損傷所導致的關節積液常提示關節內的組織結構損傷尚未修復,無明顯外傷原因的關節積液常為全身性疾病於關節部位的反映,如風濕熱,也可能是關節退變物對滑膜刺激所引起。2.髕後撞擊痛:屈膝30°-45°,用拇指向後擠壓髕骨,引起疼痛則為陽性。髕後撞擊痛檢查的目的了解髕股關節軟骨損傷或者退變情況,但是一來該方法檢查的陽性率不高,對於髕骨軟骨軟化症遠不及伸膝抗阻試驗和半蹲試驗敏感性高,第二,無法鑒別髕骨軟骨軟化和髕骨半脫位所引起的膝前疼痛。從理論上講,髕骨半脫位引起髕股關節外側關節軟骨的高壓和退變,應當導致外側的髕後撞擊痛,但是大多數患者往往同時有內側的髕後撞擊痛,這是因為軟骨的營養是在正常的應力刺激所造成的擠壓和膨脹過程中完成,髕骨半脫位時因為內側髕股關節面缺少正常應力刺激,產生營養障礙而退變。3.髕骨活動度:完全伸膝位,以兩拇指置於髕骨外側緣,向內推移髕骨。一般將髕骨的四分之一寬度定為一度。正常情況下髕骨的內移程度在1-2度之間,超過二度說明髕骨活動度太大,小於一度說明髕骨外側支持帶緊張,即髕骨內移受限檢查陽性。對於習慣性髕骨脫位或者半脫位,如果髕骨內移活動度正常,外側支持帶的松解並不能降低髕骨脫位的趨勢,應當以脛骨結節內移等骨性手術為主。4.內側滑膜皺襞嵌夾症(Shelf症):伸膝位,向內側持續推移髕骨,而後逐漸屈曲膝關節,在屈膝接近45°時產生髕骨內側的明顯疼痛,進一步屈曲膝關節則產生彈響感,而後疼痛緩解,此為內側滑膜皺襞嵌夾症陽性。內側滑膜皺襞可分為三型:Ⅰ型為發育不全型,靠近內側滑膜壁處僅有一條滑膜皺襞的殘跡,Ⅱ型為正常發育型,內側滑膜皺襞如一層貨架(Shelf)由上到下縱行置於前內側關節囊壁,但是在膝關節伸屈活動中與股骨內髁無接觸,Ⅲ型為異常增生型,指滑膜皺襞增生肥厚呈條索樣,在膝關節伸屈活動中與股骨內髁摩擦。滑膜皺襞綜合症Ⅲ型滑膜皺襞所產生的膝關節前內側疼痛癥狀。當內側滑膜皺襞呈Ⅲ型時,在伸膝位向內推移髕骨即將該皺襞擠壓於髕骨與股骨內髁之間,隨著屈膝程度的增加,髕骨與股骨內髁之間的壓力增加,因而疼痛癥狀加重,而當進一步屈膝,滑膜皺襞從髕股間隙脫出滑向股骨髁內側時,則癥狀緩解。內側滑膜皺襞嵌夾症具有關節鏡下滑膜皺襞切除的強手術指征。5.恐懼症(Apprehenshiontest):完全伸膝位,向外側持續推移髕骨,而後逐漸屈曲膝關節。在屈膝接近45°時患者產生髕骨脫位的恐懼感而拒絕該檢查繼續進行,此為恐懼症陽性。恐懼症檢查是檢查習慣性髕骨脫位的一個最敏感的檢查方法。其意義不言自明。6.股四頭肌角(QuadricepAngle→QAngle→Q角):仰卧,伸膝位。自髂前上棘向髕骨中心點做連線並向遠側延伸,自髕骨中心點向脛骨結節做連線,這兩條線之間的銳性夾角就是股四頭肌角(Q角)。正常股四頭肌角為5°-10°。一般情況下,對於習慣性髕骨脫位,如果股四頭肌角大於15°,單純行軟組織手術將不能治癒,而應當結合骨性手術。三、膝周壓痛點——仰卧位膝周壓痛點是確定膝關節疼痛具體病因的最可靠的依據。根據壓痛點可以初步鑒別關節內和關節外因素。膝關節外側壓痛點:腓骨頭處——股二頭肌止點炎,長期股二頭肌緊張性活動引起,疼痛可以向小腿中上段前外側放射,結合屈膝抗阻試驗可進一步確診,腘繩肌牽伸治療有效;外側副韌帶走行部——外側副韌帶損傷;股骨外上髁——髂脛束炎,由於髂脛束攣縮或髂脛束於股骨外上髁部位反覆刺激引起,行髂脛束牽伸試驗可以進一步確診,髂脛束牽伸治療有效;股骨外上髁——腘肌腱止點炎,壓痛點在外側副韌帶止點前緣,屈膝位內旋抗阻試驗陽性,外傷、勞損或者髂脛束刺激均可引起,有人將其與髂脛束炎一起稱為膝外側疼痛綜合症。膝關節前側壓痛點:髕骨上緣——股四頭肌止點病,長期股四頭肌高強度緊張活動引起,90°伸膝抗阻試驗陽性;髕骨尖及髕韌帶——髕尖炎和髕腱周圍炎,伸膝抗阻試驗陽性;脛骨結節——脛骨結節骨軟骨炎;髕骨內側緣——髕骨半脫位或者習慣性髕骨脫位;髕骨內側——內側滑膜皺襞綜合症;髕骨兩側至脛骨內外髁——伸膝筋膜炎,伸膝抗阻試驗陽性。髕韌帶兩側——髕下脂肪墊炎。膝關節內側壓痛點:脛骨結節內側部——鵝足止點炎,鵝足滑囊炎,長期腘繩肌緊張性活動引起,疼痛可向小腿前內側放射,屈膝抗阻試驗陽性;內側副韌帶走行部——內側副韌帶損傷。脛骨平台後內側部——半膜肌止點炎。關節線平面——半月板損傷,關節囊韌帶損傷,局限性滑膜炎。四、膝關節活動度——仰卧位膝關節活動度受限不是膝關節疾病診斷的特異性體征,但是可以作為病情發展和治療結果的檢測指標。膝關節活動度受限有真性交鎖、假性交鎖和活動終末受限三種特殊形式。真性交鎖指關節間隙內物質嵌夾所引起的關節伸屈不能。斷裂的交叉韌帶殘端,破裂的半月板,關節內遊離體,異常增生的滑膜,破裂的滑膜皺襞都可以引起關節真性交鎖。假性交鎖指關節內大量積液而引起的伸屈功能障礙,因為在膝關節屈曲30°時關節腔容量最大而痛感最輕,因而患膝總是保持在屈膝30°位,類似交鎖。活動終末受限指伸屈中間過程正常,但是至完全伸膝或者完全屈膝時因為疼痛而不能最終完成,常見於膝關節慢性滑膜炎。膝關節活動度的記錄按中立位0°標記。如一正常膝關節過伸10°,屈膝130°,則記錄為10°-0°-130°,如果一膝關節有10°伸膝受限,屈膝為90°,則記錄為0°-10°-90°。五、內外側穩定性檢查——仰卧位由於對膝關節穩定結構的進一步認識,人們認識到膝關節側向穩定性不單單由內外側副韌帶來保證,而是由膝關節內側複合穩定結構和外側複合穩定結構來保證。內側複合結構包括內側副韌帶、鵝足、半膜肌和腘斜韌帶,其中鵝足、半膜肌和腘斜韌帶組成後內側角,外側複合結構包括髂脛束、外側副韌帶、股二頭肌腱和腘肌腱,其中外側副韌帶、股二頭肌腱和腘肌腱組成後外側角。完全伸膝位內外側不穩:用腋部夾持患側足,雙手扶小腿,施以外翻及內翻應力,分別檢查關節外翻和內翻時的鬆弛程度。內外側複合結構的受損程度或者鬆弛程度可分為三度。從理論上從關節間隙張開的程度來區分,張開達5mm為一度,10mm為二度,15mm為三度。這需要經過應力位攝片來確定,在臨床體檢時常難以準確判定。由於膝關節外翻及內翻每增加1°,內側或者外側關節間隙張開近似1mm,因而在體檢時可以通過外翻和內翻角度的增加來斷定內側或者外側關節間隙的張開程度。當外翻角度增加至5°時可以認為膝關節內側一度不穩,增加至10°時則確定為二度不穩,依次類推。在完全伸膝位,膝關節內側的穩定性首先由緊張的後內側角來保證,其次為側副韌帶,再次為交叉韌帶。當完全伸膝位有明顯外翻不穩時,常意味著這三組結構同時受損,當僅有內側副韌帶或者交叉韌帶損傷時,由於後內側角的完整性,並表現不出外翻穩定性的變化。同樣,在完全伸膝位,膝關節外側的穩定結構首先由緊張的後外側角來保證,其次為髂脛束和關節囊韌帶,再次為交叉韌帶。當完全伸膝位有明顯內翻不穩時,也意味著這三組結構同時受損。屈膝20°內外側不穩:同上夾持患側足,以雙手扶小腿,屈膝20°,分別施以外翻及內翻應力,檢查膝關節內側和外側的穩定程度。不穩定程度的分級同完全伸膝位。屈膝20°時,後內側角和後外側角鬆弛,膝關節內側的穩定性首先由內側副韌帶來提供,其次為交叉韌帶;膝關節外側的穩定性首先由髂脛束、外側副韌帶和關節囊韌帶來提供,其次也是交叉韌帶。因此當出現膝關節內側不穩時首先說明內側副韌帶損傷,隨著不穩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發交叉韌帶損傷。當膝關節外側出現不穩時首先說明髂脛束、外側副韌帶和關節囊韌帶損傷,同樣隨著不穩定程度的增加也可伴發交叉韌帶損傷。結合完全伸膝位和屈膝20°位膝關節內外側穩定性檢查,可以大致斷定那些膝關節穩定結構損傷。比如屈膝20°膝關節內側不穩而完全伸膝位穩定時說明單純內側副韌帶損傷,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關節內側均不穩時說明整個內側複合結構損傷;屈膝20°膝關節外側不穩而完全伸膝位穩定時說明髂脛束、外側副韌帶和外側關節囊韌帶損傷,屈膝20°位和完全伸膝位膝關節外側均不穩時說明整個外側複合結構損傷。嚴重的膝關節內外側不穩均可能包括交叉韌帶損傷。六、軸移試驗和反向軸移試驗——仰卧位軸移試驗:完全伸直膝關節,如同檢查膝關節內側穩定性時用腋部夾持患側足,雙手扶小腿施以外翻應力,逐漸屈曲膝關節,在屈膝接近20°時可以感覺到外側脛骨平台向前移位的彈響,繼續屈曲膝關節,在接近40°時可以感覺到脛骨外側平台複位的彈響,此為軸移試驗陽性。反向軸移試驗:一手扶足部,另一手扶小腿,先屈曲膝關節至最大限度,同時外旋小腿,如果有後外側角不穩,這時會有脛骨外側平台向後外側的脫位,此時施以外翻應力,並逐漸伸膝關節,在接近40°時,由於髂脛束自股骨外上髁後側向前側的滑動,帶動脛骨外側平台複位而產生彈響感,此為反向軸移試驗陽性。軸移試驗和反向軸移試驗實質上是脛骨的一種旋轉活動,但是這種旋轉活動不是圍繞脛骨本身的軸心,而是圍繞著另外一個異常的軸心,也就是說,脛骨本身的軸心在圍繞著另一個異常軸心在移動,因而有「軸移」之稱。軸移試驗和反向軸移試驗所檢查的韌帶結構並非對應。軸移試驗檢查的是前交叉韌帶的受損情況或者鬆弛情況,反向軸移試驗檢查的則是後外側角的完整性。在做軸移試驗時,在完全伸膝位,由於後外側角的緊張,脛骨外側平台處於複位狀態;當屈膝接近20°時,後外側角鬆弛,對脛骨外側平台向後外側的牽扯力減弱,由於髂脛束向前的提拉,若同時有前交叉韌帶的斷裂或者鬆弛,會出現脛骨外側平台向前外側的移位,此時加以外翻應力時就會出現彈響感;當屈膝接近40°時,髂脛束自股骨外上髁前方滑向後側,牽扯脛骨外側平台複位,此時施以外翻應力時同樣會出現彈響感。軸移試驗陽性可以分為四度:一度指施加小腿內旋應力時軸移試驗陽性,而小腿旋轉中立時軸移試驗陰性;二度指小腿旋轉中立時軸移試驗陽性,施加外旋應力時軸移試驗陰性;三度指施加小腿外旋應力時軸移試驗陽性;四度指伴明顯外側複合結構不穩的軸移試驗陽性。一度陽性僅表明前交叉韌帶鬆弛,二度以上陽性表明前交叉韌帶斷裂。反向軸移試驗並非用來診斷後交叉韌帶損傷,其陽性結果表明後外側角損傷。七、半月板檢查——仰卧位有關半月板的檢查可分為兩類:擠壓試驗和研磨試驗。擠壓試驗的動作實際上在檢查膝關節側向穩定性時已經實施。比如在施加外翻應力檢查膝關節內側穩定性時,如果出現膝關節外側間隙的疼痛,則說明外側半月板的損傷,在施加內翻應力檢查膝關節外側穩定性時,如果出現膝關節內側間隙的疼痛,則說明內側半月板的損傷。研磨試驗——McMurray試驗:一手握住患側足,另一手置於關節間線,如果要檢查內側半月板,則先極度屈曲膝關節,外旋患側足並同時施以內翻應力,如果此時出現內側關節間隙的疼痛及彈響,則說明內側半月板後1/3的損傷,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如果在屈膝90°時出現膝關節內側的疼痛和彈響,則說明內側半月板中1/3的損傷。如果要檢查外側半月板,則先極度屈曲膝關節,內旋患側足並同時施以外翻應力,如果此時出現外側關節間隙的疼痛及彈響,則說明外側半月板後1/3的損傷,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如果在屈膝90°時出現膝關節外側的疼痛和彈響,則說明外側半月板中1/3的損傷。McMurray試驗實際上是對半月板損傷機制的一種重複,其中有幾點需要注意:一、該試驗對急性損傷敏感性高,但是特異性低;對陳舊性損傷,常常難以誘發出典型癥狀體征。二、該試驗對內側半月板敏感性高,對外側半月板敏感性低。三、在內外側半月板損傷的鑒別上,該試驗的準確率為85%。四、該試驗不能檢查半月板前角損傷。研磨試驗還有其他一些方式,但從敏感性和準確性方面講,還是以McMurray試驗佔優。八、前後抽屜試驗——仰卧位前抽屜試驗:屈膝90°,檢查者坐於患側足上以使其固定,雙手抱小腿近段向前牽拉,觀察脛骨向前移位程度。分別於小腿內旋位、中立位、外旋位進行檢查。在內旋位,外側韌帶結構緊張,主要檢查前交叉韌帶和和外側韌帶結構;在中立位,主要檢查前交叉韌帶;在內旋位,內側韌帶結構緊張,主要檢查內側韌帶結構和前交叉韌帶。脛骨內旋時,交叉韌帶呈螺旋扭緊狀態,脛骨外旋時,交叉韌帶呈螺旋松解狀態。因此在正常情況下,脛骨內旋幅度較外旋幅度小,行前抽屜試驗時在內旋位脛骨前移幅度較在外旋位時小。在不同脛骨旋轉位置的前抽屜試驗除可以檢查前交叉韌帶外,可以間接檢查內外側韌帶複合結構的完整性。行前抽屜試驗檢查時有三個不便或缺點:首先,對於急性損傷的患者,由於關節內血腫等原因,患者常無法屈曲膝關節,因而不便於檢查;第二,在屈膝位進行前抽屜試驗時,由於半月板后角阻擋在股骨髁後部,常出現假陰性結果;第三,由於半月板的阻擋和大腿的不完全固定,無法分辨硬性和軟性終止點,即無法區分韌帶的完全斷裂、部分斷裂和無韌帶斷裂的關節囊鬆弛。後抽屜試驗:檢查方法基本上同前抽屜試驗,只是雙手將小腿近段向後推移。在內旋位,內側韌帶結構緊張,主要檢查後交叉韌帶和和內側韌帶結構,在中立位,主要檢查後交叉韌帶,在外旋位,外側韌帶結構緊張,主要檢查外側韌帶結構和後交叉韌帶。後抽屜試驗是檢查後交叉韌帶損傷的最可靠的方法。九、Lachman試驗——仰卧位或坐位Lachman試驗就是屈膝30°的前抽屜試驗,有三種不同的檢查方法。對於瘦小的患者,檢查者一手握持大腿遠段,一手握持小腿近段,在患者仰卧位即可進行檢查;對於大腿較粗的患者,不能夠用一隻手握持,讓患者仰卧,檢查者可屈曲自己的膝關節墊於大腿遠段之下,再用一手自上固定大腿進行檢查;如果患者非常肥胖,一隻手不能握持小腿者,可使患者坐於檢查台邊,屈膝約30°,檢查者用雙膝部固定患側足,雙手抱小腿近段進行檢查。在檢查時不但要檢查脛骨的前移程度,更重要的是檢查韌帶的終止點。前交叉韌帶的終止點可以分為硬性、軟性兩類。這三種方法以前兩種最為準確。比起前抽屜試驗,Lachman試驗有著明顯的優點。該試驗不但在陳舊性損傷時可以檢查,在急性損傷時也可以進行檢查;由於無半月板的干擾,檢查的陽性率明顯提高;可以準確檢查到韌帶的終止點。Lachman試驗陽性並伴有軟性終止點,說明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Lachman試驗陽性並伴有硬性終止點,說明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或者單單關節囊韌帶鬆弛;Lachman試驗陰性肯定伴有硬性終止點,說明前交叉韌帶正常。十、大腿周徑差別——仰卧位於髕骨上緣近側四橫指處用軟尺進行檢查,並行雙側對比。也可以用手粗測。大腿周徑檢查主要指檢查股四頭肌的萎縮程度,特別是股內側肌的萎縮程度。該檢查是了解膝關節病變程度以及在手術後進行膝關節功能康復狀況監測的敏感指標。一些膝關節疾病,特別是兒童的膝關節疾病,常常僅表現為股四頭肌的萎縮,此項檢查則有助於診斷。髕骨上緣四橫指處是股內側肌肌腹部位,故該部位周徑差別受股內側肌萎縮程度影響最大。十一、腘繩肌緊張度和伸膝抗阻試驗——仰卧位腘繩肌緊張度:仰卧位,行直腿抬高,可了解腘繩肌緊張度,其前提是沒有坐骨神經癥狀。長期腘繩肌緊張性活動可導致腘繩肌短縮,從而出現股二頭肌止點、鵝足和半膜肌止點癥狀,常與膝關節內癥狀相混淆,腘繩肌緊張度檢查有助於鑒別。伸膝抗阻試驗:仰卧位,檢查者一手托患膝,讓患者做伸膝動作,另一手置於踝關節前側施以阻擋力。出現膝前疼痛則為陽性。伸膝抗阻試驗主要用來檢查伸膝裝置的勞損和髕股關節的退變,根據髕骨上緣、髕骨尖、髕韌帶部以及髕骨後等具體出現疼痛的部位可以進行進一步診斷。伸膝裝置的勞損可以在膝關節任何伸屈度進行檢查,髕股關節的退變則須在屈膝45°-90°時進行檢查。十二、股四頭肌緊張度和屈膝抗阻檢查——俯卧位股四頭肌緊張度:俯卧位,極度屈曲膝關節,正常情況下,足跟應能接觸臀部。若有股四頭肌緊張或者短縮,則不能接觸。長期股四頭肌緊張性活動可以導致股四頭肌孿縮,從而出現伸膝裝置勞損癥狀,股四頭肌緊張度檢查結合伸膝抗阻試驗可以診斷。屈膝抗阻檢查:俯卧位,讓患者做屈膝動作,於踝後施以阻擋力,出現腘繩肌止點疼痛為陽性。屈膝抗阻試驗結合腘繩肌緊張度檢查有助於診斷腘繩肌勞損。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萬萬沒想到,上了鳳凰視頻專訪欄目的竟是這樣的公司!
※轉帖?簡單安全有效地環樞關節複位手法
※卸骨術肩關節卸脫法之挫扛肩法和抓臂踩肩法
※預防心臟病、關節痛、眼睛花都可以吃它…別只知道吃藥了!
※胸椎小關節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