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王府山,末代唐王朱聿鍵的命運悲歌(上篇)

□本報記者李 萍

引子

王府山就在市區共和街上。穿過熱熱鬧鬧的工農南路,再向西折進共和街,行不過數百米,便看見醒目的朱門灰牆。當然,高牆攔擋不住王府山的「視線」,你只要仰頭往牆裡看,就可與它默然對視了。

走近看,18米高的王府山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高那麼陡,山周綠植蔥鬱,映襯得疊加的山石格外峻厚。拾級螺旋而上,穿洞走穴去山頂,才感覺這沿山峰脊背或絕壁陡峭邊緣逶迤的道路之陡與險處。

儘管地處鬧市,但王府山所在院落卻很安靜,我一人孤單地上山,走到頂峰接天亭下的台階時,忽聽到叮噹聲,仰頭看去,亭角垂掛的鈴鐺被風兒吹動,清脆的聲響在寂然的院落中格外清晰。登頂四望,遍布城市的一幢幢高樓像樹林一般在遠處靜立,老城區的房頂也盡入眼帘,只是我費勁遠望,卻未能看到傳說可以在此遠眺的九架孤山。

王府山建於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其二十三子朱桱於南陽,即唐定王,因朱桱當時年僅5歲,故永樂六年(1408年)才就藩。在他未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陽大興土木,營造宮室,修建王府。

王府山是唐王府花園中的一個主要建築,《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王府後有石山,名曰王府山。」這座石山耗費巨大財力,用江蘇太湖石砌造而成,歷時兩年多才落成。它是古代南陽最高的建築(構築)物,因此有了「南陽有座王府山,扒扒差差挨著天」的民諺。

儘管朱桱在永樂十三年便早早離世,但其子孫相繼承襲了唐王爵位,在南陽曆九世十一王,統治時間有二百多年,直到闖王李自成1641年攻進南陽殺死唐王朱聿鏌。據說歷代唐王生活都很腐化,有諸如淫刑喜殺、強搶民女、無惡不作的惡名,也留下了不少與此相關的民間傳說。

但歷史沒那麼絕對,並非所有唐王都荒淫暴虐,至少有一個人還值得一書,他生於雍容華麗的唐王府卻嘗盡他人未受之苦;活了44歲卻先後被囚了30多年;封地在東漢光武帝劉秀起家之地南陽,亦是南明政權中較有作為的帝王,卻奈何狂瀾難挽,無法成為復興明朝的「光武帝」。

他就是隆武帝朱聿鍵,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世襲為唐王,後成為南明的第二位皇帝。他3歲即隨父被祖父囚於南陽唐王府內,被囚20多年獲封世子才被釋。承襲唐王4年後,憂心國事的他獲知清兵直逼北京,未接命令即率兵北上勤王,被崇禎帝下詔廢為庶人,幽之鳳陽,唐王之位由其弟朱聿鏌繼承。這一囚又近8年,直到崇禎帝在京自縊、福王之子朱由崧在南京被擁為帝後才獲釋。1645年,朱由崧的弘光朝覆滅,朱聿鍵在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持下在福州稱帝。

即使如此,你也許仍對朱聿鍵感到陌生,但有一個與他相關的人你肯定知道——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朱聿鍵曾賜國姓給鄭成功,鄭成功「國姓爺」之稱就因此而來。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與其父決裂率部南下,朱聿鍵在汀州被擄絕食而亡。

人們對朱聿鍵的評價一直不錯,有能力有志向,品格優良,可惜生逢亂世又被鄭氏家族挾持故無所建樹。因此,每次我來王府山,總會想到這個被人慨嘆「若在太平盛世,可能會成為一代明君」的人物,他當年在唐王府,想必常登臨王府山吧?登頂遠眺,想必會慨嘆男兒空有凌雲志卻無報國門吧?

我想會的,眼瞅明王朝內憂外患左支右絀,身為一個憂國憂民的藩王卻只能守在南陽,而偌大唐王府,唯有登上這可一覽全城小的王府山才能稍舒胸中鬱氣了。所以,我想,在他率兵勤王前,他也會登臨王府山,登上這高高的讓城牆無法困囚的王府山,才能毅然決然地不計後果非詔北上。我還想,那會是一個夜晚,他終究難以入眠……

1636年7月,天氣乾旱,炎熱異常。烈日蒸曬一日,白晝似乎被拉得更長,夜色也來得慢了些。

然而室內終究暗淡下來,唐王府各處殿宇宮室的燭火亮了。王府花園內,花木樹影幢幢,王府山在月色和燭光中靜立,山體上的太湖石泛著朦朧的白光。

唐王朱聿鍵悄然步出書房,滿腹心事地在承運殿前徘徊數時後,又背著手在王府內踱起步來。見他眉頭緊蹙,幾個貼身侍衛不敢發出聲響,只得斂聲屏氣緊隨其後。

踱至承運殿東南處的承奉司前,朱聿鍵更是心緒起伏不定,承奉司,這裡有幾間正房幾處廂房屋舍高低大小乃至有何陳設,在他3歲時便已爛熟於心,誰能料到,一位王府世孫竟會被囚禁此處長大,還眼睜睜看著父親——堂堂的唐王世子被毒殺。每念及此,心志早被磨礪得甚為堅毅的朱聿鍵仍不禁眼眶一熱,胸中湧起萬千仇恨,那真是不堪回首的一幕幕啊!

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唐定王朱桱之八世孫,其祖父為唐端王朱碩熿,其父為唐裕王朱器墭(萬曆年間封世子,後被囚中毒薨,追封王)。身為長子長孫,朱聿鍵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也是理所當然的下一代唐王承襲者。然而,明代諸多藩王中,恐怕沒有誰的襲封之路像他那樣走得異常艱難悲苦:受寵妾迷惑,老唐王朱碩熿極不喜歡長子朱器墭,卻有心讓愛妾所生兒子繼承唐王位。在他人挑唆下,老唐王竟將長子囚禁於承奉司內,甚至恨屋及烏連朱聿鍵也看不順眼,乾脆將他們父子關在一起。那時候朱聿鍵年僅3歲。一個天真的懵懂小兒就此開始認識人世之險惡。

這一關就是二十多年,受盡挫磨冷遇的朱聿鍵雖看不到未來,卻在囚禁生涯中日夜苦讀(稍長讀書,即能識大義,雖處患難,而志氣終不挫——《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日子在灰暗中一天天過去,直到朱器墭的異母弟(老唐王愛妾之子)繼位心切,暗下殺手毒死朱器墭。但毒死一個不得寵的世子又如何?老唐王掩飾真相,並準備立愛妾之子為世子。幸有地方官陳奇瑜前來弔唁時發出警告:「世子薨逝不明,若又不立其子,事必發覺。」老唐王聞言,擔心朝廷日後知情追究,這才立朱聿鍵為世孫,不再囚禁。面對這一切,朱聿鍵枕戈泣血,誓報父仇。1632年老唐王薨,朱聿鍵襲封唐王。

邊走邊回想往事,朱聿鍵雖欲忍難抑,但想到上個月自己一番籌劃後一舉杖殺叔叔,終報殺父大仇,心中稍感釋然。輕舒一口氣,步履也緩了下來,這才發現不知不覺間走了小半個府城,身上也汗涔涔起來。唐王府城周三里三百九步五寸,東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各主要宮殿與府城四門,均按朱元璋洪武年間統一規定而稱呼,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

「四門以『仁、義、禮、智』取名,太祖之意,當為使諸藩王身居府城而能睹名思義,不忘『藩屏帝室』的重任啊!」朱聿鍵不由暗暗慨嘆,祖訓如此,奈何靖難之役後諸王均被朝廷打壓,後代諸王更是多只能縱情享樂,品性惡劣者還荒淫無度魚肉一方。朱聿鍵心中明白,就連自己這一遠支宗室,父輩數代唐王中也不乏做荒唐事而招致民怨者,如是,宗室何以藩屏?即使他不願與其他諸王同流,在王府起高明樓延請四方名士研究學問,又能如何?

見朱聿鍵嘆息後神色似乎緩了一緩,一近侍上前勸他歇息,但他揮揮手,指向王府花園。近侍會意,令奴僕舉燈籠前面照路。朱聿鍵一邊走,一邊隨意打探了一眼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王府,任外面如何翻騰,這個已存二百多年的府城置身事外,仍舊富麗堂皇。中軸線上為唐王居住的正殿,基高六尺九寸,前殿名「承運」,中殿名「圜」,後殿名「存心」。承運殿左右兩廊為二殿,自承運、存心周回兩廊至承運門共計138間。正殿之後,又建前、中、後三宮,宮門兩廂,加上王城之外周坦、四門、堂庫等,總計宮殿屋宇800餘間,宮殿之後還有大花園一座。王府正門、前後殿門、城樓均飾以青絲點金,廊房飾以青黛,四城正門以丹漆、金塗銅釘,宮殿及殿座外,蟠螭,金飾,繪吉祥花、彩雲,使得整個王府規模宏大,金碧輝煌。

打量之下,這一派輝煌景象卻未令朱聿鍵心安,「盛景之下,卻藏隱憂;金玉其外,難說不是敗絮其內!當今天下局勢,可嘆,可嘆啊!大明氣數,可是要盡么?」他這一聲輕嘆寥寥數語,卻把身邊幾個跟班嚇得不輕,連執燈的奴僕也驚得將手中燈籠晃了幾晃。

身邊人被他驚嚇得跌跌撞撞,朱聿鍵卻不以為意,連年災荒,流寇(指農民起義軍)四起,清兵入犯,眼瞅崇禎平亂、抗金、整頓,左支右絀,他曾主動上書,要求拿出自己俸祿修築城牆、救濟災民。但僅此而止嗎?在府城心懷憂慮卻碌碌無為嗎?

步入花園,迎面一池清流荷香,月朗星稀下,小橋橫跨,茂林修竹,蛙聲蟲鳴,白日的暑熱慢慢在月色下蒸發,玲瓏怪奇的王府山險峻秀拔,在夜色中兀自沉默,像一個巨大的影子,把俗世的喧囂與彷徨都隔於身外。⑦5

(明日請看《王府山,末代唐王朱聿鍵的命運悲歌<下>丈夫貴不撓,功過成敗何足論》)


推薦閱讀:

秒懂手相:從三大主線看命運走勢
(29)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壞命運都轉過來,很少人能相信,很少人能照做…
未羊月日時辰的命運
從牙齒看性格命運

TAG:命運 | 南陽 | 上篇 |